老板发“年终奖”721万!
老板有钱就是任性,今天上午, 南昌种粮大户凌继河又给农民发年终奖了,721万余元现金年终奖被叠成“金字塔”,农民们从凌继河手中接过年终奖,脸上都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据了解,这是凌继河连续第十二年给农民发“年终奖”。截至目前 ,凌继河累计发放年终奖4315万余元!带领1万余农户走上致富路!
2022年1月11日,在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终奖颁奖现场,种粮大户凌继河连续第11年给种粮农民们发“年终奖”,现场发放了486.69万元。
2021年,种粮大户凌继河为种田农民颁发了463万元年终奖。
2020年1月8日傍晚,在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举行的“绿能农民增收节暨十周年庆典”现场,410多万元现金垒成一座金字塔,引来众人围观。
2019年1月18日下午,江西绿能农业增收节暨2018年度分红大会在安义举行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为种田农民颁发了518万元年终奖。
2018年1月8日,江西南昌市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为上百名种粮农民颁发了337万元现金作为“年终奖”。
2017年308万,最多者获40余万元。2016年228万,种粮能手万三毛一人独得63万!2015年288.9万 ,其中“种粮状元”刘高美一人独得35.9万元。2014年156万……
真的是太羡慕有这样一个大老板,你们的年终奖又各有多少?请评论区留言晒出来!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南昌头条#
【党史上的今天——7月24日】1930年7月24日 毛泽东朱德调整红一军团作战方针
1930年7月24日,毛泽东、朱德分析南昌的敌情和四面临水的地势,改变原来中央要求攻占南昌的计划,决定红一军团西渡赣江,乘虚向南昌对岸前进,避免了强攻中心城市可能遭受的损失,以实际行动抵制了中央攻打中心城市的军事冒险主义。
8月23日,红一、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合。根据中央关于统一军事指挥的指示,两军团前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将红一、红三军团合编为中国红军第一方面军(即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成立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同时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统一指挥红军和地方政权,毛泽东任主席。随后,红一方面军根据中央指示,再次攻打长沙。
1944年7月24日 邹韬奋在上海逝世
1944年7月24日,中国著名政论家、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享年50岁。
他曾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书店和《新生》《大众生活》等报刊,出版《抗战》《抗战画报》《全民抗战》等刊物,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宣传抗战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著有《患难余生记》《萍踪忆语》等。
根据邹韬奋遗嘱的请求,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6年7月2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并指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必须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这两项通知由于“停课闹革命”,当时并没有得到执行。
1980年7月24日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开办科技讲座
198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开办了一个新的课堂,学生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第一课的教师、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教授,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参加听课的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们,没有到开课时间,就来到了课堂。在钱三强教授讲课时,他们一面听讲,一面看讲稿和配合教学的幻灯图片,有些领导同志还不时用红铅笔在讲稿上标明重点。当听到科学技术的某些重要史实,他们进行了议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钱三强从下午3时30分讲起,到6时15分结束。听课的同志兴致勃勃地听了近3个小时。
1982年7月24日 廖承志致函蒋经国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信中希望国共两党同捐前嫌,共创祖国统一大业。
信中说,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伟业。台湾早日加紧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信中赞扬了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光辉业绩,并指出国共两度合作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信中说,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元气。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
信中希望国民党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国共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
1987年7月24日 邓小平会见为四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98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邀请做出重大贡献的部分中年科学家到北戴河休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北戴河亲切会见正在这里休息的对四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部分中年科学技术工作者。
2003年7月24日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发表
2003年7月24日,《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发表。
纲要总结了10年来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规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2006年7月24日 中央发出《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
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进一步阐明统一战线在若干重要领域的方针政策。
2012年 7月24日 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
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2014年7月24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十三五”时期,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党史网
考据打假:“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不是洛克说的
因看到讨论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的帖子,查了一下此语来历,先百度,正好已有人有此一问,问得比我还具体,来自“第几章“,显然是指政府论的第几章。有三条回答,看起来是都从同一处复制而来,说来自洛克《政府论》,并且是下篇,但并不回答第几章,而是煞有其事加上后一句,“否则人类将进入灾难之门”。结合下面查考的结果,显然这几位答主也都是道听途说而来,所以他不答“第几章“。根本就没有,他哪儿答?
这不行了,要考原著。但我搜索了五本洛克政府论译本,都无此语,这五本是:京华出版社2000,张羽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丰俊功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杨思派译,北京出版社2007,刘晓根译,另一本是网上找到的青苹果公司文字版,无版权页译者不明。放大范围用了各种近似搜索,仍查不到近似句子,更无“灾难之门“一词(这一句在网上和论文里到处可见,辩识度极强),因此可肯定,这句话不是出自洛克政府论。
再在知网查论文,高级搜索-全文-财产不能公有-并且-权力不能私有,得论文上十篇,挨个下载-验证,都引用了这句话,有的还并“完整“引了后半句“灾难之门“,但无人标出出处。终于在毛崇杰-《人类共同体的必要与可能》一文中查到,“人们将他的理念概括为财产不能公有,权力不能私有”一句话,原来这是后人的概括,下文并说,此概括”并不准确“,可见作者是有确知此概括的。但毛文也没有标明这“概括“的出处。
最奇怪的是一篇浙江财经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作者周梦婷,信誓旦旦“完整“引了这句话(含灾难之门,该文第七页),并加注2,查该注,注文为:北京出版社,2007:58。这是说第58页吗?没呵!哪儿也没,5个译本都没有,连结构近似的句子都没有(意思当然有,不然人不概括了,但这里是考证原文)。她是从哪引来的这句话?莫非有火眼金睛,能看出普通文字下另外的原形?
这个考据,限于才疏学浅精力有限,只能考到这,考个半截,考出了这句极有名的相传是洛克的话,其实并非洛克,作者另有其人,他是概括洛克之意,而产出了比洛克原文传播更广的名言,估叫半截考据吧。诚问网友,有知道这概括的出处的吗?征集答案,在下留言!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满分必备方法:
复现,是保证文章前后衔接而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段,即作者在文章上下文不同的位置对同一个概念进行重复描述,从而使得同样的意思在文章不同的地方重复出现。复现关系,主要是指同义词复现、近义词复现、反义词复现等。
〖2014江西卷〗“I know it’s _40__ for you,” Mum said softly. “But I’m just worried other people might think we’re a little… strange. And then they would make fun of you.”
“No, they wouldn’t, Mum,” James protested. “We’re not _ 41__ at all. We’re just ordinary people.”
41. A. strange B. normal C. popular D. anxious
A奇怪的;B正常的;C受欢迎的,流行的;D焦虑的;根据40空后we’re a little… strange.可知妈妈担心别人会认为我们很奇怪,但是James认为他们都是正常人,一点也不奇怪的。故A正确。
【原南昌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奕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日前,经中共南昌市委批准,南昌市纪委市监委对原南昌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奕刚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 王奕刚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毫无党性原则,在市委巡察期间,干扰巡察工作;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以丰富企业文化为名,行奢靡享乐之实,违规向管理服务对象摊派费用,私设“小金库”,以满足个人喜好;好大喜功,超面积举债兴建办公场所,斥巨资奢华装修;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职权违规为亲友安排工作,帮助、纵容亲友承揽本单位工程,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特定关系人经营;亦官亦商、靠企吃企,实际控制两家私人企业,经营与其任职企业同类的营业,谋取非法利益;家企不分,挪用公款为自己企业进行营利活动;把手中的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为他人在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王奕刚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挪用公款、非法经营同类营业、为亲友非法牟利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甚至十九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南昌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南昌市委批准,决定给予王奕刚开除党籍处分,由南昌市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王奕刚简历
王奕刚,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江西遂川人,大学学历,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7月至1994年8月,核工业华东地质总局二六八大队岩矿组组长;
1994年8月至2009年1月,历任核工业华东建设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经营部经理、直属工程队队长、南昌分公司技术负责人;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历任南昌城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
2014年12月,南昌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6月更名为南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县级)、南昌城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2年6月被免职。
2014年江西现千年古墓,出土两件“现代瓷盘”,专家拿起将其怒摔
《满江红·金陵怀古》一词中,开篇便写道:“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曾经的六朝喧嚣、繁华,但一转眼就物是人非、风光不再。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词的下阕紧接着写道:“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想起六朝原来的风貌顿感愁云密布,一切竟都是转瞬即逝。2014年,江西发现距今1700年的六朝古墓,出土了两件倒放的瓷盘,没想到专家当场竟然将其拿起怒摔。
第一、六朝古墓惊现瑞昌梁家村
晚唐诗人杜牧在游览南朝故地时,曾不无感慨地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六朝”则是指代,三国至隋朝时期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而在长达300年的朝代更迭跨度中,这六个朝代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南京作为都城。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去寻根南京,可以发现曾经的南京竟然有60多个古城,但唯有金陵、建业、建邺、建康、应天最为著名。
2014年11月22日,江西发现了距今1700年的六朝古墓,具体位置在江西瑞昌码头镇梁公村。当时,梁公村的一处工地正在紧张地施工,谁也不会想到一铲子下去后,竟然会在黄土地上挖出一个古墓。
当工人发现情况不对之后,立即通知了当地文物部门。而文物部门也紧急派出,专业知识过硬又有经验的考古专家赶赴现场。经过考古队的进一步勘测,初步确定被意外挖出来的大洞,竟然是六朝时期的古墓,并且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这座古墓顶部距地面约两米,墓室长约5.2米,宽约1.6米,高约1.5米。考古专家通过在墓室中发掘的文物判定,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六朝时期,社会上层人物或富裕家庭出身。
第二、考古工作举步维艰
由于大墓所在位置地势较低,而墓穴又是用青砖砌成,所以考古队员发现,墓室内因为神水早已经堆满了淤泥。而且大墓结构有所倾斜,如果不抓紧发掘墓室内的文物,就很容易因为墓室塌方而一无所获。
考古队员为了防止在挖掘过程中,不小心破坏埋在淤泥中的文物,只能通过人工一铲子一铲子地清理淤泥。经过考古队员不分昼夜地抢救性发掘,一共从这座大墓中挖出了14件珍贵的文物。包括鸡首壶、鐎斗、五铢钱等,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让现场考古专家特别生气的事情。本来挖掘工作就十分艰难,但是劳心劳力地挖了一遍之后,竟然没有发现就是文物的影子。这让很多考古队员都非常灰心,但考古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只能耐着性子继续挖掘。不过事情终于发生了转机,他们在淤泥中发现了两个重叠倒放的瓷盘。
但是当他们将瓷盘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之后,却发现盘子的底部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专家看过之后一下子蒙了,因为这两个瓷盘都是现代制品。回过神来之后专家认定,这座大墓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了。而他们还故意留下了现代瓷盘,这种做法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生气的专家将其中一个盘子摔了个粉碎。但考古工作还要继续进行,所以在继续挖掘几个小时之后,终于还是发现了这14件六朝文物。
第三、鸡首壶和鐎斗
鸡首壶的得名与器物形状息息相关,因为这种壶的壶嘴类似鸡首因此而得名。从外观上来看上小下大器型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它的诞生年代应该是西晋,但却一直流传至唐朝时期,是一种特别流行的瓷壶。而“鐎斗”则是一种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
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到了唐宋时期去逐渐消失了。有人认为这种器物是一种温酒器,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当然,也有人认为它是敲击警众的器皿。
结 语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大动乱时代,朝代更迭就像变脸一样快。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南北朝时期这种状况更为严重。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历史资料,所以人们对这段历史还是有一些模糊,不过江西发现的这座六朝古墓,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主动投案!原宜春市卫计委正县级干部林国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原宜春市卫计委正县级干部林国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宜春市纪委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林国华简历
林国华,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江西丰城人,在职大学学历,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6年2月至1996年4月,在部队服役;
1996年4月至1996年10月,樟树市人武部副部长;
1996年10月至2000年2月,樟树市人武部部长;
2000年2月至2000年9月,宜春地区宜春市人武部部长;
2000年9月至2002年11月,袁州区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宜春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宜春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宜春市卫生局正县级干部;
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宜春市卫计委正县级干部;
2018年2月,退休。
来源:廉洁江西
散文集:我的军旅故事
孙卓清
故事八:参入了第1军军史的调查、收集、整理、完善工作,为部队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提供了难得的教材。
对人民军队的历史活动进行记载、反映、以及运用,在我国的军队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基础性以及长远性的全局意义,同时起着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军史工作肩负着对历史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开辟的责任。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国防及军队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内、国外形势都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拓展军史工作的功能作用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取到促进和滿足我国改革強军及军队建设的发展要求。
70年代初,在师政治部组织科蔡维汉老科长的领导下,我和另一名姓罗的干事一起,参入了我服役的老部队陆军第1军军史的调查、收集、整理工作,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当年走遍了一军战斗生活过的10几个省,对100多个当年健在的第1军的老红军、老干部进行了专访,并汇集成册。那个时候,完成的只是第1军包括历史沿革、战斗经过、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在内的简史,这个简史的内容还包括1军1师的两个红军团(1师2团和3团)及几十个红军连队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这支部队,是以南昌起义骨干为基本领导力量组织发展起来的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其前身可追溯到1930年贺龙和周逸群在洪湖和湘鄂西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晋绥军区第1纵队;1949年2月1日,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其中原358旅、独立第1旅、第7旅,依次改编为1军第1师、第2师、第3师;1953年6月,1军和第3军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其中原1军的第1师和第3师合编为第1师,原第1军的第2师与第3军的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3军的第7、9两师合编为第7师(后改为第3师);1958年从朝鲜回国后仍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番号。
退休后,我又沿着第1军当年的红军长征路走了一遍,并到第1军当年的抗日战争战场和解放战争战场实地进行了考察,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我又将第1军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时期的详细战斗情况及战斗故事和英雄个人和集体等,分别写成书出版发行。如:《共和国不能忘怀》、《红二军团长征奇迹》、《抗战名师358旅征战史》、《周逸群的特殊贡献》、《满门忠烈血染国旗》等10本书,其中《共和国不能忘怀》这本书荣获国家奖,还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文化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11家单位联合推荐为2013一2014年中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政经类图书。这是我对第1军军史进行的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工作。
"荣誉的力量是无穷的",若干年来,第1军这支部队无论在哪里驻防,无论编制体制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对党的绝对忠诚。全军指战员认真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担当,再艰巨的任务、再恶劣的环境,都能做到打起背包就出发,都不会"掉链子"。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我军的优良传统都一直在第1军代代相传。因为他们注重荣誉激励,每名官兵都建有"荣誉账号",定期评比"先锋标兵";注重荣誉熏陶,精心打造富有特色、得到延续的战斗文化,以战斗英雄命名班排,用比武竞赛激发官兵虎气杀气;注重任务催生,立起"逢考必优,逢比必赢,逢战必胜"的标杆,引导官兵在重大演训活动中当拳头,做尖刀。
传承优良传统,带来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第1军这支部队在我军创造出了许多第一:在全军第一个组建了"蓝军假想敌"部队进行对抗训练和演习;在全军第一个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有力提高了部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在98抗洪抢险中第一个喊出"我死民在"的口号,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涌现出了著名的"抗洪抢险模范团"等等。
作者:深圳退役老兵、军旅作家、诗人。
“我得了癌症,我想求咱部队帮助。”2015年,一农民将电话打到了南京军区政治部,一军官听罢不知是喜还是忧,竟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时间回到1988年10月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何茂生按例跟随战机执行任务。作战机飞到江西的某山地上空的时候,战机出现故障,机组人员为求生存决定跳机。
何茂生被吹到一个山头上,突然降落伞上方出现了一个大洞,随着嘭的一声巨响,降落伞急剧下落。
何茂生从一棵大树上落下,身体很多地方被附近的树枝刮伤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当时的何茂生只觉得四肢不得动弹,意识模糊,想找战友来帮助,无奈声音太小,四周没有回应。他只有掏出手枪向天空连开三枪以此来引得附近战友的注意。
没想到赶来现场的不是自己的战友,而是三个不认识的老乡。他们看何茂生受伤比较严重,立刻对他进行了简单的救治。
三位老乡把他抬到附近的茅草房对他的伤口进行了清洗包扎,短暂休息后何茂生清醒过来,向三位老乡进行说明“自己是一位空军,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飞机失事,跳机后也受伤了”。
其中一位老乡也介绍了他们说“我叫吴华富我们三个是好朋友,来这山里采松油的农民”
随后吴华富提出让他下山去求救,另外两个朋友照顾何茂华。
吴华福找到了当地的政府联系的医疗小组将何茂生转移到了当地医院进行救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何茂生身体恢复好了,想去山里找三位救命恩人,可是附近的村民说采松油的时间过了,三位恩人已经回老家了。
后面何茂生也打听了很多次,因为他们搬家等因素也一直没有打听确切的消息。
直到2014年,何茂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散文《遥远的思念》讲述了当年的往事,想让知情的读者也帮忙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此时身患癌症的吴华富看到了这一篇文章。
家庭条件的限制,让身患绝症的吴华富想放弃治疗。但是家庭成员又于心不忍让吴华富轻易放弃生命。
可是看到这篇文章后,吴华富想试一试。他联系了报社,找到了何茂生的联系方式。
吴华富怀着忐忑的心情给部队打电话,在电话里直接发出了求救信号“我得了癌症,希望能得到部队的帮助,能不能帮忙找个好一点的医院,少花一点钱,好好治病”。电话这边的何茂生听到好不容易找到的救命恩人生命危在旦夕赶紧向上级汇报了情况。
南京军区空军党委知道这一情况后,很快把吴华富安排北京空军总医院医治。
2015年底,吴华富的病经过精心的治疗并且稳定了很多,并且可以回家休养了。
何茂生在部队听到这一消息也安心了许多。
2016年底,吴华富的病情再次恶化,空军部队再次展开了对吴华富尽全力地救治,但是因为病情严重无力回天。
虽然吴华富最后没能痊愈,但是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光里空军部队尽全力“报恩”对他援助医治,也能温暖他最后的时光。
在中国,军人和人民之间的感情一直都用鱼和水来形容。像何茂生和吴华富这样的军民故事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也一直被传颂。
今天是8月1日建军节,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很多事。
1927年8月1日, “八一”南昌起义。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的《八一宣言》。
1896年8月1日,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1937年8月1日,山东菏泽大地震。
1921年8月1日 ,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距今95年)湖南自修大学正式在长沙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培养党、团革命干部,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决定在湖南创办自修大学。校址设在船山学社,毛泽东任教务主任。
2014年8月1日,台湾高雄燃气爆炸 致22人遇难270人伤。
907年8月1日,朱温称帝 建立后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