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是博士毕业(研究生也行)这个年纪干到这个职务别人谁也说不着嘛,问题她不是,而且小小年纪通过几次变动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就进入体制内是个问题
正科级镇长之类的。//@奇妙白云r3:博士选调生出来是什么级别?
上观新闻上观新闻官方账号出身农家子弟的“90后”,履新副市长
名校从政提拔就是快。今天公布的消息,广西玉林和河池的常务副市长都被提拔重用了,前者提拔正厅,后者应该是转岗市委副书记,一个80年,一个83年,不到40岁步入正厅副厅序列,实现了常人不可及的梦想。梳理他们的成长之路,可以发现他们并无特殊背景,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全靠两样东西,一高学历,都是清华毕业,且是博士学历,让他们在起步定级上占了先机;二高素质,名校毕业生,学习能力强,能力素质都处于塔尖,让他们可以在工作中早早干出成绩。在组织部门的长期关注下,他们走上今天的位子并不意外。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清北毕业生在各省市担任县长、县委书记及其他厅级岗位,无一例外都是80后,都是博士。随着职务的提升,他们在思维和作风上较之老一辈明显的改变,相信未来会给体制带来一股新的清风。
一位博士級別的醫生入場量級城市三甲醫院,他的背景可大,社會資源用錢也恆量不到,也是從底層起步,他的負出時間,精神有誰能理解,從本科到博士都要近二十年,入場人際關係,當爹的關繫推存才可成就今天的回報。
#多位博士竞聘武汉社区干事#
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1、对很多人来说博士就是个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已,起点比硕士高一点,比本科更高。在一些基层单位同样一个岗位,三年后的博士和硕士,会有明显差别,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级别、地位。一个20多的博士到社区做干事,副科起步,三五年就是正科,35岁左右可以到处级干部,这是绝大多数本科硕士文凭的人望尘莫及的。当然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但博士的起点还是很高的。
2、我认为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利的一个现象是民企的信仰危机。我们常说民企贡献了中国经济的45678,贡献了60%的GDP,容纳了80%的就业。但最近五六年,民企在经营状况、薪酬待遇、工作氛围、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吸引力是下降的。
这种现象形成原因很复杂,一时半会也说不完,内外部原因都有,但民企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是明显下降的。现在的求职者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选择了确定性,稳定和高收入之间选择了稳定。选择国企事业单位的人越来越多,公务员的特殊性让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
笔者亲身体验,10年前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选择公务员,选择体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本身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选择了公务员。这种选择对社会有好有坏,但对求职者本人是具有很高性价比的。
3、新一代的高文凭求职者非常务实,说得难听点与其低质量的蹦跶,不如高质量的躺平。996、画大饼的工作麻木了,过万的薪水在北上深每平10万的房价面前也杯水车薪。百万年薪、股权激励是少数人的福利,大多数人还是一把心酸一把泪。博士下街道,虽然收入没有BAT、字节某多那么高,但年均10万左右的收入也可以活下去。
4、对这些求职者,单位大多可以解决住房,虽然是公租房。还可以解决婚姻,找个稳定工作的对象,结婚养娃,过的有滋有味。
5、关于如何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国家在高度关注,笔者也关注。这十年笔者也尽力了国企—民企—国企,赚了一圈又回去了。
6、很多网友说,材料学、生物学这么高大上的专业再配一个博士学位,去基层抢大妈的饭碗纯属浪费。还有网友说用人单位要清醒点,不能拿大炮打蚊子,但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为什么?这是全社会需要反思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叫喊人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浪费人才,为什么?
这种现象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未来的就业环境会更加极端。
华为正式员工工资级别和年薪(本科入职是13级,博士是14级)
13级,20万到25万。
14级,30万到33万。
15级,33万到35万,股票。
16级,50万到60万,股票。
17级,60万到70万,股票。
18级,60万到100万,股票。
19级,150万到200万。管理层。
20级,300万到400万。
21级,400万到500万。
22级,500万到600万。专家,领导层。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数万员工的支付和奋斗,华为对员工的待遇一直以来都是数一数二了,即使是应届生应届生也有20-25万的年薪,入职前三年是没有股票的,3年后奖金开始兑现。入职5年,就可以升到18级,年薪差不多在60-100万,如果外派还有补助。所以华为内部有一句“三年一小坎 ,五年一大坎”。
但是华为的内部文化是“奋斗”而不是“奉献”,讲究多劳多得,与丰厚的薪水相匹配的是严格的考核,如果你的绩效被打分成C或者D,那么的接下来的考核是拿不到的。当然如果员工离职,可以将手中的股票兑现,因为华为的股票是对员工的激励,如果离职将不再持股。
任正非曾说“员工的持股就是激励方式”员工一旦有了股票,就有了主人翁意识,收入随着公司股价变化涨跌,为了获得更高收入自然愿意为了公司卖命。
都到博士这个级别了,脑子应该是相当在线的。大家没事儿洗洗歇息了吧[呲牙]
周少说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真是太难抉择了!”黑龙江一位网友说,朋友家的孩子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毕业,现在有两个去向,一个是福州的医院,享受副高级待遇,130万的安家费。另一个是重庆的医院,不需要论文,每月月薪2万元左右,孩子现在犯难了,很纠结选哪个。
大部分博士副教授级别,月薪7千多,这才是大学老师大学真实收入,不要误导广大年轻博士生。
讲真的,大学老师的收入确实不高,一说出来很多人都会吃一惊。单纯靠工资收入,很多老师连自己的家都养不起。工资收入,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学校,也就月薪两三万而已。(当然我说的只是大多数的普通老师,有行政职务,有人才称号的人不在其内。)大学老师确实要靠副业来完善自己的经济系统,但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做副业。有一些领域,有一些学科是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产生效益的,但是更多的专业,是很难产生直接效益的,就连间接的效益也是很难见到的。教育最应该扶贫。
学术级别分三个级别,硕士都不算,博士最低![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