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岛海关缉私公务员(青岛海关缉私局海上缉私处)

破获重大传销案,青岛罚没收入一年增加24亿 k2022年7月,各城市陆续公布2021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了全国300余个地级市的罚没收入。其中,有111个地级市公布了罚没收入数据。

破获重大传销案,青岛罚没收入一年增加24亿

k2022年7月,各城市陆续公布2021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了全国300余个地级市的罚没收入。其中,有111个地级市公布了罚没收入数据。

罚没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家司法、公安、行政、海关或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对违反法律、法令或行政法规的行为按规定课以罚金、罚款或没收品变价收入,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等。

青岛罚没收入一年增24亿

在公布数据的111个地级市中,2021年有80个城市罚没收入呈上升态势,占比超过72%。其中,有15个城市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另外,有29个城市罚没收入下降,2个城市罚没收入与2020年持平。

各大城市罚没收入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青岛市。2021年,青岛市罚没收入为43.77亿元,位于111个统计城市之首,相当于贵州省铜仁市一年的税收收入。与2020年相比,青岛市罚没收入增长了24.51亿,增幅为127%。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青岛市罚没收入的预算数是18.12亿。也就是说,2021年的实际罚没收入比预计值多出了25.65亿。与2020年相比,青岛市罚没收入增长了24.51亿元,增幅为127%。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青岛罚没收入“年增127%”?

罚没收入来自何处?

上述111个地级市中,没有一个城市公布罚没收入的构成。上海等部分城市甚至将罚没收入列入“其他收入”科目中,外界无法得知罚没收入具体数量。

据深圳市人大预算委刘博士介绍:罚没收入构成主要是交通罚款,能达到八成。

从西宁市政府发布的一份文件中,里面详细的公布了罚没收入的细则,没收入细分为21个子项目,涉及公安、新闻出版、税务、法院等多个部门。其中,公安罚没收入、交通罚没收入、公安缉私罚没收入、缉毒罚没收入就因收入分成比例不同,被单独列出。

从青岛市财政局了解到,青岛市2021年度全市罚没款收入为43.77亿元,较2020年度19.26亿元增加24.51亿元,其主要原因是2021年破获重大传销案等增加罚没收入22.45亿元。

21年重大传销等案件详情:

青岛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成果,会上通报,去年以来青岛公安机关共侦破非法集资、金融、商贸、涉税、反洗钱、证券等领域,各类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6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68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9.35亿余元。境外追逃 “猎狐”行动成功缉捕境外逃犯12人,取得丰硕战果,经侦工作成效已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2021年9月,经侦支队会同高新分局侦破“9.20优米心选”组织、领导传销案,涉案金额3亿余元。该案犯罪嫌疑人通过网上注册APP,采用拼团购物手段发展下线非法牟利,传销层级达85层,涉及10余省市参与会员29万余人。经缜密侦查,先后赴多省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追缴赃款物价值4100万元。

2021年4月,黄岛公安分局经缜密侦查,成功侦破“1.06”虚开发票案。该案虚开发票犯罪链条延伸涉及2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30亿余元,涉及各类虚开发票3.5万余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打掉犯罪窝点5个,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2021年4月,经侦支队会同莱西市局经过缜密侦查,破获“3.15”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打掉窝点7处。该案涉嫌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1000余万元

剔除重大案件罚没款,青岛市2021年罚没收入为21.32亿元,规模与正常年份相当,与同类城市基本一致。

1944年的一天,戴笠的死对头李士珍搜集整理了十大罪状,其中有戴笠任缉私署署长期间亏空公款两千万元;擅自扩大忠义救国军,居心叵测;纵容手下特务胡作非为等等。蒋介石看罢大怒,立刻传见戴笠。

戴笠到达后,在候见室还没坐下,蒋介石就满脸怒气地走进来,大声吼道:"你干的好事!我平时信任你,你竟敢如此胡作非为,到处都是告你的状子,你自己看吧!"

说着,蒋介石劈面将李士珍的控告信甩给戴笠。戴笠见雷霆震怒,不敢多言,只好战战兢兢地捡起状纸,以哽咽的语气说:"校长息怒,待学生仔细看后,再报告校长。"说罢,戴笠战战兢兢地倒退着走出候见室。

回到戴公馆,戴笠仔细看了李士珍告他的状子,越看越吃惊,没有办法,他只好秘密约集毛人凤、郑介民等几个心腹,写出了一份"答辩状",将十大罪状驳去,上呈蒋介石。

1945年12月的一天,青岛机场上,当地的国民党要员正翘首等得不耐烦时,一个耳朵尖的人突然喊道。人们仔细一听,果然天空中传来引擎声。一架专机由远而近,由高而低,终于降落在机场上。

"院长辛苦了!""院长好!"要员们依次趋前,向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问候,一边递上名片,忙着握手。他们知道,宋子文飞北平路过青岛,只停留十分钟,所以都想留下一点好印象,以为后来的晋身之阶。但宋子文却无暇多顾,只是与大家点点头,收下名片揣入大衣口袋,就同青岛市市长谈起来。

大家颇有些失望:走吧?不行;不走吧?宋院长又不搭理自己。正在这时,他们发现飞机上走下来一个人,身穿大衣,礼帽紧紧地压在眉毛上,两只手插在衣兜里,神秘地从人群中拉过军统局山东站站长王崇五,到一边小声地交谈起来。

"他是谁?"这个人的神秘样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问道。"他是谁?"有知道的人似乎觉得你连这个人都不知道是谁,真不应该:"他就是委员长的大红人,军统的戴笠戴雨农。""啊!"许多人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来这就是戴笠!不由得"刷"地一下,把目光都投了过去,盯视着这个威权赫赫的人物。

过了一会儿,宋子文、戴笠等人登上飞机走了,人们呼啦一下子围上王崇五,问长问短,想探听些内幕消息。

原来,这正是戴笠利用自己的威权帮亲信王崇五来创造条件。王崇五身为军统局山东站站长,由于特务身份,不为当地要人重视,无人愿意配合,因此工作很难开展。而戴笠其时不仅是军统局代理局长,且身负"肃奸"大任,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权势炙手可热。他与王崇五一席话,虽然别人不知道谈的什么,但见这么一个大人物竟然谁也不顾,只与王崇五一个人交谈,可见交情非浅。一时间,王崇五身价倍增,工作顺利了好多。

后来,戴笠因事到青岛,特到国民党青岛市市长家拜访,送给市长夫人一块衣料。堂堂的青岛市市长,竟然感到受宠若惊,对军统局在山东的工作,无不全力予以支持。

戴笠的恶名连美国人都知道。美国海军上校梅乐斯,在与军统局商洽情报合作前,曾去情报部寻找戴笠的有关档案,所得到的情况,都把戴笠写成一个声名狼藉的特务头子。而在1945年,魏德迈返回美国时则说:"戴笠是一个名声很臭的人物。我反对让我的部下以及美国军人跟这样的一种人在一起共事。"

这些反对,是戴笠本人难以招架的。但是,所有这些反对,都无法改变蒋介石对戴笠的信任。无论各方多么强烈地反对,一碰到"蒋委员长"这强大的保护伞,也就无可奈何了。

所以尽管每次国民党的中央全会都有人反对戴笠,反对军统局,但戴笠的权势却越来越大,军统局的势力也越来越大。因为,蒋介石需要特务,更需要特务的头子戴笠。

1946年1月,蒋介石特地找戴笠,告诉他军统局要取消。但指示戴笠,让其研究一个办法,明面上戴笠不负责,但要能实际控制这个机关。也就是说,特务大权还是要戴笠掌握的。

表面上,军统局只是一个军事情报机关,戴笠也只是一少将副局长(死前也只是代局长,从未真正担任过局长),但由于蒋介石对戴笠的特殊信任,将许多既非情报,亦非安全的事交由戴笠办理,从此使戴笠的权力不只限于情报和安全,而且延伸到交通、财政、邮检、航检、兵工警卫等各个系统。而这些系统又都是战时的要害,难怪戴笠的权势如此之大了。

对这一点,戴笠也知道得很清楚,在1946年3月10日在北平对手下特务的演讲中,戴笠追述了以前几次有人要"打倒"他,而为蒋介石所保护的事,他不无炫耀地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打倒,什么叫取消。我也决没有想到别人如何打倒我。"

然而,就在戴笠在北平训完话不过一周,他就在岱山坠机,可谓是毫无征兆,特务头子就此殒命。

1942年,蒋介石在参加完军统局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后,对戴笠的势力大肆膨胀感受到了威胁,开始采取一系列手段打压戴笠。

戴笠本意是通过10周年大会(从复兴社特务处成立算起)展示军统的实力,蒋介石在参会时也对军统的实力感到满意。但是会后,蒋介石感觉到,戴笠的军统组织发展得太快,势力也越来越大。军统远远超过中统,军统的力量已由原来的纯粹特工组织渗透进军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警察、交通、财政、税务、外交、邮检、水路航运等各个要害部门。

以副局长身份实际执掌军统局的戴笠,不仅有自己的武装部队、交通警察部队,还能调动税警、缉私部队,由军统掌握的武装超过十万人,而且大都装备精良。军统组织严密,号令迅捷严明,其调动灵活迅速,火力装备之强,不亚于国民党军的一线部队。此外,戴笠野心勃勃,还在积极活动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连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也有戴笠安插的内线。种种情况,自然引起蒋介石的戒备和警惕。

不过对于戴笠,蒋介石一直是有所保留的使用的,以防止其擅权坐大。戴笠虽然实际是军统的负责人,但公开场合的职务只是副局长,军衔也不过是少将,而且始终是内部任命。直到1945年,戴笠才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任命为军统局的代理局长,可见蒋介石对戴笠一直是留一手的。

当然,戴笠对蒋介石还是忠心的,蒋介石对戴笠的能力也是认可的,在戴笠几次生病住院,蒋介石都是委派要员去看望,有一次甚至派宋美龄去看望。

从1942年开始,当蒋介石认为戴笠的军统局实力过分膨胀后,便逐渐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加以抑制。蒋介石首先任命亲信唐纵为军统局帮办,加以牵制。同时以各种借口,撤去戴笠的缉私署长等诸多职务,这是为了防止军统局继续向各方渗透。在军统与中统其它派系的斗争中,蒋介石也开始抑制打压军统,比如,下令枪毙活埋中统人员的戴笠亲信赵理君等等。

戴笠从蒋介石对他的态度转变中,感觉到蒋介石开始猜忌他,这不由得让他产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感慨。从此时起,戴笠便开始“读史”,以求醒悟。每有余暇便让秘书、小学同学周念行为他阅读讲解《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

周念行曾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对中国史学有一定了解,周念行在讲史过程,每讲到历代君王杀戮功臣,便会引起戴笠的叹息。尤其讲到武则天时代有名的酷吏、特务头子周兴、来俊臣为武则天忠诚效力、杀戮异己,终因知道武则天太多的隐私而被武则天所杀的这一段历史时,戴笠更有毛骨悚然之感,他曾感慨的对周念行说:“我早晚会死在委员长手里”。可见,当时的戴笠已经是心事重重了。

当然,蒋介石对戴笠只是有所猜忌和戒备,所以从抑制下手,还没有到要处理的地步。戴笠也看透了蒋介石的心理,也开始防患于未然。对蒋介石表现得更加忠心耿耿,并且极力与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保持进一步密切关系;与胡宗南、顾祝同等实力派将领交好。同时,戴笠花费重金,结交拉拢蒋介石周围各色人等。戴笠开始巩固军统局内部,比如培养毛人凤、沈醉等亲信,对军统内部也加强了管理,以免给蒋介石以口实。

1945年10月,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对外承诺取缔特务组织。为了应对舆论,同时也出于削弱军统局的目的,蒋介石向戴笠秘密发出指示,要求他撤销军统局,化整为零。

戴笠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极为恐慌,这意味着蒋介石对军统的打压开始了。戴笠很清楚如果真的化整为零,他就再也没有什么本钱了。戴笠当时的小算盘是,先将国防部二厅、内政部警政司掌握起来,将军统控制的军事情报、稽查和国民党军队各级谍报参谋人员划归进二厅,将特工警察划归进警政司。

为了掌握武装,戴笠加快推动成立交警总局,将军统掌握的忠义救国军、军统特务团、军委会别动军、交警总队、交通警备司令部所属各团及税警部队,加上接受投降的汪伪税警团和汉奸部队共7个多师。

1946年3月1日,交警总局正式成立。编成了18个交警总队和4个教导总队。这些所谓的交警部队,拥有大量美式装备,机械化程度也很高。戴笠极为重视这些武装部队,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本钱。此外,戴笠还计划将军统局本部及外勤机关划拨到司法行政部之下成立调查室。

尽管化整为零保住了大部分实力,但如果军统局一旦撤消,戴笠还是会失去大部分实力。于是戴笠以视察为名飞赴青岛,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加紧联系。随后,戴笠又飞赴天津,受柯克要求,策划美海军陆战队于渤海湾登陆事宜。戴笠还与美驻津司令、海军陆战第三师师长拉上关系,并设立机构居间联系。

同时,戴笠也抓紧时间,加紧在国防部二厅、警察总署、交通警察总局等公开部门合法安置军统特务。其中,仅军统举办的全国各特警班毕业生就达15万人,这都让戴笠绞尽脑汁。所以,戴笠一直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等地来回奔走,研讨对策。

直至戴笠坠机死亡之前,他一直在积极活动,试图保存军统局的实力,但这一切随着1946年3月17日的机毁人亡而成为一场空。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孙立人率团与日军展开对攻,7次阻止了日军渡河,同时遭到日军猛烈的炮火还击,站在前线的孙立人身边不断落下炮弹,直接将他炸晕,受伤部位多达13处,生命垂危。

幸亏宋子文出手相救,他将孙立人送到了香港,并请了最好的医生进行医治,昏迷三天三夜后救回了孙立人的一条命,可是3个月后,刚刚伤愈的孙立人再次参加武汉战役,两立战功,军界开始注意到这位崭露头角的新星。

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父亲是前清举人,曾任山东登州的知府,小时候孙立人跟着父亲在青岛居住时,曾经遭到德国小孩的欺负,扇了他几个耳光,还骂他“无能”,孙立人从那时就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国家强盛,人民才能有尊严地活着”。

1914年,孙立人入读清华附中,又于1920年就读清华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孙立人不仅品学兼优,篮球还打得特别好。不仅是校队队长,还入选了国家队担任主力后卫,并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打败日本队,获得了中国在国际比赛中第一个篮球冠军。

清华毕业后,孙立人又公费考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成绩非常优秀,学校给他评定“禀赋优异,超越同侪,他不多言,但仁慈温顺,尊敬长官,对人诚实友善,我们坚信他将会成为一位卓越的军人”。

1928年,孙立人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军训队长,认识了同样有留学经历的宋子文,两人一见如故,宋子文特别喜欢孙立人,邀请他成为税警总团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主要负责全国缉私工作。因为有宋子文的支持,孙立人部队武器装备清一色的美式枪支、弹药,甚至连望远镜、医疗器械都是美式。

孙立人很会练兵,他既注重国内实际情况,还掌握了国际先进的训练理论,因此他带领的部队特别出众,战斗力惊人。

1942年,孙立人带领38师入缅作战,参加曼德勒会战,但另一条战线上英国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军包围,弹尽粮绝,陷于绝境。孙立人从曼德勒赶赴仁安羌指挥作战,以不到1000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己方的日军,解救了7000余人的友军以及传教士、记者等500余人,瞬间轰动全球。

虽然孙立人在战争中获胜了,他却得罪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给孙立人下令不得离开曼德勒,孙立人不仅没有服从命令,还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由此引发蒋介石的反感。

在仁安羌战役后,杜聿明根据蒋介石命令带领部队从野人山热带丛林撤回云南,孙立人认为野人山地形险恶不利作战,建议绕道而行,杜聿明坚决反对,最终孙立人没有听从总指挥杜聿明的命令,从西线撤回印度,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国内,而杜聿明部队遭到日军追击,近半数官兵葬送在了野人山。这次行动证明了孙立人决策的英明,但却又一次得罪了杜聿明和蒋介石。

1943年,孙立人再次入缅作战,面对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孙立人直接打的日军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日军战史记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可在胡康河谷时,中国军队在编制、装备和技战术水平上都焕然一新,我军损失惨重,全军愕然”。

在抗日期间,孙立人身先士卒,在他的带领下,消灭日军总数超3万人,可谓战功赫赫。但他的才能却遭到了杜聿明的嫉妒,杜聿明直接将他从前线撤离,给他安排在南京国防部任职,试图孤立他。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因为美军拥护孙立人,蒋介石最初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但1955年,蒋介石给他安了一个“密谋兵变夺权”的罪名,将其革除职务,软禁了33年,直到1988年才重获自由。

晚年的孙立人没有薪水,只能自己种植果园补贴家用,非常的凄惨,1990年,一代抗日名将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90岁。在他的棺椁上盖了三面旗帜,分别是国旗、清华校旗和弗吉尼亚军校校旗,唯独没有国民党党旗。

孙立人的遗体被安置在了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棺椁却至今没有入土,他的孙子说“父亲晚年提到最多的就是想回老家,他见人便说:我是安徽人,从安徽乡下金牛山走出来的!去世前他特别叮嘱: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作家李敖曾对孙立人有过这样的评价“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如此的爱国将领,晚年如此凄惨,真的令人心寒,希望他能早日安葬在祖国的大地上。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孙立人率团与日军展开对攻,7次阻止了日军渡河,同时遭到日军猛烈的炮火还击,站在前线的孙立人身边不断落下炮弹,直接将他炸晕,受伤部位多达13处,生命垂危。

 

幸亏宋子文出手相救,他将孙立人送到了香港,并请了最好的医生进行医治,昏迷三天三夜后救回了孙立人的一条命,可是3个月后,刚刚伤愈的孙立人再次参加武汉战役,两立战功,军界开始注意到这位崭露头角的新星。

 

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父亲是前清举人,曾任山东登州的知府,小时候孙立人跟着父亲在青岛居住时,曾经遭到德国小孩的欺负,扇了他几个耳光,还骂他“无能”,孙立人从那时就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国家强盛,人民才能有尊严地活着”。

 

1914年,孙立人入读清华附中,又于1920年就读清华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孙立人不仅品学兼优,篮球还打得特别好。不仅是校队队长,还入选了国家队担任主力后卫,并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打败日本队,获得了中国在国际比赛中第一个篮球冠军。

 

清华毕业后,孙立人又公费考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成绩非常优秀,学校给他评定“禀赋优异,超越同侪,他不多言,但仁慈温顺,尊敬长官,对人诚实友善,我们坚信他将会成为一位卓越的军人”。

 

1928年,孙立人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军训队长,认识了同样有留学经历的宋子文,两人一见如故,宋子文特别喜欢孙立人,邀请他成为税警总团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主要负责全国缉私工作。因为有宋子文的支持,孙立人部队武器装备清一色的美式枪支、弹药,甚至连望远镜、医疗器械都是美式。

 

孙立人很会练兵,他既注重国内实际情况,还掌握了国际先进的训练理论,因此他带领的部队特别出众,战斗力惊人。

 

1942年,孙立人带领38师入缅作战,参加曼德勒会战,但另一条战线上英国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军包围,弹尽粮绝,陷于绝境。孙立人从曼德勒赶赴仁安羌指挥作战,以不到1000人的兵力击败数倍于己方的日军,解救了7000余人的友军以及传教士、记者等500余人,瞬间轰动全球。

 

虽然孙立人在战争中获胜了,他却得罪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给孙立人下令不得离开曼德勒,孙立人不仅没有服从命令,还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由此引发蒋介石的反感。

 

在仁安羌战役后,杜聿明根据蒋介石命令带领部队从野人山热带丛林撤回云南,孙立人认为野人山地形险恶不利作战,建议绕道而行,杜聿明坚决反对,最终孙立人没有听从总指挥杜聿明的命令,从西线撤回印度,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国内,而杜聿明部队遭到日军追击,近半数官兵葬送在了野人山。这次行动证明了孙立人决策的英明,但却又一次得罪了杜聿明和蒋介石。

 

1943年,孙立人再次入缅作战,面对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孙立人直接打的日军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日军战史记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可在胡康河谷时,中国军队在编制、装备和技战术水平上都焕然一新,我军损失惨重,全军愕然”。

 

在抗日期间,孙立人身先士卒,在他的带领下,消灭日军总数超3万人,可谓战功赫赫。但他的才能却遭到了杜聿明的嫉妒,杜聿明直接将他从前线撤离,给他安排在南京国防部任职,试图孤立他。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因为美军拥护孙立人,蒋介石最初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但1955年,蒋介石给他安了一个“密谋兵变夺权”的罪名,将其革除职务,软禁了33年,直到1988年才重获自由。

 

晚年的孙立人没有薪水,只能自己种植果园补贴家用,非常的凄惨,1990年,一代抗日名将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90岁。在他的棺椁上盖了三面旗帜,分别是国旗、清华校旗和弗吉尼亚军校校旗,唯独没有国民党党旗。

 

孙立人的遗体被安置在了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棺椁却至今没有入土,他的孙子说“父亲晚年提到最多的就是想回老家,他见人便说:我是安徽人,从安徽乡下金牛山走出来的!去世前他特别叮嘱: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作家李敖曾对孙立人有过这样的评价“孙将军是国民党集团中最杰出的将领,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身上弹孔之多,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如此的爱国将领,晚年如此凄惨,真的令人心寒,希望他能早日安葬在祖国的大地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47348/
1
上一篇河北省教师招聘(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题型)
下一篇 公务员解决异地分居(公务员异地分居调动申请书范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