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敌人到处追捕彭立人,他化装成抬滑竿的轿夫,赶了70里路,又被敌人发现。他只好与侄女扮成夫妇,走亲戚吃喜酒,这才穿过层层盘查哨检查,经过大竹、渠县到达营山骆市,开始了新的战斗。
彭立人从小就受到了革命的熏陶。
他父亲彭丰根,是日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医术较高。
大革命时期在上海开医院,当时和同乡张爱萍(后任国防部长)、魏传统(后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交往很深,张爱萍被国民党逮捕,在监狱受伤,出狱后住在彭丰根家治疗。
许多进步人士也常在彭丰根家进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彭丰根把彭立人送回达县。
不久,彭立人考入达县联中读书,先后受到语文教师王静如、刘竹民(共产党员、后变节)的影响,1939年上期在联中入党。
毕业后,彭立人一直在达县活动,他和达县的进步人士,共同创办了《今剧报》,宣传抗日,针砭时弊,伸张正义。
《今报》成为达县抗日民主运动的喉舌。与此同时,彭立人、刘学刚、雷宜辉等主编了文艺刊物《骚风》。《骚风》风格独特,以火一般的热情,抒发苦难同胞的哀怒,讴歌前方将士的英勇战斗与民族精神。
1948年5月,彭立人被任命为中共达县特支书记。他以达县为基地,与大竹、渠县、万源、邻水、营山等地的党组织联系。
当上特支书记没多久,彭立人就组织了一支50多人的游击队,参加渠县龙潭武装暴动。
也是因为龙潭武装暴动,使得敌人开始四处通缉他。
彭立人只好转移到重庆,在巴县中学任公民教员,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他组织赤色工会,发动工人罢工、护厂、护校,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不久,党组织被敌人破坏,彭立人在重庆住地被捕,关进了「中美合作所」。后来又先后转入罗汉寺、西南长官公署和「新世界」监狱。
在狱中,彭立人始终坚贞不屈,他经受了各种酷刑拷问,多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但始终没向敌人低头。
1949年11月29日,就在重庆解放前的一天,彭立人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他牺牲时,年仅26岁。
#今日头条#
唉唉都怪我不好好进教室里听学校老师听讲课我就不会这么快初中毕业唉唉路是我自己选
勇敢的渠县小哥我今年太难了不好找工@赵柔同学 你好我在你今日头条上关注你了
02:001934年,民国政府搞过一次新文化运动。一天,一个身穿便服的中年男人在几名军人的簇拥下到成都某女子中学视察。中年男子见一美貌女生,欲上前搭讪,哪知女生撒娇地喊了声“爹地”。
民国军阀众多,但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出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四川的杨森。
杨森年幼时家境贫寒,因其父为邑武庠生,故杨森从小也对习武从军感兴趣。
清末,杨森考上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被分派出任四川副都督朱庆澜的六十五标任尉级军官,从此步入职业军人生涯。
机缘巧合之下,杨森的官越当越大,手中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直到后来形成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
有了权后,杨森四处敛财供自己享乐,同时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开始利用手中权势,玩弄无辜少女。
比如杨森的小妾曾桂枝,不但是杨森所有妻妾中长相身材最好的一个,她还是杨森的养女。
早年,杨森率部入黔,在毕节收容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姑娘,交由属下代为抚养。
不曾想几年后,当年那个蓬头垢面、孤苦无助的小女孩竟然出落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杨森每日见了这位健康活泼、丰满秀挺的养女,禁不住心中荡漾。
不久,他撕下伪装,全然不顾人伦道德,在田衡秋等人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为14岁的曾桂枝“破了瓜”,随后还煞有介事地圆了房。
曾桂枝天生机敏,求知上进,杨森便为她请了家庭教师,几年后又不惜血本送往上海、北京等地求学。为的是将来能将这位姿态端庄的小妾带入社交场,作为自己的装饰花瓶。
然而,曾桂枝在上海读书时,情难自禁,大胆追求新生活,与同班陈姓同学真诚相恋。
杨森得知后,大为恼怒,设计将二人枪杀于渠县的荒郊野外。
蔡文娜是杨森十二妻妾中最为美艳,最为杨森爱,同时又是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个。
蔡文娜在沪县女子中学上学时,被誉为校花,芳名远播。其超凡脱俗的气质、逼人的娇艳,令人摧眉折腰。
杨森闻知后,特地赶去一见,大为心动,当即便差人强行说合。
蔡父本是个追名逐利的落魄书生,根本不顾及女儿的幸福,连忙答应下来,将14岁的女儿送入虎口,换回了梦寐以求的名利。
蔡文娜天生丽质,媚态袭人,又是见过世面的人。婚后,深得杨森宠爱,每每带着她出入大型场合,引来众人艳羡不已,极大地满足了杨森的虚荣心。
后来,与曾桂枝一样,蔡文娜在成都上大学时,和男同学吕某相恋。事情泄露后,被杨森残忍地杀害。
杨森公开的妻妾有12个,子女43人,以至于连他自己都认不清子女。
民国初年,政府曾搞过一次“新文化运动”,各级官员时常到女校里检查。
1934年10月的一天,杨森带着几名军人到成都一女子中学视察。
女生们一见有人来检查,纷纷躲进教室,操场上只剩下几个打篮球的女生。
杨森的目光看着那些躲进教室的女生,并没在意篮球场,身后的一名军官指指打篮球的一个女生,对杨森说道:“您看那个女子,裸膝露肘,实属有伤风化……”
杨森听后脸色突变,立刻扭头望去,只见篮球场上有一个身穿运动短衣短裤的,从背影上看,此女身材凹凸有致,皮肤水嫩白皙,必定是个美人胚子。
手下人一见杨森变了脸色,便挽起衣袖准备冲过去把那女孩抓过来惩治一番,谁知杨森竟然转怒为喜,喝退左右,亲自走向篮球场。
当他笑容可掬地正打算与那女生搭讪的时候,女生发现了他,马上扔掉篮球奔到他的面前,撒娇地喊了一声“爹地”。
杨森愣了一下,随即挥挥手,打个哈哈扭头便走,手下人追了上去,杨森悄声问道:“这女娃儿是老几生的?”
手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嘛,卑职哪里知道?要不,卑职过去问问?”
杨森自感无趣,摇摇脑袋上车走人。
杨森虽然荒唐好色,但管理家中十二个妻妾很有一手。
为了让十二房妻妾鹭港共处,稳定后宫,杨森规定:每个妻妾处轮流住宿三夜。
同时他还规定十二房妻妾每天早上必须早起,统一着军装,扎腰带,由一名副官带队出操,风雨无阻。
吃过早饭后,还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正课,要学古文,学英语,弹钢琴,不得无故缺席旷课等等。
对于这套管理手段,杨森颇为自得,曾多次向其他军阀传授经验:我这叫军事化管理,不然根本镇不住。
后来,解放军打到成都,杨森乘飞机到海口,随后又转飞台湾。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1974年,已经90岁的杨森以招募“秘书”为幌子,把17岁的女初中生张灵凤带进自己家中。
更让人震惊的是,张灵凤一年后竟然为杨森产下一女。
对此我深表怀疑,90岁的男人还有这个能力吗?
1949年11月,一位女战士被敌人从监狱中拖进一辆小轿车,刚上车敌人就用绳子活活将女战士勒死,随后匆忙将她掩埋。一直到1980年,女战士的遗骸才被发现,她就是四川大军阀杨森的侄女……杨汉秀!
提起心狠手辣的杨森,就让人愤恨,他曾多次残害共产党,更是在解放前夕,屠杀了渣滓洞内的革命战士。
不过和伯父不同的是,虽然出生在军阀家庭,可是杨汉秀却很正义,并坚持投身于革命。
1939年,杨汉秀来到了延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两次被朱德接见。
之后杨汉秀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她多次为党组织获取重要情报,深得周总理等人的信任。
1946年,杨汉秀回到渠县,以“杨大小姐”的身份公开活动。
当时,她以修建和经营跳舞厅的合法名义,大量卖田,免收贫困佃户的欠租,支持救济院的贫苦青年升学等等。
1948年春,党组织派熊扬与杨汉秀接上关系。
当时,渠县党组织要求她为我华蓥山的起义队伍筹措军需物资。
接到命令后,杨汉秀将建房款购买枪支、粮食、衣物,设法聚集和转运。
不久后,杨汉秀就被敌人抓捕,在家族人的求情下杨森将她保释出来。
趁着这个机会,杨汉秀努力说服杨森弃暗投明,却以失败而告终,此时他们的关系急剧恶化,但杨森还没有杀杨汉秀之心,只是警告她要小心。
1949年9月2日,惨绝人寰的重庆“九二”大火灾发生。杨森等反动派企图将罪责转嫁共产党。
这件事被杨汉秀得知,她坚决反对,予以揭露痛斥,彻底触怒了杨森,并派人将她抓捕,且动了杀心,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因为是被秘密杀害,杨汉秀的牺牲一直到1980年才被揭晓,她也正式被评为烈士。
若不是因为走上了革命道路,杨汉秀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大小姐生活,内心充满正义感的她,却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
向杨汉秀烈士致敬!!!#人物# #历史#
----------------------------------------------------
你一定要记住历史:
那些为国付出一切的功臣:“我这几年老想来,这次是儿子陪我过来。我必须得来了。再不来,我以后不知道能不能来了。”昨天,83岁高龄的黄建琴老人和儿子来到了罗布泊马兰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此的林俊德院士。老人在林俊德院士的墓碑前,动情地说了上面的话。黄建琴老人穿着很朴素,此时也已是满头银发。但是身体还行。就是耳朵听不见了。殊不知,林俊德院士的离开已经十年了。林俊德的儿子向父亲报喜,说:“你孙子很有出息,考上南京大学了,和妈是一个学校的,都挺好的。”黄建琴老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便被分配到了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开始,先后参加了9次核试验。她也是一位核试验的老兵了,林俊德院士一样,为国家做过贡献!
国家英烈:为不拖累战友,他开枪射向了自己。这个一身正气,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的人,却无畏的开枪自杀了!邬盛秋,194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岁便参军入伍,当过侦察兵,生前是26团宣传股长。1979年2月22日,邬盛秋与参谋长龚显发带领先遣分队转移时,误入敌区,胸部中弹。2月23日中午,为了不拖累战友突围,毅然决然开枪自戕,壮烈牺牲,年仅37岁。正如这些人大无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这些英雄当初的气节,才让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保存,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他们才是真正永垂不朽的英雄!
那些被人唾弃的悲惨女人:“吆西,这里花姑娘滴有”踹开一户农家的大门,竟然看见了四个年轻姑娘,几个日本兵就笑了。日本兵冲扬起刺刀,要对几个姑娘进行“检查”。爹妈虽害怕,但也不能眼看着女儿受欺负,于是上来阻止,但转眼间,被明晃晃的刺刀捅个对穿!亲眼看见爹妈浴血当场的,正是赵志兰。眼看着爹妈鲜血直流,几个女儿又惊又怕,但紧接着,更可怕的事发生了,日本兵把女孩们按在土炕上,压在堂屋地上……赵志兰四姐妹的故事,既让人心痛,也令人振奋,四姐妹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但因为一场战争,她们亲眼见证了父母的惨死,并陷入了无尽的苦痛与黑暗中。这一段历史必须要有人记录,有人铭记!
1962年2月,胡适在台湾参加了研究院的一个酒会。酒会上,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演说中,他这样说道:我挨了40年的骂,从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自由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酒会结束后,胡适突然面色苍白,重重地摔在了水磨石地上,最终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1962年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挽联一副: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但是,在胡适去世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确是这样写: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鲁迅对胡适却是一针见血得很:嘴里吃得着肉,心里还保持着不忍人之心,又有了仁义道德的名目。不但骗人,还骗了自己,真所谓心安理得,实惠无穷。
4年没见的老同学,突然打来电话,找我借80000块钱。这个身高183的汉子,在电话里哽咽着说:“我爸得了重病,等着钱救命,东拼西凑也不够。”我当时没答应借钱给他,却拿着车钥匙出了门。
我叫高洁,现居成都,虽说我品行不算多么高洁,但也是个有良心的生意人。
给我打电话的人叫方磊,是我的高中同学。
我老家是达州的,家里还有个比我大3岁的姐姐。爸妈都是工人,后来工厂倒闭他们失业了,做点小生意糊口。姐姐在读大学,自己半工半读。#成都头条#
我跟姐姐不一样,从小就不是块读书的料。高中毕业就辍学了,我想出去打工挣钱,让家里日子好过点。
那时我认识几个朋友,有人告诉我,渠县那边挖煤能挣到钱,他表哥在那边待了几年,回来买车买房。我听完心中很激动,就让他帮我引荐。
来到渠县之后,我见到了他表哥,发现跟想象中不一样。他穿着件脏兮兮的圆领衫,一条灰扑扑的裤子,脸上还有些煤渣。
他什么也没说,带着我七弯八拐走了半天,去了个工棚。又找到负责的大叔打了个招呼,让我先住下。
隔天,他给我发了身行头,带着我下矿挖煤。矿里有很多人,都在埋头干活。
那表哥把我带进来就没管过,任我自生自灭。我边看边学人家怎么做,慢慢上了手。
有天那表哥不见了,其他工友说他回老家结婚,这活不干了。反正他也没管过我,走就走了吧。
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工棚躺在大通铺上,鼻子里都是难闻的汗臭味。我给自己打气,苦点没事,只要能挣到钱。
然而,做了2个月,我一分钱没拿到。我觉得不对劲,就去找管我们那个大叔理论,让他给我发工资。
他大着嗓门儿吼我:“你哥说你是来帮他干活的,他找我预支了一年的工钱,你找他要去啊!”
我整个人都傻了,这是被人给骗了啊!他让我顶替他干活,自己拿钱跑了。可随便我怎么解释,大叔都不听,不给钱也不让我走,非让我做满一年。
有天我偷偷跑到大叔的房里,打电话求救。我家没人接电话,我就给高中要好的同学,方磊家里打电话,把这边地址告诉他,让他找人来救我。
方磊隔天就来了,他人高马大又壮实,看着有点威慑力。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他 爸。他们找到那个大叔,说我是被骗来的,那个跑路的根本不是我哥,要带我走。
那个大叔不依,双方起了争执,把方磊的头都打破了。方叔叔气得抓起一把锄头,挥舞着大喊:“我们来之前报了警,你们这里不是正规经营,强迫人干活还打 人。”
他们怕闹出事,这才放我走。看着方磊被打破的头,我抱着他嚎啕大哭,脸上的煤渣都蹭到了他身上。
方叔叔还安慰我:“小高啊,你别难过,出来了就好,以后小心点别再被人骗了。磊子皮实,去包扎一下就好。”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赶着跑来救我,根本就没报什么警。我不敢想象,万一他们出了什么事,我的良心这辈子都不得安宁。
我没脸回家,方磊读书也不行,方叔叔就托关系找了在成都做建材生意的老乡,让我们一起到建材市场去打工。
我们租了个小房子,同吃同住了3年,也攒下些钱。正准备合伙开个铺子,方磊家里出了点事,他就回了老家。
我继续留在成都打拼,有了自己的铺子,生意做得还不错。我把爸妈都接来成都,姐姐大学毕业也嫁到这边。除了逢年过节,偶尔回去走亲戚,平时很少回老家。
我和方磊有4年没见面了,但也保持着电话联系。当年他们父子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当我接到方磊的电话时,没有立刻答应借钱给他,但我马上抓起车钥匙,开车赶回达州,去了他们家。
他看到我时,眼眶都憋红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出了什么事。
他这才跟我说:“我爸之前晕倒了,送去医院检查,说脑子里长了东西,要尽快做s术,得花10来万。我之前投资失败,家里本就没啥钱,现在东拼西凑也不够。”
我找他要来卡 号,马上转给他15万,跟他说:“磊子,这钱你不用还我,这是我对叔叔的心意。当初要不是你们救我,就没我的今天。等你照顾好叔叔,来和我一起做生意吧,我帮你把亏的钱都赚回来。”
他感动得说不出话,两个三十而立的大男人,跟十几年前一样,又抱着哭了场,这次换我安慰他了。
以前他们帮我,现在我帮他们,我不辜负他们的恩情,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絮语天天
有句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做到的却没几个。当年他们奋不顾身的救你,又帮你找工作,这份恩情堪比江河湖海,不是什么滴水之恩。
你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哪怕自己有钱了过上好日子,也没有忘记他们的恩情,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
这份情谊应了句古话,苟富贵,毋相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一时之急还得想办法,帮他们以后生活得好。
心中有善意,生活才有阳光。愿所有好心人,都能好人有好报。
我是@絮语天天 ,欢迎“点赞+关注”。用有温度的文字,写人间烟火的故事,分享生活点滴。
#大城市打拼日记# #情感#
2022年关于解释四川省达州市各职业学校介绍和学校补助标准批复文件如下:
(一)网友提问现存待解决问题点:
1、达州职业学校学生有没有补助?
2、请问就读达州市内的哪些职业学校?
3、学生有相关补助,补助标准是怎么样的?
(二)有关领导现将咨询的问题答复如下:
1、关于咨询“达州市内哪职业学校”问题目前,达州市具有中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24所(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其中:公办学校12所,民办学校12所分别为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大竹县职业中学3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电子商务学校、渠县职业中专学校、达州技师学院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开江县职业中学、达州中医学校、达州 百岛湖职业技术学校(民办) 3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达川区亭子职业高级中学2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其余有达州凤凰职业技术学校、达州全星职业技术学校、达州华南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达州升华职业技术学校、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达州风华职业技术学校、达州远航职业技术学校、达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达州萼山职业技术 学校、渠县崇德艺体高中11所民办中职学校。
2、关于咨询“学生有相关补助,补助标准是多少” 问题:
一是免学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规定分区域确定。免学费标准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学校学费标准执行(不 含住宿费)。
二是国家奖学金:从201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2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三是国家助学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规定分区域确定。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300 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
四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中职(含技工)学生,在发放中职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期500元的生活补助(休学期间暂停享受资助),按生源地由学生户籍地县(市、区)负责统计和资助,学生所在学 校负责提供就读学籍证明。
五是雨露计划:建挡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国家补助标 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
六是价格临时补贴: 领取国家助学金的家庭困难大中专(含高职、 中职)在校学生(省 级财政统筹安排的省属院校除外),在补贴发放时间内可以享受价格临时补贴,月度补贴标准如有变动,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 通知。
七是求职创业补贴: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毕业生(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一次性给予每生15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
3、关于咨询“少数民族学生是不是标准要高些”问题目前,我市9+ 3 (藏区、彝区)学生有生活补助,补助标准参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暂未有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单列补助相关政策依据。
前天发了一篇文章,是作家王小波的一篇“沉默的大多数”,之所以发文呢,是因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了随笔!
太喜欢他的写作风格以及它所传递的思想了,于是呢,这两天决定把这本“沉默的大多数”这本杂文集给他读完了!越读越上瘾,我就开始对作家王小波这个人有了浓厚的一个兴趣。原来,他的生平经历真的是很不一般,我就想今天来盘点一下!也好让更多的,爱好阅读的朋友们能够重新认识他,进而喜欢他的作品。
1952年,出生
5月13日,他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干部家庭,正值三反运动,家庭的一些变故,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小波”!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母亲宋华是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牟平县。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的排行老二,所以他的很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
1957年,五岁
父亲发表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以及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1958年,六岁
正值大跃进的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到!
1959年,七岁
就读于北京市二龙路小学。
1964年,十二岁
正值他读小学,他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写作能力很是欣赏,可以说这位老师是他写作生涯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
他就读于北京市二龙路中学。
1966年,十四岁
正值文化革命!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这部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座《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来做了民办教师,早期的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ニ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时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游历了西欧诸国。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一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
8月,《黄金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ニ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官》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一﹣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