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是怎么死的】,曹操怎么死的,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曹操是怎么死的: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220年3月15日曹操逝世
- 2、曹操是怎么死的,曹操怎么死的
1、曹操是怎么死的: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220年3月15日曹操逝世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220年3月15日: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操逝世。
汉朝灭亡同董卓和曹操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汉朝长期胡乱施政的必然结果。
东汉是从内部彻底崩溃的,毁于最后几个皇帝。。
三国演义中张角一伙有这么一句话:角与二弟商议曰“自古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这是什么意思?
张角那套汉朝就要灭亡的说法,已经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再说通俗点,老百姓巴不得东汉赶快灭亡。
为什么会这样?
汉朝官僚体系极度腐败,各种社会矛盾严重,把老百姓害的很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么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一下就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对于东汉末年政治的黑暗混乱,也是痛恨不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不堪汉桓帝,就看看汉灵帝的国家混乱到什么地步。
汉灵帝是外戚窦氏扶持上台的,窦氏自然权倾一时。
上台以后,汉灵帝也不满窦氏操纵大权,暗中支持宦官集团进行武装政变。
双方发生激烈宫廷政变,结果窦武、陈蕃等外戚被暂时铲除。
有意思的是,外戚集团覆灭以后,宦官集团却立即坐大。
宦官比外戚还要恶劣,对于政敌一律诛杀。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暗中密谋对付宦官,全部灭族。
草包皇帝汉灵帝,还没有感觉到宦官集团的威胁,支持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宦官集团拿到尚方宝剑以后,将政敌几乎斩尽杀绝,差点就变成唐代后期太监掌握朝政的局面。
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大臣不巴结宦官分秒就会失去官位,甚至连性命都难保。
相比外戚,宦官们没有后代,很强调享受生活乐趣。
宦官集团变本加厉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残酷剥削敛财,搞得天怒人怨。
汉灵帝躲在宫中骄奢淫逸,甚至搞出一种‘裸宫’。在裸宫中,宫女随时要穿一种袒露下体的服饰,供汉灵帝随时淫乐。
汉灵帝有很多变态的行为,甚至让宫女同动物发生关系,自己在旁边观看取乐。
没多久,宦官集团就连汉灵帝也控制不了。
宦官张让和赵忠自称为皇上的父亲,汉灵帝才终于感到了太监们的威胁。
很有意思的事,汉灵帝也走了以前皇帝的恼怒,利用妻子的亲戚,也就是外戚何氏来对付宦官。
外戚何氏上台以后,朝廷经济几乎被宦官搞到崩溃,根本没钱建立新的嫡系军队来对付宦官。
汉灵帝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卖官鬻爵。
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卖官政策是压垮东汉的最后一根稻草!
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这是什么概念?
买官的官员,在上任以后为了收回投资,只能变本加厉的压榨老百姓。
当时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小冰河时期,出现了多年的天灾。气温降低,农作物严重减产,导致全国陷入饥荒,老百姓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员不救灾,反而还在横征暴敛。
这就是标准的官逼民反,老百姓见横竖是死,干脆起来造反。
汉灵帝还没死,全国就已经到处叛乱,黄巾起义也开始了。
汉灵帝由于纵欲过度,才33岁就暴毙而死。
他死前还给后面的皇帝,好好地挖了几个大坑!
第一, 汉灵帝为了对付农民起义,改变了汉代中央直接统治地方的制度,搞出了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
在汉代,传承秦的郡县制度,县城上面是郡,郡以上就是中央政府。简而言之,中央政府是直接管理地方,避免了地方形成军政割据势力。虽然汉朝出现了下辖很多个郡的行政单位州,但州只是一个监察单位,由朝廷安排刺史进行检查这里行政官员的行为,不掌握管理实权。
汉灵帝则破天荒的设置了州牧制度,各州的州牧由此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而全中国被分为九个州,由此州牧必然会成为实力强大的地方军阀。
他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等等。
汉灵帝还没死,刘焉等军阀就已经不听指挥,甚至直接图谋篡位了。
随后各地军阀四起,东汉名存实亡。
第二,汉灵帝死前刻意扶持外戚何氏,却没有给予外戚足够强大的实力。
汉灵帝试图利用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互相牵制,保证自己掌握大权。
而汉灵帝没有什么政治能力,控制不了这两个集团,反而让他们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汉灵帝刚死,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立即展开激烈斗争。最终以宦官集团杀死外戚领袖何进,外戚部将把大小太监彻底杀绝而结束。
至此,外戚集团同宦官集团等于同归于尽了,朝廷竟然没有人可以掌握政权。汉少帝只有13岁,刚刚上台不到1年,还没有执政的能力。
这种权力真空,加上地方上军阀割据局面,让野心家并州牧董卓找到了绝佳的机会。
外戚集团和太监集团一同毁灭的时候,东汉已经在内斗中灭亡。
第三,汉灵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烂摊子。
汉灵帝时代,朝廷财政完全崩溃,只能依靠卖官鬻爵维持。
地方是大面积的灾荒,朝廷无钱无粮,不能救灾,不能镇压叛变。
普通老百姓难以生存尚且其次,就连军队也要像曹操那样让士兵自己种地,才能维持生活。
整个国家都陷入饥荒和死亡中,到处都是崩溃的局面。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全国估计有5500万人。
而汉灵帝死后的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计有1500万人。
前后对比一下,竟然减少了4000万人,国家大半人口已经死亡。
汉灵帝死后不久,国家已经乱到离谱的地步。
兴平元年(194年),也就是汉灵帝死后才5年,临时首都长安出现粮荒,一斛谷值钱50万,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
汉少帝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
汉灵帝的胡乱执政,到了连首都的老百姓都人吃人的地步,这是什么概念?
国家还能不灭亡吗?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2、曹操是怎么死的,曹操怎么死的
大家好,我是历史今古。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个时代英雄频出,既是乱世也是盛世。
这时期有治世能才,也有乱世枭雄,三国时期也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历史时期,战多个军阀,巧遇各个历史名将,多方相争最终留下来的就是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势力形成了三国鼎立,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三国争霸。
从三国时候对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第一个就是北方的人们为躲避战争绝大多数人向南方迁移,这就促进了南方当地的经济发展,不管是从农业上还是文化上的逐步融合,这就让南方成为了后面的经济重心偏向地。但综合来看,三国时代在对后世影响上面更多的是在文化上面的影响,我们想想看三国时候人才辈出啊,后世人民常常追逐着三国风云人物,当然这也不排除文学作品、媒体、电视、剧目的描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时期。
东汉末年官逼民反,黄巾起义爆发,而朝廷却无力镇压,只能让各地自己解决,这分明就是让各个豪雄有了光明正大的群雄割据借口。随着时间刘辩成为了少帝,董卓率兵入洛阳,然而董卓狼子野心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汉献帝)然后董卓自己把控朝政。这种专横就导致了后面的大规模内战爆发。
在这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势力最强的就是北方袁绍了,前期袁绍统一了北方,但后起曹操也不甘势弱,在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搞到了许县,这就有了后面我们众所周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而三大战役其中的“官渡之战”是曹操以少胜多全歼袁绍主力军的一场胜利。后面就是另外一场“赤壁之战”了,这场战役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局面诞生,然后就是相互攻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正三国时期的各个历史名人开始退出舞台相继过世,后来者相对于来说就没有前者这么有表现力,当然也有你来我往的战争,但并没有统一中国,在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了魏政权,在265年定都洛阳建立晋朝,这个就是西晋,然后就开始率兵由北向东吴开打,东吴的士兵长期在暴政的政治环境中早已经没有了战斗之心,这就奠定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在280年东吴灭亡,西晋成功干翻了三国统一了天下,至此三国时代结束。
我们从中知道了三国的各个名将,也知道了群雄相争的豪情,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必然。同时三国时期的影响对于后世的中国文化历史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输出,填补了我们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填补了我们的英雄气概,三国时代,那是一个璀璨名将的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那是一个文化相交融的时代。
本文关键词:正史关羽的真正死因,曹操最后是被谁杀死的,华佗是被谁杀死的,三国演义最后哪国赢了,刘备是被谁杀死的。这就是关于《曹操是怎么死的,曹操怎么死的(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