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都好,你家又没关系,考公务员不好考,别难为孩子了,只要干正事,干什么都行
没你想象的那样穷。
现在农村父母即然有能力把孩子供到研究生毕业,就说明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孩子考上公务员刚开始收入不高,几年下来就比社会上的强很多,这是事实。
只有考不上公务员的才会这样去想这个问题,有能力还是要考公务员。
单亲家庭的母亲培养孩子读研考取公务员,已经非常不错,没有做大生意靠辛辛苦苦打工,为儿子买了房出首付非常不易,哪里还有能力?婚姻大事儿子自己来决定,不必强求
眼看债务要爆发了,好无力的感觉,如果逾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孩子考公务员这些,真的好想躺平,感觉真的对不起孩子,对不起亲人!
戴副局长事件再次印证了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做好公务员也不可能逆袭。
经常有人劝别人考公务员,其实这些人只看到表面,大部分的公务员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小公务员。
劝人考公务员的人更没有读过契柯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在我读中学时这篇小说还是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现在早已经被踢出了语文书。
和体制内人打交道这些年我深刻领会到一个诀窍,就是越重大的事领导越是不说多也不说明白。需要自己去悟,越是不经意说的一句不想干的话越有深意。
在戴副局长事件中,镖子的领导真心是个好领导,跟镖子小弟说结婚大事你要不要认真考虑一下。这短短一句话后面的潜台词可就多了。
如果是体制内的家庭,家学渊源,父母一定会提前教这些的。孩子也一定会仔细想什么意思,然后通过自己的渠道去掌控了解更多消息。
但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基本没受过这些训练,需要自己去感悟。
戴局长和陈区长的的瓜吃得津津有味,连大城市里面都如此,小地方的就不要说了。
我想请问一下,现在考公务员有几个说是为国家为人民,基本上都冲福利去的,几千的人考一个岗位,考进去了称之为上岸了,上了什么岸?黄金海岸,只有有点小权利就能搞钱,就算开始保持初心,如果你挡了别人搞钱那也是不好受的,最后大家一起搞。也就是说活得更好去的,这也没错,大家都懂。不是说诋毁公务员群体,而是功利性太强了,为了考进去不惜花重金找培训班和拖门路,因为进去了迟早有回报。特别是小地方几乎是垄断,一般人扎都扎不进,一个单位就代表一个利益圈子,相互通婚,搞权钱交易。
其实最可怕是什么,老百姓默认了这种潜规则,大家也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往里面送,就算送不进,也要想办法粘亲带故,而且以这个为荣,见面聊天必以自己子女那单位或亲戚那领导为谈资来衬托自己家的地位。这才最可怕的。还更加可怕的是什么,就是这种现象,你查一堆出来也没用,大家照旧,更加隐蔽,像现在搞钱的手段,你基本上查不出,唉!
国家培养一个高材精英,会花费很多很多精钱。不知转考公务员是咋想的。[奋斗]
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走正道,随他去吧,不可能每个人都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捂脸]
一个教师资格证都考不过的人,6月份就33岁了,考公务员还有希望吗?
故事啦啦啦啦啦啦杰拉娄底的啊!?好咯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