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推荐#能改变的都不是过去,能预测的都不是未来。
最近有一场流感袭击了整个冀州,上到贪官污吏,下至黎民百姓,都不能幸免。
张角的弟弟张宝病了,作为秀才兼中医的张角上山采药,意外遇到了东华老仙——于吉。
于吉:说出你的愿望!
张角:?
于吉:不好意思,跳戏了,咳咳,再来,你的名字?
张角:张……角?(疑惑脸)
于吉:嗯,你等一下。
于吉背过身去,偷偷拿出一本书翻看了一会,这才转过身来。
于吉:我看你骨骼惊奇,是个练武的奇才,这里有一本《太平经》,可助你光复汉室,剿除黄巾逆贼,成就大业,只有998,你可愿意买?
张角有些心动,以为那是一本天书,无奈囊中羞涩。
张角:仙人,我钱不够。
于吉:没关系,可以分期。
——
张角拿到“天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关上门,躲进浴室里,拿出沐浴露和纸巾,把音量调到静音。
然后点开了《三国演义》。
第一章,无聊的作者废话,说的都是自己写这本书的初衷,目的是唤醒底层人民的什么什么……
张角本想滑动进度条到2/3部分,可无奈这是一本书。
他只能一页一页的看。
好不容易看完了作者的废话,接下来的一章,直接震碎他的三观。
于吉!张角!太平教!?黄巾起义!?广宗?
他无力的跪倒在地,任由冰冷的热水冲刷着他的背脊。
张角:原来,我只是一段历史……
不!不再是了!我可以改变它,就凭这本盗版的《三国演义》!
——
于吉走在回家的路上,之所以不御剑是因为他的宝剑是单号的,今天天庭限号。
于吉:今天是个好日子呀……(吹口哨)
手摸向怀中,准备掏钱买个烤地瓜,突然,他摸到了一本书。
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太平经》。
如果我这本是《太平经》,那我给张角那本是?!
回到天庭以后,托塔天王问于吉,事情办的怎么样?
于吉一头冷汗,不知如何作答。
本想坦白,但转念一想,自己当初考公务员付出了多少努力,眼看就要转正了,若是因为这件事丢了饭碗……
不行,必须隐瞒下去。
于吉打定主意,现在就去找月老借时光穿梭机,穿越回去重新给张角《太平经》,扭转错误。
敷衍完托塔天王后,于吉往广寒宫走,忽然遇到了杨戬,问他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哮天犬。
于吉摇头,杨戬走后他又遇到了降龙罗汉。
降龙:哎,这不是于吉吗?走走走,去我那吃狗肉去。
那一晚,于吉醉了,醉了好多好多天,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
张角用一年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并且成为了关羽的头号粉丝,尤其崇拜诸葛亮,顺便喜欢貂蝉。
既然他有天书在手,那么不做点什么,好像不科学。
所以,第一件事,他创立了太平教。
第二件事,他杀了张宝的徒弟,唐周。
在他看来,一切都万无一失了。
却没想到,还有一个唐周。
起义败露,马元义又一次被杀,朝廷委派皇甫嵩为平叛总指挥。
一切又好像回到了原点。
张角躲在广宗城里,拿着天书不知如何是好,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了,他好像又要失败了。
不,不可以,我不能输。
张角假死,金蝉脱壳,去了荆州,黄巾起义结束。
——
既然已经知道了三国的结局,那么,我就做最后的赢家好了,等你们打的头破血流,我再坐收渔翁之利。
张角打得好算盘,可思来想去,他也想不出该帮谁。
曹操刘备孙权,帮曹操的话,他担心自己干不过那三代明主,帮刘备的话,他干不过诸葛亮,帮孙权?
算了吧,这丫的江东就是一扶不上的阿斗。
苦思冥想了三天以后,他做出了决定。
帮司马懿。
是的,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虽然是个英雄,但是死的早,二儿子才谋不够,张角觉得,可以试试。
于是他给自己改了一个名字,就叫做,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
复姓司马是为了和司马家搭上关系。
徽,三股绳也——《说文》;隐喻三国。
表字德操是致敬刘备和曹操。…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遥远的冀师
光阴覆盖了苔藓,世事落满了尘埃。
冀师,退出舞台将近二十年了。提起那段历史,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回首苍茫岁月,有一丝酸楚也有一腔慰籍。
冀师,全称是河北冀县师范学校。中师学历,相当于高中,就是小中专。现在全国每年大学毕业生近千万,博士,硕士上百万。没有人觉得一张中师文凭能有多么金贵。
可是四十年前,冀师那是王者的荣耀。那时考上中师,就跳出了农门,从庄稼地一步跨进了殿堂。确是难得地光宗耀祖,门楣风光。
十五六岁,风华年少。我们从飘摇的岁月走来,春天的故事序幕正开启。一线中小学教师匮乏。为了快速充实教师队伍,党中央出台国家战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录优秀学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一九八一年我有幸和我们县其他六十几名小伙伴一同考入冀县师范,成为首届小中专。从此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脱开了贫瘠菲薄的庄稼地。毕业后大巴车直接拉到县教育局,加入教师队伍。待遇是正式编制,国家公办教师,干部身份,发供应证,吃商品粮。
这种政策对祖祖辈辈在土坷垃里刨生活,熬岁月的庄稼人,的确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考上冀师,就像中了皇榜,典了状元,全家都骄傲。
那时每年中考季都有一群杰出少年从穷乡僻壤涌进冀师。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撒遍大地,一代青春风彩闪烁在中小学讲台。冀师在春天的序幕里让一批批懵懂少年用青葱岁月撑起一方中小学教育的天空。
当年一些成绩稍逊的同学上高中考了大学。研究生、博士后、出国留学、专家、学者闯天下。每每有亲戚朋友相聚,总有人替我惋惜,慨叹当年贫寒触发了冲动,耽误了大好前程。
冀师,这辈子让我失去进入“985”“211”等重点大学的机会,更遑论清北娇子。但能成为教师,把毕生的禀赋和心血献给教育事业;凭借出色的才学,高尚的师德和勤奋的敬业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能成为天之骄子之师,何尝不是一种功德?
对于几十年前的那次选择,虽然注定一生的方向有些落差,却能坦然面对。因为当年能读冀师是一种幸福,现在乡村学校教书也是一种生活。
冀师再聚会,当年的同学有的转行成为公务员,已做到处级领导;有的下海经商,已腰缠万贯。绝大多数同学依然在中小学默默地教书。大家推杯换盏,共话当年岁月稠。沧桑写在脸上,欢笑在触光交错中飘扬。
如今冀师已走进历史烟云中。社会飞速发展。在一些地方初中学校招聘高学历教师的今天,渐渐老去的一代冀师人,偶尔会成为人们谈起的话题。不时还会闪烁点点星光。
当年就读冀师那是相应国家战略。虽然一生平凡且清贫,可因为冀师我有了一份不再太阳下刨地耕耘的工作;因为冀师让我有了现在的家庭和一双可爱的孩子;因为冀师让我过着现在的生活,没有荣华富贵,但充实知足。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状态,但我更满足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簇拥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