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终前最后的阶段】,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临终前最后的阶段:人在临死前,为啥会出现“回光返照”,离死亡还有多远?解释来了
- 2、临终前最后的阶段,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1、临终前最后的阶段:人在临死前,为啥会出现“回光返照”,离死亡还有多远?解释来了
俗话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死亡,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小九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与死亡相关的问答:你经历过亲人离世前的“回光返照”现象吗?
众多网友给出了回答。
@山水一程:爷爷去世之前已经卧床了好几个月时间,家人本想全力救治,但爷爷不愿意在医院面对冷冰冰的仪器。在去世前一周强烈要求回家休养,回到家后的第5天,他突然变得很精神,可以自己起床洗漱、洗澡,甚至让父亲帮他理发。当天一家人激动又兴奋,以为爷爷自己“好了”,没想到当天晚上就突然去世了。
@爱吃香菜:妈妈罹患晚期肝癌,最后的那段时间大家都知道在熬时间,每天只能少量的进食几口水。在最后一天中午,她突然自己坐起来了,还要求一家人跟她一起吃饭。当时爸爸就意识到情况不对,这多半是“回光返照”,强忍着泪一家人一起吃了顿饭。果然,吃完饭不到1小时,她的情况越来越差,第二天早上人就走了。
@羽落云天:在最后一天,爷爷突然精神变得很好,对我说想要喝饮料。我十分开心,赶紧飞奔去给他买了饮料,然而一瓶饮料还没喝完,他就整个人发抖,甚至都来不及送去医院,在途中心跳呼吸就已经停止。
死亡是每个人都避无可避的事情,很多经历过亲人死亡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重病的亲人似乎突然“康复”了,但维持时间较短,或许几天也或许几小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死亡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死亡其实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睡梦中自然死亡的人,最后的时间里可能会有走马灯式的过往回忆呈现、感受到平和与安静,尽头是一束白光。在弥留之际,不会感觉到口渴、饥饿等,自身依旧有意识但无法开口说话。
随后视觉、听觉都会逐渐消失,大脑逐渐关闭身体的各个功能,当最后呼吸停止时意味着这个人已经离去了。
人具体的死亡过程包括有三个阶段:
濒死期:在这个阶段,人体内的各个重要系统、组织的功能会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下,会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人体的各种正常生理功能会下降,包括血压、心跳等。有些人在濒死期生命功能极度微弱,像安眠一样,有些人则会有抽搐、强烈痉挛等症状,随着时间的发展身体会逐渐麻痹、瘫痪。
临床死亡期:进入该阶段时,患者的中枢神经抑制已经扩散到了脑干以下部位,延髓也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身体的呼吸、心跳完全停止,血液循环也出现了中断。还会有瞳孔散大、生理反应消失的表现。但此时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离世,患者的大脑还有微弱的新陈代谢,积极抢救还有可能挽回生命。
生物学死亡期:这是死亡的最后阶段,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大脑、各组织以及脏器功能都出现了不可逆改变,功能也永久停止、组织细胞均已死亡。人体的具体表现有皮肤苍白、肌肉松弛、皮肤干燥,尸斑以及尸僵也会逐渐出现。
二、临死前,真的会有回光返照?
很多网友都在网上发表评论称亲人死亡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该现象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确切的研究对回光返照的机制进行解释,但的确存在这种现象。
有学者推测,回光返照发生在长期昏迷的患者身上时,可能是在临终前他们原先受到毒性抑制作用蛋白的抑制暂时解除,体内神经系统传递、神经细胞间链接的修饰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有可能是由于濒死者在临终时,会释放大量神经化学、神经电信号,信号大量释放之后会让大脑产生复杂系统的功能活动,继而表现为意识突然清醒的行为活动。
三、6种临终征兆出现时,多花点时间陪伴吧
人在死亡之前,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异于平常的症状表现,当发现家人身上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多给予对方陪伴。
1、少食、拒食
临终前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会逐渐衰退,胃肠道、吞咽功能都均会下降。继而会让患者出现少食、拒食的症状表现,经常会说吃不下、不想吃。
2、意识障碍
生命终末期的意识丧失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会出现嗜睡,难以叫醒的症状,一天甚至只有几个小时清醒的状态;第二个阶段身体会有木僵表现,唤醒后身体依旧没有意识,对于周围的事物没有正确反应;第三阶段则是进入了昏迷状态,意识完全丧失、肌肉松弛。
3、呼吸减弱
终末期的人群由于呼气、吸气中枢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表现为呼吸减弱、肺活量减少,到最后发展为呼吸越来越弱,直至没有呼吸。
4、体温失常
人的体温是由下丘脑控制,当生命进入终末期时,下丘脑功能会逐渐丧失,导致体温越来越低,可表现出高热或低温。
5、感觉异常
濒死期的人,视功能会逐渐丧失,经常会伴有口干、口苦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听觉一般是最后消失的感觉,在最后阶段他可以听到周围人的声音,却无力做出回应。
6、濒死喉声
该症状是由于身体各项机能衰竭无力,导致无法将口腔内的分泌物吞下或排出,导致出现了咳痰声,声音一般会很明显。
死亡是沉重的,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无法逃避的。身边如若有重病的亲人,要多观察他的表现,在生命弥留之际,尽可能多给予陪伴,让他安心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参考资料:
[1] 《【专栏】临终症状概述》.天津延安医院.2016-09-05
[2] 《临死前,身体会发生哪些奇怪反应?真的会有回光返照?看完让人泪目》.科普中国.2022-06-05
[3] 《哪床病人今晚会死亡?看这四点就知道了》.医学界.2017-05-06
2、临终前最后的阶段,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从普通老百姓到贵族皇帝。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在古代就有不少的地方,利用自己的权力让人们练一些长寿的丹药。希望自己可以长寿百岁。我们现代人希望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饮食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锻炼身体,再有就是希望高科技能够帮助我们延长自己的寿命。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终究还是有一天要面临死亡的。那么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
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怎样做才能给生命,
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人总是要死的,
带着轻松、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
一定会走得更好。
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都不可避免的面临死亡这个课题。这篇文章从医学的角度告诉大家:一个生命临终的过程。
在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
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
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
怎样做才能让生命,
以舒适、安详甚至美丽的姿态终结?
(1)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感到冷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
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出现呼吸困难现象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吞咽困难,出现无法进食、饮水状况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
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病人的是水肿、恶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甚至在死前三个月之久,
很多病人与他人的话语交流减少了,
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
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
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2)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
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的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
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加速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
所以,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吧,
即使他已经无法回应,但他依然听得到。
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
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3)
这几天,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
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我都没有能够读到这样的文章。我痛恨自己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有太多的不甘和执念,我们的至亲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
但做这些正确的事,
其实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
我想起在父亲临终前,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
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厚厚的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在他身体上的所有的管子,输气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
母亲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
那时候,
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
鸟在鸣水在流,
就像那些诗歌、童话里描述中的那样,
他已经准备好,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4)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后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满口的家乡话。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
现在才知道:那个时候,
他不是在于外界交流,
而是在他自己的心灵中。
当时的父亲,也许正在儿时的童趣中,
在意气风发的青春中,
在他一生念念不忘的美好往事中——
回现这一生所有的美好。
我们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
千万千万不要走开。
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传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
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最终,父亲走了。医生下了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你们这些儿子、女儿,快喊几声爸爸啊!”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
听觉是人死前最后消失的感觉,
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
不知道他会高兴还是难过?
(5)
自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都要面临死亡。每一个人。
我明白。没有人能逃得开这最终的一课。只是现在才知道,大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的自然而然。
是自作聪明的人横加干涉,
才让亲人的死亡,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一天上午,我突然发现我对面的同事泪流满面,一个50多岁的男人的失态让我诧异。
忙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看了这篇文章,想起了他母亲临终前情形。他说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样,觉得母亲冷了给她穿保暖的衣服,盖厚厚的被子,觉得母亲几天没有进食,不停给她输液。
他母亲很想回家,可他坚持让她住在医院。他自认为尽了孝心,可是没想到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
好好的生,好好的活,
最后,好好的死去,
这,就是完整的幸福了吧。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我多么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它。
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将它发给我的孩子,到了我需要离去的那一天——我希望他们能够这样对待我,让我安详的、平静的离去,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其实我们活着的人都不希望面临死亡。但是如果我们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也许会有很多遗憾吧。或者也许某一天,我们要面临的时候。会觉得心情特别平静。其实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还在健康的活着。活着的时候,我们同时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能够让人知道,我们曾经存在过,其实就可以了。希望我们面临那一天的时候都没有遗憾。
本文关键词:临终前最后的阶段是,临终前最后的症状,临终前的五个阶段,临终前过程,临终前最后的阶段是什么。这就是关于《临终前最后的阶段,为啥会出现“回光返照”》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