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关于【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他们因戏剧而高雅,戏剧因他们而青春
  • 2、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仙林大学城青春这件小事

1、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他们因戏剧而高雅,戏剧因他们而青春

又是一年开学季,入学的新生们除了感受到大学里深厚的学术氛围,还会发现那里有丰富多采的社团活动。在高校扎堆的南京,高校社团中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学生戏剧社团。

让我们走近这些高校戏剧社团,感受戏剧与青春相遇,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

关键词:纯粹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

黑匣子里,散发出艺术的光

8月13日,又一个周五,又一场“周末戏剧”如约而至。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黑匣子剧场即将上演话剧《国际饭庄》,准备进场的观众按惯例在门口早早排起长队,在剧场兑票处,工作人员忙着检票,辛勤的周五晚上对他们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原本只是南大戏剧影视文学系的排练厅,舞台、观众席再加上后台,整个“黑匣子”只有200平方左右,最多可容纳100余名观众,演出场场爆满。这个名副其实的迷你剧场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多位南大学生兼戏剧爱好者表示,浓浓的现代戏剧氛围是重要原因之一。 “‘黑匣子’除了是演戏的地方,什么也不是,它具有纯粹的戏剧感。”在南大哲学系学生陈婷婷看来,这个简约、干净的场地取消了一切花里胡哨,特别适合现代美学的铺张和演绎。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多年以来,南大黑匣子周末剧场会在每个教学周上演一部戏剧作品,其中南大艺术硕士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剧是不可忽视的力量。2012年,原创戏剧作品《蒋公的面子》问世,在戏剧界掀起热潮;2013年,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高子文把写成多年的作品交给大三学生严子成执导,立足现代人普遍的困境,放大无奈的人性之痛,严子成排出了广受好评的话剧《这里的白天和夜晚》。“以现代化手法呈现人最纯粹的东西,自然会打动人。对于这类打破‘第四堵墙’的实验戏剧,‘黑匣子’适合演,艺硕团能演,久而久之这里就变成了观众心中现代戏剧感分外强烈的标识。”南大新闻系学生黄佳怡告诉记者。 此外,拥有比其他剧团更加强烈的观众参与感是“黑匣子”广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这里,可移动的座椅在同一个平面上环绕着舞台,打破了表演区域和观众区域。“黑匣子的观众席其实只有两三排,观剧时观众坐在地上,完全消除了‘舞台’的概念,演员与观众之间更有互动感。”陈婷婷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观众都喜欢黑匣子的“小”,在这里观众仿佛被锁进密闭空间,会更加沉下心去感受戏剧;在这里,演员脸部最细微的表情也可以被捕捉,与舞台的近距离接触令观众获得了在传统的镜框式、阶梯式剧场无法获得的代入感。 高度的代入感,也源自于一群与观众群年龄相仿的年轻演员。目前,黑匣子的主要演出方是南大艺术硕士剧团,其主要成员都是戏剧影视艺术专业的在校生。优秀的专业基础支撑,让学生们提前成为了专业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今年5月,考上南大研究生的刘畅首次作为剧团成员进入《杂音》剧组,他回忆道:“当时,导演、音效、演员等都由剧团成员担任,各司其职。在此之前,我只能从书本上知道戏剧职能分工在剧组里是如何运作的。剧团实践还让我明白戏剧学专业和业余剧社不同,一开始就要告诉自己面向的是观众,要有专业的精神。”黄佳怡则说,虽然每次演出的人群中都有不少“熟脸”,但他们走上舞台就会完全进入角色,那种沉浸感也会带给观众无言的震撼。 成立十二年,上演了百十余部优秀作品,诞生了许多精彩原创戏剧……传播戏剧文化,南大艺术硕士剧团无疑交出了精彩的成绩单。在“黑匣子”里成长,又走出“黑匣子”,剧团通过巡演、公众号运营、举办线下活动等增强参与感,让人们真正“走进”话剧。在刘畅看来,观众询问的每一处细节、回味的每一个隐喻都是有意义的,这说明更多的人在参与戏剧,而剧团则希望观众走出剧场仍能处在一个“看剧”的状态里。

关键词:坚守

社团:南师大光裕戏曲社

一次专场,上演4个剧种三台大戏

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你若在傍晚时分,途经东区情人坡抑或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总会看到那么一群人成为别致的存在。他们或是在湖边浑然忘我地吊嗓,或是乍喜乍悲地低吟浅唱,或是身影交错,目光流转,凝心聚神地揣摩着一出戏文经典。他们就是南师大光裕戏曲社的大学生们。 今年5月,南师大光裕戏曲社十六周年“拾韵榴红”专场在仙林校区J6音乐厅举行。近四小时的演出,汇集了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五大剧种的16段经典折子,以大一新生为主的演出团队,全都来自光裕戏曲社,并且个个是全副武装的彩唱。这样的专场,光裕每年都有。一年前他们在南师仙林新北大礼堂的15周年专场更为精彩、火爆。千人大剧场内座无虚席,光裕戏曲社的大学生们,上演了4个剧种10个流派串演的《西厢记》《梁祝》《白蛇传》三台大戏,让社会各界观众惊叹不已。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每年一个专场,持续十六年,这对一个几乎是自由生长的大学生社团来说绝非易事,社团创办者之一的殷翀向记者道出了个中辛酸。2003年,还在南师大读大二的殷翀与几位意趣相投的同学共同创建了光裕戏曲社,建社之初规模很小,也几乎得不到校团委的经费支持,同学们完全凭借着对戏曲的一腔热爱做事,大家一起组团看戏、聊戏、学戏,自得其乐。“因为那时整个戏曲行业都处在萧条之中,喜欢戏曲的年轻人就更少了,因此每年9月的社团招新,光裕只能吸收很少的几个新人。” 尽管如此,殷翀和小伙伴们还是坚持每年做一个专场。刚开始的几年是清唱,后来逐渐变为彩唱。彩唱需要请化妆师,要租借服装,还要联系乐队,这些都需要经费。钱从哪里来,殷翀告诉记者,最开始是大家每人凑点钱,自己工作以后,每次都会贴几千块钱,再向学校申请一些,还有社员们以及毕业的老社员来支持一些。他自己则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去仙林指导社员学习戏曲,在有专场演出的那一两个月里,他每天赶往仙林带学生们喊嗓练功抠身段,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殷师”。 为什么这么困难还要坚持做专场呢,殷翀解释道:“喜欢戏曲的学生本来就少,好不容易招进来的新社员,如果给他们一个彩装扮上表演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对社团的信心。所以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办专场的原因。” 在殷翀和小伙伴们的坚持中,这个完全由学生自发成立,自发组织,自主管理的校级学生社团,多次在全国高校学生京剧大赛上获奖,一步步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戏曲社团中的佼佼者。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由于社团氛围好、名声响,除了本校学生,南师大光裕戏曲社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校学生和社会人士。家住南师仙林校区附近的马瑞女士自幼就喜欢戏曲,偶然听说之后就毫不犹豫加入了光裕戏曲社。“在社里,我和大学生们一起练基本功、一起听讲座、一起排戏演出,和她们成了忘年交呢。”马瑞笑着说,“光裕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社员们亲似一家。每年去外省参加全国高校学生京剧大赛,光裕社员之间从跟包、买饭、递水,到台前幕后拍照录像,大家都在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如此氛围令高京赛主办方都刮目相看。” 另一位住在南师大附近的吕守春先生也经常慕名去观看光裕戏曲社的学生演出,有一次带着女儿吕彦菲同去,结果女儿竟然因此爱上了戏曲,一年后女儿高考考上了南师大,也进入了光裕戏曲社,并且还在当年戏曲社周年专场上演出一折《天女散花》。 南京市京剧团著名旦角、年过七旬的喻慧霞老师,每周都要从禄口机场附近的家乘车去市区教京剧课,虽路途遥远,却乐此不疲。“光裕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教他们,已经16年了”。说起光裕戏曲社的学生,喻老师满心欢喜,“大学生戏曲社成员每四年就得换一茬,他们自己觉得时间紧,肯用功素质高,学起来也快!相处了十几年,我看着戏曲社一点点发展壮大。” 作为戏曲社专场演出的合作方,江苏省京剧院为学生们提供服装、化妆、伴奏,也见证了社团的成长历程。省京剧院彭林刚书记掰着指头算了算:“光裕成立16周年,我看了14年他们的专场演出。我第一次看他们演出是光裕成立3周年专场,那时学生们还只能清唱,现在学生们不但能彩唱,甚至可以演全本大戏了”。彭林刚认为,光裕走到今天,与社团灵当初的创始团队对于戏曲的执着和坚持密不可分。 南师大是培养教师的学府,从光裕戏曲社走出去的南师学子走上教师岗位后,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倾力传播推广着传统戏曲艺术。他们活跃在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戏曲的种子,培养审美,这是最根本的传承。

关键词:传承

社团:南农大兰菊秀苑戏曲社

南京首家高校戏社,这里水袖轻扬19年

“只要社团需要,我都会回去。”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四年的许智超,周末经常回到母校,参加兰菊秀苑戏曲社团的活动。脱下税务工作的制服,换上娉娉袅袅的戏服,她又回归了当年的另一个身份——成立于2000年的兰菊秀苑戏曲社团第十三届团长。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兰菊秀苑戏曲社团是在宁高校首创的戏曲团。“当时有位男生找到我,说他写了一个黄梅戏曲调改编的《走进芳草地》本子。”社团创始人、现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胡燕说,她是安徽人,自幼喜欢黄梅戏,便鼓励他把这个剧本演出来,“就这样,一群孩子和我走在了一起,成立了戏曲社团,这位男生也成为了第一届团长。” 许智超加入了兰菊秀苑戏曲团,起初是因为爱美之心。“大一参加学校社团招新‘百团大战’的时候,一位学姐身着绣花戏服,头戴水钻头面,出现在我眼前,只见她眼波流转、裙裾蹁跹、水袖轻扬,一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昆曲念白把我带进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戏曲世界。”许智超说,就这样,我加入了兰菊秀苑戏曲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戏曲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音乐美,唱腔美,身段美,其实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缺少近距离接触戏曲的机会。 高校戏曲社团,都是通过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手把手教学,同时也请专业戏曲老师定期指导,把传统戏曲剧目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大学也许有毕业一说,但是对美的热爱,对戏曲的传承从来没有断过。由最初的几位成员,到如今上百人的规模,演出剧种由单一的黄梅戏到现在十几个剧种百花齐放,社团成立19年来举办过19次在宁高校戏曲票友联谊会,将广大在宁高校热爱戏曲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也受到了黄孝慈、梅葆玖、茅威涛、韩再芬、黄新德、孔爱萍、王珮瑜等许多戏曲名家的关注和指导。 网络时代,年青人习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APP中获取碎片化信息,很难静下心坐在剧院里看完一出完整的戏,但是在剧社,传统戏曲之美深深吸引了“社员”们。许智超记得在学校时,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深夜十一二点仍有人在排练厅里一圈圈重复着枯燥的圆场台步,每天清晨路过学校南门总能听到一阵阵咿呀吊嗓的声音。他们不像专业戏曲演员动作那样标准,唱腔那样细腻,却尽最大努力把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和流行音乐等通俗类文艺节目相比,校园演出时戏曲专场的观众总是要少一些,但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势头在象牙塔里也看得出端倪。许智超说:“2012年剧社办第十三届票友会时,大家都在为吸引观众而发愁,时隔6年后,我作为毕业三年的学姐参加了去年第十八届票友会,站在台上看到台下座无虚席的盛况,心里满是感动和欣慰。” 胡燕告诉记者,大学生戏曲爱好者很难达到专业水准,但是可以从审美和文化的理解上对戏曲进行传承。“戏曲技艺是要练童子功的,专业的戏曲演员是戏曲文化的重要内核和戏曲传承的主力军,但在大学生中培养受众,才能让戏曲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敬畏

社团:南林大水杉剧社

入社时,写封信给毕业时的自己

要加入南林大水杉剧社有一个特别的条件:每个新成员要给3年后毕业时的自己写一封信,等到毕业时再拆开来读。在水杉剧社里,处处充满这样的仪式感,让人感受到从创办者到参与者对戏剧艺术的敬畏之心。 成立于2000年10月的水杉剧社,是南京林业大学校团委精心打造的学生话剧社。著名戏剧家田汉之女田野生前一直担任剧社的艺术指导。剧社总负责人柏昱老师也是个传奇式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算是警察中喜欢写写画画的“文艺青年”,因机缘巧合被聘为南林大水杉剧社的指导老师。他向记者解读“水杉”这个名字的含义:“水杉是一种古老珍稀树种,它枝干挺直向上,少旁枝,喜群生。取名水杉有四层寓意:不负使命的传承精神、正直向上的追求精神、心无旁骛的专注精神、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水杉剧社的门口有一面照片墙,那一张张散发着青春活力的面孔既不是戏剧明星,也不是科学名家,而是历年来从水杉剧社”毕业“的社员、南林大学生的剧照。每年夏天,水杉剧社演出完最后一场毕业大戏后,每个社员会选出一张自己的剧照,亲手贴在这面照片墙上。接下来,就进入最感人也最重要的环节:读信。每个人三年前写给自己的信,这时会被拆开来当众宣读。 然而,想在水杉剧社的花名册上留下名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7级社员王晓威现在是水杉剧社的“家长”,经常来给孩子们导戏,每次都会带上美味佳肴。他告诉记者:“要入社要经过一试、二试和三试。一试就是每年的招新海选,对递交了入社申请的几百号新生进行初步面试,留下一小半。二试是在一年后,入社的那一小半经过一年的学习,必须每人或几人合作交一段表演作品,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判。”王晓威表示,二试的意义在于给大家一个试错的机会,如果觉得自己不合适这里,可以选择退出,如果决定留下,就要对这方舞台有足够的敬畏感。“至于三试嘛,就是自己考自己!看你有没有定力,能不能耐住寂寞,因为做戏剧需要一个人沉下心来。”事实证明,最终能留在剧社直到毕业的人很少。过了自己这一关之后,就算是正式入社了。正式入社还会有一个仪式:给剧社灵魂人物田野老师上香,聆听老师的教诲(视频),写一封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正因为要经过层层考验,加入水杉剧社可以被视作对戏剧的皈依。每个人都把话剧社当成自己家,有了委屈会来倾诉,有开心事也来分享。“通过这些仪式,我们希望传达给入社的同学一个理念,话剧社是一种家文化。”现任社长唐芝同学进社刚两年,他发现所有社员都把这里当成了家,中午、晚上,只要没有课就会来剧社里待着,钱包丢了来这里哭诉,和朋友吵架了来寻求帮助,考试不佳来寻求鼓励……“平时如果有演出,社员们也会像家人一样相互帮忙分工协作,有人整理服装,有人布置场地,有人订饭送水。”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在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的2007年,由南京林业大学牵头,省内各高校剧社协同创办了“水杉杯”江苏省大学生话剧展演月。自那之后每年12月,江苏五十多所高校的学生话剧社团就聚集在水杉剧社黑匣子剧场,上演由他们自己主演的话剧。2018年,“水杉杯”展演中的优秀剧目,登上了江苏大剧院的舞台。柏昱老师表示,“水杉杯”给高校业余剧社提供了一个无门槛的交流平台,没有硬性的规定,没有比赛的要求,它就是一个让戏剧变得更加纯粹的平台。

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吴雨阳 王拓

2、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仙林大学城青春这件小事

6月的悄然来到,意味着又有一批人即将与仙林大学城告别。

梧桐树下挥挥手,青春到此分头走。这个小小的地方,不过方寸,却串起了无数学子对南京最初和最终的记忆。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青春这件小事,全都与仙林大学城有关。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城现有南大仙林、南师大、南财、南邮、南中医、南森、南理工紫金等16所高校。

但早在1999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蛮,南师大学生成了第一批拓荒者。他们从随园赶到仙林,满眼水泥的灰,石灰的白,校园被群山和农田包围,新开的楼盘,都叫“××山庄”或“××村”。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那时的仙林房价800元/平,那时的学明学正还在叫J2J3,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仙林买房的都发了大财,南师大仙林校区也有了新北区,平时上课都要靠校车代步。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校园里的食堂数量比教学楼还多,东南西北四个区,总共十几个食堂,南京吃饭大学从此有了姓名。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穿过文澜路,就到了南京财经大学。因缘相遇在文苑路3号,从此青春与你有关。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每年考试周,南财图书馆总会刷屏朋友圈,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你也一定想过:读书顶个球用。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教A教B教C,教1教2教3教4都有了博观楼,德经楼这样好听的名字。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南财出学霸,考证一直是热门话题。外人听上去一头雾水的ACCA、CMA、CPA、CFA,南财人爱的深沉。

学校正对面就是金鹰,妥妥的仙林CBD,也让红顶商人们骄傲不已。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跟南财仅一墙之隔,那些年他们的恩恩怨怨一时讲不清。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南森人在南财

一入警门深似海,从此青春是路人。南森的规章制度很严格,周一到周五不许随意出门。周末一大帮南森人集体出门,又都是寸头,辨识度极高,人送外号森林狼。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南邮与南财隔了一条学海路。南邮的教学楼和学科楼长得像电路板一样,极具工科学校特色。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青春剧场是一个能够满足邮子们的无限可能的地方。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十佳歌手....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图书馆门前的天梯3D彩绘是为庆贺74周年校庆而绘制,后来成了大学城争相模仿的对象。

至于食堂,已经成了南邮人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每到格桑花开,南中医都会称霸朋友圈。初来药苑时的懵懂到面对十数种中草药如数家珍,只用了四年时间。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在仙林大学城的最东边,还有水泥灰色的南大仙林校区。由于选址过于远,被戏称为“九乡河文理职业技术学院”,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别人眼中王者。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在那个没有地铁的年代,仙林学子去市区必坐70路,从仙林到丹凤街,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70路,还能再往里挤两个人。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等70路实在挤不下了,97路就粉墨登场了。号称美女最集中的公交线,连接着中医药大学、南邮、南财、南师、南森......一条线路就能逛遍仙林各大高校。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图源@南京有个号

在公交车上大家都是校友,伴随着“您已超速 您已超速 您您您”的女中音和仙林的风,我们的青春一路狂奔。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图源@南京有个号

再后来,地铁2号线开了,70路也改道了。大家更多的是选择地铁出行。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学则路地铁站到了,此站可到达南京师范大学”一句提示音让南财人愤愤不平了很久。

当然啦,不平归不平,南财人一般还是从学则路下,毕竟165路直达宿舍区。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在这里没有人记路名,文苑路、文成路、文澜路、文枢路、文范路,学则路、学思路、学衡路、学林路、学津路、学子路、学典路、学原路……

为什么这么钟爱“文”“学”字?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其实在仙林大学城报坐标很简单,「南财正门」,「南师大3号门」,「南邮图书馆对着的门」,秒懂。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大学城刚刚建立,留下了坑坑洼洼的路面。于是这片集满美味小摊的地方就被叫做“大坑”,流传了下来。

一代又一代的仙林学子,在大坑被喂胖,也把青春留在这里。

2009年,大坑完全消失了,二楼湾、大成名店、爱尚街区接踵而至……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不管你属于仙林哪所学校,也不论你来自五湖四海,二楼湾都是我们共同的食堂。

后来由于太乱太挤,二楼湾摇身一变成了水平方,改造后环境变得好多了,但也有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水平方楼下的小吃街也格外热闹,靠在苏果的里脊饼、凉皮和烤鱿鱼没怎么挪过摊,一点点永远在排队。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爱尚街区的红跑车,让人没事就想走进去闻闻面包的香气或者坐在里面蹭蹭wifi和空调。

菊次郎の夏居酒屋是当年逼格的代名词。即使之后吃了更贵的,也还是忘不掉康桥圣菲小红楼里的它。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大成,不管是网咖还是美食,都让人无法轻易忘记。

负一楼的凉皮牛筋面和里脊饼,一直是仙林学子心中的白月光。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还有皇帝鸡排,烤冷面,土家酱香饼,脆皮年糕,雪花臭豆腐……很多仙林学子在毕业后还要无数次故地重游,把当年爱吃的店再吃一遍。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从大坑到二楼湾,到水平方,再到后来的金鹰、东城汇、大成名店、九霄梦天地……仙林大学城,喂饱了无数人的青春。

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

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散伙饭一场又一场,毕业照一套又一套。

错以为总会再见,但其实毕业的那一天,我们和很多人已是最后一面,我们和仙林缘分已尽。

庆幸的是,这片温润的土地承载过只属于你的回忆,如此厚重,又如此轻盈。

仙林大学城,青春这件小事。

来源:南京吃喝玩乐

本文关键词:仙林大学生在哪个区,仙林大学城学生微信,南京大学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官网,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地址。这就是关于《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聚集高校戏剧社团》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42631/
1
上一篇 明尼苏达森林狼,nba森林狼队阵容推荐(合同总金额将达到6年2.8亿)
下一篇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增资6亿美元正式更名(东风悦达起亚更名为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