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宁波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向土地要“含金量”

宁波日报记者孙吉晶 编者按 今年初,我市被农业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这是对宁波现代农业的肯定,但在土地等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新常态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宁波现代农业如何做到短板补长,长板更长?今起,本报推出这组

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

编者按

今年初,我市被农业部列入第三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这是对宁波现代农业的肯定,但在土地等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新常态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宁波现代农业如何做到“短板补长,长板更长”?今起,本报推出这组报道,从高效、生态、保障等不同角度,探求现代农业的发展之策。

有收益,才会有投入的动力,工商业如此,农业亦如此。

宁波工商业发达,但面临人多地少的先天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四成,一户农业家庭经营3至5亩土地,农业生产呈现零星化、碎片化。

正因如此,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种地效益,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农业综合体开启全新生产模式

现代化的育苗中心、抗风温室、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在宁海长街镇青珠农场,金龙浦合作社流转经营的连片上千亩土地呈现无限生机。

来自山东的岳崇章四年前租了这里的15亩土地30只大棚,成为合作社一员。“一年种三茬叶菜,亩产值在1.5万元左右。”岳崇章说,夫妻俩一年忙到头,虽然辛苦,但二十多万元的收入让他们看到了务农的希望。

在“金龙浦”,像岳崇章这样的职业农民现有二十多位,有的还是从收入不错的“模具师傅”转行的。吸引他们前来入社的是合作社独特的运作模式:统一供应种苗和主要农资,统一包销,社员只负责日常管理。这样一来,既减轻了社员后顾之忧,又能保障收益。合作社社长尤宏伟告诉记者,资金、技术、服务等多种要素提供给农民,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露地亩收入1万元左右,大棚设施栽培亩均产出两万元。同样一亩土地,产出率提高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金龙浦”践行的是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路子。这正是现代农业探索的方向。

“务农收入高,‘让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说,宁波整市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是较根本的主题。

高效建立在规模之上。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把经过综合开发的连片土地向大户和合作社集中,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早稻-大棚草莓水旱轮作、大棚西(甜)瓜-甘蓝类蔬菜、鸡稻轮作、虾塘种菜……在宁海、象山、余姚、奉化等我市粮食蔬菜主栽区,农技人员通过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了10种潜力较大的高效模式。到去年底,全市亩收入万元以上土地超过30万亩。

面对劳动力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高涨的不利现状,我市采取“机器换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超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在蔬果等特色产业领域,机器人大显身手。田间作业“机器换人”,既是高效农业的助推器,还成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助力农业腾飞

光伏系统、物联网、智能化玻璃温室……在慈溪逍林镇菜农岑绍根的制种田和水果基地,这些安装的“大脑”可以实现全程环境控制。土生土长的农民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挂上钩,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如今,遥感、GPS等先进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信息化变革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仅能提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局科教处处长宋兆祥说。

据对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监测统计显示,到2014年底,计算机覆盖率、网络覆盖率、从业人员手机覆盖率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均在95%以上,农业信息化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设施种植自动控制、肥水一体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然而,在生产领域中,信息化缺乏与农业基础设施、农机装备技术和农艺的深度融合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破解。

市农业局有关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采用“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分类推进”原则,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建设集设施、技术、营销、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重点建设农技推广云服务、农产品信息追溯。

一批信息化农业示范工程,让现代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370/
1
上一篇鄞州春季惠民旅游活动启动 9景区酒店推"任性游"
下一篇 2015年宁波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本周末开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