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为霞尚满天
两年前的一个春夏之交,由郯城县关工委组织开展的“送文化进校园”首场文艺演出在郯城一中举行,其中小品《农村飞出“金凤凰”》引起轰动。小品主人公是该校毕业的学生彭燕。她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无人艇研究院院长,2021年当选为欧州自然科学院最年经的院士。这个《小品》讲述了彭燕励志求学的经历,故事感人,表演真情,给该校甚至全县中小学师生、家长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的精神冲击。同时,这个《小品》的导演、编剧“桑榆霞天”也引起新闻宣传、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桑榆霞天”是网名,取自“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那么他是谁?临沂市籍新华社特约摄影记者房德华的专访,揭开了“桑榆霞天”的“秘密”。他就是郯城县“五老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五老艺术团”团长霍宗华。
身为指挥员的“桑榆霞天”霍宗华,其实也是战斗员。其团长主责本应是整体规划、组织协调等宏观管理,可是除此之外他确确实实还干着艺术团导演、编剧等微观方面的工作。只要有文艺专场演出,霍宗华都是集“编、导、演”于一身,大到剧本、舞台设计,小到主持词、排节目单、节目串联词等都是他亲力亲为,因此他的文字水平、文艺修养等备受圈内行家关注和赞誉,由他执笔创作的小品《情暖万家》参加全市金融节演出,还获得了最佳编剧奖。霍宗华的雅号叫“霍团长”,源于他从县直机关单位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担任了郯城县老年大学艺术团团长。2012年,县城管执法局要给环卫工人过节,霍宗华主动找到“一把手”王局长,要求义务给环卫工人做场公益演出。开始王局长对他们这伙老年人不太看好,当看完演出后,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但是王局长对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快板节目。要将10名受表彰的环卫工人姓名、事迹全部报出来。要有小品。他讲了一件事,说是有一位环卫工人,负责县实验一小门口卫生区的打扫。有一天,一位接学生的女人坐在轿车里,在车内不停向车窗外扔橘子皮、瓜子壳。这个环卫工人一边扫,她一边扔,最后环卫工人拿簸箕走到轿车窗前接她扔的瓜子壳,直到她孩子从学校出来上车她才算完。更让人气愤的是,那个女人启动车的时候面对那个环卫工人竟然说:“你不就是一个扫垃圾的吗!”这位环卫工人忍无可忍,当场按照单位规范,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地对这个女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受到了在场群众的鼓掌称赞。王局长要求他们根据这件真人真事演绎出一个小品节目。当时离演出时间还有9天,时间紧迫,霍宗华就加班加点,按照要求编写出了专题快板和小品。霍宗华还按等比例做了一个轿车模型道具,在短短的几天里,将节目编排出来,演出效果非常好。第二年,王局长又让他们给环卫工人演出新作小品《城管与商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后,他们的艺术团每年都去乡镇为基层环卫工人进行专场演出,为郯城县创建全省和全国卫生县城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十几年来,霍宗华的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团队的每个人,他像磁石一样把许多当地顶尖的艺术家“吸附”在他的周围,甘愿为团队、为他“卖命”,像副团长于学玲、指挥冯艳、艺术指导老师尹向东等都是这样的“千里马”。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在县老年艺术文化活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郯城县在全市最早成立了五老艺术团,在选任团长的问题上一度困扰了有关领导。县关工委副主任、五老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宝玉慧眼识人,“三顾茅庐”,说动霍宗华担任了艺术团团长。从此,五老艺术团又成为他“桑榆霞天”的“加油站”和新起点,小品《农村飞出“金凤凰”》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所带领五老艺术团的工作重点是关爱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他每年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都会带领他的团队到学校与学生们进行联欢,得到了上级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好评。重大节假日和广场文化节,他们都有原创节目闪亮登场。这些节目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教学实践的节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坏境。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他们自编自演学生类教育节目20多个、演出40多场,观众达70000多人次,受到全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以及关工委的表彰。他所领导的五老艺术团人才济济,工作负责,成绩斐然。在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他带领五老艺术团团员们参加了全县大合唱比赛,有48个参赛单位,他们仍荣获三等奖;代表县卫生健康局参加了全市卫生系统庆祝建党百年歌咏比赛,获得银奖。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霍宗华和他带领的团队,为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各级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赞扬。他领导的艺术团2018年被省老龄委授予“山东省优秀老年艺术团”称号,2019年荣获省老干局、省离退休干部工委颁发的“全省优秀老干部文体团队”称号,2019年他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他的家庭2021年被省关工委评为“山东省五老志愿者传承好家风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