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中性名称到底是谁的主意?
2020年底,中国足协出台了一项政策:在俱乐部名称中不得包含品牌名称、不能使用非汉字等,并且从2021年赛季起,对于俱乐部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中国足协将不给予办理注册手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俱乐部中性名称改革”。
令中国足协想不到的是,这个政策实行的第一个赛季,就遇到了不可抗拒的新冠疫情,职业联赛被改制,更给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增加了巨大的阴影。而三年来的结果表明,由于投资足球的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相当于“石头扔进水里,可连个响也没听到”,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恒大队从亚洲之巅迅速跌到谷底、江苏苏宁得了冠军即退出、武汉长江队也无奈退出了职业联赛等,已经有力地证明这个政策是失败的!
足协的官员们,要知道,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中国足球、中国的职业联赛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干嘛非得在这个时候去实行足球发达国家的政策?本人认为,中性名称改革太过激进,是犯了典型的左倾错误!
而有消息称,这个政策是体育总局的意思,中国足协只是执行者。那么,我要请问中国足协:是总局集体研究的决策,还是哪个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如意是总局的意思,你们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和领导者,为什么不抱着对中国足球负责的态度,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因此,本人强烈呼吁立即停止俱乐部中性名称改革这一不合时宜的政策,调动起无数个“恒大”“苏宁”“鲁能”投资者的积极性,还中国职业联赛以本来应该有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