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我的老家在一个离县城很远的偏僻农村,拜年在正月初一至十五。
除夕夜睡的再晚,初一也必须早点起来,最迟八点左右,老人起得更早一些。不然等别人到家里来拜年还没吃早饭,非常不妥。
年轻人和小孩起床后,老人已经下好了饺子。吃过饺子,收拾完毕,就开始拜年仪式。
长辈先坐好,儿子、儿媳、孙子、重孙子,按照辈分和年龄大小,依次给施磕头礼,说祝福语。老人则拿出钞票或硬币塞给未成年的孩子。
家里长辈拜完之后,年轻的长辈便空着手,带着孩子们到近房长辈家一一拜年。
进门后,大多没有正规仪式,看见长辈,不管地上脏不脏,立即跪下磕三个头,说一两句问候祝福语。
拜完之后,主人会让座,倒茶,递糖果点心,有的也会塞钱给小孩。坐上几分钟,便起身告别,再到下一家拜年。
长辈家拜完之后就可以到平辈家拜年了。平辈拜年都是关系非常好的兄弟或朋友,或者长时间未见面的好兄弟好朋友。无需磕头或作揖,主要是问好和情感交流、信息交流。
从初二起,年轻人就开始带着孩子到姑奶奶、舅奶奶、姑姑、舅舅、姨娘等亲戚家里拜年,同时,如果可能的话就接他们回家过几天。那些距离上百里以外的亲戚,如果交通不便,就不去上门拜年了,他们也都能够理解。
我在20岁之前对于拜年给长辈磕头是十分虔诚认真的。
二十三周岁那年春末,奶奶突然去世,我悲痛欲绝,心痛无比,哭得撕心裂肺,直至嗓子嘶哑哭不出声来。
老爹英年早逝,奶奶独自将幼年的一儿两女扶养成人,又帮着儿子儿媳料理家务,养育五个孙子,一个孙女,一生辛劳慈爱,没等到儿孙报答就走了,怎能不令人心痛。
正吊的前几天,我忍着悲痛找家中长辈学习本地最高祭奠礼仪二十四拜。
正吊晚上,我跪在祭桌前,眼含泪水给奶奶行二十四拜大礼,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这是我刻骨铭心,一辈子都难忘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见识广了,听得多了,感觉自己羽翼渐丰,腰杆子越来越硬,就有点发飘,拜年时,面对父母和其他长辈似乎不好意思跪下来,于是,拜年磕头不再虔诚,而只是敷衍一下。
慢慢的长辈们,包括自己的父母也不让再磕头,我也就不再磕了。
到了五十岁左右,眼看着父母渐渐老去,突然觉得报答父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拜年时又开始主动跪在父母面前虔诚地磕头。
尽管他们都说让孩子们磕吧,大人就免了,但我却坚持要磕头,兄弟姊妹六个也都和我一样坚持必须磕头。
呜呼!如今父母都已去世多年,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真容,只有逢年过节时,带着祭品到坟头给他们磕头了。
永远怀念奶奶和父母都在的日子,如果有来生,我愿再做他们的孙子和儿子,拜年时再不敢飘飘然不知所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