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原汁原味Android可以访问互联网很全面,搭载chrome就是一个优势。
现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很少在意这些。
访问全面的互联网,才能真正启迪民智,帮助知识和文化传播。不然只能传播低俗信息,诱导用户花钱。
sqlite4是一个流行的轻型数据库。几乎每一个 iOS App / Android App / Chrome / Firefox 都带了一个 SQLite 的引擎,用以解决自身的关系型数据存取。
但sqlite作者声称要放弃sqlite4的开发。SQLite4被放弃也是因为作者更想要追求项目稳定性和质量,能从他为数不多的公开表态里看到一点端倪。
谷歌大概不会想到,“不作恶”当年喊的很响,如今被打脸也被打的很响!
2010年,谷歌豪气干云喊出“不作恶”口号,高调离开中国市场。谷歌原以为,也就中国干预非法内容,而美西方国家会对谷歌网开一面。而谷歌当初的底气大概是,没了中国市场,美西方市场仍然可以活的滋润。比如,中国向欧美输出手机,而欧美则输出移动App,Android这个地界上还是谷歌一家说了算。
结果,谷歌如今被打脸那叫一个响啊。1月20日,美国终于通过了讨论已久的《美国互联网创新与选择法案》;同一天,欧盟继《数字市场法》之后又追加通过了《数字服务法》。这些法案,内容大同小异。其一,谷歌应用市场Google Play不得独家垄断应用分发;其二,禁止Google Search、Google Chrome、Google mail、YouTube、Google Assistant、GoogleEarth、Google map等移动App置于竞争对手之上;其三,谷歌必须构建打击非法内容的规则,基于Google Search、Google Chrome等平台内容必须接受监管审查……
这意味着什么?就算是美西方国家,它们对谷歌的垄断积弊也失去了最后那么一点耐心。相应地说,谷歌基于Android、Google Search、Google Chrome、Google Play而形成的移动互联网垄断接近于受到史上最严监管。谷歌如不遵从这些监管规则,就只能接受巨额罚单。美西方国家的潜台词也可以这样理解——就算没有新的挑战者来颠覆Android、Google Search、Google Chrome、Google Play的垄断格局,也不可能让谷歌舒服了,也就是谷歌过去风生水起的日子要告一段落了。
况且,谷歌的垄断幻想也不太现实:Android、Google Search到Google Chrome、Google Play的挑战者来了,甚至说Google mail、GoogleEarth、Google map等的挑战者也来了。说穿了,美西方国家对谷歌反垄断及其内容监管,就是为了给这样的挑战者提供逆生长的跑道,让它们历史性地阔步狂奔。
据印度媒体报道,周二(10月25日),科技巨头谷歌因滥用其在Play Store政策方面的主导地位而再次被印度监管机构处以罚款。在最新的命令中,该公司被要求支付93.644亿卢比的罚款。这是监管机构在不到一周内实施的第二次制裁。
10月20日,印度反垄断监管机构“竞争委员会”(CCI)对谷歌滥用其在安卓(Android)移动设备生态系统多个市场的主导地位,处以133.776亿卢比的罚款。
据报道,CCI已下令谷歌停止所有“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它还要求该搜索引擎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其行为。
智能移动设备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来运行应用程序。Android就是谷歌在2005年收购的一个移动操作系统。委员会审查了谷歌在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和谷歌的各种专有移动应用程序(如谷歌应用商店Play Store、谷歌搜索、谷歌浏览器Chrome、YouTube等)的许可方面的各种做法。
CCI发现,谷歌的业务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其平台上的用户,以便他们与其创收服务(即在线搜索)互动,这直接影响到该公司在线广告服务的销售。
好意外啊!国产手机扳不倒的谷歌GMS,很可能让美国反垄断给彻底干掉
这个推测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外媒已经报道出来了。刚刚外媒Macrumors有消息说,苹果公司将被禁止销售安装短信、日历、备忘录等自家应用程序的iPhone手机,将不得不提供其他(App)公司开发的同类型App供消费者选择。
Macrumors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预测?就在上周,美国公开了《终止平台垄断法案》、《美国选择和创新在线法案》等五项反垄断立法草案。比如,有些条款是这么说的:在线市场平台将不得利用该平台完成销售或者提供自有产品(服务),或者不得将购买服务作为客户访问该平台的条件;禁止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平台运营商让自营产品和服务优于平台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等。而分析人士当时就指出,这五项反垄断法案只差对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这四个互联网大厂指名道姓了。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苹果应用商店Apple Store、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均不得兜售自家App。具体对谷歌而言,基于安卓系统而垄断控制的GMS全家桶App(谷歌邮件Googlemail、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谷歌视频YouTube、谷歌支付Android Pay、谷歌地图GoogleMap、谷歌地球GoogleEarth、谷歌相册Googlepicture、谷歌控制中心Google Home、谷歌翻译、谷歌日历等),要么在Google Play被禁止谷歌销售,要么改由其它App厂商向Google Play提供,要么谷歌不得让GMS全家桶App优于竞品App。
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安卓应用市场,没有Google Play及GMS全家桶App什么事儿;海外市场,谷歌利用安卓垄断地位强行要求国产手机预装Google Play及GMS全家桶App,同时排挤另一个应用市场和另一个全家桶App。很早之前,亚马逊曾经叫板谷歌,打造另一个安卓应用市场和另一个全家桶App,但后来被谷歌打压下去了。亚马逊即使在Google Play开设一个安卓应用市场“店中店”也不行。
如今,从美国对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的反垄断力度来看,Google Play及GMS全家桶App与安卓手机强行预装捆绑的局面很可能被打破,至少美国本土市场终将被打破。而美国市场一旦被打破,谷歌的垄断做法在全球市场也就行不通了。所以,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扳倒谷歌GMS全家桶,自由放飞全球市场,很可能是值得期待的。
待机也没闲着!研究称Android收集数据是iOS的20倍之多。
近年Google、苹果的手机系统,都号称要推行隐私政策,但实际上无论iOS或者Android皆会持续传送数据至后台服务器,最新一份研究更发现,Android获取的用户数据竟然是iOS的20倍。
爱尔兰三一学院研究员Douglas Leith的一篇报告称,经过测试,iOS、Android在用户尚未登录或是设置完隐私设定后,都仍会持续收集数据,甚至包含用户插入Sim卡、浏览手机等简单的操作纪录,即便完全没使用设备,平均每4.5分钟就会联机到服务器一次。
数据不只是来自于Android、iOS本身,也包含预设的App应用,例如iOS会从Siri、Safari、iCloud等服务获取数据,Google则有Chrome、YouTube、Messenger、时钟等等。
研究更发现,Android数据量远大于iOS。例如开机时Android会传送给Google约1MB的数据,苹果则只有42KB,待机状态则是Android每12小时传送1MB,同期iOS仅52KB,光是以美国来说,Android每12小时就能获得1.3TB信息量,同期iOS则只有5.8GB。综合评估,Google的数据收集是苹果的20倍之多。
对此Google官方做出回应,响应研究方式存在缺陷,不同意该说法。Google形容,好比新一代的汽车会定时向制造商回报零件数据,包含安全状态、使用时数等等,手机也是相同做法,iOS和Android传送数据,都是为了确保软件维持在最新状态、没有异状,这一点是非重要的。
苹果则响应,所有收集的数据都提供透明度、用户控制权,苹果也有提供保护措施,让他们无法追踪用户位置,且都会告知用户相关的数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