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苏宁越来越强大了,双十一深化各类合作

关于【苏宁越来越强大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苏宁越来越强大了:双十一深化各类合作,苏宁易购步步为营,发展稳中向好
  • 2、苏宁越来越强大了,苏宁全球化征伐

1、苏宁越来越强大了:双十一深化各类合作,苏宁易购步步为营,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的双十一正式到来,各大零售平台相继进入预售期。作为国内家电零售头部企业,苏宁易购也动作频频:一方面,深化与美的、海信、老板、创维等各大家电品牌的战略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零供关系。另一方面则加大商户扶持力度,在资金、营销政策等方面助力中小供应商和代理商减压增效。众多合作伙伴也希望借助苏宁易购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将自身产品融入到苏宁易购全链销售渠道之中,并通过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消费者有实惠、品牌有销量、平台有交易”的三赢局面。

对外各类合作持续深化,与各品牌零供合作紧密高效

的确,苏宁易购最近一系列动作表明企业正蹄疾步稳,经营稳健向好发展。就在国庆归来的第一个工作周,苏宁易购紧锣密鼓地先后与老板电器、美的、创维等头部品牌开展“2022双十一合作动员会”,全面备战双十一。据了解,今年以来,无论是老板电器还是美的在苏宁易购的销量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双方均有多个品类销量同比增速超过30%,部分核心推广产品增长超90%。

早在今年8月份,苏宁易购集团总裁任峻与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施驰借助苏宁易购创维联合发起的“万人抢彩电”活动同样取得圆满成功。此后双方均表示,为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创维与苏宁易购将合作范围向全品类方向拓展,将更加聚焦市场消费需求,实现优质产品和渠道的充分融合。此外,苏宁易购同样还与海信、海尔、TCL、美菱、松下、火星人、苏泊尔等等品牌伙伴达成深化合作共识,谋求稳步增长新动力。

持续创收现金流充裕,供应商兑付工作有序开展

受疫情反弹及行业下行压力大等因素波及,整个家电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营经受了各种考验,包括苏宁易购等企业在内也感受到“行业之冷”。受此影响,有关苏宁易购账期长、兑付慢等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但实际上,苏宁易购资金链总体稳健,现金流持续改善。据苏宁易购最新年报显示,苏宁易购线下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盈利,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9.00%。经营利润盈利、毛利率改观,是苏宁易购经营质量优异的直接体现。

目前,苏宁易购供应商兑付工作正有序开展,双十一前后,多个合作商、代理商表示欠款已经兑付,合作也已恢复。北京合顺通达表示,在其向苏宁易购的持续供货中,款项分阶段结清、资金有保障。据悉,三季度高温季家电旺销,北京合顺通达则在单一渠道实现增长。类似的,星电也表示在苏宁易购平台取得了逆势大幅增长的好业绩,公司代表表示,“苏宁易购线下门店渠道资源有价值,线上也有天猫苏宁易购超级旗舰店铺,无论是合作还是资金都有保障、有效率。”

在整个兑付过程中,苏宁易购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所有供应商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处理。无论是行业头部品牌还是中小型供应商,苏宁易购在资金兑付方面始终一视同仁。此举是苏宁易购充足的资金保障的体现,也赢得了包括美的、老板、海信等众多头部家电品牌,以及中小供应商的支持。

不断增强零售服务能力,帮助合作伙伴业绩高效增长

作为一家零售服务商,苏宁易购基于用户家庭场景的各项需求,不仅通过自身海量的商品组合搭配、高效的物流履约水平服务用户,其还积极提升消费服务。目前,在创新提升消费服务层面,苏宁易购已成功围绕售前导购、送货上门、送装一体升级全链条优质服务,提供线上线下全场景、全产品生命周期的保障。苏宁易购以端到端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支撑,强化“家电、家居、家装、家庭服务”四位一体全家桶式服务,满足不断升级的“家消费”需求,将苏宁易购打造为家庭场景定制专家。

同样,苏宁易购也向上游的品牌企业提供涵盖商品供应链、零售运营、履约服务的一揽子服务产品,打造更专业的品牌塑造提升能力和新产品的高效推广能力,提升品牌的经营效益。

总而言之,随着双十一临近而变得逐渐火热的消费市场,苏宁易购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扎实姿态,体现了苏宁易购强大的内心底气与明晰未来发展的从容不迫。好比武侠小说中一名一流高手意外得到了一本绝世武功,只需要踏踏实实朝着目标发展,内外兼修,迟早能够立于百尺竿头,同样苏宁易购也只需要不断发挥其门店优势,坚持以商品与用户为导向,外修营销,内修服务,稳健发展,华而有实,迟早能够实现消费者、品牌、平台的三赢。

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发展密码,正如苏宁易购某供应商所言:“多一个渠道就多一重效率保障,给善意一点时间,才能互惠互利。”

2、苏宁越来越强大了,苏宁全球化征伐

面对如此诱人的海外零售“蛋糕”,谁都想弄上一叉子尝尝味道,苏宁也无一例外。

电商出海

细数被国人追捧的国外产品,美国奶粉、韩国化妆品、日本电饭煲……用户需求促进市场发展,跨境电商俨然一片蓝海,等待着玩家挖掘。

调查机构eMarketer披露,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日本每笔线上交易的平均消费金额为141.7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远超第二名加拿大的100.7美元,是排名第五名美国的近两倍。另据公开资料显示,预计到2022年,日本电商市场价值将超过1130亿美元。

对于中国跨境电商们来说,日本是一个淘金渡身的绝佳地段,苏宁便是入局者之一。

今年7月,苏宁对外宣布其与日本最大的电商平台日本乐天株式会社(Rakuten)正式达成战略意愿。双方将围绕商品跨境采购、供应、开设旗舰店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紧接着,日本最大、全球第二的家电连锁巨头山田电器(YAMADA DENKI)也正式入驻苏宁国际,开设中国线上官方旗舰店。同时,上线日本花王Merries苏宁国际直营海外旗舰店。

实际上,早在2009年,苏宁集团就以5755万元收购了前身为电器量贩店龙头的日本乐购仕(Laox)28.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后,苏宁通过资源整合、跨界协作的方式对乐购仕进行改造,将其转型为日本最大规模的综合免税企业。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Laox店面数量增加至38家;员工数由收购前的不足100人增加到近3000人;年销售额从收购前的不足100亿日元增长到2018年的1200亿日元,2018年到店消费者近250万。

苏宁接二连三地揽下了日本屈指可数的 “大咖”,涉及数码家电、家居日用、饮品零食、美妆护肤等多方领域,初步扎稳零售的根基。至此,夺得日本电商市场流量入口资源的苏宁气势大增,其“触角”开始伸向全球各地。

通过加盟中意商会(CICC)、进驻博会以及联合外贸委会的方式,苏宁与意大利、土耳其、菲律宾、智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品牌方建立直接合作,并宣称在未来三年引进超过5000个海外品牌。另外还推出“全球买手”、“2018-2020年千亿海外采购”等计划,上千名买手深入欧洲、日韩、澳洲、北美等地,为用户甄别与挑选上等物料。

由不断拓展供应商到货品源头直采,这一切正符合苏宁易购掌门人张近东所说的,苏宁零售CPU不仅要向全行业输出,还要向全球输出,进一步加快苏宁的国际化步伐,打造中国领先全球的零售平台。

根据苏宁发布的《2019苏宁易购进口商品消费报告》,苏宁海外商品的销售增速始终保持在200%以上,成为所有商品类目中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与此同时,当前海外家电3C品牌的新品销售占比已超43%,其在苏宁平台上的规模显著提升。

从数据上来看,苏宁发展海外业务的努力没有白费,该业务对扩增销售规模是具有强劲的带动力。但是,面对未知的海外,若苏宁手里仅有一只划桨,极易发生“翻船”的状况。

金融出海

苏宁在布局海外零售之时,金融作为苏宁三大主业之一,自然也要“走出去”。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交易金额超过4900亿元,比2017年增长55.0%。预计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苏宁金融着重发力B端跨境支付市场,迅速渗入了货物贸易、留学教育、航空机票、旅游住宿等重点行业。同时,依托海外庞大的资源,迅速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区域。近期,公司对外宣布声称,为支持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计划向境外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融资金额合计不超过40亿元,融资期限不超过3年。

苏宁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服务苏宁海外购拓展至外部跨境电商,以海外支付为切入点,加速综合金融服务出海布局。未来还将发力跨境线下业务、全球收全球付、普惠金融全球实践三大板块,致力提供便捷、高效、安全以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不过,苏宁上述种种优势都不敌支付宝一半的强大。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erchant Machine报告披露,微信支付已在全球拥有6亿用户,夺得用户数量排行榜No.1,蚂蚁金服以4亿用户紧随其后,前五名未见苏宁金融的身影。从地区范围上来看,蚂蚁金服已支持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线上交易,微信跨境支付已在超过4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苏宁金融所支持的国家则寥寥无几。

此外,在预估市值上,截止今年上半年,蚂蚁金服估值高达10000亿人民币,微信支付估值有8000亿人民币,而苏宁预估值仅有560亿人民币。看来,同样算是国内互联网巨头且苏宁海外动作频频,其金融业务的海外影响力与阿里、腾讯相比却逊色许多。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时代,科研技术的运用与创新始终贯穿于其中,苏宁对此也了然于心。

将希望寄托于领先技术的苏宁,设立了美国研发中心暨硅谷研究院。根据集团财报透露,2014——2018年这五年内,研发投入分别为7.5亿元、10亿元、12.6亿元、12.5亿元、22.6亿元,2019年前三个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4.12亿元,同比增长61.14%。

即使如此用心,但经验不足的苏宁还是很难跟上前辈的步伐。对比海外的同行亚马逊,其研发投入可谓小巫见大巫。据《彭博社》统计,2014至2018年,亚马逊的研发投入在全球科技公司中位列第一,年均高达89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87亿。这让该公司在电商零售、云计算和AI等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在云计算上,亚马逊AWS以47.8%的市场份额持续领跑行业。

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其研发投入年均上百亿元是苏宁的4倍之多。而刚满4岁的拼多多,同样不容小觑。拼多多的财报数据显示,2018全年的研发费用为11.16亿,同比增长764%;2019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累计约有26亿元,平台研发费用占收入比达15.0%,并且在逐年增加。

如此看来,尽管苏宁虽逐渐增强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然而对比亚马逊、拼多多等电商同行而言,其科研力度量小力微,有待日后加持。

出海的挑战

中国产业信息网披露,2018年中国电商零售市场,阿里巴巴已经吞噬掉超一半的市场份额,京东以17.3%的占比紧随其后,后起之秀的拼多多也已5.2%的比例位居第三。面对国内电商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苏宁开拓海外市场势在必行,然而却不能保证出海路上会是一帆风顺。

首先,来自海外扩张的现金流压力。从苏宁近年来的财报来看,其公司净利润并不多,甚至还出现多个季度亏损的情况。而近期最大的一笔收益则来自于出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但是今年先后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的股权,让苏宁的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增大。

海外大肆扩张必然给苏宁带来更大的现金流压力,这意味着苏宁的出海战将会走得比较谨慎,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其次,亟待完善的海外物流体系。根据《2019Q1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报告》显示,物流服务以41.9%的占比成为当前跨境电商最需要改进的领域。同时指出改进物流服务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搭建物流网络,二是提高配送效率。

尽管苏宁国际已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设有多个海外直邮仓,官方也对外表示,预计在2020年将完成“15 15仓”的建设(15个海外仓,15个国内仓),但是,全球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仅设立十几个海外仓还远远不够。

除了扩大物流网络体系,苏宁还对外承诺实现“保税仓最快2天内送达、直邮最快3天送达”的高效配送服务,将意味着公司需要招收大量相关从业人员才可执行。那么,也代表了落实该计划还需投入大笔资金,这对于手上资金不足的苏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最后,政策、外汇等多方因素影响海外业务发展。各国电商市场的监管政策不一,外资企业所能获得的政策支持难敌本地企业,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容易受到海外本土支付牌照、跨境支付交易程序等方面的制约。加之,各地所使用的货币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大相庭径,与苏宁类似的“出海”企业必然会面临外汇汇率变动、本土化营销、正品保障、售后把控、人员配置等重重挑战。

整体来看,苏宁不断签约大批海外供应商,完善货源供应链的同时,也面临着内部现金流问题以及外部政策等的影响。显然,苏宁此次出征海外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只是,不知道“带伤”上战场的苏宁,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准备。

文/金融外参记者潘琼芳

本文关键词:苏宁有多强,苏宁越来越强大了吗,苏宁走向,苏宁咋样了,苏宁有多强大。这就是关于《苏宁越来越强大了,双十一深化各类合作》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34112/
1
上一篇 运营中台与技术中台,终于有人把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都讲明白了
下一篇 吴樾和董璇演的电影,这部电影将是中国网络电影的新标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