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小儿垂钓诗人叫谁,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 2、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小儿垂钓诗人叫谁
1、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此这首诗的出现显得更加可贵。
它便是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诗人对这个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接写出了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的样子。
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一个颇为理想的钓鱼的好去处。
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吓到鱼,便老远就招手而不回答。这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了。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读完此诗,瞬间回忆起童年时的种种趣事,想起春天去田野里挖野菜,想起夏天去河里摸鱼,想起秋天在果园里收获,想起冬天在雪地里撒欢……
写出这首能勾起一波儿时回忆杀的七绝,没想到它的作者胡令能年轻时是个补锅匠。他年少时因为家贫,不得不修以补锅碗盆缸为生,他手艺高超,人称“胡钉铰”。
胡令能勤奋好学,读书不辍,修补之余经常作诗联句。传说胡令能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一位白发老者手持利刃,剖开其腹,将一卷书放在他腹中,梦醒之后,胡令能便能口吐珠玑,吟诗作对了。不论传说真假,单看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都写得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特别是这首《小儿垂钓》,它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2、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小儿垂钓诗人叫谁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隐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的作者据说是唐代的诗人胡令能。为什么是据说?胡令能被认为是唐代的诗人,可是他的名字在唐代的书籍里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而是令人诧异地出现在宋代的书籍里,因此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假的。胡令能的出生、籍贯、去世都没法知道,关于他的诗歌创作也是众说纷纭,所以有学者考证这个人可能并不存在,是一个经过不断杜撰而创造出来的人。胡令能又被称为“胡钉铰”。钉铰,工匠的一种,在古代表示给人修补铜镜、帽子、腰带包括马鞍等器物。这种活儿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于是“钉铰”被诗人们借过来代指那些创作通俗易懂诗歌的人,像白居易等大诗人都被人用“钉铰”形容过。其实,诗歌通俗易懂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全唐诗》辑录在胡令能名下的诗歌共有四首,这是其中之一。
稚子,小孩。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在河边学着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里,屁股下面是长着青苔的石头,青草几乎已经将他小小的身体遮住了,这个钓鱼的地方倒是选择得很隐蔽呢。小孩正瞪大眼睛看着河心呢,河边路上来了个行人,不知怎么发现了他,急忙向他问路。小孩子担心惊动了鱼儿,连忙摆手让他不要大声说话。至于有没有问到路呢,后来的事儿就不知道了。这里的“招手”是摇手的意思。
这首诗饶有趣味地写出了一个专心钓鱼的小孩子的形象——因为认真,所以可爱,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他专注的眼神、摇摆的小手,可以通过想象他那与年龄不对称的神态,来进行体会这一点。
诗中的入声字有:学、侧、得、不。这首诗押“真”韵,这个韵张口度不大,比较适宜表达轻松、活泼、怡然有自得的情绪。朗诵时,一个“学”字,在“蓬”“稚”后面更进一步地点出了钓鱼的趣味。“侧”字延续着这种活泼的情调。第三句没有入声字,语速放缓,为第四句节奏的回归营造一个低回的序曲,包括“手”音的起伏也能体现其中的妙处。第四句果然用两个入声字,强调了轻松快乐的主题,然后在“人”这个长长的平声中,留恋不已地收尾。
本文关键词: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呀,小儿垂钓古诗,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代的,小儿垂钓作者是谁?,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这就是关于《小儿垂钓的作者是谁,小儿垂钓诗人叫谁(没想到作者年轻时是有名的补锅匠)》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