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借阅凭学历设这个“门槛”不合适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杨郁卉 借阅公共图书馆内的古籍,为什么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凭或有中级以上职称?近日,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的一条借阅规定引起公众关注,并被读者质疑有“学历和资质歧视的嫌疑”。工作人员表示,该图书馆确实有此规定,但规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杨郁卉  借阅公共图书馆内的古籍,为什么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文凭或有中级以上职称?近日,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的一条借阅规定引起公众关注,并被读者质疑有“学历和资质歧视的嫌疑”。工作人员表示,该图书馆确实有此规定,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减少使用频率。同时,古籍等文献内容相对较为专业,一般提供给有科研需求的人员用于学术研究,其他读者对这些书籍的需求较小。

  在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换句话说,图书馆是干什么的。中国图书馆学界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归纳为教育与传递两大职能,根据国际图联关于现代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阐述,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应该担当的两大基本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和服务民众。可以看出,对于图书馆来说,保护古籍文献是其较基本、较重要的职责,所以从古籍善本保护的角度来看,制定某种规定来限制借阅,减少使用频率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样的措施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损坏、延长保存时间的作用。但是,如果从传播知识和服务民众角度来看,每一位公民都有求知的自由与求知的权利,保障社会成员获取信息机会的平等,也是有必要的。限制借阅的条件一方面要考虑古籍本身,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对古籍有阅读需求的并非仅限于专业人士,如果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借阅“门槛”将有需求的普通读者或者没有职称的学生们拒之门外,未免显得有失公平。

  其次需要弄清古籍的保护途径,是不是减少了使用频率就能保护好古籍?古籍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便不能完整再现。而造成古籍损坏有多方面原因,其中较主要的是自然原因,如虫蛀鼠咬、水湿霉烂,以及受大气污染影响。因此在保护古籍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为古籍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也要防人为损坏,主要是指古籍在利用和管理过程中,要小心翻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但是,相比之下,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坏要远大于翻阅所造成的人为损坏,而且人为因素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以控制,如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古籍,普及正确利用古籍的方法等。为古籍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并引导读者掌握科学的利用方法,保护古籍未必需要通过减少使用频率来实现。

  据较新统计,目前全国大概有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藏书古籍量已经达到5000万册,保护古籍文献是对过去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为了让知识和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前人的智慧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生命,继续启迪后人。作为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机构,公共图书馆恐怕需要多动动脑筋,如何让古籍这种传递知识的载体发挥好作用,让连接前人与后人的这条纽带顺利地运转,而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沟通障碍,用简单的“学历”或“职称”来评定读者的借阅资格,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古籍面前人人依然平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320/
1
上一篇帮办详解:外地人员如何办理社保卡
下一篇 评论:让宽带“宽”起来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