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初,许镜清接到为央视86版《西游记》作曲的任务,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忽然听见农民工“铛铛铛”敲饭盒的声音!
1983年初,著名作曲家许镜清接到任务后,便开始专心琢磨曲子,他走火入魔似地到处找灵感。
一天,许镜清走到一处工地,听见农民工手拿饭盒,“铛铛铛”,边走边敲,自娱自乐。
他不自觉地跟上去,听着农民工有节奏地敲击饭盒,脑子里突然灵光乍现。他马上取出纸笔,趴在工地的石板上写起音符来,仅20分钟就写出了西游记片头曲初稿。
不管是走路,还是吃饭,许镜清满脑子都是西游记的画面。一天晚上,他在梦里见到仙女下凡,醒来就有了女儿国的乐曲。
为了创作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他去乡村、大山和边远地区,去任何他能到的地方体验生活,尽可能地去感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辛,再将这种感受融进音乐里。

此外,他还在北京的市场寻找灵感。市场上那些忙碌的商贩们,为了生活努力奔波的情景,正应了那句歌词:“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很快,这首歌的乐曲在许镜清的脑海中有了雏形。
就这样,整整5年时间里,许镜清的身心始终生活在《西游记》的音乐里。
1987年,《西游记》正式开播,万人空巷。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电视剧的主题曲传遍街头巷尾,飘过了中国影坛几十年,经久不衰。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背后的许镜清。
当《西游记》获得电视最高奖时,居然没人通知他参加颁奖典礼。等许镜清知道获奖时,他的奖品被放在了传达室,最后由门卫老大爷给他颁了奖。
198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全体《西游记》演职人员的晚会,晚会所有的音乐创作和演唱的曲目,全部由许镜清一个人完成。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许镜清没有任何怨言,欣然接受并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人给他提议说:网上下载一首他写的西游曲,要付费多少钱,这都是他的版权啊。可许镜清却笑笑说:“就当免费的音乐会了。”
许镜清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他不争不抢,安安静静地做他的音乐。
20多年来,许镜清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举办一场《西游记》主题曲音乐会。无奈他自己没有那么多资金,也不知道怎样拉赞助商。
后来,许镜清经人指导,试着在网上发了一个倡议。没想到,以央视为代表的赞助商纷纷响应,筹得的资金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201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西游记》主题曲音乐会,终于圆了许镜清的梦。
当天,许镜清坐在后台,台上的音乐一会儿犹如一股明净清醇的溪水,流入他的胸膛,一会儿高亢又苍凉、恢宏又深邃,听得他泪流满面。

许镜清一生与音乐为伍,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音乐。
他坚持作曲先做人,以诚实、谦虚的态度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标。他一生淡泊名利,从不考虑赚多少钱,出什么名,只是一心一意地创作老百姓们喜爱的曲子。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艺术家许镜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作者:浪漫一生
编辑:剩草
#我在头条看纪录片#
故宫屹立600多年,经历过200多场地震,为何丝毫不动?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2017年,来自英国的工匠按照1:5的比例,打造了一个“小故宫”,将其放在地震模拟平台展开测试。
最初的时候,工作人员将地震等级调节至4.5级,可是这一地震模型只是发生了轻微的摇晃,根本没有坍塌的迹象。
随后又将地震等级调节至6级,老外发现故宫模型的摇晃程度和此前一样,经过30秒的时间,最终依旧没有坍塌的迹象。

然后老外将地震等级调节至7.5级,内部墙体坍塌,而主体结构丝毫不为之所动。
最终,老外将地震等级提升至9.5级,甚至调节至10级,故宫模型却依旧岿然不动。
因此也彻底让老外折服,为何没有使用一根螺丝钉的故宫模型,能够承受10级地震?也许很多人以为故宫是不是没有地基?
事实上故宫不仅有地基,同时对于地基要求极为严苛,之所以没有采用水泥,就是因为古人讲究“刚过易折”。
因此在故宫太和殿的立柱之下有磉盘,磉盘之下有磉墩,磉墩周边才是地基,而且故宫的地基如同夹心饼干一样,土层之间是水泥,一层一层覆盖。
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这座古建筑采用了大量卯榫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复杂之处就在于零部件极多。
如果在地震期间,上万个卯榫结构就拥有足够多的活动空间,相当于可以抵消来自地震晃动的压力。

当然,仅仅是一个卯榫结构,不足以让故宫岿然不倒,还有一个关键部位就是斗拱。要知道,斗拱属于立柱、横梁、屋顶三者的交汇处,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强建筑物稳定性。
说白了,故宫能够屹立不倒,背后满满的都是来自7000年前的黑科技,这也是为何能承受10级地震的原因所在。
故宫作为皇家所在之地,几百年来发生了无数的故事,让老百姓充满了想象。帝制结束后,人们才能走进故宫,欣赏那些珍贵宝贝。
但是,时间是无情的,多么珍贵的宝贝,如果没有精心保护,也会蒙上灰尘,光彩不在。故宫里多达186万件文物,都需要不断地呵护和保护。
后来的故宫院长,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珍宝,也都是用尽了心思。故宫院长中,我最喜欢第六任 院长单霁翔,他让故宫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从2012年担任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次又一次地给舆论制造惊喜:清点藏品、限流参观,要让文物和参观者都有尊严;“驱赶”人员、还地于宫,连外国领导人来都得下车进午门;推广文创、红遍网络,从此故宫出品有了“太好易丢”的美名……
单霁翔接手时,故宫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只有30%,很多地方立着“非开放区,游客止步”的牌子,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观众看到的不到1%。
单霁翔上任后,先是建起了雕塑馆,让之前“沉睡”在库房里的雕塑重新“活”了起来:2014年故宫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5年达到了60%,2016年达到了76%,2019年初已经达到了80%。
在他的支持下,故宫的微博成了网红,“雍正卖萌图”被疯狂转载;书签、T恤、钥匙扣、口红等近万种文创产品诞生,“光是手机壳就有百种”;《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9款APP,下载量累计突破450万……

单院长一手打造了故宫文创,小到胶带,大到茶具,物品包罗万象,既有文房四宝,又有家具配饰,方便不同人群剁手。让高冷威严的故宫博物院“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年十五亿的营销额,堪称文博界的圈钱典范,连大洋彼岸的大英博物馆都要对标着它的商品来分一杯羹。
故宫为了向人们介绍故宫文化,在1933年推出了一款《故宫日历》,一时洛阳纸贵,政界显要和文化界名人都对其爱不释手。作家周作人和梁实秋都收到过故宫日历,可见其社交价值。但这么好的日历,由于时代混乱,只出了5年就停了。
2010年,《故宫日历》又被复活了,广受欢迎。如今,2023年的《故宫日历》也如约出版发行,它以精美的外表,厚实的外壳,以及娟秀的字体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日历是按四季的主题来设计的,它以“千秋佳人”“林下风雅”“众生百态”“庙堂仪范”为主题。通过一幅幅名画,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佳丽、归隐田园的文人雅士、以及明君贤臣、帝王将相的故事与生活。

故宫日历制作上大气精美,涵盖了艺术+文博+历史的日历书与精美图录,以“国宝日读”的形式将海量藏品系统梳理,把国宝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院的老牌文化产品,一年推出一套,2023版故宫日历延续了“国宝日读”的理念,365天每天推出一件国宝级藏品,讲述一个国宝背后的故事。
这套故宫日历装帧精美,用材讲究,内容厚重而丰富,整体设计非常大气上档次,令人赏心悦目。365天日读夜伴成为了解历史、读懂传统文化的殷实积累。自用有品位,送人有档次。现在订购,还额外赠送2023年兔年“玉兔徽章”一枚。
2023兔年正版故宫日历
一个“码字工人”的新年献词——写给关注(过)这个账号的朋友们
想不到,又是新的一年了。大唐元稹老师,某回新年当晚写诗,“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对他来说,新年往往不是幸福感的开启,而是自省的契机,我也是如此心情。比如说,检点过去的2020年,我发现自己从头到尾读完的书,似乎都没超过3本——尽管比人家法国文化部长“两年来从未读过一本小说”还好过一丢丢。

说起来,来头条当吃瓜群众有好些年头了。但眼下“刘宅宅”这个账号,第一篇发送于2019年12月7日,算起来差不多才一年左右光景。坦白说,以我这等菲才寡学,竟也觍颜到头条写东西,本意就是图那么一点收益,即俗称的“外快”。我的目的是非常不纯的。王五四老师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两大标志:首先是脑子坏的人敢出来丢人了,其次是良心坏的人勇于出来现眼了,我自觉暂时还是第一种。
我的“坏”在于贪财。坦白说,2016年以前,我连“今日头条”都没听过,手机也从不下载任何自媒体APP,甚至公众号都没关注过一个,信息来源还主要靠报刊。是我的至交马博士,“拼命”劝我到头条开号的。我记得那也是一个12月份的寒夜,从校园操场到大门口的小吃店,他唇焦舌敝游说了好几个钟头,我只是嗯嗯敷衍,想着无端请客20多块钱呢心都在滴血。直到他若无其事地说了一句,“每个月有4500块钱”,我才眼睛发亮,来了精神。暗骂一声“书呆子怎么不早说”,赶紧屁滚尿流跑步回家注册。

穷则失志,我反正挺想挣钱的,而且还想站着赚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所以在从事自媒体这几年里,我很惭愧地写了起码500篇以上的速食文字,散落各种平台,只为流量拿钱走人。自媒体的性质本就是这样的,寄食于热点话题做传播,最好是又八卦又有谈资,为了点流量骗爹骗娘骗自己,要看到有料的、令人拍案叫床的好内容,比看到华南虎还难,反正就是“你们高兴就好,我能挣到钱就好”。
不是故作谦虚,这些玩意我自己都没脸看第二遍。比如,就两个月前,有位名学者老师,突然微信中向我求证一则有关蔡元培的材料出处,因为他的好友看了我的文,相信我的某个说法,而他存疑。而我的回复只能是致歉了事,原因在那文本就是一个多小时内匆匆写就发送的,那材料也仅是我模糊印象,事后我也没找到明确的出处——诸如此类臭事是说不完的。所以,当有位公众号大腕级、也是我敬佩的老师,有回谬承下问并称我为“同行”时,我是汗颜的。还是王妈那句话,哪是什么同行,一个闺楼一个青楼呀!我也想认真写过,可没有那个时间。而且,没文化很可怕,有点小情绪也挺惹事的,有次发完号都没了。

总之,我确实没挣到钱。 鸡汤段子、爱国抗美、社会热点,是自媒体吸钱三大项,可我没一样擅长。而且,我在注册号之前,给自己立下三大底线:1,与世俯仰无妨,但太违背良知的不写;2,乐见坏人被砸,但落井下石的不写;3,尽可能紧追潮流,但吃人血馒头的不写。总之,每一条都是和钱过不去。我是个俗人,但不能写到自己都痛恨自己,拿着污钱夜里睡不着觉。
回顾这一年,甚至上溯几年,乱七八糟的写的很多,平添无数丰富的失败经验,但唯一自感欣慰的,可能就是这三大底线大体还是守住的,没有太过分吧。除了耽误时间,我对自媒体没有什么抱怨。我的自媒体之路,懒懒散散得过且过,所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挺满足的。码字,除了付出时间和电费,不需要任何成本,区区如我得到的收益,已经是“始愿不及此”。2020年买书近千本,几乎都是自媒体挣的钱。农民大叔一年种地才多少钱?五谷不分者得知足。

所以,新年伊始之际,我特别感谢各大平台、感谢各个项目的运营童鞋,尤其是感谢那些费时费力关注我、包容我、阅读我文字的朋友们。混迹头条多年,我最感开心的事,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认识了好些志同道合的师友,匡我不逮助我清醒,予我“吾道不孤”之感,这绝非客套话。还有一件抱歉的事,我曾经暗自希望,能回复每一条评论,内心视为基本礼仪。也确实坚持过一年多,但后来随着评论量的剧增,着实力不从心了,很多只能以“点赞”代“回复”,这是我一直希望得到谅解的地方。只能说,我大体上做到了每一条评论都点赞,这权当是打招呼,包括反对的声音、辱骂的声音——见解的不同不碍礼尚往来。
文末,俗人更不该免俗,我得“老干部”一回: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康健,阖家幸福,宏图大展!祝这个世界,好人一生平安,坏人能改过自新!新的一年,我们仍然需要温情,但我们也许更需要直面。就这么别了,2020!

刘宅宅写于2020年12月31日晚
#寄往2021的心愿#
“聊天吗?1毛钱的那种。”
2017年1月,26岁的李瑶第一次打开“约单”APP。看到琳琅满目的服务交易信息,她发布了一条“陪聊”商品介绍,开价“1毛钱/10分钟”。几乎在同时,一个叫“暴躁蚂蚁”的网友秒速接单:
“聊什么聊?懂不懂洁身自好?”
李瑶蒙住了。看着对话框里暴风般涌进的“贪慕虚荣”“玩弄感情”“不走正道”等字样,她那暴脾气,哪忍得住:“来虚拟世界刷存在感?看来你生活中就是个loser(失败者),我同情你。”
那边顿了半晌,又说:“你这种女孩来网上约单,就是为了撩汉吧?对得起你父母吗?”
“对不起,我没父母!我妈死了,至于我爸,我当他也死了!”李瑶狠狠敲下这句话。倔强的眸子里,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

1991年,李瑶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爸爸李金鹏经营汽车配件生意,妈妈程芹是家庭主妇。原本这是个幸福的小家,直到李瑶读初二那年,程芹发现李金鹏出轨,李金鹏执意要离婚,并从家里搬了出去。几天后,刚烈的程芹竟然喝农药自杀了。
收拾遗物时,李瑶发现妈妈手机里有许多发给爸爸的短信,央求他回心转意。而爸爸只回了一条:“威胁没用,你要喝农药,就自己去死!”
李瑶恨透了李金鹏。李金鹏回来过几次,都被她关在了门外。此后,她搬去了农村的外公外婆家。听说,李金鹏也很快与新欢结婚,之后就没了消息。同在一个城市,李瑶只当自己爸爸“死”了。
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2015年9月,她从大学毕业后,进入江都的一家宠物店工作,并搬回自己家住。2016年年底的一天,她下班回家,竟撞见了消失多年的李金鹏。年近五十的他明显苍老了许多。他说,他没别的意思,就想来看看她。李瑶有点心软,让他进屋坐了会儿。哪知第二天,李金鹏就拎来行李箱,说要跟她一起生活。

李金鹏一脸不由分说的“无赖相”,让李瑶很反感。她想赶李金鹏走,李金鹏却拿出写有他名字的房产证,坚决不挪窝。李瑶暗自打听,得知他是生意失败,被现任妻子扫地出门,才找了过来。她更加认定,自己是被李金鹏给赖上了。
李金鹏没有工作,主动做起了家务。可李瑶一点不高兴,不知道这日子何时是个尽头。那段时间,她莫名地疲惫不堪,早上起床总觉全身浮肿。直到2017年1月的这天,巨大的身心折磨让她快要原地爆炸。她打开手机,决定从网络上找点安慰。
“约单”上的女孩大都是整容脸,聊天费一要就大几百。李瑶不想赚钱,只要价1毛,意在找个人聊聊天。
不曾想,却碰到了一只神经的“暴躁蚂蚁”。李瑶索性“杠精”附体,跟对方死磕——
“你是被人抛弃了,想来报复社会么?可惜,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防盗门,还上了一把钛合金锁。”“真怂!有种你在现实中成个功,闪亮给人家看看,不然人家更加认定,她不要你是对的……”

说好的“陪聊女孩傻白甜”呢?这边,在“暴躁蚂蚁”看来,觉得李瑶比他还要暴躁。两人“对骂”了大约4毛钱功夫,难分胜负。“算了,你们这行的姑娘我惹不起!”他主动结束了聊天。
“暴躁蚂蚁”说这话,事出有因。他真名叫耿英杰,1990年出生于江苏省宝应县,2013年从大学毕业后,进入扬州一家地理绘图公司工作。工作3年后,才在微博“附近的人”上认识一个姑娘,谈起了恋爱。他死心塌地对女友,女友却在一周前提出分手,还在朋友圈晒出了闪瞎人眼的裸钻。在朋友的提醒下,他大神附体,“扒”出了女友所有ID,发现她最近常玩一款视频软件,并劈腿了一个在上面经常给她送礼物的油腻大叔。
耿英杰这才看清,生活中有一类女孩专门活跃在社交平台上,挑看上去有点经济实力的用户搭讪,找到更强大的金主后就果断换人。他气得要死。这天加班结束后,他随便下载了一款聊天应用,想狂骂一番这类女孩,泄泄愤。

好巧不巧,李瑶撞在了枪口上。
未完
所有人都不看好,甚至还有点“鄙视”的微商贩子,在朋友圈卖货,因涉嫌拉人头搞传销,罚款958万!
云集在背了两年的传销恶名之后,成立仅仅4年就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到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成就百亿会员的微商神话!用户复购率达到惊人的93.6%,堪称恐怖!其创始人肖尚略仅仅40出头,云集凭啥这么牛?#商业模式创新#
2016——2018年,云集的会员人数分别为90万、290、2320万。
美国会员制电商的老大——好市多才9000万会员。而云集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达到了2320万。云集的会员会费一年398元,所以云集光会员收入就达到92.3亿元人民币。四年就干了一个百亿的公司。
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云集基于社交网络下的三级分销模式,所带来的流量裂变。

所谓三级分销,就是甲卖东西给乙,甲有提成;乙把东西卖给丙,甲还有提成;丙把东西卖给丁,甲依然有提成。
根据云集招股书中提到:目前云集的会员金字塔制度,共分为三级:店主、主管、经理。#企业#
1、店主:代言合伙人
用户下载云集APP注册并缴纳398元会员后,成为云集的店主,
邀请满100位店主即可晋升为主管,团队超过1000人即可成为经理。这不仅限于一个简单的会员年费,享受会员的优惠特权,同时还有一个价值398的产品包,相当于这398已经消费了。
这些云集店主可以获得一个会员特权,自己买东西叫自购返利,5%——40%,就相当于打折;邀请朋友成为店主,你就会得40云币,相当于40块钱,仅限于内部消费。铺里的产品,配送,店主都不用管,店主只需要将产品的链接发送至微信群或者朋友圈。
2、主管:创业合伙人

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晋升为主管,也就是创客合伙人。达成的条件很简单,就是发展100个店主。
主管通过邀请店主的会员费收入,从中可以抽成,每发展一个398元的会员,主管可以抽成150元,同时还享有直接邀请店主15%的销售佣金收益。
3、经理:事业合伙人
最后一步晋升经理,也就是事业合伙人。在这一级别,直接就有15%的事业分红,直接邀请店主150元,间接邀请店主80元。所以,达到经理层次,就相当自己开公司创业了。
云集通过这种金字塔式的会员传导机制,实现了会员增长的裂变式增长。
在国内,2015年10月,京东就推出PLUS会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唯品会推出超级VIP;2018年8月,阿里推出88VIP会员。
会员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电商行业的一大趋势。
因此,大家就要理解,企业的层级在老板的认知空间里面震荡。作为老板,如果你的认知空间不打开,你的企业的生意就很难做大。#财经#

本文选自《互联式盈利思维》,书里详细讲解了社交电商、家装、新零售、餐饮、汽车服务、医疗、食品等超过30个行业,包含68个经典案例,结合陈平老师15年服务企业转型的经验。帮助您用互联式营销系统的方式,把传统的生意重新做一遍,里面还总结了很多针对传统中小企业互联转型的干货内容:
1、如何打造一款超高性价比的流量爆品圈人,一根针戳破市场,海量获客?
2、引流来的客户如何跟你交心?从卖产品到卖会员,交了钱才能交心!
3、上游打款,下游欠债?如何改掉夹心饼干乞丐模式,增加企业利润的九大杀手锏
4、解读当下最顶级的商业模式:入门爆品+锁定耗材+终身消费,未来10年黄金风口:打造S2B2C系统模式,整合上游,并购同行,赋能下游;打通线上线下O2O盈利闭环;三大合伙人模式,让你的客户量裂变100倍等等……

5、学习适合传统企业落地的营销方案“创新营销五步法”“业绩倍增4大绝招”,帮助企业逆势增长。彻底破解企业转型中的五大生死劫:产品不好卖、利润薄如刀、人才留不住、渠道在失灵、重资产运营
微观学社五周年福利,《互联式盈利思维》限时秒杀99元,不到一顿饭钱,几包烟钱,快点击图片下方链接,立即购买学习!
互联式盈利思维
【杭州#八旬老人落入网恋陷阱五年被骗270余万#】杭州80多岁的方大爷(化名)在QQ上认识自称“单身女性、在美国经营咖啡馆”的网友,陷入网络黄昏恋,5年间向“女友”转账270余万元,直到“女友”被警方抓获,才发现“她”竟是一名23岁的男子。
6月下旬,杭州余杭区的方女士拉着爸爸到派出所报警。经了解,方大爷2016年认识叫“悦己”的女网友。“悦己”自称在美国经营咖啡馆,对方大爷嘘寒问暖,说话温柔暧昧,甚至一口一个“老公”,方大爷陷入“热恋”,谎称自己60来岁。随着“感情”进展,“悦己”以投资失败需要周转、买车、看病等为由索要钱款,五年来方大爷通过QQ、微信、支付宝等向其转账376笔,共270多万元。

警方很快明确了嫌疑人身份,于7月8日在河南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据介绍,王某23岁,南阳人,15岁因抢劫罪被判刑,刑满释放后无业。5年前,他伪装成咖啡馆老板娘与方大爷相识交往,编造各种理由骗钱,为了消除疑心,不时地把网上下载的美女视频发给方大爷。目前王某已被刑拘。(澎湃新闻;阿法)
【保险推销员变身“干女儿”骗财 诈骗老太18万元被判刑三年二个月】老年人在生活当中格外需要关怀和陪伴,此时如果有陌生人在身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甚至变成所谓的“干儿子”“干女儿”,就需要小心和警惕。近日,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
2016年,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谢奶奶来到辖区内某保险公司柜台,希望为自己的孙子办理一份保险,接待的是保险推销员周某。谢奶奶感觉周某服务热情周到、态度细致耐心,在业务办理完毕后没有拒绝周某互留联系方式的请求,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悉了起来。在后来的交往中,谢奶奶愈发觉得周某温柔体贴,节假日的问候电话从不缺席,偶尔还来家里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凡此种种,让谢奶奶对周某好感大增,最后干脆认了周某当“干女儿”。

2019年4月,谢奶奶照常在家里同周某闲聊,了解到周某手里又有了一款保底的理财产品,3.5%的年化收益率虽不算高,但胜在稳妥,于是便在周某的建议下东拼西凑了18万元,决定认购该产品一年。出于信任,谢奶奶将存钱的银行卡和密码直接交给了周某。过了几天,周某将理财产品的保单交回。
一年过后,谢奶奶盘算着赎回理财的日子到了,便打电话了解情况。然而电话里的周某却说自己不小心将理财买成了两年期,现无法赎回。但理财收益7000元可以立刻提现到账。真金白银的收益到手,谢奶奶打消了顾虑,觉得再存一年也好。
又过了一年,谢奶奶再次联系周某赎回理财,可周某不是被公司派去出差,就是工作繁忙无暇相见,到最后甚至说自己在南方身陷传销无法赶回。几通电话下来,谢奶奶惊觉周某近两年竟再也没来过家里,在儿女的催促提醒下,谢奶奶来到保单所属的保险公司进行查询,却被告知查无结果,保单竟系伪造。

此时谢奶奶才发现自己被骗,在家人的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报了警。不久后,周某被抓获归案。案件办理过程中,周某的亲友代其向被害人退还了全部犯罪所得。
最终,被告人周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周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裁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醒■
纵观周某诈骗始末,不难发现周某的诈骗伎俩并不高明。然而周某深刻洞悉了老年人生活当中需要陪伴、照料的处境,用温情陷阱卸除了被害人的防备心理,最终犯罪得逞。那么,作为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范该类诈骗呢?第一,多与子女沟通交流,遇事多问子女意见。犯罪分子利用独居老人与子女联系少的特点,大打“温情牌”取得老人信任并伺机进行诈骗,很难引起老人的警惕。老人在生活当中动用大额钱款一定要和子女多商量,不要仓促下决定。第二,到正规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当在正规机构的柜台、官方软件进行购买,向对公账户转账留痕,不要听信自称业务员的人私下介绍理财项目,向私人账户转款,更不能直接交出银行卡和密码,任由他人操作。第三,多学习、善求知,了解诈骗手段和反诈知识。下载国家反诈App、参加公检法及相关机构的反诈宣讲活动,铸牢反诈意识。第四,如果已经购买相关产品,务必及时到相应机构进行查询,每早一秒发现骗局,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更大一分。
编辑:王成亮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八旬老人网恋被骗270余万# 对方竟是23岁男子[衰]】2016年,杭州80多岁的方大爷在QQ上认识了一名叫“悦己”的女网友。“悦己”自称在美国经营咖啡馆,对方大爷嘘寒问暖,说话温柔暧昧,甚至一口一个“老公”,方大爷陷入“热恋”,谎称自己60来岁。随后,“悦己”以投资失败需要周转、买车、看病等为由索要钱款,五年来方大爷向其转账376笔,共270多万元。7月8日,警方在河南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据介绍,男子王某23岁,南阳人,15岁因抢劫罪被判刑,刑满释放后无业。在与方大爷“网恋”后,为消除其疑心,王某不时把网上下载的美女视频发给方大爷。目前王某已被刑拘。(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