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你是怎样跟孩子讲“三月三”的来历和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
- 2、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1、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你是怎样跟孩子讲“三月三”的来历和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
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不管是农历的二月初二,还有三月初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历史悠久,从这些俗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节日都带着浓重的神话色彩。那么,三月三是什么节日?真的和轩辕帝有关吗,你是怎么跟孩子讲三月三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
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代称为上巳节。
三月三可推倒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文人杨静亭编著的《都门杂咏》中就有一首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七言诗:“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除了汉族以农历“三月三”为传统节日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于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汉族的情人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的习俗
不同的民族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
壮族: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对唱,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汉族
1.“三月三”,正是大地回春、草长莺飞的日子,因此,古人便有了吃荠菜、煮鸡蛋的传统习俗。荠菜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每逢农历“三月三”前后,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们便会采摘下来插在发际,以展示清新美丽。
2.吃青团,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侗族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还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传统节日。前后三天,布依族男女青年要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黎族
“三月三”是世居中国南部海南岛的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为期一天。节日这天,当地黎族人民举行预祝“山兰”(山地的旱谷)和打猎丰收的活动。同时,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清早,姑娘们便穿上艳丽的筒裙和无花边的黑色上衣,提着五香竹筒,向五指山汇集。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2、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来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来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习俗: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
“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本文关键词: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海南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图片,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教案,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50个字。这就是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你是怎样跟孩子讲“三月三”的来历和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