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关于【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 2、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关于微生物镜检的实战总结

1、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目前污水厂使用的主体工艺基本上是活性污泥法,衡量其运行功能好坏、发展趋势判断最好的方式就是对活性污泥主体微生物进行分析,本文从微生物镜检的流程及其指示意义进行分析阐述,方便大家了解污水处理中微生物镜检的要点,并应用于实践。

一、镜检分析流程

01样品采集及计数

样品采集对显微镜观察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只有采集适当位置的污泥混合液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分析,在实践中我们一般选择微生物种群最具代表性的采样位置—曝气池末端(出水口),此外该点位污泥具有稳定性好、絮凝性佳的特点。

采集待测的混合液后,要注意避免发生沉淀,应尽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具体流程为:待测混合液取少量于烧杯中(取之前需要轻微搅拌,避免发生絮凝沉淀),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取混合液中部的待检液,挤掉几滴后,滴一滴在载玻片中央位置,接下来用盖玻片轻轻盖住,最后用滤纸吸取盖玻片周边多余部分,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由于吸取一滴活性污泥混合液。经过擦拭后剩余仅为3/4滴,而每毫升活性污泥混合液可以滴出24滴,因此实际取用体积为0.75mL/24=0.03mL,推算微生物数量即可以每毫升污泥混合液中所含相应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数量。

02显微镜调整与观测

使用显微镜观测待测样品时,一定要确保盖玻片、载玻片擦拭干净,表面不能有污渍或水珠,防止产生干扰。关于显微镜的选择,单目镜或双目镜均可,放大倍数最大可以达到800基本上满足需求,因为多数原、后生动物在放大100倍时,均可以看到,放大至400、600或800倍,可以看到其纤毛、触角或收缩泡等结构。

在观测过程中,首先要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菌胶团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旋钮,按照视野范围从左向右,从上到下进行观察,当发现特征微生物后,再切换物镜倍数进行放大观察,同时做好记录,观测期间主要观测以下几个方面:菌胶团形态、色泽、松散紧密度;微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等。

二、微生物种类与指征意义

01、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实践中一般分三类,即非活性污泥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以及活性污泥类。

(1)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此类原生动物往往在活性污泥系统发生故障,各种控制项目参数控制不合理的情况下大量出现并会发展成为优势种群的微生物。

以下为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图谱与其指征意义。

(1)侧跳虫 滴虫 波豆虫

形态特征:体型较小,1000倍以上可见,具有鞭毛,活动快捷,数量惊人,以游离细菌为食。

指征意义:游离细菌多且溶氧充足环境下大量繁殖(培菌初期)

(2)豆形虫 肾形虫 扭头虫 暗尾丝虫

形态特征:体型小,800倍下清晰辨认,周身具有纤毛(暗尾丝虫除外),在菌胶团外游弋,以游离细菌为食。

指征意义:游离细菌较多且偏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负荷偏高)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波豆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侧跳滴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暗尾丝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肾形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扭头虫

(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微生物:以慢速游泳型为主要特征,在活性污泥配菌初期到活性污泥成熟期过渡阶段出现。

以下为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图谱与其指征意义。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①卑怯管叶虫,体型较小,周身带纤毛,颈部占体型一半,快速游动,穿梭菌胶团内部。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②裂口虫(也称长颈虫),比卑怯管叶虫大四倍左右,周身纤毛,游动较卑怯管叶虫慢,活动能力低。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③斜管虫,800倍可清晰辨认。身体柔软,游动较快,活动于菌胶团外围。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④袋鞭虫:身体静止时变动较大,无一定形式,行动时总是纵长。;在BOD负荷低,DO浓度高时出现。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⑤沟内管虫:卵圆形,两根同样细长的鞭毛,一根滑动,一根拖动,出现表明处理水BOD较低。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⑥漫游虫:体型与裂口虫相当,颈部占体长1/3,400倍清晰辨认,多出现在污泥由恶化转至恢复期间。

(3)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种类较多,在污水处理镜检中出现频率较多,对于污泥活性的判断最具参考价值,其数量、种类多少也是污泥活性能好坏的衡量标准,主要分为两类,游泳型纤毛虫和附着类纤毛虫。

以下为污水处理中常见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图谱与其指征意义。(该类原生动物结合图谱较容易辨认,此处不再附图)

名称与指征意义

No.1、钟虫

污泥活性良好,游离菌平衡,毒性、惰性物较少

No.2、摩门虫

过了最佳期,趋向解体及低负荷状态,SS稍增加

No.3、累枝虫

稍过良好期,衡量城镇污水污泥解体的关键

No.4、吸管虫

稍过良好期,趋向解体前后出现

No.5、独缩虫

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聚缩虫情况类似

No.6、盖纤虫

处理水质趋向良好,粪便污水比例高时大量出现

No.7、游仆虫

泥龄长或已发生解体时出现,DO低时也可见

No.8、盾纤虫

污泥处于良好到解体期,DO高时出现,对DO敏感

No.9、鼬虫

低负荷、污泥解体时比轮虫数目多

No.10、棘尾虫

高负荷趋于好转或解体出现,数量不多

02、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较原生动物高级,体型和活动能力都强于原生动物,400倍下清晰辨认,多以菌胶团为食,活性污泥处于正常状态下少量出现。

常见的后生动物类别及其指示意义列举如下:

轮虫类(鞍甲轮虫、腔轮虫、旋轮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线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瓢体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熊虫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水蚤

后生动物在污泥老化时才会大量出现,正常状况下很少,原因是其摄食对象为细小的游离菌胶团,且此时污泥沉降性能较差,上清液略显浑浊,有细小颗粒悬浮。当然,后生动物也有一些指示作用:旋轮虫对活性污泥表现为正面影响,而鞍甲轮虫和猪吻轮虫则表现为负面;当污泥老化进入加速期时,线虫和瓢体虫、仙女虫的数量将大量增加。

三、镜检污泥活性与工艺参数分析

(一)SV

1、负荷过高:上清液浑浊,污泥沉降界限不明显,此时镜检非活性类原生动物占优势,侧跳虫和滴虫较多,核算F/M值综合分析。

2、污泥老化:上清液清澈夹杂细小颗粒,镜检轮虫数量较多或表壳虫等出现,非活性类几乎没有,再结合F/M值进行判断。

3、过度曝气:活性污泥悬浮于量筒中,上下清液,镜检非活性类原生动物占优势,附着类原生动物活性减弱或头顶气泡,再核算F/M及当时DO情况分析。

(二)SVI

1、SVI较高:当SVI值超过150时,此时需要借助镜检分析,观察丝状菌数量是否增多,且非活性类原生动物增加,F/M值较高,则基本可以判断为污泥膨胀(排除过度曝气)。

2、SVI较低:长期偏低可能与污泥老化有关,短期内偏低可能是污泥死亡或排泥过度,若为污泥死亡可能是进水中含有有毒物质,此时镜检会发现原生动物数量锐减或消失;若为排泥过度,则表现为菌胶团细小,色泽淡,中间类原生动物占优势。 

3、污泥回流比:回流比过大,污泥在生化系统实际停留时间缩短,生物相会表现出菌胶团色细小、泽色泽淡、非活性类占优势;回流比过小,相应的活性污泥在生化池停留时间延长,镜检会发现后生动物大量出现,非活性类减少。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附:几种微生物的实践指导意义

微生物镜检是运营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做好日常微生物镜检分析,再结合污泥沉降性能、污泥浓度、HRT、泥龄、污泥负荷、DO、回流比等参数情况对生物系统做一个综合分析判断,才有利于我们做好污水日常运行管理,通过了解生物池运行工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转,进而达到理想的出水水质。

2、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关于微生物镜检的实战总结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镜检观察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相群体的变化,对水处理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

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

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镜检观察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相群体的变化,对水处理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生物相反应的系统状态

其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生物相在曝气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 H2O。一些无机物质,如NH3-N,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微生物本身。

源源不断的污水进入,生物相在污水中不断生长繁殖,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降解功能的生态系统。

这种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得益于生物相良好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酸碱度、有机负荷、抗生素浓度、供氧等,当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控制因素发生变化时,活性污泥中的各种生物相的种类、数量及活性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生物相的变化反映了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状态。

因此,通过观察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种群数量和活性污泥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质量,并可以及时调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以改变生物相,确保处理系统能够继续正常运行。当前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观察已经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生物相的观察手法

1、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取新鲜的活性污泥,置于1000毫升的量筒中、静置一定时间,仔细观察污泥的沉降速率、泥水界面是否清洗、上清液是否透明等。

2、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

观察前将所观察的样品混合均匀,用大口径定量移液管(保证容易取到活性污泥)吸取0.05mL样品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刚开始在100倍视野下观察,环视整个视野,对样品生物相的大致情况有初步了解,初步掌握絮体的状态、粒径、压密性以及观察到的原、后生动物的种群。

了解生物相中体型最大的生物种类,一定程度上体型最大的生物种类表示出污泥的停留时间。当100倍视野观察不清晰时,采用400倍视野观察。尤其是生物相的口、鞭毛着生位置及数量、纤毛虫纤毛着生方式及丝状菌生长情况必须在400倍视野以上才能观察清楚。

3、生物相的观察细节

1、活性污泥的结构

活性污泥的各种物理、生物性状能客观反映污水处理过程的运行状态。

若在观察时发现活性污泥的絮粒大、边缘清晰、结构致密,吸附性能和沉降性能良好,表明污水处理运行状态良好,在后续处理工艺中能很好进行泥水分离,污水处理出水效果好。

观察絮体与絮体之间的水中有无悬浮物SS,若悬浮物越多,则预示着污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当处理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出现大量的游动型纤毛虫类等原、后生动物,包括草履虫属、豆形虫属、肾型虫属、变形虫属、滴虫属等生物,表明此时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差,泥水分离效果不佳,影响出水效果。

2、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进水负荷指示:

在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保持相对稳定,原、后生动物主要以游仆虫属、漩口虫属、轮虫属等为主。当出现熊虫、瓢体虫等高级后生动物时,则预示污水进水负荷低,处理系统长时间低负荷运转进入老化时,会出现轮虫、线虫等微型后生动物。

此时应该增加污泥负荷。当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较正常状态下的数量明显减少,游仆虫等一些低负荷状态下出现的原生动物消失,不出现后生动物时,则预示着进水负荷过高,变形虫和一些小型鞭毛虫占优势。此时应采取减少污水进水量、减少排泥量等措施来降低污泥负荷,维持系统正常运转。

溶解氧指示:

活性污泥溶解氧不足时常出现的阿托氏菌属、硫细菌、扭头虫属和新态虫属等原生动物。同时,在高负荷、曝气量不足的状态下,则出现大量的小鞭毛虫。此时应采取增加曝气量等措施增加溶氧量。在溶解氧高时,常常出现变形虫、肉足虫和轮虫等生物。此时应采取减少曝气量、提高污泥回流比等措施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

污水酸碱性指示:

当污水碱性较强时,常出现出水浑浊、活性污泥解体、原生动物死亡解体、处理效率降低等现象,应及时投放酸予以中和。当酸性过强时,活性污泥处理池常有一股酸味,处理效率降低,各种生物相活性降低,此时应及时加碱予以调节。

3、同一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指示作用

污水处理系统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其所含各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反之当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波动时,预示着污水处理系统环境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污泥中所含丝状菌大量出现时,表明污泥已经发生膨胀或即将发生膨胀,包括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诺卡氏菌属、霉菌等,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抑制丝状菌生长,调整系统的各项处理条件,维持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当絮体结构松散时,小絮体将成为某些轮虫的食物。在充足的饲料下,轮虫过度繁殖。出现这种情况时,污泥老化,应采取相应的污泥处置措施,以消除污泥老化水处理效果造成的损害。原生动物和一些微型动物比毒素对毒素更敏感。屏蔽纤维是活性污泥中的一种重要指标。当这类生活污泥迅速减少时,表示污水中的有关有毒物质。它需要及时预处理。

4、结合工况实际分析

活性污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降解功能的生态系统,这种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得益于生物相良好的生长环境,当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相应的生物相也会随之改变。生物相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质量和状态。

在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变化来研究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其连续性、稳定的运行。当然,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污水处理厂,水质和加工工艺也不同,污水种类繁多,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应参照具体情况,研究适合具体案例的水质变化与生物相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通过观察生物相的变化更好的指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4、生物相的实践总结

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中活性污泥的结构(是否松散)、状态(是否正常)和颜色(褐色最佳),同时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活性(活跃与否)和状态(年轻、正常或老)。一般当活性污泥状态良好时,钟虫、累枝虫、轮虫和线虫较多,活动性很强,体积过小为年轻,过大为老,均不利于污泥性能。

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等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隔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笑。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曾观察到这些微生物成为优势生物继续一个月左右。

4)活性污泥分数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蛞蝓简变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这些微生物出现是],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

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和轮虫为优势生物。

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的微生物为游仆虫等。

9)BOD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

10)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看冲击负荷和毒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和毒物反映最灵敏的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和流入少量毒物。

来源:环保工程师

本文关键词:生物镜检与微生物的指示作用,微生物镜检图谱讲解,微生物镜检技术实验原理,微生物镜检操作,镜检微生物的个数怎样记录。这就是关于《微生物镜检标准是多少,污水处理厂微生物镜检流程与污泥活性分析总结》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30127/
1
上一篇 word文档怎么压缩,怎么对word文档进行压缩(word压缩文件大小)
下一篇 梦幻西游好玩吗,梦幻西游手游现在值得玩吗(梦幻西游:抠门到了极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