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石勒简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石勒
- 2、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石勒简介
1、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石勒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㔨勒,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武乡县)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
石勒壮健雄武,善于骑射。永安年间,跟随流民帅汲桑,投靠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公师藩。八王之乱后,投靠汉光文帝刘渊,平定河北和江汉地区,累迁幽并二州刺史,册封汲郡公。重用谋臣张宾,以襄国为根据地,消灭王弥、幽州王浚、并州刘琨、冀州邵续、辽西段匹磾,占据幽并冀三州之地。得知靳准发动平阳政变后,正式与汉赵决裂。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建立后赵,定都襄国,平定关中地区,擒杀苟晞和曹嶷,灭亡前赵,南掠晋土,北侵代国,推动后赵成为北方地区最强的国家。
石勒喜欢儒家文化,减租缓刑,开办学校,核定户籍,重新制定度量衡,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建平四年七月戊辰日(333年8月17日),逝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
人物评价:
朱元璋:“石勒当晋室初乱,不逢勍敌,故易以成功。苻坚当天下争战日久,智勇相角,故难以为力。夫亲履行阵,战胜攻克,坚固不如勒;量能容物,不杀降附,勒亦不如坚。然勒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故驯致石季龙之祸;坚聪敏不足而宽厚有余,故养成慕容氏父子之乱。俱未再世而族类夷灭,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
王夫之:“石勒起明堂、辟雍、灵台,拓拔宏修礼乐、立明堂,皆是也。败类之儒,鬻道统以教之窃,而君臣皆自绝于天。故勒之子姓,骈戮于冉闵;元氏之苗裔,至高齐而无噍类;天之不可欺也,如是其赫赫哉!”
张燧:“且夫刘聪、石勒、王敦、祖约,此其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轶事典故:
发明考试
史载“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尽管小学在商周时就已存在,但如同大学在西汉时才得到完善,小学也在石勒兴建教育时正式确立,以至于到了石虎时代“初,勒置大小学博士,至是复置国子博士、助教。季龙以吏部选举斥外耆德,而势门童幼多为美官”可见后赵的小学真正起到了教育儿童的作用。(当时小学为文字学的代称。)
史载“以牙门将王波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试经之制。”又“命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显升台府。于是擢拜太学生五人为佐著作郎,录述时事”
即是说石勒在每个郡都设立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一百五十人,要经过三次考试才能毕业,作为国家的后备干部来培养。
黄瓜由来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
老拳毒手
当初,石勒与李阳是邻居,每年常争抢沤麻的池子,互相殴打。到石勒称赵王后,对家乡父老说:“李阳是个壮士,他为什么不来?沤麻之事是贫民之间的怨恨,我如今正得到天下人的尊崇信任,难道还与一个平民为仇吗?”便派人把李阳召来。李阳来后,石勒与他畅饮而互相戏谚,拉过李阳的手臂笑着说:“我以前厌恨你的老拳,你也饱尝了我的毒手。”赏赐李阳一处宅第,任命他为奉车都尉。
石勒听书
石勒不识字,叫别人读《汉书》给他听。他听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把六国的后代立为王侯,汉高祖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就大惊道:“这种做法会失去天下,怎能最终得到天下呢!”当听到留侯张良劝阻汉高祖时,便说:“幸亏有这个人呀!”
鹿死谁手
石勒宴请高句丽和宇文屋孤的使者,酒兴正浓时对徐光说:“我相当于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哪一类君主?”徐光回答:“陛下的神明威武宏谋大略胜于汉高祖刘邦,才略卓荦绝伦超过魏武帝曹操,自三王以来没有人可相比,可以说仅次于黄帝!”石勒笑着说:“人怎能没有自知之明,你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我如遇到汉高祖,必当北面而事奉他,与韩信、彭越并肩齐驱而争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刘秀,当共同驰骋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如日月光明,不能像曹操、司马懿父子,欺侮孤儿寡妇,以狐媚来夺取天下。我应当处在二刘之间而已,哪能与黄帝相比呢!”群臣都顿首齐称万岁。
拼命三郎
石勒,曾转战山西吕梁柳林县,相传他作战英勇,有拼命三郎之称。至今该县留有“三郎堡”地名,为纪念石勒而传名于世。
艺术形象:
明代小说《续三国演义》将五胡十六国大量历史人物写成蜀汉君臣的后人,其中石勒被称为是蜀汉名将赵云的曾孙,并被石苞的后人石苋收作义子,故改名石勒。其后来的军事行动以及立国的事情也被描述为向晋国司马氏复仇行动的一部分。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2、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石勒简介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1951年,毛泽东主席到外地搞调查路过河南许昌,接见时任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当得知纪登奎是山西武乡人时,毛主席问:“你们武乡历史上有个人物叫石勒,你知道吗?”纪登奎回答说不知道。毛主席就给纪登奎讲了起来:“你们武乡县,两晋时出过一个马上皇帝石勒,他是一位很有军事能力和政治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毛主席紧接着对石勒做了一番评价,肯定了这位少数民族政治家的历史贡献。那么,石勒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博览群书、精研历史的毛泽东主席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石勒(274—333),羯族,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武乡)人。羯族人高鼻深目多须,是入塞匈奴中羌渠族的后裔,散居在上党郡。石勒的父亲姓周名曷朱,是羯族首领。石勒曾被卖到山东为奴,后来参加了反对西晋政权的战争,一步步从奴隶成长为后赵的开国皇帝,统一了北方。
从奴隶到割据势力首领
当时羯族与汉族杂居,同受地主的奴役。虽然父亲是羯族首领,但是当时羯族人的生活非常困苦。石勒跟父亲一样,从小就给地主家干活。他在商人郭敬、地主宁驱家做田客,为主人耕田。晋惠帝末年并州荒乱,石勒和本族人出外逃生,贫困交加,途中遇上郭敬,哭诉自己生活饥寒没有出路,郭敬给了他衣服、食物。石勒对郭敬说:现在羯人饥饿极了,可以诱引他们到冀州(河北南部)求食,到那里把他们出卖,你赚得身价钱,羯人得活命,双方得益。可见当时羯人的生活苦到极点,宁愿卖身为奴以求活命。不料当时的并州刺史司马腾也要抓羯人去卖,石勒也被抓去,卖给茌平县(今山东茌平)地主师欢家为奴。当时石勒二十来岁,善骑射,勇健而有谋略。师欢恐怕他鼓动家中的耕奴造反,就把石勒释放了。
后来,石勒在山东率众起义,号称“十八骑”。接着率领“十八骑”参加了汲桑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汲桑在战场上阵亡后,石勒被推举为领袖。在石勒的领导下,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成为反对西晋腐朽政权的重要力量。公元311年,石勒命运中的关键性战役到来了。当时,西晋宰相兼统帅王衍率领的十万晋军在苦县(今河南鹿邑)与石勒的部队遭遇了。经过苦战,起义军包围了王衍的部队,石勒厉声质问,天下为什么丧乱至此?这位崇尚清谈鬼怪玄学的宰相哑口无言。随后,王衍竟然力劝石勒当皇帝,并乞求石勒留下他的性命。石勒严词拒绝王衍的收买,直指“破坏天下,正是君辈”。十万晋军被灭,标志着腐朽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
统一北方的一代帝王
公元319年,石勒在河北邢台宣布建立后赵国。公元329年,石勒消灭了刘曜的前赵政权。至此,除了辽东、辽西和凉州以外,中国的北方地区在西晋灭亡后第一次实现了统一。这是不断拓土封疆的羯族人石勒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石勒所处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割据势力众多,相互兼并厮杀不断,为什么是石勒在这一混乱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生于乱世的石勒早早就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在征战过程中及建立后赵之后,石勒勤奋理政,减少赋税,重视教育,提倡佛教,休战还耕,改革陋习,以他的雄才大略带给北方地区数十年的安定局面。而当时与石勒统治区相邻的地区,如王浚的幽州、刘曜的关中,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
石勒从未入学识字,但却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石勒虽然不识字,但喜欢听别人给他读书,尤其是读史书。听完以后,他还要结合所听的内容进行一番分析。有一次听《汉书》中讲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分封制,石勒惊呼:“这绝对是个馊主意!采取这个主张怎么能得天下呢?”后来听到张良带头反对,汉朝实行了郡县制,石勒才神色稍宽,说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可见,石勒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他对政治的认识是很深刻到位的。石勒称帝后的一天,大臣询问他为什么神色不悦,石勒回答说:“吴蜀未平,书轨不一。”一语道出统一全国才是石勒的最大目标和愿望。但石勒并不好高骛远,他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在一次接待高句骊使者的宴席中,他问大臣徐光自己可与古代哪个帝王相比?徐光吹捧说石勒的功勋超过了汉高祖刘邦和魏武帝曹操。石勒却笑笑说徐光赞誉太过,并进一步说,如果遇到刘邦他会称臣,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刘秀将会与之一争高下,自己的能力在刘邦和刘秀之间。从石勒的历史贡献来说,他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身处乱世,石勒深知法治的重要性。他下令制定的“辛亥制度”五千文,在北方地区使用了数十年。石勒在统一北方称帝后,再一次重申法治主张,“自今诸有处法,悉依科令”,以防止任意诛戮事件的发生。《晋书·石勒载记》记有一个石勒“执法森严”的事例。有一次石勒化装检査门卫,故意用金银贿赂守门者,要求出永昌门,守门人王假拒绝贿赂,想要逮捕石勒。第二天,石勒就提升王假为振忠都尉,赐爵关内侯。可以想象,王假如果接受贿赂,石勒当严惩不贷。赏罚分明是与“执法森严”相一致的。在当时战争频繁,各族统治者任意杀戮的情况下,石勒重视法治,对稳定社会秩序,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石勒对当时的汉人也没有采取种族野蛮统治,涉及民族问题时他反而是相对宽容的。在石勒统治的地区采取胡汉分治,忌讳人们说“胡”,按照法律,提到“胡”字的人将会被处死。但是《晋书》记载,宫门小执法冯翥忘记避讳,禀告石勒“醉胡闯宫”,穷书生樊坦当着石勒的面说“羯贼无道,资财荡尽”,这二人都获得了石勒的宽恕,并没有获刑。
石勒所以能在五胡纷争中,最先完成北方的统一局面,首先是由于他在军事上的成功。石勒虽没读过兵书,在战争中却很会运用谋略。石勒在战争中主要凭谋略取胜,而不是靠死拼硬打。如他义释段末柸,拆散了鲜卑段氏与王浚的联盟。又如虚尊王浚,使其丧失警觉,而轻取幽州。再如在祖逖北伐,势不可挡之时,主动与祖逖修好,不与祖逖直接发生冲突,直至祖逖病死后,才发起反攻,重新占领河南。本来石勒原有夺取建邺,进军江南的计划。在屯军葛陂时,“暴雨三月不止,士兵疲惫疾病横行”。在此紧急关头,石勒接受谋臣建议,退军河北在邢台建都,从而取得了更大的回旋余地。石勒在关键时刻的当机立断,为后赵政权的建立及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称帝后,石勒曾把他武乡的故旧们召集到襄国(今河北邢台),设宴款待他们。石勒年轻时候的邻居李阳因为当年与石勒争夺沤麻池有过殴斗,不敢前来赴宴。石勒非常大度地说:“那是平民时代的恩怨,现在我正准备兼并天下,怎么会怀恨一个平民呢?”他称赞李阳是勇士,召集他前来赴宴并挽着李阳的胳膊聊天,并封他为参军都尉。
在所谓的“五胡乱华”时期,杀戮异族相当普遍,石勒也不例外。比如他在战争中围杀晋军十几万,坑杀曹粜军三万,无一幸免。但是,与当时其他割据势力相比,石勒的军纪还算是比较严明的。他每战胜一地,就劝流人回乡生产,表现出了一个统治者的远见。这或许就是他能从诸多割据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本文关键词:后赵石勒建都在哪,后赵主石勒,石勒建立后赵,后赵石勒如何取得成功,后赵 石勒。这就是关于《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石勒简介(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石勒)》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