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月剃头死舅舅】,正月剃头为啥死舅舅,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正月剃头死舅舅:谁规定的“正月理发死舅舅”?舅舅:放过我吧
- 2、正月剃头死舅舅,正月剃头为啥死舅舅
1、正月剃头死舅舅:谁规定的“正月理发死舅舅”?舅舅:放过我吧
在我国,“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流传很广。而且在一些省份和地区,很多人从小就听说,正月理发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理发,会死舅舅!
自己脑袋上的头发跟舅舅的生死真的会有科学上的关联?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正月要有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禁忌?这究竟是谁规定的呢?这要从一些历史资料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故事要从清朝开始
近几年有很多科普文章提到,清军入关时候,为移风易俗,强令汉人剃发留辫,下达了一“剃发令”。为强硬执行,更是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说。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这一说法,据传来自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其内容实在是不太靠谱。清政府发布《剃发诏书》是在顺治二年六月。县志里面年份月份全错——而且六月离正月实在太远了点,除非清政府全体犯了七八个月(当年有个闰六月)拖延症,不然实在是难以拖到次年正月来让老百姓“思旧”。
古老的民俗书籍中是否有答案?
其实还有一则更加古老的民俗书籍,叫做《帝京岁时记胜》,是清代潘荣陛所做的北京岁时风土杂记。其中记录当时北京:“五月多不剃头,恐妨舅氏”。时间大是不同,措辞也是“妨舅”,不知谐音又会有何联想。
细细想来,一个在广大范围流传的老习俗的,来源仅见于一本民国县志,又无其他佐证,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不大合理。“死舅=思旧”大概也只是说说,不能信。
还有一部分朋友以《孝经》中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据,认为清代剃发令以前,汉人重视孝道,从不理发。这就更加草率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是否理发?这些证据可以告诉你
诚然,清政府的剃发令是对汉人习俗的重大挑战,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弹。但是在此之前,人们为了卫生和美观,就是一直要定期理发的,自然也有理发师这个职业。
比如《西游记》第四十六回,描写三个妖怪跟孙悟空斗法,猜柜子里是道士还是和尚。国王命一个道士藏在柜子里,却看见一个和尚走出来,国王道:“纵有待诏跟进去,也只得剃得头便了……”这里,“待诏”就是指理发师了。
南宋张端义的《贵耳集》记载,南宋初年京城市面上缺乏现金,秦桧请了一位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应该给二钱,却直接给了五千,然后骗理发师说,“这钱几天之内就不让用了”,于是理发师带动得谣言满天飞,大家争相花出现金。宋代理发师还有自己的行会“净发社”,又有《净发须知》作为行业行为规范。可以说当时的理发行业已经十分完备了。
那么古人正月里是否理发呢?
对于“正月不剃头”的来源我们没法草率论断,不过其实古代关于头发的迷信本身就特别的多,大多数都找不到什么具体源头了。如有些夫妻成亲时候,各取二人头发,合而做结,也就是所谓的“结发”;又或者清代曾有一著名案件,是偷割别人头发,用以“盗魂”对主人不利;再有以某人头发指甲为媒介施以诅咒……
显然,这些大抵是些子虚乌有的巫术、迷信罢了。说到底,正月不剃头,无非是迷信的一个形式罢了。不过既然是深入人心的习俗,我们虽然不必信为法条,也却不得不为了家庭和睦而有所变通,以免亲戚都没得做。
编辑:周玉
2、正月剃头死舅舅,正月剃头为啥死舅舅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句俗语从小就听说过,在民间广为流传。
正因为这句话,每次在春节之前,理发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大家都想赶在正月之前,把头发先理了,一是因为要过年,二是因为一个正月的时间,实在太长,理得太早的话,刚到正月就又长长了。
如果没有舅舅还好说,如果有舅舅,就会让人很为难。不理发吧,头发太长了,不舒服,不好看;要是理吧,万一让舅舅看到了,那不是给人家心里添堵吗?
后来长大后,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这句话根本就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的事,正月里理发,跟舅舅没有半毛钱关系,不会损伤舅舅一根毫毛。
原来这个事情,还得从清朝入关说起。在明朝末年,在中原地区住的都是汉族人,而清朝在现在的东北地区,都是满族人。后来清军入关,赶走明朝皇帝,入主中原,开始统治汉人。因为清朝皇帝是满族人,所以汉族人不服,到处都有人要求反清复明,推翻清朝的统治。
清政府兵强马壮,到最后,那些反对的人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民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怎么也消灭不了。于是就有人向皇帝献计,要想彻底征服汉族人,就要从思想上去统治他们。当时汉族人和清朝人在外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发型。满族人的头型很特别,很难看,把前半个脑袋剃得光光的,只有后脑勺那里留上一点头发,还有扎成辫子。
于是清朝皇帝就下了一道命令,让汉族人按照满族人的发型,把前面的头发都剃了,谁剃了头,就说明服从满清政府的统治;如果不服从剃头,就说明心里还惦记着明朝,不肯服从满清的统治,那就要杀头了。所以,在当时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我们汉族人的文化中,头发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别人让剃就剃,所以这个“剃发令”遭到了很多汉族人的反对,大家喊着口号“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权力毕竟掌握在人家清朝政府手里,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在清庭的残酷镇压之下,人们为了活命,只能委曲求全,强忍着屈辱剃了头。
满族这个头型打理起来还挺麻烦,因为前半个脑袋一直光溜溜的,所以每个月都要理好几次头发。
很多人虽然剃了头,但心里还是不服,又不敢明面上对抗清朝政府,只好想了个办法。就是在正月的时候不剃头,表示对旧王朝明朝的思念,意思是思旧,这种行为在汉族人群中得到了积极地响应和广泛的传播。
但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人把“思舅”听成了“死舅”,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以讹传讹,就传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本文关键词: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句话是真的吗,为什么正月剃头死舅舅,正月剃头死舅舅的几率有多大,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正月剃头死舅舅的正月是几月。这就是关于《正月剃头死舅舅,正月剃头为啥死舅舅(谁规定的“正月理发死舅舅”)》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