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

关于【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很不起眼的方糖,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
  • 2、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太古方糖和太古集团

1、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很不起眼的方糖,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前几年有个关于80后城市孩子集体记忆的文章,其中有一项就是小时候偷偷吃家里的方糖。有人说自己在家偷偷吃了一颗,忍不住再吃一颗,等下忍不住了又吃一颗,结果一下午吃了整整一盒。这样的场面,其实还真不少。吃甜本就让人有愉悦的幸福感,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连家里白砂糖都一勺勺偷偷挖来吃的孩子们,肯定都拿洁白的方糖和晶莹剔透的冰糖当宝贝。

方糖也称作半方糖,是细晶粒精制砂糖为原料压制成的半方块状糖,已有多年历史。这种糖外观洁白有光泽,棱角完整,相对坚固,不容易碎裂,但在水中会快速溶解。

方糖的发明和制作

方糖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在大机器生产之前,糖无法以这样的面貌出现。方糖的制作步骤不算复杂,选择晶体尺寸粒度适当的精糖,与少量的精糖浓溶液或结晶水混合,成为含水分1.5~2.5%的湿糖,然后用成型机制成半方块状,再经干燥机干燥到水分0.5%以下,冷却后包装即可,但每个环节都无法摆脱机器大生产的环境。

据说方糖是在捷克发明的,但发明者名字不详。据说当时欧洲只有大块的糖,如果想在咖啡或茶里加糖,就要先把糖捣碎,或者整块在杯子里蘸一下,然后晾干等着下次用。前一种方法比较麻烦,还会造成浪费,后一种会造成糖块污染甚至变味。1841年,一位家庭主妇在切糖块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恼火万分,于是河东狮吼。被吼完的丈夫“痛定思痛”,于是发明了方糖。

因为没有具体资料,这个故事真假难辨,但方糖在捷克发明并非没有可能,当时的捷克,直到二战前都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很多轻工业的发明都源于此地。

最早的方糖成型机采用压缩成型法,制得的方糖较硬,棱角分明。到了上世纪70年代,瑞典糖业公司研发出了新的震动成型法,采用现代固结技术,用高频振动使糖的晶粒固结成为均匀而结实的方块。这种制法不会压碎方糖表面的晶粒,因此会使方糖具有更好的光泽,而且溶解速度更快,新的模具也更适合大规模生产。成型后的方糖再经过干燥剂和包装机的处理,就可以成为一盒成品。现代方糖制造早已不需要再经过人手触碰,可以确保方糖的高质量和棱角完整,而且效率极高。

中国人的方糖记忆,多半与太古有关,不过也别忘了正北

许多中国人对方糖的记忆,多半伴随着“太古”二字。

除了太古所在的香港,临近港澳的广东,还有保留着民国记忆的老上海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太古的历史已经很久很久。

1816年,J.S.斯怀尔在英国利物浦创立了Swire公司,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1866年12月,Swire公司在上海建立太古洋行,1870年在香港设立洋行。这个英资洋行之所以取名太古,据说是取规模宏大和历史悠久之意,“古”代表“久远”,“太”有最的意思,太古洋行就是“历史最久远的外国公司”。

还有人说,这是西方人对汉字的形象认知,因为“太古”二字看来颇像“大吉”。太古公司的官方说法是,这个名字来自于当年英国驻上海的一位外交人员,此人对汉学研究颇深,确实有可能是取“太古”和“大吉”的视觉双关效果。

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

在当年的上海,太古洋行不但做贸易,也是航运界的龙头。在香港,太古则与怡和、和记、会德丰并称“香港四大洋行”,四家均是英资。后来,和记与会德丰先后被李嘉诚与包玉刚收购,怡和则将注册地迁往百慕大,只有太古至今未有改变。

如今,太古仍然是一家涵盖航运、航空、地产、交通运输、冷藏、贸易、海运、农业和零售的大公司,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总市值就超过2000亿港元,其他未上市公司的市值更是无可估量。制糖业在它的庞大体系下其实并不起眼,但却是一般中国人最容易见到的太古产品。

早在19世纪80年代,太古就在香港开办炼糖厂,当时中国民间还是古法制糖,即以牛拉石磙榨蔗汁,然后以大灶煮糖,基本只能生产黄糖,很少有白糖。太古糖厂建成后,开始生产机器制糖。它从菲律宾引进原料,然后在香港加工,运往广东和日本出售。

运行约百年后,太古糖厂于1973年开始专注生产方糖。换言之,仅仅在糖业,太古也浸淫了一百多年。

斯怀尔家族的代代传承,第一要义就是“不赚快钱”,因此太古始终坚持稳扎稳打的路子。一度险遭关停命运的太古糖厂,正是因为这一宗旨而得以保留。

当时,太古掌舵者是年轻的施约克·施怀雅,1950年,坚持发展传统行业的他恢复了太古糖厂在香港的生产。50年代后期,太古方糖销售遇冷,有人建议关掉糖厂,转做更流行的行业。但施约克不为所动,而且为了消化多余的白糖原料,还在糖厂边上开办了香港汽水厂。

这个决定一度让媒体嘲笑,但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汽水厂收购了可口可乐在美国和亚洲的瓶装业务,直至今日仍是全亚洲和美国最大的可口可乐装瓶商。

按照太古的思路,只有稳定的年增长率企业才能持久发展,“那些可以使短期绩效看起来非常漂亮的事情,对我们都没有诱惑力。”

太古方糖就这样流传至今,成为非常流行的饮品伴侣。不过方糖的品牌还有很多,可不是太古一家独大。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正北方糖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这个来自内蒙古的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一直很高,几十年下来,国内累计消费人次已达百亿。这几年它推出的无糖方糖颇受欢迎,顺应了代糖潮流。


广东人比较熟悉的还有南粤老字号——东莞东糖集团公司旗下的白莲牌。

方糖的空间变小了吗

在国外,方糖的使用由来已久。最经典的场面当然是英式下午茶,一杯咖啡或奶茶,配上银匙和托盘,旁边是牛奶壶与糖盅,糖盅里是一块块整齐的方糖。

百年前,太古糖厂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打开局面,成为酒店和餐厅的常备。

太古的家乡英国,一直是吃糖大户。在欧洲,白糖一度是奢侈品,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享用。在17世纪的英国乃至欧洲,糖不但是调味品,更是药品、香料甚至装饰品。正是因为贵族们为了彰显身份,才有了炫富式的糖雕,也就是如今生日蛋糕的前身。

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

糖的成本在英国得以下降,全赖英国的崛起。因为海外扩张,英国得以在美洲建立蔗糖种植园,产量大增,成本自然降低。

当糖成为普通家用品后,又因为刺激消费的原因,成为社会礼仪的一部分。无论是宗教场域还是社交场域,甜食和甜点的出现频率都越来越高。最终,糖还跟英国人的另两大爱好相结合,也就是茶和咖啡,下午茶更是成为习惯,方糖拥有了自己的主战场。

欧洲大陆同样热衷咖啡,也带动了方糖市场。据说当年海湾战争时期,时局动荡,法国人也凑热闹跑到超市里抢购,抢的最多的居然不是日用品,而是咖啡和方糖。

当然,近年来在欧洲的酒店和餐厅里,见到方糖的几率已经远低于从前。这是因为糖包的出现,它比方糖的密封性更好。

在中国,方糖同样让位于糖包,在大多数餐厅里基本见不到方糖的存在。

方糖的市场就这样萎缩了吗?未必。

方糖与被妖魔化的奶茶

这两年,奶茶爆红,遍地开花,涌现出无数网红店,乃至于出现了奶茶经济。

奶茶源于牧区,使用天然牛奶与茶,还会根据个人口感需求决定是否加糖。现代意义上的奶茶源于1680年,从英国发端,并风靡全球。

当下国内奶茶行业的爆红,其实存在不少隐忧,尤其是品质问题。一杯二三十元的奶茶,原材料成本其实相当低廉,主要成本集中于加盟费、人工费和租金等。或者反过来说,因为加盟费、人工费和租金相对较高,经营者往往要在奶茶本身上降低成本。

正因为这样,网上曾经出现过爆款养生文,指奶茶含糖量惊人,对身体大大有害。

之前有城市的相关部门曾做过检测,发现奶茶含糖量没有网文里写的那么夸张,但也确实偏高。有品牌的奶茶每杯含糖量竟然高达60克,约等于13块方糖。受检的二十多个品牌的奶茶,平均含糖量达到了33克。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一个人每天的糖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换言之,一杯奶茶已经占用了一个人全天的糖最高摄入量。

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

但因为这样就妖魔化奶茶,倒也大可不必。这两年的奶茶经济,多少存在一窝蜂的现象,必然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经营者也终将回归奶茶本原,在品质上下功夫。

如果讲究品质,那么含糖量肯定是要严控的指标。目前的奶茶,其实一般是加入糖浆来调节甜度。糖浆是用甘蔗汁、果汁或其它植物汁等通过熬煮或其他技术制成高浓度糖溶液,最常见的是口感相对清爽的果糖糖浆。之所以采用糖浆,是因为它成本很低,仅仅是白砂糖的一半价格,而且因为甜度高但口感适中,很适合用于饮料。但这种糖浆的含糖量很高,并不健康。

最好的方法是用优质方糖代替糖浆,只需一两颗方糖,就可让每杯奶茶的含糖量降低七成。而且,方糖的浓郁时代感,本身就给奶茶增添了趣味。

在强调慢生活的欧洲,方糖其实正在回归。糖包固然方便快捷,但始终缺少了方糖的优雅和仪式感,那毕竟是几百年的积淀。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2、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太古方糖和太古集团

小时候,第一次尝咖啡的时候,都会被它的苦涩吓到,一定要放入好几块方糖,等到味道变甜了才勉强下咽。

虽然小时候的我们不爱咖啡,但却对罐子里的雪白方糖念念不忘,有时候还会偷吃两颗,那简单的甜味,可以开心很久。

现在,方糖少见了,茶餐厅、星巴克的吧台齐齐整整地摆放着糖包,不变的依然是包装上的「太古」二字。

砂糖、方糖、糖霜……这些太古糖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其实,除了这份温暖的甜蜜味道,我们的生活日常和太古还有着很多

喝的可口可乐,是太古生产;去逛的太古汇(广州)、太古里(北京),是太古的物业地产;连乘坐的国泰航空,都是由太古控股……

今期,半岛君从这块大家熟悉的方糖开始,和你说说太古的历史和故事。

·百年糖业·

太古在建立糖厂之前,民间还是古法制糖(用牛拉动石磙榨蔗汁,大灶煮糖),出产的糖以杂质多的黄糖为主,白糖很少。

在这样的机遇下,1884年,太古建成糖厂。

车糖即是机制糖

凭着以前做贸易的航运优势,太古用船从菲律宾运回制糖原料,在香港的糖厂加工,再将做好的白糖运往广东、日本售卖。

相比起冰糖、黄糖这一类的土糖,白砂糖看起来更干净、卫生。

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奶茶,杯子里放一把银匙,下有托盘,桌上放着糖盅和牛奶壶,是当时备受欢迎的英式下午茶。

除了咖啡、奶茶以外,制糕点和汽水也要大量用到白糖,所以太古糖的出现,解决了酒店、餐厅等不同市场的需求。

在制糖业赚到大量资金后,太古陆续设立了自己的船坞公司,收购了可口可乐在香港的汽水厂。

制糖造船非常辛苦,太古为了令员工安心工作,不但在工厂附近建立宿舍,而且免费为他们的子女供书教学。

图为太古兴建的小学

西湾河一带以「太」字为首的太明楼、太成楼等建筑,就是太古建造的宿舍,当年的员工一直住到现在。

附近半山的洋楼建筑,是糖厂管理层(洋人经理)的住所。现在已经改建成一个自然教育中心,一砖一瓦保留着当年殖民建筑的风格,附近是树林公园,环境非常舒适。

在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方面,太古堪称为同行典范。真心觉得太古可以写进高中的地理书,作为传统工业分析的例子。

到了20世纪70年代,糖业、船业受到时代淘汰,船坞和糖厂先后关闭。后来,船坞变成了太古城,糖厂变成了太古坊,这一带现在已经是繁华热闹的高楼住宅。

路过太丰路(在太古城正门入口),细心留意,还可以找到纪念船坞的石碑。

·「太古」差点叫「大吉」·

太古在做糖之前,就是一间从事海上贸易的洋行,英文名是 John Swire & Sons Ltd.

一般来说,外国公司取名习惯用英译,像之前半岛君介绍过的鹰唛炼奶。为什么会取名「太古」,其实还有一个传闻。

话说,一位英国商人来到中国后,要为自己的孩子起个好名。一日,他走在大街上找寻灵感时,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大吉」二字,准备迎接新年。

于是,他决定将受欢迎的「大吉」二字,作为儿子的中文名。

为儿子取名的老Swire

由于他中文一般,写大吉的时候,这里多一笔,那里少一划,将大吉写成了太古!想想,如果这位老爸没写错的话,我们今天去的太古里就会变成大吉里……

传闻归传闻,太古集团的对外说法是,在中国传统里,「太古」意味着规模庞大而且历史悠久,是成立之时对集团的寄望和祝福。

200年的时间里面,太古从一颗糖开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下一次,当你拿起方糖,或者路过太古里的时候,会不会突然间想起这家公司的历史和故事呢?

本文关键词:太古方糖配料表,太古方糖是太古集团的吗,太古方糖百科,太古方糖两种包装,太古方糖是哪里产的。这就是关于《太古方糖是哪个国家的,曾是上流社会奢侈品》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29622/
1
上一篇 厚重什么意思,一份你值得珍藏的茶
下一篇 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闻一多读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