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拔牙的基本常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拔牙的基本常识:医生总结的拔牙要诀:8拔9不拔,无齿之徒可忽视!
- 2、拔牙的基本常识,关于拔牙的那些事儿
1、拔牙的基本常识:医生总结的拔牙要诀:8拔9不拔,无齿之徒可忽视!
牙齿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包括乳牙和恒牙2副牙齿,其中乳牙20颗,恒牙28-32颗,每一颗牙齿都是独立的器官,就像我们肝、心脏、肾一样重要,它行使着美观、咀嚼、发音等功能,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我们的牙齿是不能被拔掉的!
那么哪些牙齿需要被我们医生给拔掉呢?
牙周病
晚期牙周病,牙齿周围的骨头大部分缺少,牙齿晃动明显,通过常规治疗无法暴力的牙齿,是需要拔除的,已避免伤及旁边的牙齿。
残根、残冠
由于蛀牙的伤害,牙齿大部分烂空,或只剩下烂根的牙齿,这些牙齿已经无法通过治疗保留下来,相反拔除后可以防止病变的发展!
牙外伤
由于外伤致牙齿断裂,特别是牙根断裂、牙齿完全脱位,这样的牙齿是无法再保留的!
错位牙、额外牙
错位牙是指牙齿长在不该长的位置上,如不拔除,容易导致邻牙蛀牙。
额外牙是多长的牙齿,常常会引起正常牙的萌出障碍或错位。
埋伏牙、阻生牙
埋伏牙、阻生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齿,还包括一些虎牙,如不拔除,常引起经常发炎,长囊肿或者肿瘤。
滞留乳牙
换牙时期的小孩比较常见,往往恒牙已经长出,而乳牙还没脱落,如不拔除,常会导致恒牙位置偏移。
治疗需要
做矫正时,医生常常说要拔几个牙齿,或者长有囊肿及肿瘤时,手术必须把相关牙齿给拔掉。
骨折
骨折线上的牙齿一般需要拔掉。
当然拔牙也不是说拔就拔的,还需要评估一下拔牙的条件,以下几种情况就必须慎重:
急性炎症期
处于急性期,是不能拔牙的,因为拔牙更容易导致炎症扩散。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
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拔牙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出现生命危险。血压高于180/100mmHg,必须先控制好血压才考虑拔牙,近期有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功能III-IV级,三度或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的是严禁拔牙的!
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严禁拔牙,还有一些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拔牙也要慎重。
严重糖尿病
血糖过高,拔牙伤口发生难以治愈的感染,因此拔牙前必须控制好血糖。
放疗
放疗期间和放疗后3年都不能拔牙!
急性肾病、急性肝炎
急性肾病、急性肝炎是绝对不能拔牙,慢性期可考虑拔牙,但也要慎重!
甲状腺功能亢进
手术刺激和感染可能引起甲状腺危象,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拔牙前必须控制静息脉搏在100次/min一下,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
妊娠和月经期
妊娠期因易引起流产和早产,因避免拔牙,如必须拔牙,可选择妊娠期4、5、6月。
月经期因有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一般认为应暂缓拔牙。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和激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的,因凝血功能差,拔牙时易出血,因此不能拔牙,如实在要拔牙需提前停药3-7天。
2、拔牙的基本常识,关于拔牙的那些事儿
很多人都怕拔牙
一听说要拔牙
患者自己就已经坐立不安了
拔牙作为最常见的口腔治疗措施之一,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确,拔牙是一项手术,可能并发软组织或硬组织损伤、感染、神经损伤等疾患;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更可能引发出血、休克、癫痫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但是,拔牙也并不可怕。
提起拔牙,有的人会退避三舍,想着能不拔牙就不拔牙;也有的人只要牙疼发作就希望医生可以拔掉这颗牙,“以绝后患”。然而,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拔牙与否应该遵循正确的拔牙指征,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评估后决定是去是留。
口腔内正常萌出的牙齿都有其相应的功能,缺失一颗牙就有可能降低咀嚼效率。长时间缺失某颗牙齿时,该牙两侧和对颌的牙齿也会发生倾斜和伸长,从而影响整体的咬合功能。因此,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牙齿,应该予以治疗,争取保留这颗牙及其功能。但对于缺损严重的残根、残冠或严重松动的牙齿,应尽快拔除。若强行保留,既不能正常行使牙齿的功能,后期还可能带来肿胀、疼痛等不适,长期的炎症更会导致牙齿周围牙槽骨的丧失,给未来镶牙或者种植造成困难。
不是所有松动的牙齿
都要被拔掉
牙齿松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儿童乳牙恒牙替换、牙外伤、较严重的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颌骨肿瘤等。一般来说,牙齿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应视情况进行固定,若无保留价值才应该拔除。对于龋坏严重或时间久的牙齿,若发生了慢性根尖周炎,也可能出现牙齿松动。这种情况下,轻度的松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颌骨肿瘤导致的牙齿松动往往不能保留,但应先到颌面外科进行治疗,不能贸然拔除。牙周炎是目前导致牙齿松动最常见的疾病。牙周炎会造成不可逆的牙槽骨吸收,牙齿会逐渐出现松动,牙槽骨吸收严重所导致的松动牙齿则无法保留。
由此可见,若出现了牙齿松动,应该先到口腔医院就诊检查,找到松动的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后制定治疗计划。
智齿不一定非要拔掉
大多数人的智齿在18岁左右开始萌出。由于颌骨的空间有限,智齿往往不能正常萌出,临床上我们称之为阻生齿。智齿由于没有正位萌出,所以没有和对颌牙齿建立咬合关系,不能参与咀嚼功能。由于智齿在牙列最远端,清洁效果差,所以周围牙龈可能反复出现炎症,严重者会影响张口,甚至造成面部肿胀以及全身感染症状。
另外,智齿与邻牙间常存在间隙,容易残留食物。长期残留食物可能会导致智齿及邻牙的龋坏,这样的智齿建议尽早拔除。
然而,少数人的智齿可以正位萌出,能够行使咀嚼功能,并能进行有效的清洁,这样的智齿是可以酌情保留的。也有一些人的智齿埋在下颌骨里,位置较深且不影响邻牙,拔除会有较大损伤下颌神经的风险,这种智齿也可以暂时保留,定时复诊观察。
拔牙可不是“暴力”操作
拔牙手术需要医生严格控制操作力度和幅度,严禁暴力操作。对于牙根弯曲度大或“横着长”的阻生智齿,需要正确去除阻力后,将牙齿分成几小块分别拔除,并不是只要用力,就能拔得下来。手术过程中如果暴力操作,不仅不能拔除牙齿,还会造成牙根折断、软硬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可能造成下颌骨骨折和下颌神经损伤。如果盲目用力,还可能将牙根推入患牙周围的软组织间隙,造成更大的损伤。
新技术,让拔牙没那么疼
在微创拔牙技术还没有普及之前,拔牙手术可能会用到敲锤的方法将牙齿劈开,此方法相对直接,造成的并发症也较多。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涡轮动力系统将牙冠磨开,使拔牙过程变得轻松,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另外,只要进行了正确的麻醉,在麻药显效后进行拔牙是不会感到疼痛的。目前,许多大型口腔医院都设置了无痛和舒适门诊,有了药物的辅助,患者的紧张情绪大大减轻。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也可以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拔牙这项治疗技术,对于无法保留的患牙,应尽快拔除;对于专业医生诊断后建议保留的牙齿,我们应该配合治疗,争取保留更多天然牙。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汪宇瑾】
【来源:健康中国】
本文关键词:拔牙的基本知识,拔牙的基本常识是什么,拔牙的内容,拔牙齿的,拔牙的基本常识。这就是关于《拔牙的基本常识,医生总结的拔牙要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