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Gcc虽然高度耦合,但很适合传统的Unix工业流程;Clang虽然是后起之秀,却透着浓浓的微软和苹果的友好界面风格。
两种风格各有优缺点,Unix风格有它的优点,就是系统由海量的命令行程序堆积起来,可以慢慢积累;现在友好界面风格更受开发者的欢迎,人机更友好一些,但界面耦合其实也是很厉害的。
当然clang只是一个前端,后面用了llvm那一套,pass什么的都模块化了,易读的同时还方便尽心必要的修改,gcc耦合太严重了。
1980 年,IBM公司推出了一款PC机(个人电脑),价格便宜可以用于家庭,但是没有操作系统,因为IBM 不屑于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搞UNIX的公司也没在意专门给个人电脑开发一个版本
这就给了一家叫做“微软”的小公司机会,微软从别人那里收购了一款小操作系统,叫 DOS,修改之后授权给 IBM 的PC机安装,但自己保留了著作权

当时PC机刚刚出现,但是搞PC机的并不是只有 IBM一家,别家再搞PC机也有操作系统的需求,正好微软有现成的,就直接授权安装。
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微软的操作系统都被业界专业人士嘲笑,跟UNIX相比,DOS的性能差、安全低、结构不合理
但不管你喜不喜欢它,PC机上装的都是它,这时候如果有开发者要开发专门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软件,比如游戏之类,就必须是在微软的平台之下。
微软既不是漂亮国搞“Made In America”计划扶植起来的,也不是大公司靠资金和垄断地位研发出来的产物,也不是用爱国主义捧起来的
那时候PC机刚刚出现,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将会迅速流行,大公司还看不起这个小市场,谁也没想到给个人电脑做操作系统将会比给传统计算机开发软件更赚钱,微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貌似必然又偶然间产生的
也就是说,微软的操作系统是跟着个人电脑这个新事物一起兴起的,后来DOS变成了图形界面的 Windows

#Mac# #Mac软件每日推荐#Mac系统下xshell替代软件工具:Termius。
Termius官方版是一款功能十分强劲且受用户喜爱的跨平台SSH工具,Termius拥有直观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功能,让你轻松管理您的Linux机器或UNIX服务器群,允许您将主机组织成组。Termius正式版组允许共享设置,但每个主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首选项!
官方地址:Termius - SSH platform for Mobile and Desktop
● 主存:也称为物理内存,描述了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存储区域,通常是动态随机访问内存(DRAM)。● 虚拟内存:一个抽象的主存概念,它(几乎是)无限的和非竞争性的。虚拟内存不是真实的内存。● 常驻内存:当前处于主存中的内存。● 匿名内存:无文件系统位置或者路径名的内存。它包括进程地址空间的工作数据,称作堆。● 地址空间:内存上下文。每个进程和内核都有对应的虚拟地址空间。● 段:标记为特殊用途的一块内存区域,例如用来存储可执行或者可写的页。● OOM:内存耗尽,内核检测到可用内存低。● 页:操作系统和CPU 使用的内存单位。它一直以来是4KB 或者8KB。现代的处理器允许多种页大小以支持更大的页面尺寸。● 缺页:无效的内存访问。使用按需虚拟内存时,这是正常事件。● 换页:在主存与存储设备间交换页。● 交换:源自UNIX,指将整个进程从主存转移到交换设备。Linux 中交换指页面转移到交换设备(迁移交换页)。本书中使用原来的定义,即转移整个进程。● 交换(空间):存放换页的匿名数据和交换进程的磁盘空间。它可以是存储设备的一块空间,也称为物理交换设备,或者是文件系统文件,称作交换文件。部分工具用交换这个术语特指虚拟内存(这是令人误解和不正确的)。

程序员,你为什么需要一台Mac?
一、颜值和逼格
苹果笔记本一直都卓尔不群,崇尚着一种充满艺术化的感觉,而且苹果钟爱白色,就如同纯净净白的雪一样,结合了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显得苹果就是与众不同。
想象一下,温柔的午后,你坐在放着音乐的咖啡厅,盯着黑色编辑器的屏幕,手指在键盘游走。逼格真不是你刻意营造的。或者,你拿着Mac在路上行走,程序员的自豪感也会不知不觉的迸发出来。
二、超级强大的OS
Windows 的世界,所有的软件都占用着同一个界面,臃肿,难管理,很闹心。
Mac OS可以配置多个桌面,不同的桌面可以开启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又可以互不干扰。可以让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编码世界,不用担心任何打扰。不同任务的切换,也在手指轻移中完成,就是这样丝滑。

Mac OS X是真正的Unix。大多数程序员,你可以在Mac OS X下做开发,在Linux下执行。
Mac OS X是一个非常好的平衡,Unix式的命令行、脚本能力它全部具备,而且带有一个非常好用高效的GUI。所以不管你是CLI(命令行界面)控,还是GUI控,你都应该可以玩的很好。
基于苹果的封闭式授权,Mac 几乎不需要杀毒软件。怎么玩都不会侧漏。
系统几乎不卡顿。可以使用十个小时的电池,不用手动清理内存,Retina屏幕,各种贴心的软件和服务。对于一个这样的操作系统,我们还有什么奢求呢。
【Office 发展史之Office 2.0】
万物有道理,小马告诉你。大家好,这里是小马百科。Office 2021马上就要在10月5日跟Windows 11一起发布了,借这个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同时回顾下Office的发展历史。
Office 2.0 于1992年发布,同时有Mac DOS和Windows版本。在此之前,Word已经发布了多个版本,分别有Mac/DOS/Windows甚至UNIX版本,但是Office组合只发布了1个版本,即Office 1.0,而且这个版本只有 Mac版,没有Windows版本。Office 2.0是第一个专门为Windows发布的Office版本。

Office 2.5包含了4个产品,Word 2.0,PowerPoint 4.0和Excel 2.0以及Microsoft Mail,即Outlook的前身。其他产品暂时还没出现。不过其实到目前为止,Word Excel PowerPoint和Outlook还是Office套装的核心产品,以至于其他公司的好多Office产品只实现这3个功能。
安装的时候需要3个产品分别安装,3个产品都被封装在一堆软盘里面,每隔一点点时间就需要插入下一个软盘,却是是一个力气活。
而且在从安装界面可以看出,Word 2.0和Excel 2.0是1个团队出的,PowerPoint则是另一个团队,因为这两组产品之前甚至不共享一个安装程序。
装好之后我用了下几个软件,简单概括就是Word没达到写字板的水平:PowerPoint只能够做一张PPT,能够插入基本图表,只能够说有现在PowerPoint的一点影子;Excel写了个公式SUM测试了下,基本功能还是在的,不过也确实比较原始。跟现在确实是天差地别。
微软开源: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在 GitHub 上开源Microsoft GW-BASIC !
是的,认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