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整了,搞不定我也不管了,过保几年了还在义务干活,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各种软件版本系统版本,还原卡全部都换了还是不行,这次整个机房硬盘清除扇区再装oem系统,再不行就考虑换机房上课或者换电脑吧。
智能驾驶巡礼上半部分(节选自天风研报)
电动化开启汽车革命上半场,而智能化将引领下半场!智能化时代,汽车的核心竞争要素将围绕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展开!
智能座舱:在交互环节实现对双手的解,是智能驾驶和服务的入口,通过座舱输入并识别用户需求,并主动输出智能服务。自动驾驶:在驾驶环节实现对注意力的解放,从而影响用户在车内功能需求,改变汽车产品形态,是智能汽车产品质变的核心要素。通过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实现对双手和注意力的完全解放后,汽车将真正实现从以车为中心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第三生活空间 ”。

智能座舱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预计2025/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超过1000/1600亿元。
智能座舱 =座舱SoC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HMI交互窗口。
座舱SoC芯片:随智能座舱不断迭代,传感器、屏幕数量显著增加,座舱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虚拟形象、语音识别等人机交互新技术的应用在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对算力的消耗日渐增大。座舱 SoC 芯片的作用由此至关重要,算力成为了人机交互升级的基础。
座舱域控制器: 域控制器中单颗具有较强算力的主芯片可支持多个操作系统、驱动多块屏幕和应用程序,域控制器架起座舱SoC芯片与汽车底层架构之间的桥梁。 据ICVTank 数据 ,2019 全球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约为 40 万套,预计 2025年将超过1300万套,2019-2025CAGR为79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竞争格局清晰:Tier1优势稳固 、平台供应商赋能 、 OEM厂商寻求降本。

座舱软件:底层车载操作系统QNX、Linux分庭抗礼,Android逐渐兴起。车企基于底层操作系统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智能汽车时代生态竞争愈加激烈,车载操作系统扼其生态之喉,主机厂均加码定制操作系统的研发。但仅靠主机厂自身难以独立完成,第三方操作系统公司有望受益 。建议关注国内操作系统研发领先企业,如中科创达、东软集团、诚迈科技、四维图新以及德赛西威等车机系统Tier1级供应商。
中间件:负责各类应用软件模块之间的通信以及对底层系统资源调度。中间件集成 AutoSAR自适应平台和安全通讯模块,可直接与操作系统交互 。通过对底层软件模块的封装和接口标准化,可以将硬件功能抽象化,并通过标准化接口与系统各部分之间进行快速通信,标准化车辆不同硬层和软件之间的通信,显著降低 OEM 系统集成的复杂性。
HMI交互窗口:液晶仪表=传统机械仪表+显示屏+GPU+存储芯片+底层操作系统。重点关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和AR-HUD。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 ):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 ,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的发展,IVI 正向着多功能集成、多屏融合交互(一芯多屏系统)、人机交互多样化等趋势进行发展,单车的价值量也随之提升。
AR-HUD:使用增强投影面,通过数字微镜元件生成图像素,同时成像幕上的图通过反射镜最终投向挡风玻璃,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以自然的距离将相关信息叠加至道路之上。根据高工汽车数据2021年1-5月国内新车前装标配搭载上险量为41.45万辆,同比增长118.96%。预计2021年AR-HUD搭载量有望突破1.5万辆,并预计 2023年AR -HUD占全部 HUD前装搭载量的比重有望升至20%。AR-HUD时代,自主厂商有望因技术换代弯道超车。AR-HUD需要技术换代且门槛较高,叠加行业导入周期较长, 导致研发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所以行业巨头们在AR-HUD的研发进展相对缓慢。反之,国内企业大力研发AR-HUD,如华阳集团已搭建完整的AR-HUD功能实现平台, 产品预计于2021年底量产上车; 舜宇光学科技全息 AR-HUD核心光机已完成研发。AR-HUD已成智能座舱的重要卖点,且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渗透。

微软将允许那些“特殊用途的商业系统、自定义订单和具有自定义系统的 OEM 客户系统”设备可以不支持 TPM 模块,但也仅限于经过官方认证的机型。
也就是说可能国内一些新售卖的没有搭载TPM模块的PC产品也是可以搭载win11系统的。
国内在这方面一直比较严格,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自主的 TCM 系统,限制大陆集成 TPM 模块,即便是想搭载也是必须要在我们国内制造生产,并且经过国密认证的TPM模块才可准许销售。
其实说白了,国家一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标准体系,此外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滑稽,如果准许国外生产的TPM模块的国内销售使用,那就变成单向的对国外数据完全透明,国外想破解就破解。而对国内却不透明,遇到事情想破解,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都很长。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感觉国内政策上没有毛病。其实要想完美搭载TPM模块,国外的一些OEM厂商完全可以做到,只要生产方面放在国内,并且去做国密认证完全可以搞定。关键就是这些国外厂商明显不愿意,就是图省事,有些是直接在国内市场屏蔽掉模块,有些干脆直接阉割掉。

可见微软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弹性的,有这个例外,那以后win11升级条件究竟会是什么状态还真说不准了。
#科技快讯##Windows#
全球存储市场格局生变,华为首次闯入前三!
近日,全球权威调研机构IDC发布了最新统计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外部OEM存储系统市场普遍遇冷,整体收入下降1.4%;但中国地区表现十分优异,华为存储市场份额增至9.4%,成功杀入全球存储厂商前三名。
2020年第三季度,以戴尔、NetApp为首的海外厂商普遍出现了收入下滑的现象,其中,IBM的收入下滑幅度达到21.6%,而华为存储却一路猛涨。
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为存储收入增长达到了23.7%,从前五名一路闯进三甲之列。一方面,华为存储得益于中国市场大环境的稳定增长,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华为存储的核心技术优势,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截至今年5月,华为OceanStor存储已进入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广泛服务于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医疗、制造、交通等多个行业超过12000家客户。
从目前的市场变化来看,传统存储巨头玩家正在遭遇后来者挑战,未来IBM等巨头市场份额下滑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华为存储能否保持优势继续拔高,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华为又一个产品杀入全球前三##全球存储市场收入下滑中国猛涨21.2%##北大教授呼吁互联网巨头挺进“核心技术”主战场#
全球存储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华为直接闯入前三!
近日,IDC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季度跟踪报告》,报告显示,虽然第三季度企业外部OEM存储系统的全球市场收入相较第二季度有一定的回暖,但表现仍旧低迷,整体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不到68亿美元。该季度外部OEM存储总发货容量同比增长9.6%,达到18.9 EB。

上述数据显示,华为存储已经成为企业外部OEM存储系统市场中国区域的“顶梁柱”。缘何华为能够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一举跃升至全球前三呢?
这主要是因为华为存储始终保持“产品自主研发+深入客户场景”双线突进才是不断弯道超车、逆势上扬的真正内因。
同样的,华为存储不断地以产品自主研发为基础,深入客户领域的细分场景中,以解决客户行业痛点为指北针打造解决方案,不断实现场景化技术赋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华为OceanStor存储目前已进入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超过12000家客户,广泛应用于运营商、金融、医疗、制造、交通等多个行业。
由此可以相信,后疫情时代,华为将继续领衔全球企业外部OEM存储系统市场,并逐步沿袭自主创新之路,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科技行业、制造业回归“以技术为核”的真正战场。

2020年第三季度,以戴尔、NetApp为首的海外厂商普遍出现了收入下滑的现象,其中,IBM的收入下滑幅度达到21.6%,而华为存储却一路猛涨。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为存储收入增长达到了23.7%,从前五名一路闯进三甲之列。华为存储得益于中国市场大环境的稳定增长和华为存储的核心技术优势,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从目前的市场变化来看,传统存储巨头玩家正在遭遇后来者挑战,未来IBM等巨头市场份额下滑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华为存储能否保持优势继续拔高,敬请期待吧。#华为又一个产品杀入全球前三# #全球存储市场收入下滑中国猛涨21.2%# #北大教授呼吁互联网巨头挺进“核心技术”主战场#
后疫情时代,华为将引领全球企业腾飞!
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外部OEM存储系统的全球市场中惟一保持收入正增长的是中国区,其中华为表现不凡,同步增长23.7%,成为全球唯一一家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企业!

其实华为在2020年一直持续领跑中国市场!
第一第二季度中已有强势表现,在第三季度冲到全球第三,真是耀眼!
在全球抗疫的日子里,我们的华为能取得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和我们的国情分不开的!
首先因为中国区受新冠疫情影响小,所以各方面条件都向好,这无疑对企业对员工是最好的激励!
身后有强大的祖国,身前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大家齐心协力投入攻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二华为存储秉承“自主研发十客户场景"双线突进的理念!
华为在全球成立了12个研发中心,专利达3146件,全球第一#华为在存储上是玩真的#
第三,华为特别注重解决客户的痛点,这也是其迅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总之,华为你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球企业风向标!
祝你:后疫情时代,引领全球互联网等行业时代潮

大家都知道,华为在几年前因用户系统安全为由,关闭了OEM解锁通道;
很多华为手机系统停留在安卓10,只有较新的手机用上了安卓11;如果能解锁OEM,我们可以自己刷安卓11或12,甚至刷成小米的MIUI13都没问题;
去年底因反馈bug,华为的工程师给我回电话,我顺便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能不能给过保修期的手机提供一个OEM解锁的通道?
由于我一个人的巴掌拍出的声音太小,工程师虽然记下了,但截止目前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大家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华为用户是不是大都不喜欢root及刷机?是不是都不太关注安卓版本升级?
我们是:
智能量化系统
炒币机器人
原创源代码开发方
市场上多久机构和公司
源代码提供方
OEM提供方
Win10 say goodbye!下一代操作系统win10X要来了!有消息称,Windows 10X可能在春季结束前面向OEM电脑厂商发布。

和 Windows 10 操作系统对比,升级版“win10X” 界面和操作上有更大的变化。
例如Windows 10X的“开始菜单”则取消了传统的侧边弹出改为在屏幕中间悬浮,这对很多用户习惯是一个全新体验。
近日据报道,谷歌正在调查OEM厂商后台管理过于严厉即“杀后台”一事。据悉,因为Android手机频繁关闭后台应用,导致小型应用开发者受到不公平待遇,用户也普遍认为这是Android系统的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为此谷歌决定邀请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反馈问题的源头究竟是哪些设备与厂商,目前这个名单基本囊括了全球TOP 5 Android手机公司。
机械硬盘全军覆没?
据Trendfocus OEM厂商透露,微软已经通知,要求从2023年开始,预装Win11的系统启动盘必须要求是SSD。
这可能意味着,机械硬盘可能再也无法安装全新系统了,不过……2022年了,不会还有人没一个百来块的120G的系统盘吧?[酷拽]#装机##固态硬盘##游戏电脑组装#

威刚120GB SSD固态硬盘
微软这算不算霸权?最新消息,据OEM厂商透露,微软已经通知,要求从2023年开始,预装Windows 11的系统启动盘必须要求是SSD。机械硬盘不配安装Windows11吗?幸亏说的是预装的机器,不过现在SSD的确是如日中天,机械硬盘的地位日渐衰退,除了作为大容量存储,用作主力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据悉,微软之所以这样,还是考虑到了Windows11的特性,两大特色功能DirectStorage和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都必须要求SSD环境下才能开启,尤其是DirectStorage技术,让GPU计算着色器直接访问NVMe SSD,直接处理游戏资源的解压缩,而不再需要绕过CPU,从而大大提升游戏加载速度、降低延迟,同时也能节省CPU资源。一切向性能看齐,这么要求似乎很合理呢。
这一次机械硬盘(HDD)要死透透 ?
来自OEM供应链的消息,微软在极力推进自己的代工厂商们扔掉机械硬盘,在2023年后所有预装Windows11的系统都将采固态硬盘(SSD) 。哪怕2023年微软的这项计划没有完全实现,也某种程度上会让市场产生机械硬盘将被赶出消费级应用的恐慌。

传统机械硬盘厂商目前只剩三大家:西部数据、希捷和东芝。西部数据和东芝都已经或者即将把自己SSD、闪存的业务独立出传统机械硬盘的实体,划分界限。现在就看希捷的了——然而和前两家不同,希捷并没有独立设计、制造SSD核心芯片NAND Flash的能力。
赵鸿飞,中科创达300496创始人
1974年出生,北京理工毕业。曾在北大青鸟、中科院工作。
2008年,创办中科创达,专注于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为OEM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2011年,获得美国高通、ARM、北极光创投等公司1亿元战略投资。
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
竞争对手:中国软件600536、诚迈科技300598。
王苗通,世纪华通002602创始人
1、优点:腾讯与盛大游戏的加持。
2、缺点:商誉资产占公司净资产将近七成。
富瀚微(安防芯片)300613

创始人杨小奇毕业于上海交大,曾在深圳科健工作。
高通推出第二代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
高通技术公司推出全新旗舰移动平台——第二代骁龙8。包括华硕ROG、荣耀、iQOO等OEM厂商和品牌将采用第二代骁龙8,商用终端预计将于2022年底面市。据介绍,第二代骁龙8搭载高通技术公司处理速度最快、最先进的高通AI引擎;采用集成高通5G AI处理器的骁龙X70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还是首个支持5G+5G/4G双卡双通的骁龙移动平台。
【华为开始了从安卓的长期过渡征程】
当我们谈到移动操作系统时,目前只有两种主要的解决方案:Android和iOS。
苹果对iOS的严格控制意味着Android是OEM制造自己的智能手机的唯一真正解决方案。但是Android也非常依赖谷歌,尽管它是开源的,这要归功于谷歌对GMS的控制以及围绕GMS框架的整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自从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切断了该公司获得新GMS许可协议的渠道后,华为的处境就变得对它不利。没有谷歌帮助的道路是艰难的,但华为凭借自己的HMS解决方案艰难前行。
不过,这家中国科技巨头远未放弃其智能手机业务,它现在开始了一场渺茫的转型,从没有GMS的Android转向自己的第一方操作系统鸿蒙(Harmony OS)。
今天,该公司已经开始为...详情:网页链接
#华为##手机##华为鸿蒙#
用不着官宣,HDD的命运已经发生改变了,绝大多数普通消费用户已经跟HDD划清界线了,没有它体验会更好。
根据TomsHardware报道,微软正在推动OEM厂商放弃HDD作为构建windows11PC的主要存储设备,转而使用SSD,也就是说将来HDD有可能无法用于最新Windows系统安装,仅作为存储用途。
其实,自从SSD的出现,在消费级PC市场基本上很少看到用HDD作为引导盘,要么全固态,要么混合盘。

因为HDD作为引导盘,不管是开机速度,还是用机体验,与固态硬盘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不管是PC厂家还是消费用户都不待见,加上现在SSD已经很便宜了,厂家一般都会优先使用固态硬盘,这样会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好感。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HDD还不会被马上淘汰,因为很多场景还会使用到它,尤其是用于重要数据存储的地方,因为SDD存储颗粒一旦出现故障,要找回数据非常困难。就跟磁带一样,好多人以为已经被时代所抛弃,结果被广泛用于大型数据存储。
据TomsHardware报道,IBM、HPE和Quantum等厂商,磁带存储产品的出货量在2021年增加了40%,总存储空间达到了148 Exabytes(1.55亿TB)。
另外,从INSIC公布的「国际磁带存储路线图」来看,预测 2025 年磁带储存密度能达到每平方英寸 91 GB,到 2028 年将突破每平方英寸 200 GB。
为什么认为磁带存储最安全呢?因为它无需驱动,可以远离病毒,保管得好要比HDD寿命长很多倍,当然磁带的使命就是存储。

传说中的狐狸
决策者不做决策,谁做决策
资深的销售在大单销售中,听到有客户打包票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了”或者“这事我说了算”,销售通常会一边和客户打哈哈,一边心想:“这事你说了肯定不算”,“看来不能指望你,我还得看看到底谁说了算!”为什么?
因为大单往往对于客户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大到一定的量级,就影响到客户组织内部很多人的职业前途,大家都会变得非常谨慎。特别是发起或者决定该项目的最高决策人,他往往不会亲自出马,而是派出一个代言人来主持项目,由这个代言人来权衡全局,听取各方意见做决定,这样的人我们称为“狐狸”。
狐狸在捕猎之前,深藏在草丛中,观风望色,耳朵随着周围的动静略略转动,但是它轻易不会暴露行藏,除非确定对猎物已胜券在握,才会突然从草丛中暴起发起进攻,志在必得。没有哪只狐狸会在进攻之前四处走动宣布:“我是狐狸,我要来捕猎了!”除非它是狐假虎威,根本不是代替最高决策者做决定的那个人。

代替最高决策者做决定意味着“不成功则成仁”。如果项目的决定他做对了,成功了,最高决策者该给的都会给,甚至很多项目根本就是最高决策人对接班人的考核计划之一。如果项目决定他做错了,那么后果他需要一人承担,最高决策人用“狐狸”为的就是规避这种风险。很残忍但是也很现实,有资格成为“狐狸”的人,往往是最高决策人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因为扛着“不成功则成仁”的任务,他们在项目中冷静、低调,深深躲藏在项目组的背后,轻易不会和供应商接触,在没有结论或者时机未到时不会轻易发表支持谁或反对谁的意见和评价,更加不会明打包票宣告:“这事我说了算”,“这事包在我身上”。李副总是王董事长的人,也是接班人竞争中呼声最高的一位,当王董说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后,他分管的销售条线的销售经理拉来了P公司参与竞争,P公司的销售美美地认为是销售经理和P公司的老板私交甚铁才会有这个机会。那为什么之前几次项目竞标销售经理不出现呢?销售经理和P公司的老板私交甚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是谁指挥销售经理去找P公司的呢?

李副总继续深深隐藏在项目深处,P公司在测试领先的情况下,主动影响李副总,对其灌输P品牌、市场地位、 OEM经验等,李副总但笑不语。在进一步的选型小组组织议价过程中,采购部支持原供应商D公司,技术部支持P公司,李副总不置可否,没有表态。
P公司销售拼命寻找原因,觉得李副总对P公司印象应该不错,之所以不表态是因为原供应商D的服务标准非常有吸引力,于是连夜联手代理商提供和D公司一样的服务标准,并在第二轮议价中,提供了比D公司更好的价格,而D公司到此都还以为是老客户嘛,之前几轮竞标都是走走过场,最后还是自己赢,而没有任何动作。
但笑不语、不置可否的李副总在把P公司的底牌全部逼出来之后,安排自己的亲信销售经理在客户内部沟通会议中,对于原产品线和D公司的OEM系统提出了一些质疑,包括系统稳定性、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把D公司的问题暴露了。得到内部消息的D公司坐不住了,开始做选型小组的工作,更改标的、调低价格。P公司得知D公司下调25%价格后,立刻投诉到李副总,说D公司改变游戏规则,调低价格,是否意味着贵公司之前与D公司合作的价格过高?李副总立刻向王董事长汇报此情况,第二天李副总代表公司宣布和P公司签约。

李副总就是这个项目中的“狐狸”,从头到尾深藏不露,不置可否,但在关键事件发生时跳出来做了致命一击,否决了D公司,P公司赢单。
这个项目输赢的关键就是如何打动李副总的心,但是搞定这只狐狸就只有案例中描述的方式吗?也只会是这个结局吗?事实上,在这个项目中,不论是P公司还是D公司都没有洞察这只狐狸真正的内心:王董事长希望两条产品线能够有不同的硬件合作伙伴,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想将来在公司如此核心的OEM业务上受到硬件厂商的挟持,那么如何通过选型来让王董事长放心,这才是李副总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的问题。
因此,D公司应该做的是,让李副总觉得鸡蛋都放在D公司的篮子里也不会有问题,也很安全,甚至更安全,他就会力挺D公司,去说服董事长。P公司应该做的是除了证明自己是和D公司同等量级和提供相同服务标准的供应商外,让李副总觉得鸡蛋确实应该分开放才更安全,这样李副总会力挺P公司。可惜只关注推销和表面的选型需求的两位“会说话的产品说明书”类型的销售,并不能洞察表面选型需求背后真正的安全需求,P公司忙着给优惠价,D公司一开始没反应,后来也忙着降价,这不是高手过招,这纯属“怂人背后还有怂人”啊。P公司的销售至少意识到了李副总是关键决策人,忙着去获得李副总的心,D公司的销售一直和采购部紧密沟通,都没有意识到李副总的存在价值。从这一点来说,P公司赢,D公司出局就是必然的了。

你在做大单的过程中遇到过“狐狸”吗?你是怎么搞定这位代替决策者做决定的“狐狸”的?
重磅好消息,中国实力再一次让世界惊叹,都说得数据者得天下,如今我们不仅仅有高端先进制程芯片在沪问世,而且在数据存储市场高歌猛进,中国成为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唯 一地区。
要说起我国科技,最近几年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在芯片上,我们屡遭美国的打ya,然而从历史上看,这种打ya只会让我们更加的强大。50年前,美国人说中国吃光了全世界的粮食,于是中国有了袁隆平,40年前,美国人说电脑无法打印汉字,于是中国有了王选,30年前美国的太空站将中国拒之门外,于是中国有了天宫。
所以就在这些打压下,我国掀起了芯片热潮,无论是从政策上,又或是资金方面的扶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这不前几天,3月31日,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公司正式发布高性能云端7纳米芯片BI及产品卡,BI是国内头款全自研、真正基于通用GPU架构的GPGPU云端高端训练芯片,这是我国的又一款高性能先进制程芯片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美国等极少数国家的垄断,为打破封锁再下一城。

另外还有好消息不断,IDC近日发布的《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企业外部OEM存储系统市场的收入同比下降2.1%至78亿美元。该季度外部OEM存储容量总交付量同比猛增11.3%,达到23.8艾字节(EB)。
IDC的基础设施平台和技术部门研究分析师Greg Macatee说:“从地域上来看,中国是该季度实现增长的唯一地区,同比猛增近30%,得益于一系列总部在本地的供应商表现抢眼。整个企业存储系统市场的另一个亮点是中国是ODM Direct这个群体,该季度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0%。”
就在别人都呈下降时,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规模在2020年第四季度达到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达到28.0%。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17.5%,市场规模达到48.4亿美元(约317.8亿人民币)
而华为2020年存储业务收入106.1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3.9%至33.4%,拨得头筹。

说实话,真心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是不屈的民族,我们会越挫越勇,外部的打 压只会更能点燃中国人创新解决问题和负责任的能力。我们正在让世界刮目相看。
#华为存储跻身全球第二#
#国产存储新势力正式出道#
卡顿问题解决了?AMD向主板供应商和 OEM发布AGESA V2 1.2.0.7微码。
AMD周末向主板供应商和OEM厂商发布了 AGESA V2 PI 1.2.0.7微码,这个特定版本的 AGESA对在Win 11上的用户来说很重要,因为它解决了操作系统频繁轮询fTPM而导致性能卡顿问题。AGESA的新版也适用于AMD 300系列芯片组主板,它增加了对Ryzen 5000系列的支持。1.2.0.7版本据说还解决了Ryzen 7 5800X 3D的某些稳定性问题,并在芯片上启用BClk超频,只要处理器在Vcore电压设置中不超过1.35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