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游生平时间轴简介及作品】,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陆游生平时间轴简介及作品:五年级语文上册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预习的好帮手
- 2、陆游生平时间轴简介及作品,铁马秋风大散关
1、陆游生平时间轴简介及作品:五年级语文上册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预习的好帮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写作背景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课文主题
《示儿》诗人通过临终对儿子的谆谆嘱托,抒发了自己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的爱国之情。
诗歌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至死不渝。后两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无比渴望,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至死不变的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诗人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写作背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帝王将相、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了。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的现实而作的。
主旨归纳
《题临安邸》通过对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辛辣的讽刺和严厉警告。
诗歌赏析
前两句写出了当时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他在责问南宋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后两句是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饱含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写作背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作者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来北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本文选的是第一百二十五首。
主旨归纳
《己亥杂诗》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反映了诗人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诗歌赏析
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禁锢思想、万马齐喑的社会局面感到十分痛惜,他在大声疾呼:当权的人应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材。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材辈出的局面。
板书设计
2、陆游生平时间轴简介及作品,铁马秋风大散关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六十二岁了。这个在古代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大诗人(86岁卒),一生大概执着于两件事:一是感伤已故前妻唐婉,二是报效朝廷收复失地。这一年的某个时刻,陆游悲从中来,于是一口气写下了五首《书愤》,其中一首堪称传世: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中的瓜洲渡是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遭到痛击而殒命的地方,这部分在前文《风雨采石矶》中已有所提到,而后半句中的大散关则是陆游很可能曾亲历过的“塞上长城”。
大散关,最早是周朝时位于大散岭的一个小国——散国的关隘,故得名,这里连通着巴蜀和关中。关中有四关,南面武关,连通南阳盆地。往北就是函谷关(东汉以后改称潼关),镇守“八百里秦川”。再往西北是箫关,控扼西北,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关中的西南面,就是大散关,这里是川陕的咽喉之地。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在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和主帅共谋进兵长安。他们的军队曾一度渡过了渭水,在大散关与金兵发生了遭遇战。战果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想来有些小胜。不过遗憾的是,第二年王炎就被罢官了,陆游又一次不得不继续去“书剑飘零”。只是当他十多年后再次想起这个地方,仍然激动不已。十年饮冰,还是难凉热血。
大散关和陆游也许只有一面之缘,但对于另一个南宋将领来说,却是真正的生死攸关。他就是镇守四川的名将吴玠。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收拾残兵,退到了大散关外的和尚原。既无粮草,又无援兵,几乎是将自己置入了必死之地。
有人向吴玠劝说,不如移屯到汉中,那里有粮,又有险隘,可以驻守。吴玠的回答铿锵有力,他说:
“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宋史•吴玠传》)
吴玠的判断没有错。次年五月,金军将领乌鲁、折合率军从阶州、成州出大散关,企图在和尚原会师,合力攻宋。吴玠则利用山多路窄的有利地形,限制了金军骑兵的战力。又鼓舞士气,和金军展开了生死搏斗,终于将其一举击溃。接着,金兀术不甘心失败,又亲率十万大军来攻。吴玠则调整部署,率军死扛,用“驻队矢”迎敌,又出奇兵断其粮草,前后三十多次拉锯战。终于,金兀术中箭败退,宋军惨胜。
此一战,是南宋转危为安的关键性一役。
如今,大散关依然屹立于宝鸡市南郊的秦岭北麓,而“铁马秋风”已经远去。当我们踏足此地,是否会想起古人曾经在这里洒下的热血和热泪?
不仅仅是陆游和吴玠,还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刘邦,也是从这里由巴蜀进入关中,和楚霸王项羽去争雄。还有“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北伐,第二次的时候,他也是从这里出发去围攻陈仓,结果却无功而返。还有许多许多,历史上大散关曾经历了大小七十余战,真正的古雄关,苍凉如血。
本文关键词:陆游生平轨迹图,陆游生平及代表作,陆游生平年表,陆游的生平时间轴,陆游生平分为几个阶段。这就是关于《陆游生平时间轴简介及作品,五年级语文上册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笔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