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关于【明初宋濂简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 2、明初宋濂简介,明开国第一次殿试三十六名进士全是南方人

1、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宋濂原籍金华东乡潜溪,二十五岁时到浦江向吴莱学习古文辞。吴莱离开后,宋濂继任郑义门家族教师,继续传道授业。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宋濂像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描述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希望激励同乡学子努力学习,文道: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水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无鲜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插图

元至元九年(1349),朝廷经人举荐,征宋濂为翰林编修官。宋濂不愿为元朝廷服务,便托辞已立志入仙华山为道士,隐逸山林而不出。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七月即北上直捣黄龙,元顺帝携皇室仓惶逃回上都,明军进入大都(今北京),结束了蒙元在全国的统治。

后来朱元璋羽翼渐丰,广征人才,刘基、叶琛、章溢、宋濂等都在人才名单之中。宋濂出仕,便深得洪武帝信任,成为了明朝开国第一文臣。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大明群臣

宋濂一生的愿望就是想以《六经》的精义去开发帝王的圣聪,陪伴在朱元璋的左右,他常常因势利导。有一次朱元璋请他讲解《春秋左氏传》,宋濂说:“《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并将“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溢,将焉用之?”等道理随机进言。

宋濂的才学受到朱元璋的肯定和赞赏,在朝十九年,对朱元璋诚心辅佐,对皇太子也是以礼法为准绳极尽心力教诲。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朱元璋与宋濂

宋濂忠心、坦诚,无论国事家事,只要朱元璋问起,他一定会坦诚相告。朱元璋生性多疑,有一次他派人秘密窥伺宋濂行踪,第二天上朝时问他,他的回答和所侦查的情况完全一致。又有一次,朱元璋想试探他有没有野心,于是对他说想让他参与政事。宋濂说:“臣无他长,能以文辞待罪禁林已很满足了”。如此这般,朱元璋对他很放心,说他是“纯臣”。

明初,凡郊社、宗庙、山川、祭祀、朝享、燕庆、礼乐、衣冠、律历之制、四夷朝贡、赏罚之仪以及勋臣名卿耀功之文,都由宋濂来编制,因而被朱元璋赞为“开国文臣之首”。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宋濂塑像

明洪武十年(1377),宋濂获准告老还乡。回到浦江青萝山家中,他不轻易走动,只是和郑义门家族交游,但每年都会回京朝见朱元璋一次。这样过了四年,朱元璋应允宋濂如若身体不适,旅途劳顿,可免朝。但是他又密派人侦视,知宋濂精神健朗,就怫然不悦。此时,丞相胡惟庸恃权谋反被破,君相相争使得人人自危。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株连一干人等,借口宋濂之孙宋慎亦在案中,将宋濂抓进狱中,欲将其杀戮。后经马皇后、太子力劝,才改为将宋濂全家流放四川茂州。宋濂病死于流放途中,后追谥“文宪”。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宋氏祠堂

在郑义门的祠堂中,至今还有宋濂亲手栽种的九棵古柏。千年老树,尤有新枝,便如宋濂之学风、文风,流传千古。

2、明初宋濂简介,明开国第一次殿试三十六名进士全是南方人

大明洪武三年,明朝进行了第一次开科取士,科举制起于隋朝,兴于唐宋,发扬于明清两代,开科取士选举人才乃国之根本,殿试是古代学子最高殿堂,据说由武则天所首创,意在亲自选拔人才为自己所用。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古代紫金山,虎踞龙盘之地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首次参加科举,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视,为表示对天下贤才的尊敬在南京修建了一座可供几百人一起考试的奉贤殿,意在供奉贤才,其用意可想而知,总考官是明朝第一大儒宋濂,是太子朱标的经学师傅,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各部门急缺官吏填充,在朱元璋大力倡导下一场大考浩浩荡荡的进行,但同时在南京城一场惊天阴谋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1.山雨欲来

明洪武三年十月下旬南京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风景宜人,朱元璋一行人来到紫金山下,来观看大批士子考试的奉贤殿,不久以后全国的目光都会投向这里,所以奉贤殿施工质量和设计被朱元璋格外重视,好比现在的鸟巢,朱元璋亲自验视,朱元璋一行人开门走入龙场大道,前面便是大殿,朱元璋走在最前面,两侧的是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后面跟着的是胡惟庸,宋濂,工部和营造司主要参与建造的人,一行人走过,突然朱元璋觉得有点不对,有一块地砖竟然松动了。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朱元璋是古代出身最为卑微的帝王,其性格狠毒也是源于此

朱元璋何等聪慧,多年官场生涯告诉他必有反常,他使劲的一跺脚青石砖竟然裂成了两半,众人大惊失色,首次恩科的龙场大道竟然直接踩空了,朱元璋快步向前一把抽出宫殿侍卫的刀砍向宫殿大柱,仅仅两刀外壳便破入,柱外壳下并不是钢铁水泥,而是由普通石材和锯末所组成,朱元璋大怒,当即责令工部,营造司,查询原由,工部尚书吴悠德和营造司主事冯国用声称并不知情,一切都是按照程序和质量验收。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刘伯温府,浙西四贤之首,后人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

朱元璋当即下令将二人剥皮抽筋,然后斩首示众,宋濂此时站了出来说道,皇帝息怒,如今情况不明,不能冤枉了好人啊,况且要是真的有罪那也应该交刑部,让其认罪,而后揪出同党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如今需要一得力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侦破此案,以正朝纲,而后快速查缺补漏,维修大殿,首次恩科万万不能出现差错啊。

朱元璋此时心里已经想得八九不离十了,必是贪腐,此案必然会涉及到工部,户部,营造司这些个主要部门人员都是自己淮西起家的部将,都是开国功勋有免死铁卷,朱元璋想到能办的动此案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刚正不阿,孤傲的刘伯温,当即下令命都察院左都御史刘伯温彻查此案,刑部,大理寺协同,限15内结案。

2.抽丝剥茧

朱元璋其实让刘伯温查此案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收天下人心,在贪腐面前绝不含糊,其二是借刘伯温之手打压淮西勋贵加强皇权,(因为刘伯温同淮西部将一向不和,据说刘伯温死以后,淮西军人争相放鞭炮庆祝,这是后话),但是后来朱元璋发现这件事渐渐失去了控制,刘伯温通过现场勘察和调查供应商人发现宫廷内外地砖半数以上是以次充好,所有的梁柱尺寸大小距离工部要求都不相符,宫殿内外一切生活用品和活动设施都是按照下等产品采购,然后贴上上等产品的标签,政府按照上等品采购。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工部主管全国建设事宜,其尚书是六卿之一

事情很明显了,工部,户部,营造司中有的人中饱私囊,勾结不法商人侵吞国库财产,此时只要把商人的账本同有关部门上报户部的账本一对比,然后在把同商人接触的官员拘押审问,真相便会水落石出,然而真相往往是残酷的,根据商人和认罪官员的供述,此案涉及到大小官员和商人200余人,犯案的官员80%都是淮西的旧部,头目中有工部侍郎李文龙,营造司外郎马三刀,户部佥事王琦,更为震惊的是此案涉及到了欧阳论,朱元璋长公主的驸马。

在当年潘阳湖大战中马三刀为朱元璋贡献了两个孩子,为了弥补马三刀特晋为侯爵,虽然马三刀仅仅是个外郎,但朱元璋视之如亲兄弟,此案让刘伯温范了难,皇亲贵胄犯案会严重影响到皇帝的清誉,特别是像欧阳论这样距离皇帝特别近的人,如果在这时候让天下士子看到会让其心寒的,如果不如实上报那就是欺君之罪,另外本案涉及脏银达到50万两,是开国第一大贪腐案。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陈友谅故居,可称一代枭雄,朱元璋劲敌

刘伯温万不得已如实上报,朱元璋同刘伯温商议解决方案,刘伯温建议留其一,以安天下人心,待本次恩科之后在处理欧阳论,朱元璋下令斩李文龙,马三刀,王琦,另外将罪魁祸首马三刀首级置于龙场大道之下,以正人心,朱元璋曾在洪武初年说过:贪腐矫枉必过正,杀人诛心,大家看到朱元璋最心腹的将领头颅被斩下,又惊又奋,奉贤殿贪腐案就此结束,朱元璋此次借着奉贤殿案件让天下看到政府反腐的决心,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天下民众大跌眼镜。

3.迷雾重重

大明洪武四年,南北方学子汇集京城,首次恩科的到来让南京城格外热闹,南北方学子共计400余人,开始了殿试大考,总考官是太史令宋廉,取前36名为进士直接入翰林院,前三甲为状元,探花,榜眼,由吏部直接选拔任职地方补充府,县。

大考后三天发榜,刘伯温看过大榜后大惊!三十六名进士全是南方人,而且大部分贯籍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南一带,众所周知朱元璋起于安徽,以苏杭为基础统一全国,这不等于说大明朝任南人唯亲吗?难道明朝只有南方没有北方,刘伯温提醒宋濂大榜出现了问题,赶快向皇帝解释,要不然性命不保。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宋濂在建国后主修了元史,是24史之一

朱元璋听后怒斥宋濂,宋濂解释到臣下都是按照座位号阅卷,考生姓名和籍贯都是挡上的,所有试卷考官都认真地读过了,发生这种情况微臣确实不知,出于天生的敏感,朱元璋察觉到可能是漏题了,或者是阅卷官受贿,考试题目是考试当天自己随机出的题目,泄露不可能,唯一可能是大臣失德。

朱元璋平生最恨贪官,为啥,就是因为自己出身贫寒,自己全家人就是在乱世中饿死,明史记载:洪武皇帝每次饭食仅有一个荤菜,有一次米饭掉到桌子上,洪武皇帝用筷子夹起来吃掉,朱元璋严旨总考官宋濂,副主考官章溢之,以及六位阅卷官全部下狱待罪,令都察院左都御史刘伯温奉旨严办,由于涉及到政治风波,不管查出查不出必须在几日内给北方学子一个交代,要不然以后没有北方士子为朝廷效力了,也不利于朝廷统治北疆。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很多的官员都是从翰林院出来,有点现在党校的意思

时间紧急刘伯温建议让翰林院重阅所有试卷,此次只留文章,涉及到的姓名,座位和籍贯全部掩上,以证明阅卷官是否清白,朱元璋同意所请,让大臣们抓紧阅卷,结果发现翰林院学士们阅卷结果同宋濂等阅卷选出的进士相差不多,但是恰在此时狱中的一位阅卷官经不住锦衣卫的毒打,竟然招供幕后主使正是驸马欧阳论。

朱元璋听后欲哭无泪,朱元璋儿子不少但是女儿就几个,长公主更是得到朱元璋喜爱,此时如何向北方士子交代,如何向自己女儿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成了他的一大难题,如果处理得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北方民心,如何能够挽回北方士子人心,又能愉快的处理此次事件呢,这一晚朱元璋进入到马皇后房间,马皇后一向聪明贤德,皇后迟疑下说到:

建议特设恩科北场,把理由都给朱元璋写好了,是因北方初定,很多学子还来不及准备恩科考试,还有部分学子因北方山路崎岖,而且距离南京较远未能及时赶上,应北方士子所请,特赦北方考场,以姿勉励。

朱元璋听后说到此计甚妙啊,主动让利于北方士子,解决在南京城内目前北方学子不满的状态,又能赢得北方士子的人心,还能为国举才,使北方疆土稳定,可谓一箭三雕。

朱元璋当即同意,北方学子在选出三十六名进士,同南方三十六名进士同场竞技选出前三甲,于是洪武初年这场高潮迭起的科场舞弊案以一箭三雕的形式结束了,可谓精妙绝伦。

根据明史记载:大脚马皇后秀外慧中,早年在朱元璋刚投军便嫁给朱元璋,并多次救了朱元璋性命,是一对患难夫妻,朱元璋纵横一生唯独对马皇后最为尊敬,但是在别人看来有些惧内。

驸马欧阳论罪大恶疾,原来早在修建奉贤殿时,欧阳论便动起了歪心思,欧阳论伙同马三刀等淮西旧将在材料上做文章,欧阳论利用其驸马身份疏通各部门关系,形成关系网,外面马三刀等对接材料商人。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中国地理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以南为南方

此次科场武弊案也早就在欧阳论的计划当中,涉及吏部,礼部,翰林院,涉及官员几十人,在考场上阅卷官记住花钱士子的座位号,在阅卷的时候给予高点评价和分数,但因录取名额有数欧阳论不敢大肆宣传,只暗地里发展了10个士子,也为自己以后发展政治势力奠定基础,大考过后,在朱元璋授意下,通过贿赂进来的士子全部除名,下刑部会审。

4.拨云见日

驸马欧阳论凌迟处死,不少开国功臣力保,长公主又到朱元璋那里去闹,但是都被拒绝了,欧阳论胆大包天,最终自作自受。(洪武年间是历代贪腐之罪,朱元璋其手段狠辣,对待臣子超过历代皇帝,洪武年间是历朝历代俸银最低的时期,这也是很多官员顶风作案的原因。)

其实北方学子没有在三十六名进士的名单上确实是有很大可能的,首先考生比例就不同,北方学子到达南京的不到100人,而且是长途跋涉,而南方学子则是主场考试,北方经过多年战乱在洪武初年残元势力仍然盘踞在北方,社会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士子很少有学习的机会。

而南方则常年属于割据势力的范畴,各个军阀常年招贤纳士,注重培养人才,与民休养生息,特别是安徽,浙江,江苏一带,朱元璋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让这些地方常年处于和平状态,百姓安居乐业,好的生存环境就会出现大批优秀士子。

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九字方针由元末人朱升提出,是朱元璋的理论根基

而在北方科举已经废弛多年,民生凋敝,生活都是问题何况学习,北方长期受残元文化势力影响与压榨,已经同南方文化有了根本差异,而阅卷考官都是南方人,这都是很容易导致北方学子在南方失利的原因,而欧阳论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没想到偶然的一个事件造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北方士子入选进士欧阳论断然不会暴露,真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事后宋濂感谢了刘伯温的救命之恩,此事虽然跟洪武中后期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比起来很渺小,但却是洪武皇帝杀人之始,此时朱元璋意识到如果在任用淮西勋贵恣意妄,那么朱家政权也是早晚被推翻的,公器切不可私用,自此案件以后,每有案件朱元璋便大肆意牵连,生杀过重。

好了今天讲到这里,喜欢就点个赞呗。

本文关键词:明朝大臣宋濂,宋濂明末清初,《明史-宋濂传》,明史 宋濂,明初宋濂简介百科。这就是关于《明初宋濂简介,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28846/
1
上一篇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十个湖泊)
下一篇 美人心计剧情介绍,推荐十部顶级宫斗剧给大家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