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志飞新小城之春成片】,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毕志飞新小城之春成片:2.2分烂片之导,洗白了
- 2、毕志飞新小城之春成片,要告别逐梦演艺圈
1、毕志飞新小城之春成片:2.2分烂片之导,洗白了
郑重声明,本文绝对不涉及人身攻击,如有意外,纯属意外。
有那么一档综艺,开播消息一官宣,立马就引发了网友的群嘲和兴趣,一年一度的大型撕逼爆款综艺又来了!
没有错,它就是鹅厂出品,《演员请就位》的姐妹篇《导演请指教》。
这是一档导演竞技真人秀,由四个制片人作为导师,带着16位导演同台竞技,角逐年度最具价值导演荣誉。
节目组有钱任性,要资金给资金,要演员有演员,包括惠英红、胡杏儿、齐溪、喻恩泰、李诚儒等等,导演只要专心拍片就行了。
为啥它一官宣就引发了群嘲?
原因就在导演的阵容上。
这16位导演,有资深的,比如拍出了《胭脂扣》《阮玲玉》等华语经典的导演关锦鹏。
有刚刚崭露头角,表现不俗的新人,比如《黑处有什么》的导演王一淳。
同时,还有一些让人一听不免有些皱眉疑惑的。
比如,创造评分奇迹的影评小能手毕志飞,擅长土味翻拍的汉化达人包贝尔,可能是最近不太想接客的梁龙,华谊公主王文也……
也就是说,无论水平啥样,做没做过导演,只要你有导演梦,有话题性,或者有背景,我们就都能让你上。
这不明摆着要搞事情么?
肉眼可见,撕逼互怼一触即发,话题热搜妥妥预定,“三如”场面正在路上。
流量这一块算是被鹅厂玩明白了。
这两天,《导演请指教》第一期的上下集播出了,我也在第一时间去看了下,果不其然,是你,是我熟悉的味道。
简单来说,第一个阶段,《导演请指教》的规则是这样的。
16位导演从16个经典IP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创作,然后在演员池与演员们双向选择,之后拍摄成片,分成8组两两PK。
在PK现场,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四位制片人,将对导演的作品进行点评,决定是否考虑与这个导演合作。
而除了制片人以外,现场观众里还分为大众观影组和专业鉴影组,他们在观看中决定是否按下离席键,这会影响影片的总票数和是否停播。
影片播放完毕后,他们将和制片人、现场其他演员一样,都有机会对影片进行点评和质疑。
这味道,是不是啧一下就上来了?
在第一期上里进行PK的是相国强和包贝尔,两人所选的IP都是《哪吒》。
相国强大家可能不熟,他是个大学老师,在学校里教的就是电影,理论扎实,经验也不少,《少年巴比伦》就是他拍的。
他带来的《哪吒闹海》主角一个名叫李拿的男孩,他的爸爸年轻时是这一片的老大,人称托塔爷。
现在时过境迁,托塔爷只能坐轮椅,当地已经换了搞强拆的龙哥当老大。
本来李拿就对龙哥不爽,听说女孩小芳被龙哥骗了后,他来劲了要替人家出头,于是戴着哪吒面具跑去给了龙哥一巴掌。
这一巴掌之后所有人都来埋怨他,怕老李家招致龙哥的报复。
他的爸爸也是如此,坐着轮椅都不能阻挡他对李拿连打带骂教训一翻。
本来李拿并不觉得怎么样,没想到,小芳翻脸不认人,所有人和他强调事态的严重性。
于是,他自己也开始害怕,最终在爸爸因为这事被找上门的人气到住医后,决定给龙哥道歉。
结果这时,警察来了,龙哥因为涉嫌黑社会被抓了。
在故事最后,李拿把一只塔交给了爸爸,父子俩达成了和解。
直观看来,故事非常老套。
王晶直指这个题材香港至少拍过五六十部,李诚儒评价它“毫无新意”。
然而,相国强对这些批评却完全不能接受。
在争辩的时候,他给出了很多解释,其中有一句,我看的时候当场就笑喷了:
“我没想过把它做得太过正常,用了很多技巧,还有很多形而上的东西。”
的确,就像郝蕾所说,这片子玩了不少花活。
分了章节,做了各种碎剪、跳剪,手持摄影、移动镜头通通搞起来,符号隐喻(比如塔)更是不能少。
可是,这些花活真的玩得好吗?并没有。
就比如有一场戏,李拿和一个哥们喝酒,对方在强调得罪龙哥的可怕,镜头一直就在那摇来摇去,摇得人脑瓜子生疼。
这是在暗示人物内心的波动?还是在制造紧张焦虑的氛围?或者为了形成一种临场感?
反正我是通通没get到,只感觉炫技和做作。
至于他所说的形而上,大概是指父权困境、群体之恶、生存焦虑之类的。
且不说这些话题被讨论过了多少次,已不能算多新鲜,单就呈现的效果而言,他也没有讲清楚啊!
在有限的时间内,只顾着玩深刻了,连人物的动机都没给予足够的铺垫,难怪方励大呼“一头雾水”。
面对质疑,相国强明确表态自己要走的不是一条商业影片的路,还搬出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给自己抬轿。
虽然态度还算诚恳,但骨子里的高傲自负却完全遮掩不住。
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我们还能说什么,祝福吧。
相比相国强,包贝尔带来的《哪吒》就简单多了。
故事分两条线展开,一条是男主看到一女孩被校霸欺负,于是打了校霸。
后来,家长找到学校,不分青红皂白指责男主,只见男主情绪上来了,直接跑上天台要用命赔偿。
一条是一个女人怀胎十个月,胎儿却只有三月大。
她被逼打胎,被逼离婚,最终怀孕三年后独自生下了孩子。
是的,男主就是这个孩子,女人给他取名为李哪吒。
李哪吒本想纵身一跃,却在迈出最后一步时想起了妈妈,于是放弃了跳楼。
这个故事比相国强的观感要好一些,但仍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交叉剪辑的两条时间线并非同步,女人那一条是从怀孕到生娃的过去,而男主这一条则似乎就这几天的事。
这个交叉剪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彼此呼应的节奏,并恰好卡在最后做一个反转。
在片中,女人说出给孩子起的名字之时,也正是男主决定不再跳楼之刻。
而在这之前,影片则做了一个假的结尾:男主跳楼腾空,旁白里唱着“我命有我不由人”,瞬间长出三头六臂化身哪吒。
但也因此,碍于片长所限,每条线都不完整,很多地方没有说的特别清楚。
只不过,片中的瑕疵,都被包贝尔通过情绪和演员的表演给盖过去了。
这里面的情绪,一个是男主妈妈作为女人所受到碾压与苦难,一个是假结尾男主化身哪吒的高燃时刻。
这几年,观众爱看的不就是这?
在现场,专业鉴影组的北影副教授孟中就对上面的问题发出了质疑。
对此,包贝尔是怎么做的呢?
他拐来拐去,最终居然打起了感情牌。
不是我冷血,只是这一招,大家怎么还没腻歪?
而除了这点不算批评的批评以外,现场基本就成了夸夸群。
无论制片人、演员,还是大众组、专业组,基本上都在对包贝尔鼓励和赞赏。
不是说不能夸,但捧成这样,有没必要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包贝尔拍出了一部旷世神作呢。
结果显而易见,在这场PK中,包贝尔胜出,获得了所有制片人的青睐。
在周六播出的第一期下中,PK双方是梁龙和毕志飞。
梁龙带来的作品是《疯狂的外星人》。
黑白片,比较有实验性,也比较自我,表现的是一种情绪,刚播几分钟就因为按下离席键的观众太多而停播了。
这个片子,直接导致大众观影组和专业鉴影组撕了起来。
专业鉴影组说看到了异类、孤独、悲伤,大众观影组直接回怼:你们就是故作高深!
这其实,就是专业人士在解读影视作品时与大众间的一种隔膜。
品味的差异来自于审美训练,专业人士有着一整套自洽的美学体系、逻辑体系和语言系统,这并没有什么。
但与此同时,如果专业人士总是抱着一种俯视、启蒙大众的姿态,那么大众会接受吗?什么,你在教我做事?
如果你问我怎么看梁龙的片子,我会和梁龙的说法一样,没看完整原片,不予置评。
相比之下,毕志飞也比较“胆肥”,他直接搞了一部《新小城之春》。
要知道《小城之春》可是百年百大华语电影之首。
不开玩笑说,为了这片毕志飞还真挺受委屈,哪怕他的《逐梦演艺圈》烂出天际,我都与他共情了。
选演员时没人跟他,要走位演员有意见,到了PK现场,连一个参与的演员都没来。
整体来说,《新小城之春》对于他来说已经很有进步。
片子呈现出的状态很稳,但手法和故事内核则完全没啥新意。最要命的是,片子把《小城之春》改成了一个现代版的托妻故事,这价值观的保守程度,你敢信?
刚开始时,还是有一些人对毕志飞进行鼓励的,但紧接着,专业鉴影组和李诚儒开始对他轮番轰炸,越解释越错,越错越被狠批。
到了最后,制片人里,郝蕾和陈祉希为梁龙亮了牌,而他则无人问津,你说惨不惨?
上下期看下来,《导演请指教》还是有着非常高“可看”性的。
一方面,它制造了一个互怼闭环的场域。
制片人、导演、大众观影组、专业鉴影组,以及以李诚儒为代表的演员,他们之间,随意抽取两个都可以就一个作品,一个观点开撕。
比如,对包贝尔的作品,制片人的点评都集中在情感上,这让专业鉴影组的孟中不解,为什么评价标准不统一,有时只谈感情方面,有时又谈论技术。
接着,他为相国强鸣不平,表示我敢保证电影学院毕业的,技术方面不会成问题。
没想到,郝蕾直接来了句:
不是说哪个学校的他就一定技术好,从专业学校毕业了,拍得很烂的,改了行的多得是。
就这火药味,你说看着爽不爽?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从中窥见中国影视产业上下游各种有趣现象。
这里面首先是有一些学院派的尴尬,他们的理论和技术都不成问题,但往往过于自命不凡,既不愿做商业片,也尚未拍出优秀的艺术片。
于是,他们总是在小圈子内进行自我体认,执迷于文本的解读空间,拍一部片子,没等观众看出来啥,他们内心里就已经写了好几篇深刻的影评了。
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抱团效应。
仔细对比大家的点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根据作品本身进行客观评价,导演的咖位、交情、资源等等,都影响着他们下出什么样的菜碟。
对有些人,就明批实夸,以批带夸,对另外一些人,就可以批得体无完肤,甩开膀子。
这里面真的没有一点私心?
在我看来,《导演请指教》整个就一中国影视行业图鉴。
这样的一个综艺,它的质量很高么?不见得,但它的热度却一定很爆。
看了它别的不敢讲,但有一点可以保证,你绝对能知道为啥我们有那么多的烂片。
篇幅所限,更多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你也认同我的观点,那就点个赞,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沼泽
2、毕志飞新小城之春成片,要告别逐梦演艺圈
传媒樱桃派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一部《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凭借2.2分的口碑至今稳坐烂片的头把交椅,但这并不影响导演毕志飞的走俏。怒斥徐峥、上综艺自我吐槽,他就像个行为艺术家,用网红的思路在争议里一路逆流而上。
笃定要变成一个好导演,毕志飞和关锦鹏等诸多资深导演同台竞争,并直接翻拍费穆导演在73年前的经典之作《小城之春》。然而,毕志飞虽然显得信誓旦旦,但是这个段落11月6日晚播出后,全程临摹的翻拍模式却惹来李诚儒直接吐槽,认定这并非其作品,一语道破了缺乏原创的本质。
说起毕志飞,除开《逐梦演艺圈》这部创下口碑低分纪录的作品,他还曾获得表演系硕士以及影视学博士学位。拥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毕志飞的电影作品却并没有呈现出任何优势,从故事架构到核心点都一路垮塌,电影的吐槽比剧情还精彩。
神奇的是,拍的作品很一般,但是毕志飞的确很会在槽点上跳舞。他两次亲自前往领取代表烂片的金扫帚奖。
毕志飞也登上吐槽类综艺,现场念着网友对他的调侃,丝毫没有避讳其中的犀利,将自己拍的烂片当成一个梗,他和网友站在同一个角度,这种逆常规的操作也突然换来不少好感。
此后,毕志飞还以传统电影人的身份对徐峥进行怒斥,认为其打破电影人的思维等操作,伤害了电影行业。手握《逐梦演艺圈》这种奇作的毕志飞公开连环炮轰一度问鼎票房榜首的徐峥,虽然荒诞得很黑色幽默,但义正言辞的毕志飞又成功赚到一波热度。
毕志飞虽然不太会拍电影,但是的确很会说,且内心强大。就像他参加导演类综艺,和关锦鹏等名导演同场比拼,全场的演员看到他的出现个个都面面相觑,爱惜羽毛的他们生怕与其合作。
全场的演员中,只有温峥嵘实在觉得毕志飞遭遇冷落,最终出于善意愿意听其讲剧本。听完毕志飞侃侃而谈要翻拍经典之作《小城之春》,温峥嵘也是笑着让其加油,便不做其他表态,显出礼貌,也有拒绝。
这样的场面并未让毕志飞窘迫,他笃定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导演,也希望通过综艺节目证明自己。
然而,他翻拍的《小城之春》从开机就充满争议,女主角吕星辰走戏时,他全程都没关注,这也惹来质疑。作为导演,他对剧本不熟悉,也让女主角情绪有点失控。
而这个短片播出后,毕志飞几乎完全重新演绎了一次费穆导演的原版作品,这让李诚儒直言其作品缺少原创精神,直接投机取巧的掩盖了创作能力不足。
按照节目赛制,参赛的导演们要根据经典IP进行再创造,包贝尔将《哪吒》拍成了代际沟通的关注。
梁龙把《疯狂的外星人》塑造成黑白默片,几遍遭遇低分评价,但关注孤独群体的视角却换来了不少好评。
而毕志飞的改编仅仅是将费穆导演在73年前拍摄的故事背景挪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而原版中志忱拜访老友而邂逅已是人妻的初恋,而他的版本里,志忱是主动找上门来,这些都是他认定的创新。
不过圈引来全场的不认同,制片人方励和演员李诚儒轮番认定其所谓改编不过是巧舌如簧,全程临摹一个古早经典之作,并希望通过已有的故事架构来证明自己并非不会拍电影,然而却漏洞百出。
而毕志飞一直强调他的电影里充满着东方电影审美,用各种电影技术标榜了创新,这也引来现场的电影学者们携手呛声,认为其使用的电影语言是纯好莱坞式方法,从取景、拍摄角度都完全和其描述不符,这也让其说辞现场穿帮。
然而对于各路质疑,毕志飞继续强调自己并不接受,凭借着执拗面对争议。这也让李诚儒忍不住直言拥有高学历的毕志飞是个书呆子。
当然,可以笃定的是,虽然一部佳作都没有,但毕志飞却成功在电影圈留下了姓名。未必是好导演的他,却很懂得经营。在节目里,制片人陈祉希和方励都认定毕志飞画虎不成反类犬,很大原因就是其纯模仿费穆的原版作品,甚至不考虑70多年前的故事架构和观点是否适合当下,这就是李诚儒所说的其临摹过分的原因。
极力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很好的导演,毕志飞这次抖得机灵,又一次失灵。拥有不俗学历的他应该看懂,电影面对的观众从来都很清醒,巧舌塑造的概念再完美,最终还得拿作品来证明。
当然,如果只是要用作品赚话题,毕志飞又做到了。
本文关键词:新旧版小城之春,新版小城之春演员,毕志飞翻拍小城之春,新旧版小城之春不同,辛柏青 小城之春。这就是关于《毕志飞新小城之春成片,2.2分烂片之导,洗白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