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界的master slave在各种软件层面也体现了,据说master slave这些名词因为有歧视黑人的意味会被改名。Macos Windows Linux拿捏程序死死的。
应用程序是程序,操作系统也是程序,操作系统程序凭什么能对应用程序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而不受应用程序损害呢?
特权机制。要想让操作系统做到能够对应用程序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同时又不受到损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有效的分离,同时要做到操作系统能随意访问应用程序,而应用程序不能访问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之间也不能互相访问。
这意味着,操作系统必须能够做到,如果它要让某个应用程序在内存中的什么位置运行,该应用程序就得老老实实地在那里运行;操作系统应在内存中为应用程序划出清晰的边界,应用程序不能越雷池半步。

操作系统允许应用程序占用CPU运行多长时间,应用程序只能运行多长时间,运行完这点时间后,还得将CPU的使用权规规矩矩交还给操作系统,没有权利私自扣留CPU的使用权。如果某个应用程序要想使用外设,不能直接向外设伸手,得向操作系统请示和申请。
如果操作系统认为可以让这个应用程序使用外设,就让它使用;如果操作系统认为不应该让这个应用程序使用外设,就不让它使用……
在这样的特权机制下,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关系就成了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这种特权机制称为主奴机制。
最原始的设计那时候CPU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所有硬件进行轮询,以检测它的工作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就继续轮询,这样就消耗了CPU处理用户程序的时间,降低了系统的综合效率。
可见,CPU以“主动轮询”的方式来处理信号是非常不划算的。以“被动响应”模式替代“主动轮询”模式来处理主机与外设的I/O问题,是计算机历史上的一大进步。donnot call me,i will tell you。[呆无辜]

你们都是可以十秒内进入系统。可我刚换主板和cpu(配置看下图)从按下电源键开始算起,到进入win10系统要20多秒。如果,从微星logo开始算起也要10多点。
你们的10秒内进入系统时间,是怎么来的?不会是说你们是用电脑休眠下到进入系统的时间吧?
余承东估计也没有想到,发布两年的麒麟9000还能排名第五。不过有一说一,手机处理器实际上就是看体验。峰值性能的强弱并不代表体验,因为峰值性能下即便是高端旗舰处理器,也坚持不了很长的时间,就会发热降频。所以日常使用功耗低才是王者。所以搭载麒麟9000的处理器能排名第五,我觉得没有什么意外的,麒麟毕竟是华为自己的调教的,而且还有自研发的鸿蒙os系统,类似于ios和A系列处理器的组合,即便是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体验依然还是佼佼者。

当然要说真正的黑马我觉得还是联发科的天玑8100系列,排名前十实际上已经很强了,而且咱实事求是地说,体验也是真的不错,关键是入手的门槛比较低。因为卢伟冰把他放到了自家的千元机中,所以红米note11tpro能成为黑马,论综合能力比如isp的实力确实不如高通骁龙,但是性能和体验已经超过了骁龙8的机型。而且中端机型中k50也是一手遮天的存在,5500mAh电池和2k的屏幕,用上天玑8100之后,确实是一飞冲天的存在。再看看销量,k50系列在双11和618的时候,都是国产手机中最接近苹果的。
另外搭载骁龙8+的k50至尊确实表现也不错,实际上客观一点来说,中低端手机就要以性能为主,如果没有好的性能,也谈不上流畅度,所以奉劝各位,如果预算有限,又想要好的提体验,2000以下天玑8100,3000以下骁龙8+绝对不会出错的。

图2⃣️1980-1990设计的芯片(依然还有少量在运行应用),进化到图五芯片花了差不多三十年。图五芯片依然在很多国家运行核心支付系统,估计还会使用十年左右时间。图3⃣️是最新芯片设计的(整系统CPU SRAM缓存8GB),即将准备上线跑核心支付系统。系统里面与芯片最近的核心软件首席架构师可不是年薪几十万几百万人民币的人才。可能全球就只有这么一二位人符合气质。我有幸在这个领域。
21) 计算机中,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是存储器,是计算机能实现“存储程序控制"的基础。
22) 中央处理器(CPU)中的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它按照人们预先设定的操作步骤,控制计算机的各部件,实现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23)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变色大王”的是碘。 气体可压缩存储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24) 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中国的舟山渔场建在上升流显著的海域。
25) 盗版软件侵犯的是软件的版权。 下面关于计量单位的描述错误的是1光年是365天。
26) 被视为“化工原料之母”的是煤。 抽签时先抽和后抽中签的几率是相等的。
27)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之一。
28) 以下哪项不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而采取的措施西气东输。 铈是一种稀土元素。
29) 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发生煤气中毒后,应首先将病人移到通风处。
30)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31) 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32) 我国学者研究的“多节点量子网络”取得基础性突破。

33) 中国古代官员制度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廷尉。
34) 利用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漏刻计时的基本原理。
35) 中国古代兵器戟除了是实战作用,又被列于门前,体现主人身份地位。
36) 在中国古代兵器中,剑被称为“百兵之君”,也就是兵器之首。
37) 我国佛教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是少林寺。
38) 我国古代六艺所指的六种技能是礼、乐、射、御、书、数。
39)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运动的方向是锂离子从正极运动到负极。
40) 一些材料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电阻会突然降为零,它们叫作超导体。 #学习强国有哪些得分小技巧#
最大线程数 = ((IO时间 + CPU时间)/CPU时间) * CPU 核数。

接口流量突增,如何做好性能调优?
电场在芯片里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是以光速传播,那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芯片做的太大,从一个部件A发出的电信号到某部件B所用的时间t就会增加,如果芯片越来越大,t值也就越来越大,以至于大于部件B的运算时间,这时B就不得不停下来等待所有输入信号就位,这样cpu的整体运算时间反而会变长。做大了,分布效应出来了,快不了。可以试试在板子上把cpu放的和ddr远点测试一下,就知道结果了。做大了功耗高,成本高,一片晶元原本切3000个,你这一大只能切2000,这不亏死了

大多数人对阿里的科技实力还是很陌生,举几个例子,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中国算力有好几个“第一”都是阿里拿到的:
中国第一个自研云计算操作系统,是阿里云在2009年2月自研成功的飞天;
中国第一个云原生数据库,是阿里云自研的POLARDB,这一成果还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第一个高性能RISC-V芯片平台,来自阿里的无剑600,它刷新了多项全球RISC-V纪录;
因为电商形象先入为主,不少人甚至觉得阿里跟科技没有半点关系。实际上,阿里巴巴创立22年,其中13年都在卯足了劲儿做自研云计算,时间并不短。到今天为止已有了云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跟算力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开花了。
今天开幕的云栖大会,阿里宣布面向云端自研的CPU倚天710已大规模投入应用,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同时,阿里还宣布,未来2年20%的新增算力都将用上自研芯片。可以说如今阿里在算力上既有开发软件的实力又有制造硬件的能力,基本实现了“软硬兼备”。 #阿里自研CPU大规模应用#

往长远看,算力如今已与一国的国力息息相关。预计到2025年,超过40%的全球经济将由数字经济带动。往现实看,算力是阿里这艘巨舰保持活力的第一引擎。不计成本地攻坚算力技术,是阿里唯一的路!
严格一致性
有时也叫做顺序一致性,是最严格的一致性要求。它要求所有读操作总是返回最新的写结果。在一个单处理器的机器里,不会看出任何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操作都会逐一顺序进行。但是,当系统分布在位置分散的多个数据中心的时候就变得不那么可靠。要达到严格一致性,需要某种全局锁机制来给每个操作加上一个时间戳,不论数据位于何处,用户位于何处,也不论得到响应需要访问多少服务,而且这些服务还可能是分散的。
中国新型存算一体芯片出炉,将大幅提高芯片算力解决被卡脖子的问题。

冯·诺依曼70年前发明EDVAC计算机时一定没有想到70年后计算机可能会遇到算力无法提升的问题,而这一切后果正是他造成的。
导致今天计算机算力瓶颈的真正原因正是冯·诺依曼设计的冯·诺依曼结构。他设计的计算机结构是这样的:数据通过设备输入到存储器,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处理后再输出结果。这很容易理解,也挺符合逻辑,但问题是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需要疯狂交换数据。
我们可以用厨师炒菜来形容这个过程,你可以把厨师和厨房当成处理器,把仓库当成内存,菜谱当成指令,数据当做食材。好了,现在开始做鸡蛋炒西红柿,首先厨师在库房拿出菜谱读第一条指令,然后执行这个指令,从仓库拿出番茄放到厨房里。然后再回库房读第二条指令,执行这条指令,从仓库拿菜刀回到厨房去切西红柿。然后再回仓库读第三条指令,执行这条指令,把切好的西红柿和菜刀再放回仓库。以此类推,来回跑了几百次后。厨师才终于搞定了番茄炒蛋!

你在家里做菜时肯定不会这样干,但这却是计算机工作方式,你会发现上面炒菜的步骤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来回在厨房和仓库里跑,这就好比是计算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处理器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
对于最初的计算机仅仅是做一些常规运算,冯·诺依曼结构并没有任何问题,当时也没有人质疑,因此后来的计算机都是按照他提出的结构原理去设计,人们也没有任何意见,似乎计算机本身就应该这样设计,天经地义。但70年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量的需求爆炸就暴露了冯·诺依曼结构存在的不合理性。
比如识别图像中的物体需要在卷积神经网络中让AI画出物体的轮廓,想得到最终的输出需要从第一层第一个卷积操作开始,假设每个卷积操作有9个乘法和1个加法,那么每一次运算乘法或者加法都要像厨师那样反复去仓库,也就是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再交给CPU。算完一张分辨率224*224大概5万像素的图片需要3*10的10次方个操作,在一个CPU核心上需要运行时间长达3秒,确实太慢了。

根据上述分析,你会发现芯片算力危机的背后不仅仅是芯片计算速度,最大的浪费其实是与内存交换数据的时间。按照最初美国人给出的常见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就是增加CPU核心,这就好比更多的厨师在独立工作,但问题是仓库只有一个,这样厨房到仓库的通道就会拥挤不堪,所以多核并非最佳方案,甚至几年前人们调侃联发科的多核芯片是一核有难,众核围观。
美国人后来想到了提升存储工艺和封装技术来解决,比如GDDR和HBM。这相当于加宽了仓库与厨房之间的通道,让单车道变成八车道。当然美国人并不满足,他们提高工艺后又加装了高速传送带,这就是GPU,确实大幅提升了算力。但美国人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缓解了算力不足问题同时还带来了副作用,比如价格成本也大幅提升、功耗也大幅增加。
所以在今天,我们有GPU、CPU、多核CPU等多种方案,但所有的方案都没能突破冯·诺依曼的瓶颈。那么真正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其实没那么麻烦,就是重新设计仓库,为避免在仓库与厨房之间来回折腾,干脆把灶台、菜板、锅碗瓢盆等都搬到仓库不就行了?这样仓库与厨房就变成一个整体,能让你轻松搞定番茄炒蛋。事实上你在家里就是这样做菜的。

对应到计算机系统架构,就是把运算器带着运算步骤和参数一起集成到内存上,这就是“存算一体”。在一块存算芯片中,每个单元都存储了一步计算模型,然后只要从接口输入数据就可以直接根据单元存储的模型去计算。多层计算可以将模型放到每一层上输入数据,直接输出结果。所以即使美国当今最强的GPU与这种“存算一体”芯片核心计算单元能效比要差一到两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做同样的工作,只需消耗GPU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的电力!用存算一体芯片挖矿电费将很省。而同等功耗下,存算一体芯片的算力将达到GPU的十倍到一百倍!
南京后摩智能有限公司正是这个方面的先驱者,作为国内首家大算力AI芯片研发企业,他们已经率先推出了SRAM存算一体芯片。能效比高达20TOPS/W,智能驾驶、泛机器人等都可以从中受益。后摩工程师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他们需要重新设计基本存储单元结构、阵列排布、逻辑控制等大量精细复杂的细节才能实现。

总之,虽然在芯片制造中被卡脖子,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芯片难题,即使没有先进的光刻机但也一样可以提出颠覆性设计方案,而这一次我们挑战的竟然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当时的时间(毫秒),cpu温度(千分之一),电压,电流值作为因子计算
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物理所官方账号电脑生成的随机数是真的随机数吗?
#CPU用久了,性能不会下降吗为什么# 电脑的CPU会不会随着电脑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发生性能下降呢?

电脑的CPU会不会随着电脑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发生性能下降呢?
绿哥太爱这个组件了,Reno7 Pro装上后可以显示日期,手机型号,处理器型号,网络开关,电量,内存,开机时长,手机系统等等,直观又好看[送心][送心]
4秒开机!这应该是我使用过的启动最快的电脑了吧!
自从有了固态硬盘,老电脑又恢复了生机,固态基本上可以把开机时间控制在15秒以下!
今天折腾了一台三年前的电脑。I7-7500u的处理器。三星128Gb的Nvme固态硬盘,8 G内存。安装了Windows 10,64位专业版系统。然后360安全卫士显示开机四秒。

几乎是按下开机键秒开机,这是我见过开机最快的电脑了!如果有不服的可以来PK一下。
大家有沒有发现Windows 11的时钟没有自动显示秒数,原来是这个原因。
Windows 11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右下角工具栏显示的时钟,只能显示时间为几点几分,无法显示秒数。此外,即使用鼠标点选时钟,跳出的窗口也同样是没有显示秒数。这点被很多从Win10升级到Win11的用户批评体验不佳的缺点之一,抢票、抢订房相当不便。
微软官方给出了答案是跟「性能」有关。在推出Windows 11系统时,已把工具栏自动显示秒数功能完全删除,最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显示秒数需要频繁运行时钟应用程序的更新,会增加CPU负荷,使用户电脑的CPU性能受到影响而变慢。
第二,工具栏的时钟引起的周期性活动,在自动显示秒数的情况下,会阻止CPU进入Windows 11的省电低功耗模式。
以上是微软官方的解释,我的看法是如果是说影响CPU性能,为什么Windows 10或更早之前的Windows系统又没有取消这个功能呢? 那时候的电脑硬件以及Windows系统都不及现在Win 11那么好。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良或优化,应该是越来越好,不是退步的。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一下。#Windows 11# #Windows# #科技头条#
Linux系统中uname 命令用法及作用
uname 命令用于查看系统内核版本与系统架构等信息,英文全称为“unix name”,语法格式为“uname [-a]”。
在使用 uname 命令时,一般要固定搭配上-a 参数来完整地查看当前系统的内核名称、主机名、内核发行版本、节点名、压制时间、硬件名称、硬件平台、处理器类型以及操作系统名称等信息。#Linu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