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平板终于国产化了
无论是噱头还是确实有进步,终于迎来了纯国产的二合一平板了。燧炻创新公司发布的Fydetab Duo,一款采用FydeOS云操作系统,并且搭载瑞芯微旗舰级芯片RK3588S的国产2合1平板。 从配置上来看主要面向的群体是教育、办公和轻度娱乐。
这次操作系统很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做到了轻量化的设计,瑞芯微RK3588S芯片采用8nm制程工艺打造,集成4个A76、4个A55 CPU核心,最高频率可达2.4GHz,同时集成了Mali-G610 MP4 GPU,支持NPU神经网络单元,算力可达6TFlops,同时还内置了第4代视频编解码引擎。 屏幕是12.35英寸的2K触控屏幕,支持4096级压感触控笔。
说实话,能看到能有这样的成就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不知道操作怎么样。#畅聊数码新品#
专为足疗休闲会所打造——德讯混合云·金秘系统2.0[中国赞]

成本低,效率高,一经购买永久使用!
不同saas端,无需高额后期维护费,核心数据上私云,保安全。
“公私结合”省钱还可私人订制!
德讯混合云想您所想,省您所省,守您数据,从容管理![比心]
【#微软Win11引入Windows365云操作系统#,#Windows365系统适应疫情期间混合办公模式#:启动时直接登录、模式可切换、离线功能】据网易科技消息,去年 7 月份微软宣布推出云操作系统 Windows 365 Cloud PC。
现在,微软将 Windows 365 Cloud PC 的更多功能整合进 Windows 11 操作系统。安装 Windows 11 操作系统的电脑启动后可以直接进入 Windows 365 Cloud PC 云操作系统,用户也可以使用 Windows 11 的虚拟桌面功能在云操作系统和本地之间来回切换。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混合办公模式,微软的策略是让企业用户既可以通过传统设备在本地进行办公,也可以无缝切换到虚拟化的云操作界面。为此,微软将 Windows 365 的三个新功能深度整合到 Windows 11 中。分别是Windows 365 Boot(启动时直接登录)Windows 365 Switch(模式切换)Windows 365 离线功能。@财经网科技

这两年,外媒一直把中国唯一有自研技术的阿里云视为美国云的最大竞争对手。确实,全世界目前自研云操作系统的云厂商只有阿里云、微软和亚马逊三家,这也是当今世界云计算前三强。
外媒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一来中国是全球公有云市场增速最快的地方,作为稳坐中国头把交椅的本土云,阿里云在国内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二来,在海外市场,阿里云也逐渐成为了美国云无法遏制的对手。在7年前,阿里云就率先走向海外市场与国际巨头竞争,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新加坡最大邮政集团Singapore Post、印尼最大电商Tokopedia、韩国最大云管理公司Megazone都与阿里云达成了合作。最近三年,阿里云的海外市场增长超10倍。去年,阿里云在东南亚市场的营收一举增长超60%。就在刚刚,我看到阿里云在韩国的首个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看到报道,过去一年时间里,阿里云还在印尼、泰国相继开服。经过这一系列操作,阿里云把用区数量增长至82个、覆盖26个地域。
作为开中国云计算先河的阿里云给国内云厂商带了个好头,如今,中国云计算整体实力的成长势头也不可阻挡。最近一段时间,本土五朵云陆续发布财报,百度云、金山云等都有所增长。其中,国内第一的阿里云在第三季度营收突破260亿并实现了连续5个季度盈利。
可以说,出海给阿里云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这也为国内云厂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敢于在海外同欧美大厂争夺市场,我们更能在竞争中打磨技术、加速成长!
【三大关键词 百度加速推进AI平台产业化、规模化】
在中国,云计算的“头羊”是阿里云,而人工智能的“头羊”是百度,阿里云起家之时是打造了云操作系统“飞天”,而百度则打造了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飞桨”。有人说在数字经济时代,前些年企业转型的核心是“数字化”,而在现在到未来企业转型的核心关键词是“智能化”。前些年,我们目睹了云对中国经济的深度影响,而接下来的智能化时代,我们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对经济赋能效应。而飞桨的发展与成熟对于中国推进数字经济从“数”向“智”迈进,很重要。

目前,百度正在加速推进其AI平台的产业化和规划化落地,希望通过标准化、自动化、模块的方式加快向行业输出。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海峰在12月12日举行的WAVE SUMMIT+ 2021表示:“深度学习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面向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的AI大生产平台可以让AI技术以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的方式输出给千行百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以平台为基础促进融合创新、共同发展。飞桨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是典型的AI大生产平台,赋能广大开发者,有力支撑AI工业大生产,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WAVE SUMMIT+ 2021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飞桨发布了一系列的技术更新,包括飞桨开源框架升级、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技术、边缘控制台、飞桨EasyDL桌面版等等。笔者认为,这次升级其中有三大核心关键词。

其一是飞桨核心技术大升级。这次飞桨发布了开源框架2.2版本,具备一些列新特性:包括飞桨API更加丰富、高效、兼容,新增大量科学计算API;支持超大模型训练的端到端自适应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技术;多层次、低成本的硬件适配方案,极致降低框架与芯片的适配成本。飞桨产业级模型库新增百度最新发布的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让大模型真正进入产业应用;官方支持的产业级开源算法模型超过400个,并发布13个PP系列模型,在精度和性能上达到平衡,将推理部署工具链彻底打通。
其中科学计算是新焦点。 最近这两年AI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的科学计算领域的巨大突破,让全球看到了AI的更大潜力,在次的飞桨升级中新增了大量科学计算API,比如增加了傅里叶变换、Jacobian/Hessian/VJP/JVP等一系列API,支持量子计算、生命科学、计算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等应用,助力前沿技术探索。

另一个新焦点是大模型。大模型被视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之一,正在成为各国AI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中国AI头部公司,必须要在该领域有作为。近期百度发布的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也是基于端到端自适应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技术。该模型参数规模达2600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单体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在机器阅读理解、文本分类、语义相似度计算等60多项任务中取得最好效果,并在30余项小样本和零样本任务上刷新基准。
其二是推出产业实践范例库。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的大生产平台,作为一家核心平台技术公司,就像英特尔等芯片公司一样,需要给其芯片上的各种开发商、应用厂商,给出参考设计,让开发者、应用厂商能够“一目了然”,才能加快AI的产业化落地。这次飞桨推出业界首个产业实践范例库,从真实产业场景分析、完整代码实现,到详细过程解析,直达项目落地,覆盖数十个高频应用场景,推动AI落地可复制和规模化。面向产业场景提升开发效率和资源使用效能的飞桨企业版升级了自动高效的模型部署功能,同时推出1分钟极速安装完成本地高效建模的飞桨EasyDL桌面版。

三是推进生态共创。今天的产业竞争其实是生态竞争,谁能够拥有最多的开发者,谁就能够因水涨而船高,尤其是平台公司,就像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甜所言:“建设飞桨需要抓住的关键点有三个,技术持续创新、功能体验以开发者的需求为首位,以及广泛地与生态共享、共创。”
在这次大会上,百度发布“大航海”计划2.0,在启航、护航、领航三大航道基础上,新增“共创”计划,以飞桨平台为基座,社区开发者共创工具、模型、产业案例与实践经验;形成产业创新需求对接平台,共创产学研用正循环;与生态伙伴一起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共创区域创新生态。
经过这些年的大投入,百度AI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落地阶段,而要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需要从核心技术完善、开发工具丰满、实践案例分享、生态共建等维度,持续加码。现在的百度正在朝着这几个维度,不断前进。(文/佳师)

华为云,中国自己的云系统,国家建设服务华为第一。
华为云华为云官方帐号领跑政务云,连续五年中国第一
k8s 正退居幕后,和linux 一样,k8s 离开发者越来越远。这并非是坏事,说明k8s 正演变成一个底层的云操作系统,更多的是被集成,成为幕后英雄。
中国又火了!东南亚借“中国云”的东风迎来了云计算蓬勃发展的时代。
随着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的问世,阿里云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创造了众多的核心技术,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云服务商。但阿里云的眼界并未止于此,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增长迅猛,在全球已经排名第三,尤其是在东南亚的市场,去年开始扩建印尼本土的第三个数据中心,并以此为跳板,将业务逐渐拓展到菲律宾、新加坡等地。

过去两年,阿里云在印尼迅速积累了超过1000个客户,其中不乏Tokopedia、Lazada、Lyto Games等知名企业。它把在淘宝发展起来的电商解决方案如直播,图搜引荐给Tokopedia;并通过自己的全球网络设备,帮助 Lyto Games把游戏王国从印度尼西亚拓展到了全球多个市场。
阿里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和它背后的努力密不可分。当年国内普遍唱衰云计算的时候,阿里“一意孤行”坚持要自研云操作系统,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集团内外无数人的嘲讽和谩骂,阿里云工程师们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只为做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云计算。最难的时候,阿里云负责人王坚泪洒年会现场,直言“真的太苦了”。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放弃。终于,飞天冲破了5k大关,成为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此后,阿里云一飞冲天,连续推出了AI推理芯片含光800、神龙计算平台、自研数据库PolarDB、液冷数据中心等技术,铸造了一个强大科技矩阵,还成为了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

阿里云的技术出海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把影响力扩散到全球!
从坐冷板凳,到现在的走出国门,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自研才是最终的出路。
作为中国唯一的自研云操作系统企业,阿里云深知自研意义重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早期,阿里云刚进入云计算领域的时候,国内云计算领域基于处于0阶段,没人知道什么是云计算,也没人能讲清楚什么是云计算,可以参考的也仅仅是谷歌的几篇论文和亚马逊并不算成熟的应用技术。
也正因为如此,超前的技术探索换来了诸多人的质疑,比如在2008年,Oracle创始人埃里森说:“云计算就是一派胡扯,是愚蠢的概念”,2010年IT峰会上,李彦宏认为:“云计算不客气一点讲是新瓶装旧酒”。甚至当时阿里云内部员工还感慨到:“明明可以坐高铁,却偏偏要骑着自行车去上海”。

在诸多质疑之下,阿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十年磨一剑”,在十年的高投入低回报的坚持下,阿里最终研发出了中国唯一一台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再然后,阿里云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底层技术,不断“开挂”推出了一项又一项令人赞叹的前沿技术。
如今飞天操作系统能把遍布全球的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接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单集群规模可达1万台,10万个进程达毫秒级响应,拥有十亿级文件数、EB级别存储空间。而且,飞天网络也遍布全球了200多个国家,总用户数达到230多万,成为了世界前三的云服务厂商。
说实话,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自研不仅仅是企业的未来,更是亮相国际舞台的底气,正因为有了阿里这种甘坐冷板凳10余年的企业和精神,才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中国科技的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