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有组织科研高校何为】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近年来,这些“高精尖”的科研成果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
当前,高校如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还存在哪些障碍,该如何突破?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以创新引领破解卡点堵点痛点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系列大国工程的背后,数百所高校在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仍存在组织体系化布局不足、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够等突出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看来,近年来,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实现大幅跃升,但从创新链、产业链的整体布局看,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有卡点、堵点、痛点,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龚旗煌说。
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在不久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强调,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有组织科研要着力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在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下功夫、在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有组织科研更能体现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助于实现从‘0到1’的源头创新,更能产出重大战略性技术。”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说,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必须自觉加强有组织科研,把过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健全科技管理体系,集聚科技资源实现协同攻关
2021年,我国超算应用团队凭借量子计算模拟器——“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项目,斩获了有“超算界诺奖”之称的戈登·贝尔奖。作为解决顶尖科学、工程问题的核心基础设施,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几乎同时承担了23个整机应用,涉及18个联合实验室,合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超过100家。
“神威·太湖之光是全球第一台超过千万核的超级计算机。如果把一个核比作一个人,那整机相当于千万人组成的超级城市。如何高效稳定互联和解决问题,需要众多学科、平台、科学家的通力合作,离不开有组织科研的支撑。”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说。
科技管理体系是保障有组织科研顺利推进的前提。如何把精锐力量整合集结到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上来,保证大平台、大团队高效运转产出大成果,是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邵金友认为,“融合不够”“需求导向不强”是高校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化布局方面需提升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学科融合不够,传统的理、工、医、社科等学科学院模式使学科交叉融合存在一定困难;实质性产教融合不够,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组织协同攻关能力不足,与国家、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详见原文:网页链接
作者: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焦以璇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7日第1版#教育##教育微头条##科技##科研#
来了,好消息来了北大博士黄芊芊打破芯片领域世界纪录。现如今清华科学家又为中国芯片界带来喜讯,清华大学成功研发“元成像”芯片。
由于EUV光刻机的制造成本极高,而且很难绕开老牌巨头的技术限制。
“元成相”芯片,它的模式或更倾向光学与光子芯片类似的路径,都是建立在光子技术的基础上。而元镜像芯片又是一种新的光学设计方法——数字自适应光学。它不仅适用于移动终端,还适用于工业领域、医学领域等诸多方面。这有点类似于操作系统领域一种升维模式——直接做出物联网操作系统,就相当于降维容纳了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按照光学技术原理来看,“元成像”芯片或许不是沿着现有光刻机的路径去设计与制造的,未来如果进入到产业应用阶段,有望应用到光刻机成像领域,将走出一条新的属于中国人的道路。
#殷勇任北京市副市长、代市长# 毕业于清华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长期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任职,曾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首位省部级“金融副书记”。
信号已经很清晰了,一批具有极强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型人才走上领导岗位,这和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相辅相成,是这个新时代发展真正需要的领导。
中国内外经济双循环,培训理工科等专业人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高科技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动力。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
未来经济增长走向高品质,也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每年培养大量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国每年会诞生约400万理工科人才,是非常巨大的人才潜力。。
近两年,银行业向地方输送的金融人才已有数十位,越来越多的金融人才成为各地方领导班子的中坚力量。今年6月20日以来已有4位“金融副省长”、“金融副市长”获提拔。
从任用干部的背景,可以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目标取向。
网友:鸿蒙进清华新操作系统课了。
不过教学的地址是在清华大学东南门外的创新大厦!
想问一下,清华大学的同学校内教室是不是紧张,平时都是到校外上课的吗?[捂脸]
219所高校,清华大学位居榜首!中山大学位居第二超北大
11月17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关于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
高绩(ID:gjdata)根据已公示的获资助名单进行了统计(仅统计高校部分,不包含军队系统,医学院/部、附属医院、研究所等直属机构一并纳入统计),第72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共有3503人,其中“地区专项支持计划”拟资助人员共有148人。
清华大学拟获资助人员最多,为155人,包含一等资助11人,二等资助144人;中山大学拟获资助人员为118人,位居第二,其中一等资助5人,二等资助113人;北京大学拟获资助人员均为117人,位居第三,其中一等资助8人,二等资助109人。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也紧随其后,位居第四、五位。
来源:高绩
【清华地学系举行“地球系统科学论坛:诺贝尔奖和气候变化”活动】2月10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以在线方式举办“地球系统科学论坛:诺贝尔奖和气候变化科学”活动,累计6.1万人次在线参加。地球系统科学论坛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办的学术交流品牌,旨在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为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快速发展和有组织科研的开展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清华大学电网全景信息感知技术获国际工程与技术学会(IET)2022年工程技术创新奖】11月10日,全球工程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IET工程技术创新奖2022年获奖名单揭晓。清华大学电机系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由何金良教授负责,曾嵘教授、胡军教授、张波教授、余占清副教授、庄池杰副研究员、欧阳勇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先进电磁材料及系统研究团队完成的“电网全景信息感知技术”最终荣获“智慧星球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奖。网页链接
王红老师。人家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的教师。一个三极管。起到开关作用。当饱和要满足β×丨b≥1O倍以上的丨C。才能深度导通。也就是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由平。在输入端加上负8伏。保证反偏(干扰)。当输入低电平时,反相器输出高电平。
三极管反相器,三极管的基本开关电路就是非门电路
08:31烟草系统号召力真不错:
专卖局:硕士居多
北京卷烟厂:硕士居多
总公司机关最高学历:清华大学博士
>>202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开通<<
我校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开通考生网上查询,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可通过以下方式查询本人成绩。
一.考生可访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部分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系统。查询时,姓名、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即考生编号)必填。
二.考生可访问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查询本人成绩:中国(境内)学生。具体查询步骤如下。
1. 登录系统
打开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登录地址中国(境内)学生 ,所有参加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并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含港澳台考生)均从该界面登录。首次访问时需要注册账号,其中清华考点考生(即9位报名号为1103开头的考生)如已注册则不用再次注册。
① 注册账号
请务必使用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时使用的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注册。点击上述登录界面的“注册新用户”链接(或直接访问:中国(境内)学生),根据界面提示进行注册。注册不受时间限制。注意密码无法找回,只能重置,请妥善保存。
② 忘记密码
若忘记密码,可通过上述登录界面的“忘记密码?”功能(或直接访问中国(境内)学生 )进行重置密码。请确保注册时使用的邮箱能正常接收邮件。
2.初试成绩查询和成绩单打印
请点击“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下 “初试成绩查询”,进入查询界面。
进入查询页面后,可看到对应的姓名、考生编号以及初试成绩的总分;查看具体初试成绩科目的分数可点击“点击查看详情”查看,之后可点击“打印成绩单”打印初试成绩。
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2年2月21日
原标题:清华大学关于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的通知
文章来源:综合信息平台
【清华大学-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芯屏融合与系统集成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8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芯屏融合与系统集成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大楼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岩出席仪式并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清华大学-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芯屏融合与系统集成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将面向面硅光芯片、集成电路装备、传感芯片器件、检测装备等多个方向开展合作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推荐五个人工智能宝藏网站,清华大学良心产品。
1.九歌 网页链接
超级厉害的人工智能诗歌写作系统。由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研发。你只需要输入一个词语,就能生成律诗、绝句、藏头诗、集句诗等,内容非常丰富。
2.反向词典 网页链接
写作利器,当你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反向词典都能帮你搞定。可以设置字数、韵脚、词形,还可以中译英!
3.学堂在线 网页链接
清华大学精心挑选的5000多门课程,免费学习良心制作!学科种类多样,非常适合职场人充电,还有各类职场技能提升课程!
4.据意查句 网页链接
依然是来自于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精品!据意查句可以根据你输入描述的意思来查找相应的名言名句。
5.爱校对 网页链接
爱校对,依托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的智慧场景,打造精准度更高、速度更快的文字校对体系,旨在为严谨的文字工作者提供更有效、便捷的文字纠错工具,降低人工校对成本,提高校对效率和准确率。你只需要将文章粘贴、或者上传文档,即可免费文字校对,它会帮你找出错别字、敏感字等,并且提出修改意见,非常好用!
#职场达人炼成记# #管理# #2022毕业季# #职场进化论# #技能# #学习#
鸿蒙被选进了清华大学最新系统课程里了。
但仔细看看,创新大厦……这哪是清华,就是个写字楼而且不是什么上档次的。里面一堆小公司…而且而且看这课程进度,在内存进程线程等的系列里面,突然来个鸿蒙系统,确实突兀。话说,你们觉得鸿蒙是安卓换壳吗[思考]
清华不愧是国内最强的高等学府,在哈工大、哈工程被MATHWORKS禁止使用其商业软件MATLAB 的大背景下。
清华大学逆势崛起,获得了Ansys 公司捐赠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及设计自动化(EDA)软件。
有意思的是,这次捐赠并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发一个光盘或者安装包给你,让你在本机上使用。而是通过一个所谓的“开放平台”,清华大学的学生可以在学院的EDA平台上预约使用。
该软件涉及电磁场、微波、天线、结构和流体、光电子元器件、芯片封装、电热多物理场及3D IC、SoC电源噪声及可靠性、RTL功耗分析及优化、热分析、ESD分析、功耗模型分析与抽取等应用领域,主要是应用于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电子系统等等。
清华大学与Ansys 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集成电路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呵呵,这历史大背景下,清华还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只可惜,不知道厚德厚在哪里。
继比亚迪进入2021年高考试题之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又被清华大学收录进汽车教材,凭什么?为什么?这让其他车企情何以堪呀?![捂脸][捂脸]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师生在第20届国际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网络感知系统大会获奖】 11月6日至9日,第20届国际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简称ACM)嵌入式网络感知系统大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何源副教授课题组的论文“麦巢:辅助无人机精准降落的远距离即时声源定位技术”获得了大会最佳论文奖第二名。该项目研究动机来自美团公司正在打造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真实应用场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麦克风阵列进行远距离即时声源定位的方案,有效解决了复杂城市环境中信号衰减快、信噪比低、多普勒非线性失真等难题,对无人机的可定位高度达120m,定位相对误差0.5%。目前,该技术方案已经接入美团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并通过了多种复杂环境的测试验证,未来计划在美团无人配送业务中落地应用。#科研速递# 网页链接
【清华大学副教授程朋去世,终年48岁】3月18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统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原党委副书记程朋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48岁。
程朋同志于199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99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毕业后留系任教。程朋同志长期工作在自动化系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有力支持了我国大客机和大运输机专项的工程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