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关于【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说法,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 2、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初一到十五九种习俗

1、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说法,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说法,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正月初一

关键词: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聚财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正月初二

关键词:姑爷节/祭财神(开斋日)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正月初三

关键词:羊日/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四

关键词:迎接灶王爷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

关键词:迎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正月初六

关键词:石头生日/送穷(送子)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唐代诗人姚合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七

关键词:人日/捞鱼生/摊煎饼/踏青/登高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2、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初一到十五九种习俗

年时将近,年味渐浓。鼠年到,鼠来宝,几种禁忌要记牢,风俗习惯遵循好,新的一年乐淘淘。

九种习俗等你记

1、初一拜年“新年好”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从一句喜气洋洋的问候开始吧。

正月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是一种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祝福。拜年吉祥话后,长辈也会给晚辈红包,当做新一年的彩头。

给亲戚朋友拜完年后,左邻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万事顺心。

2、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古代,女儿嫁出去了一般不会轻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间也很难团聚。

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团聚的日子,大家团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边,交流感情。

3、初四迎接灶王爷

按照民间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清点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门,点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爷的到来。

初四这一天,按照传统,最好不要出门。同时这一天还要把过年来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杂烩。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4、初五“破五”迎财神

初五作为财神的诞辰,很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业,人们在这一天迎接财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初五又称“破五”,是说过了初五,初一以来的所有禁忌都可被打破,不再遵守了。

5、初七“人日”七宝羹

传说女娲先造出了猪牛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正月初七,就是人诞生的日子,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

在初七这天,按照传统要吃七宝羹、吃面条等,七宝羹是由七种蔬菜熬成,分别有韭菜、芹菜、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6、正月十一请子婿

传统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正月十一这天岳父要请女婿吃饭。

初二女婿大包小包来岳父家,十一这一天岳父要回请女婿。

7、正月十二搭灯棚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这一天里,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旧鞋等。

正月十五赏花灯,从十二开始就要准备好,开始搭灯棚了。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8、正月十三点灶灯

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的说法。

“上灯圆子下灯面”,正月十三上灯日要吃圆子。

9、正月十五看花灯

“一年明月打头圆”,古称“上元节”,这一天大家都出来看花灯,猜灯谜,尽情享受新年的滋味。

九种禁忌要记牢

1、初一忌动扫帚

初一当天不要动扫帚,动扫帚会把新一年的福气扫出去。初一是拜年串门的日子,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在这个时候动扫帚扫地,也有一种把客人往外赶的感觉,所以最好不要。

2、初四忌出门

传统习俗认为,初四是灶王爷来人间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迎接阎王爷不能出门。

3、正月忌剪头发

正月里不能剪头发,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一种误传,本来应该是“思旧”。源自于明末清初人们怀念旧朝,以不剃头表示思念旧朝。

4、吃鱼留下头和尾

过年每家都会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但餐桌上的这条鱼不能都吃干净了,要留下头尾,表示新的一年不仅能吃饱喝足还能有富余。

5、初一当天别借钱

过年期间别向别人借钱,也别催债,新年开始就被金钱纠缠,一年都会过的不顺心。过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心情,新年有好心情,新的一年才有干劲。

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6、初一早上吃剩饭

初一早上要吃年三十的剩饭,表示旧一年的延续。其实除了寓意,很多人年三十都会整一大桌菜,这些菜通常一顿吃不完,初一早上吃剩饭也是节约粮食,落实光盘行动。

7、新年忌啼哭

新的一年不要哭哭啼啼,人们认为新开始就哭哭啼啼,那新的一年也会霉运不断。新的一年保持好心情,别生气,别哭闹,啥事也没有开心过年重要。

8、不要打破器具

人们认为新年打破碗、杯子等都是不吉祥的,但其实岁岁平安,打破东西可能也会预示着你新的一年有所突破。

9、初九不能晒衣

初九这一天是“天公日”,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不能晒被子。

过年的习俗和禁忌其实都是一种文化,虽然很多在当代人看来是一种迷信,但它更像是一种过年的标志,好像有了它就有了年味。

金属闹春,鼠你最有福!

本文关键词:大年初一到初七的禁忌大全,现在知道还不晚!!!,初一到初十的禁忌,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禁忌,初一到初七都管什么,初一到初七有什么风俗。这就是关于《初一到初七习俗禁忌,这些老传统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20565/
1
上一篇 cashier怎么读,与职业相关英文词汇表达<一>
下一篇 平替是什么意思,平价护肤品真能代替大牌护肤品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