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古:
亚泰集团(SH600881)居然红?东北振兴了?
望古:
亚泰集团(SH600881)2块我来扔稻草
亚泰集团(SH600881):
同花顺(300033)数据中心显示,亚泰集团(600881)3月27日获融资买入950.49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60.63%,当前融资余额4.6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6.14%,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 融资走势表 日期融资变动融资余额3月27日697.35万4.64亿3月24日... 网页链接
望古:
亚泰集团(SH600881)东北证券凉凉了,亚泰向2靠拢。
望古:
亚泰集团(SH600881)跌到2元东北振兴的正侧就出来了加油!
望古:
亚泰集团(SH600881)卖东北证券,这是走在退4的路上
金色光-投资有道:
高端医疗装备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受到多项政策的鼓励与支持。近日,高端医疗装备再次迎来政策“红包”。同时,据国家药监局消息,2022年,我国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实现新突破。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在相关领域不断“耕耘”。
来源:摄图网
政策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发展
202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医药器械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努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要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医疗装备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
为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家各部门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加快医疗装备发展,尤其是高端医疗装备发展。
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
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
2022年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五部门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强调提升老年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医工协同发展,研发老年人医疗辅助、残障辅助、康复辅具等智能产品和可穿戴设备。
2022年5月27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工作的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全面加强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国产高端医疗装备正在“崛起”
2023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监政策速览(第57期)强化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助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显示,2022年,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实现新突破,国家药监局批准了首个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等创新医疗器械55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77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与2021年相比增加57.1%。
在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不断发展的背后,多家上市公司在相关领域不断“耕耘”。
2023年3月8日,迈普医学(301033.SZ)在深圳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的硬脑膜医用胶产品于2023年2月10日首次注册完成并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已递交CE申报。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少数规模化出口海外高端医疗市场的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颅颌面内固定钛钉、聚醚醚酮颅颌面固定板分别于2023年3月7日、13日首次注册已完成并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实现1.39亿元,同比增长34.75%,其中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市场方面,公司产品累计覆盖国内医院数量达1300多家,国际市场覆盖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达80个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超过35万例。
3月14日,众合科技(000925.SZ)发布《关于投资设立子公司布局大健康数字化业务的公告》,计划首期投资2亿元,设立子公司作为发展大健康数智化业务的主要平台,前期将重点聚焦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AI智能精准大健康两大产业方向。在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领域,公司拟通过与产业方合作或自建CDMO,打造园区产业生态,通过“基金+基地”的模式,结合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积累,孵化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企业,形成公司未来数智化技术应用的新产业场景。
2022年6月28日,柳药集团(603368.SH)在披露的《投资者交流会议记录》中表示,公司与上海康达卡勒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动态DR、车载DR、骨密度仪和口腔CT等高值医疗器械。
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0.92亿元,同比增长11.42%;实现归属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22.79%。对此,公司表示,持续开展药械耗材SPD项目,尤其加快器械耗材市场份额的提升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泰集团(600881.SH)12月6日也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谈到,公司间接持有吉林亚泰中科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75%的股权,其主要围绕皮肤影像、科技体育、高端医疗器械开展研发、中试、生产、销售工作。
喵似仙:
这两年的水泥行业有多困难想必不用多说,海螺水泥2022财年毫不意外地营收、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全面大幅下滑,成本端相较于2020年,总成本上升了33.46%,其中燃料及动力成本上升了66.66%。
下游需求更是受到新冠疫情和房地产市场萎缩的严重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和水泥产量双双下滑,让人感觉看不到希望,一副夕阳行业日薄西山的光景。
但与此同时,海螺水泥的资本性支出却达到了239.33 亿元,主要用于矿权购置、项目建设投资以及并购项目支出,资本性支出大大超过了净利润和过往水平。这一点从公司的投资性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到。
以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亿元)近似作为资本开支可以看出无论是金额还是占净利润的比例都较以往有较大的上升。
除此之外,海螺水泥还在二级市场上对水泥及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做了较多的证券投资。
对西部水泥的持股从约20%提升到了约30%,亚泰集团、华新水泥的持股也有显著提升,可以说水泥的行业的上市公司海螺水泥都快投资了大半,这些投资分别计入了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可以看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在最近期总共造成了三十多亿元的较大损失。
那么海螺水泥真的是冤大头吗?恐怕还需要时日才能见分晓,从海螺水泥的角度这些投资的动机一方面是基于对行业的了解和判断,买入行业内优质低估的公司获得财务收益,另一方面应该也有业务配合方面的考虑。例如对于港股西部水泥的持股已经高达30%,西部水泥目前PE仅3.65,PB仅0.37,2022年收入人民币84.89亿元,同比增加6.1%,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2.15亿元,同比减少23.4%,算是一份不错的业绩,西部水泥以非洲市场为主的海外业务营收占到了13%,而海螺水泥海外业务占比较低且集中在亚洲和西部水泥的业务有所互补。
海螺水泥的投资还有一个重点在于环保减排方面,在报告期内通过以海螺创业实物分红为主的方式并表了海螺环保。(此处股权关系复杂不多赘述,希望海螺创业股东不要哭晕在厕所。)海螺创业股价如图:
海螺环保主营工业危固废处置,于海螺水泥的水泥业务有较好的协同。与此同时,近年海螺水泥还大量进行光伏投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两年内从0提升至475兆瓦,光伏发电可以提供一种燃料和能源的替代选项,能不能降低煤电成本还要看光伏投资和发电的效率,这一方面不太清楚,但更重要的是并表海螺环保和投资光伏都有利于碳中和节能减排,相信对于相关政策海螺水泥一定是最清楚的,如果未来企业只有一定的排放指标,节能减排的能力就影响着公司产能的天花板,可能对于未来的市场占有率有重要影响。
目前公司水泥产能3.88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18.22%,这一数字在2021年是16.25%,2020年是15.52%,产能占比在近些年是总体提高的。水泥和熟料的产能提升都较小,而骨料和商品混凝土的产能提升较大,海螺水泥近两年也大幅消减了低毛利的贸易业务,而毛利更高的骨料及商品混凝土的营业收入却逆势大幅提升,这样的业态改善在行业萧条时期也许看不出太大作用,而一旦行业繁荣度提升就能看到效果。
即使行业总体的规模接近天花板,像海螺水泥这样的行业龙头依然可能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及向海外市场扩张等方式继续成长。
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谱丁发现了水泥,1849年,法国人莫尼埃将铁丝网放入水泥中形成混凝土,1889年,我国唐山建立起第一座水泥厂,到明年水泥就刚好发明200年了,大概不用担心这个行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消失,不过说到底,水泥是一个高度周期化的行业,只有在萧条周期播种和守候才可能在繁荣周期迎来结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