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生物(SZ300685):
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2023年3月31日,艾德生物(300685)获外资买入23.64万股,占流通盘0.06%。截至目前,陆股通持有艾德生物6206.72万股,占流通股15.61%,累计持股成本41.43元,持股亏损32.08%。 艾德生物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4.... 网页链接
艾德生物(SZ300685):
同花顺(300033)数据中心显示,艾德生物(300685)3月31日获融资买入33.16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2%,当前融资余额3835.79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34%,低于历史20%分位水平,处于相对低位。 融资走势表 日期融资变动融资余额3月31日-263.49万... 网页链接
浮云曼话:
三月份医药板块表现不好(除了少数几个沾上热点或集采免疫的细分板块),CXO业绩不俗但股价被带崩了。
终于第八批集采靴子落定。进入4月以后,随着至少也比其他热点板块业绩不差的22年报的全部披露,期待医药板块可以有所作为。
近期IVD圈分子诊断领域的一件大事:LDT在上海的试点方案出来了,基因检测概念股跟着涨了一波,未来很多游走在科研和临床边缘的分子诊断的无证试剂,或可浮出水面阳光化了。然而是福是祸还说不清,目前看基本定了调,今后会在三甲医院实施LDT,而不是如之前大家所期待的在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实施,这是把主体责任落在了医院。
或许今后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和有资质有需求的医院会以某种形式合作,共同推动一些临床急需但还没有获证的试剂纳入医院的LDT目录,并在本医院内推广临床使用。
对第三方医学检测公司来说,若想规范并在国内上市,以LDT形式把临床需要的分子诊断无证试剂合法化,与医院的合作模式就可能有重大变化,目前合作的医院是否符合LDT资质,如何拓展与有资质医院的合作,如何进入医院LDT目录等等,都是需要考量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有较大不确定性。
从医院的角度,为了规避风险和主体责任,想来会优先选择头部的、有强大研发能力的、有规模和口碑的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以肿瘤基因检测来说,在目前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的背景下,今后几年或能看到头部企业跑马圈地,中小型企业有可能会渐渐淡出市场。
看到有分析:在这种背景下,艾德生物为代表的手握最多基因检测伴随诊断有证试剂的公司,在研产品可先已LDT形式和医院合作,积累数据后申报获证,可以加快研发进程,或可受益。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闭门猜想和臆断,还有待于近期和业内相关公司探讨后再行判断。
艾德生物(SZ300685)医药ETF(SH5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