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的秘密:史上最残忍的探险家,开启美洲原住民大屠杀
- 2、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为什么直到死
1、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的秘密:史上最残忍的探险家,开启美洲原住民大屠杀
哥伦布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先后四次航行美洲,发现新大陆,为白人梦和领土扩张做出极大贡献。但是,历史并非是单方面的,在“世界最伟大航海家”的美誉声背后,其实掩盖着一只残暴且贪得无厌的怪兽。
根据现代西方人的研究,哥伦布有着人格缺陷,他甚至是个多重人格拥有者,为人十分狡猾,并且是个贪淫好色的家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离开欧洲,朝着未知的海域进发,他们在海上航行了2个月零9天,受尽煎熬和苦难,包括哥伦布本人在内每天都是活下去而祈祷,每个人的脾气都很暴躁,经常为一点小事而动刀动枪,有人甚至扬言要宰了哥伦布喂鱼。这种现象对于在海上的人来说,是普遍现象,船只就是一个王国,谁刀子锋利谁就是皇帝。
正当哥伦布快要无法控制局面之时,奇迹出现了,他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当然,这并非真正的美洲大陆,而是佛罗里达旁的一个岛屿,这个岛屿被白人命名为瓜纳哈尼。哥伦布起初认为这是日本的一个岛屿,他也许饿昏了头,又或许是人格再一次发生了分裂,竟用西班牙语跟岛上的土著人对话,跟他们要食物和淡水。
原住民自然无法听懂他那种野猪咆哮似的语言,这令哥伦布很生气。让伟大航海家生气,下场往往不会太好。哥伦布用他的螺旋仪测量方位,认为这里是北纬42度,事实上这里往南偏移了两千两百多公里。
最后,哥伦布下了结论,这里是传说中的东方古国——印度,他认为那些头上插着羽毛的野蛮人是印度人,于是用西班牙语称呼他们为“indio”,这是“印第安人”的意思。请记住,这个词汇真正是被哥伦布传遍世界的。后来,白人发现了真正的美洲大陆,竟然也将这个名字直接给当地人命名,于是乎,美洲原住民统称印第安人。
岛上的原住民热烈欢迎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甚至将他们认为是天神派来的使者,给予他们丰富的事物,但那些自认为来自文明国度的白种人吃饱喝足后,要求土著人将岛上最美丽的姑娘献给他们。
在岛上逍遥几天后,哥伦布再次起航,原住民为其准备了大量淡水和粮食,然而哥伦布并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意,他依仗原住民的善良,恬不知耻的在自己的航海日志中(1492年10月14日)写道“这群跟动物一样的家伙简直太好欺骗了,我只需50人,就可以轻轻松松统治他们。等着吧,很快,我就会派人到这里来。”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哥伦布与其他冒险家有所不同,他除了探险之外,更明白殖民的重要性,他的目的是要让那些新大陆上生存的人种臣服在西班牙人脚下,残酷地剥夺他们的财富和劳力。
哥伦布说话算数,五年后,他率领白人登上这座岛屿。原住民捧着礼物准备迎接他们时,却发现他们带来的并非友善,而是无情的杀戮和抢掠。从下船的那一刻,那些已经武装到牙齿的白人挥舞着砍刀和火枪,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抢劫。
随行牧师记载“那些因战败而重伤的原住民战士被当成猎犬的口粮,猎犬生生将其身上的肉撕下,而后开膛破肚,水手们则哈哈大笑拍手叫好。每个水手都抢到背不动的财宝,每个水手都拥有十几个漂亮的姑娘。那些土著人成了水手们的奴隶,稍有反抗就会被杀死。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竟然将潜逃未遂的土著人释放,而后再派出猎犬追逐他们。对于水手来说,这些残酷的游戏只不过是他们消遣的方式罢了。”
最终,哥伦布与他的白人水手将岛上的财富掠夺一空,继而榨干他们的血水,将残留的原住民赶上船,锁在阴暗潮湿的甲板之下,当做猪狗一样贩卖到各地。男的成为奴隶,而女的则成为他们发泄兽欲的工具。
西班牙历史学家Consuelo Varela曾对此表示:“看看西班牙人都干了什么,哥伦布的特征就是残暴。即使如何赞美他,也不得不承认已经发生的暴行。”
无论后世如何评说,哥伦布的心情是异常愉快的,他在航海日志这么写道:“就像买卖庄稼一样,100个西班牙币就能买到一个美人儿,这种买卖非常普遍,有无数商人求购姑娘,特别是那些9至10岁的小美人儿们供不应求。感激我吧,没有我,你们享受不到这么廉价的好处!”
据保守估计,在哥伦布登岸后的50年内,非正常死亡的美洲居民竟达500万之多,而当时所有的土著居民加起来都没超过1000万。瞧瞧,那些自持文明的白人老爷们都干了什么?
最后,我想以史学家Mira的名言作为结尾:“大航海是个伟大的时代,无庸置疑。但是,现代历史上,普遍只听见胜者笑,不见败者哭——我们把这些失去太多的一群人,视为理所当然;他们的悲惨,映照着胜者的笑脸。”
文|大狮
2、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哥伦布为什么直到死
文/阿兰·米哈伊尔
从发现美洲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他于1506年去世,哥伦布都相信自己找到了一条向西抵达亚洲的航路。
一开始,他认为他和船员们抵达的这座地势平坦、树木茂盛的岛屿是印度外海的岛屿之一,因此他就使用了“印度”一词来描述新世界的居民。在哥伦布的时代,“印度”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词语,可用来指代整个亚洲。
所谓的“西印度群岛”
当然,他们到达的并不是印度,甚至也不是印度附近,而是巴哈马群岛(Bahamas)。哥伦布把他泊船的岛屿命名为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而当地的居民把它叫作瓜纳哈尼(Guanahani)。
哥伦布一行人满怀感激地跳上了岸,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才让他们在海上颠簸已久的双腿重新适应了陆地。接着,他们在秋季温暖的海风(哥伦布认为这是西太平洋的海风)中扬起了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旗帜,“吸引了岛上的许多人前来”。
圣萨尔瓦多与加勒比海上的其他岛屿属于泰诺人(Taino)。在哥伦布对当地人最初的描绘中,他使用了旧世界的经验来解读新世界,以便于他的赞助者们理解。
他写道,泰诺人十分友好,有着“ 加那利岛民(非黑非白)的肤色”,他们“像出生时一样赤身裸体”,没有武器,身上涂着色彩,“四肢纤细,比例匀称”。
他们慷慨地把食物、水、棉线团和鹦鹉送给了欧洲人。作为报答,哥伦布一行人送给他们小珠子、装饰物和一些彩色玻璃。此外,他们还在无意间送给了泰诺人一项可怕的东西:病菌。
哥伦布认为,泰诺人“很容易就可以皈依为基督徒”。而且,他发现有些泰诺人鼻子上戴着金饰,这意味着他们还将给欧洲人带来财富。
印第安酋长
哥伦布没有在圣萨尔瓦多浪费时间,停留了短短两天之后就再次登船,准备驶往亚洲大陆。他相信亚洲大陆就在不远处。他带了六个看起来愿意帮忙的泰诺人充当向导和翻译。
哥伦布沿着巴哈马群岛的岛链向南,为西班牙发现了克鲁克德岛(Crooked Islands)。哥伦布将灌木丛生的克鲁克德岛南部命名为伊莎贝拉(La Isabella)。他在这里听说了一位“披挂黄金”的伟大帝王的故事。
如果不是随后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死亡,欧洲人与当地人在美洲的第一次相遇几乎具有一些喜剧色彩。哥伦布很难与泰诺人交流,这产生了不少麻烦。
例如,他不知道泰诺人说的那位国王到底是在这座岛上,还是在他推测的大陆上,或是在别的什么地方。不过,哥伦布认为,既然这些岛民知道这位国王,那他应该就在不远的地方。
哥伦布派出了一支搜寻队,但搜寻队未能在伊莎贝拉找到这位国王。于是,哥伦布立刻得出结论,这位国王必定在大陆——亚洲大陆——之上,而且肯定就是他此行要寻找的那位大汗。
他幻想着亲眼看到大汗宫廷的场景,兴奋得不能自已。他在1492年10月21日的航海日志(供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以后阅读)中写道:
他们的下一站是“ 另一个大岛,我相信那个大岛一定就是日本(当时写作Cipango)。这里的印度人把那个大岛叫作科尔巴(Colba,即古巴),说那里有许多很大的船只和许多商人。我已经打定主意,接下来要从这座岛屿出发……前往大陆上的行在(Quinsay,即中国的杭州),把国王与女王陛下的书信带给大汗”。
10月28日,向南航行的哥伦布船队在古巴的北侧海岸登陆。或许,此时的哥伦布会认为自己到达的并不是日本,因为古巴实在太过广袤,不像是一个岛屿;他之前到访过的岛屿—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希俄斯岛和巴哈马群岛—都比较小。
当然,爱尔兰和冰岛也是岛,但奇妙的幻想让哥伦布不愿意面对这一事实。哥伦布相信,他一定已经到达了中国,也许距离大汗富丽堂皇的宫殿只有几步之遥。身在古巴海岸的哥伦布派了两名翻译去内陆,让他们去寻找大汗。
罗德里戈·德·赫雷斯(Rodrigo de Jerez)和皈依了基督教的西班牙犹太人路易斯·德·托雷斯(Luis de Torres)带着哥伦布从圣萨尔瓦多带来的两名泰诺人进入了内陆。
两天之后,他们回到了海边,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村庄。那里的居民十分友善,分给了他们一些红薯、玉米和豆子,这些都是这两个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新奇作物。村民们还给了他们一些烟草,让罗德里戈和路易斯成了除美洲原住民外最早吸烟的人。
不过,哥伦布对玉米和烟草都不感兴趣。他深感失望,因为他们未能找到大汗,甚至连一个聂斯脱利派基督徒都没有找到;圣萨尔瓦多泰诺人的鼻子旁散发着诱人光泽的黄金也无迹可寻。
美洲的特产:烟草
哥伦布决定继续探索海岸地带,这一次要向东,前往一个看上去大有希望的海湾。在驶过了古巴的最东端之后,哥伦布又来到了远处一个多山的岛屿。这里的景色让哥伦布想起了卡斯蒂利亚的辉煌,于是他将这座岛屿命名为“La Isla Española”,意为“西班牙的岛屿”,在拉丁文中则称作“Hispaniola”(伊斯帕尼奥拉)。
12 月初,哥伦布船队和他们的泰诺人向导又沿着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北部海岸向东航行了几个星期,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量靠岸登陆。不过,鉴于冬天即将来临,哥伦布决定尽早向西班牙返航,以免补给出现短缺。
1492 年的圣诞节,船队里最大的“ 圣马利亚号”出了问题,她的船舵卡在了珊瑚礁里。哥伦布下令砍断船上沉重的桅杆,尽可能地卸载货物,试图让船上浮一些,但这些措施都没有奏效。洋流推着船继续深入珊瑚礁之中,船的接缝处多处进水,海水漫进了“ 圣马利亚号”的船体。这艘船完了。
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把船上的货物都转移到了另外两艘船上。哥伦布向他的两位赞助人汇报说“ 连一根鞋带也没丢”。虔诚而且醉心于征服使命的哥伦布写道:“我主让船在此处搁浅,必是欲让我们在此建立定居点。”
哥伦布和他的手下利用“ 圣马利亚号” 上抢救出来的木材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营地,俯视着船只的残骸。哥伦布将这个营地命名为圣诞要塞(La Navidad),以纪念船难发生的日子。
由于剩下的两艘船无法承载所有的水手,哥伦布只好将39个人留在了这里。他给他们留下了足够一年使用的食品和补给,但等他在11 个月之后回到这里时,却发现营地已经被焚毁,所有人都死了。
本文关键词:哥伦布事件,哥伦布的历史故事,哥伦布历史事件,哥伦布是太监吗,哥伦布是真是假。这就是关于《历史上真实的哥伦布,史上最残忍的探险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