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无痕,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蕴含着许多的美学内涵。
一、秋无痕的经典故事
传说中秋无痕,是一位曾经在秦淮河畔渔霞而立的英俊青年,被称为“无痕”。在两座山的隔绝下,他渔夫的生活平淡无奇,但非凡的风采让附近的渔村村民和他交上了朋友。渐渐地,他也受到了喻家王爷的宠爱,于是老板家将他任职于朝廷,带着自己的乡里思想和心意,无痕在朝廷办事。
不久,中原就爆发了一场大战——著名的“秦淮战役”,无痕把自己的归家一梦放了一边,离开自己的乡里,奋不顾身上朝南城去,想要拯救家乡。但他到达城里的时候,发现他的故乡已经被秦军彻底摧毁,乡里的村民已经被杀死。而且,秦军竟然用无痕曾经常去捕鱼的秦淮河作为护城河,用护城河抵挡他朝南城去进攻秦军。
看到自己英勇而殉职的家乡祖国,无痕痛苦凝想,心中满是悲伤,想到了自己曾经无可比拟的英俊。他想:“与我英俊的外表相比,家乡的景象太惨了!我想给家乡留下点什么!但是,我究竟能做点什么呢?”
于是,无痕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将自己的英俊彻底削尽,留下“秋无痕”的传奇!于是,他拔毛修剪,削面理发,惨绝人寰,改头换面,丢弃了英俊的模样,成为一个清瘦的渔夫模样。当秦军来袭的时候,他站在护城河畔,挥舞尚未抛弃的鱼竿,哪怕已经看不到自己曾经亲人,他也依然默默地守护着家园,钓着曾经常去的秦淮河!
二、秋无痕的美丽寓意
秋无痕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至被刻画成了图像,著名的楹联《英俊无痕守秦淮》,描绘出秋无痕临危受命,置信自己,顽强抗争,一直坚守的英勇事迹,流传千古,铭记心间。
无痕故事里最吸引人的便是它朴实的美学内涵,它把“家珍”融入到英勇和正义中,表达着居者有其屋,乡愁是一定要感受到的情感,这使得它更加真实,营造出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中国古典意境。
秋无痕的故事也更多的表达了一种朴素的守护美德,无痕把自己的英俊抛弃,他受职离乡,为他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他对家乡的无私的付出,也反映了守望相助、和勇敢的精神,古往今来,令人深深感动。
三、秋无痕在当代中的意义
答:
一、“秋无痕”的出处
“秋无痕”是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西厢记》中的一句台词,忘川河畔,秋风吹落一片无痕,出自唐人词人韩愈的“更漏子”。其实,这句话形容的是秋天来临了,暮色里一片无痕(没有一个人)。
二、“秋无痕”早期出处
“秋无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国唐朝时期,当时诗人韩愈创作出《更漏子》一词。在古诗中,韩愈把“无痕”用来比喻自己眼前出现的荒芜无人的景象,这和当今《西厢记》中的“秋无痕”,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冷落寂寥的景象。
三、“秋无痕”的流传
时至中国明清时期,“秋无痕”的语句也被用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比如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庆丰饭店话》,张之洞的《状元秀》等杰出作品中,都有“秋无痕”的描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当时在文学界很流行。
四、“秋无痕”在当今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秋无痕”在当今文学作品中也运用广泛,如著名小说《西厢记》中,把“秋无痕”用来形容秋夜大街上的景色;而《儿女英雄传》的秋无痕,则描写了绿林中一片沉寂无声的景象;《末日惊魂》里,则把“秋无痕”用来描绘空洞寂寥的荒芜景色;《虎口脱险》也把“秋无痕”用来形容月亮下面的一片拦路虎。由此可见,“秋无痕”这一概念被各种文学作品所应用,表达了文中众多荒凉、孤寂,肃杀气息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