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内存泄露(内存泄露怎么修复)

一、定义

1. 内存泄露是指由于疏忽而在程序执行期间没有及时释放由程序使用的内存或系统常驻内存,从而导致未使用的内存越来越少。

二、形式

2. 内存泄露的形式有许多。常见的有:一次性分配的内存使用完后没有及时释放;每次重复分配内存却没有及时释放之前的;循环分配的内存释放时缺少break退出循环;多线程内存泄漏;函数调用错误释放了全局变量等。

三、原因

3. 内存泄露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程序代码有错误,导致程序调用不正当;缓存没有使用合适的释放时机;程序设计不良;应用程序没有在正常的状态运行,如没有结束或者反复报错;应用未关闭就结束进程等。

四、危害

4. 内存泄露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严重将导致系统). 内存泄露也会对程序执行效率带来不好的影响,由于内存泄露将使用的内存越来越少,会导致程序性能下降或程序崩溃。

五、防范

5. 为了避免内存泄露,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程序设计阶段注意资源的释放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内存的动态分配问题。另外,对于内存动态分配的函数需要关注多种功能及相应的参数,避免程序漏洞和错误。同时,在代码运行期间,多进行程序错误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内存泄露问题。

(一)定义

内存泄露是指程序在使用完某块动态分配的内存后,由于程序编写的原因,没有及时释放资源,从而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从而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二)产生原因

1、操作不当。程序员编写程序时,在调用申请内存资源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导致申请分配的内存资源在使用后未及时释放,从而造成内存不断的被占用,甚至因此造成程序的死锁,从而产生内存泄露。

2、资源错误回收。在内存回收的过程中,由于逻辑的错误导致部分内存资源没有被释放,从而引起内存泄露。

3、资源循环引用。若在程序分配资源操作时,出现两个或多个资源被循环引用,而一方手动释放,而另外一方无法被释放,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三)运行状态

1、性能衰减。由于可用内存被不断减少,导致内存资源被极度浪费,操作系统越来越消耗系统内存资源,程序运行效率会越来越低。

2、程序崩溃。程序出现内存泄露问题后,系统会处于一个不断发生异常的状态,进而导致操作系统程序崩溃。

3、内存占用率数增高。不断的内存申请和释放,会对内存占用率有明显的影响,一旦出现内存泄露,往往会使得内存占用率一下子飙升,同时导致系统空间耗尽。

(四)避免手段

1、采用安全编程编写程序,尽量避免内存泄露。建立统一的程序标准,将内存申请和释放做好规范,通过程序设计确保内存的合理分配与释放,以此降低出现编程逻辑错误的几率。

2、深入钻研,建立实施有效的测试机制,针对程序开发中各个环节加以审核,通过各种工具对检测程序,及早发现内存泄露问题,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3、引入内存安全分析软件,及时发现内存泄露情况,并能及时分析对应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程序,帮助我们在软件开发早期发现和改善可能存在的内存泄露问题。

(五)特殊处理

1、增加内存管理的限制。为了减少内存泄露的可能性,可以在系统中设定一定的限制。例如,限制同一调用者申请的单次内存数量,提升释放内存的速度,提高资源回收的概率,减少程序出现的内存泄露的可能性。

2、调节内存的速度。系统故障时,手动调节内存分配(添加或释放资源),以减少内存泄露问题,提升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18561/
1
上一篇华硕官网下载(华硕官网下载的无线网卡驱动怎么安装)
下一篇 flv格式视频(Flv格式视频用什么软件打开)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