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项目的起源:为了方便跨越多网络链接的访问,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也就是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于1980年发布了一套网络结构标准,也就是现在的802项目。
(2)802项目的种类:802项目可以分为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和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网),其中局域网于1980年发布,局域网分为IEEE 802.3、IEEE 802.4、IEEE 802.5、IEEE 802.6以及IEEE 802.11,后者是无线局域网,又称Wi-Fi,而城域网于1996年发布,城域网分为IEEE 802.7、IEEE 802.10等。
(3)介绍802.1D:802.1D是在802.5底下定义的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它在网络中服务于网络层协议,例如IPX、IP、CDP等,它的功能是管理网络的并发性并且能够检测网络中的新节点和变更状态的节点。
(4)802.1D的工作原理:802.1D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具有多路转发的机制,简称为“RSTP”,即Real-tim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即实时网桥通信协议。RSTP使得网络拓扑图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快速发生变化,该模式可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并保证节点之间的通信安全性,同时RSTP有着自我保护的特点,可以有效的防止网络环境中的设备故障扩散。
(5)802.1D的特点:802.1D必须符合IEEE 802.3标准,以及IEEE 802.1Q和IEEE 802.12标准,要求网络设备具有较高的被动安全性,支持网络设备秒级别的解析,当网络节点在网络结构中发生变化时,能保证网络的安全且实时反应,同时802.1D协议支持多种因特尔芯片组多种物理网络介质,在支持802.1D协议的节点之间可以跨物理层面实现节点互联。
(一)802.1D协议概述
802.1D协议是由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旗下802.1系列定义的一份协议,它是一种基于用户端中继网桥来完成数据包转发任务的协议。它允许不同网桥连接在一起,这样,它就可以扩展局域网的区域范围,使局域网的连接得以跨越更大的地域。
(二)802.1D协议特点
1) 802.1D协议使用一种称为中继网桥的机制来完成数据的转发,用于构建多种性能的局域网环境。中继网桥的无线版本称为无线局域网桥。
2) 802.1D协议可以支持大型网络,能够分发数据包到更广泛的地区。由于802.1D协议采用了树形结构,因此协议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即阻止冗余消息对其他链路发出无用的包而形成流量。
3) 802.1D协议可以让一个网络内的数据包有着最佳路由,从而增加数据包在网络内的传输效率。
(三)802.1D协议工作原理
802.1D协议的工作原理非常类似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当一台电脑想要发送数据给另一个电脑时,发送电脑作为发送端,接收电脑作为接收端,中间会经过多台网桥。一般情况下,发送电脑会将数据包发送给最近的网桥,此时网桥会检查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确定最佳的路径。当网桥确定最佳的路径之后,网桥将会根据该路径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电脑,这是802.1D协议为中继网桥提供的最基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