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rameterDirection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在这一年,IBM发布了它的第一个主机:System/360。系统/360采用了一种新的编程语言,称为全局系统(GSSL),用于定义参数传递策略。这个概念被称为“参数传递方向”(ParameterDirection),它决定了参数在方法调用中的传递方向,比如及时传入的参数是作为输入、输出还是输入/输出参数。它有三个基本取值:输入、输出和输入/输出。
2.在1970年,IBM发布了它的下一代主机:System/370,这款主机支持两种新的编程语言:PL/I和Cobol。 PL/I和Cobol都支持ParameterDirection这一概念,并且支持3类值:输入、输出和输入/输出。
3.1980年及以后,ParameterDirection这一概念被移植到许多其他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中。比如,java在JDK1.1中引入了它,并支持传入、输出、输入/输出三种可能性;.NET 1.0中受ParameterDirection影响也采用了这三种值,但是他们称之为Input、Output和Input/Output等。
4.近期,ParameterDirection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输入、输出,.NET Framework 4.5中还引入了Return值,用于将方法返回值传递给调用者;而java 8中新增的Stream API支持另外一种ParameterDirection,即可修改的参数(ref),用于将调用者传入的参数进行修改后作为输出传递回调用者。
5. 随着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ParameterDirection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性正在被引入到参数传递概念中,以满足不同的开发场景和需求。
1、parameterdirection是指参数方向,是参数模式的一种表达形式。
2、它指定一个参数如何传进来和从存储过程中返回。存储过程参数在参数传输之间被当作输入和输出使用。
3、参数direction一般分为四种:
(1)Input:表示从应用程序向存储过程传递参数,变量作为输入参数传递给存储过程;
(2)Output:表示从存储过程向应用程序传递参数,变量作为输出参数传递给应用程序;
(3)InputOutput:表示变量在输入和输出之间都被用作参数;
(4)ReturnValue:表示变量将作为返回值从存储过程返回给调用程序,并可以改变变量的值。
4、参数模式很常用,有助于存储过程的数据流动更加高效,避免代码重复,可以获得更多的通用编程,这样的结果可以节省更多的重复,分析性能,提高应用程序的可读性,提供一致的接口,并能够更高效地管理访问数据库的操作技术。
5、另外,parameterdirection中也定义了一个新的类型 – ReturnValue。此类型可以用于存储过程中返回返回值,可以用于调试,也可以节省返回值数目。
6、最后,parameterdirection可以帮助存储过程的编写者更清楚地控制参数传输。当传入参数时,用户可以确定参数的传输模式是针对输出,输入,还是输入/输出模式,从而更加清晰地流动程序数据。它还可以避免因参数方向不正确而造成参数无法返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