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英国密码学家、逻辑学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Alan Turing)发表论文《计算机与智能》,文中阐述了"模仿游戏"的设想和测试方式,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图灵测试,这是人类第一次对机器模仿人类智能的深度思考和系统论述。图灵测试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1956年夏天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麦卡锡(John McCarthy)、明斯基(Marvin Minsky)、罗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和香农(Claude Shannon)四位大佬申请并组织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会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并确定了人工智能需要研究的七个方向:自动计算、通用编程语言、神经网络、计算复杂性、自我学习、归纳演绎、创造力。达特茅斯会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正式诞生的标志,1956年成为人工智能元年。(注:图灵为什么没参加?因为1952年图灵被判同性恋性取向定罪,并接受化学阉割,1954年自杀,享年仅42岁。)

回望历史,人工智能诞生至今只有短短70年,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也远远超出了这些创始人的预想。再过70年,人工智能会变成怎么样,无法想象。但人类文明史会铭记那些人、那一天、那个地。
Alan Turing(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人工智能之父)
JohnMcCarthy(时任达特茅斯数学系助理教授,1971年度图灵奖获得者)
Marvin Minsky(时任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神经学系教授,1969年度图灵奖获得者)
Claude Shannon(贝尔实验室,信息理论之父)
Nathaniel Rochester(IBM,第一代通用计算机701主设计师)#科技圈大小事# #人工智能# #科技# #未来#
2023-3-2,星期四,第59期
《老K的故事》
---1:计算机天才,加入贝尔实验室
话说Linux很 牛X,它的牛X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Unix操作系统之父肯-汤普森。

厉害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学习都不勤奋,也不用功。而是发自内心的爱好,在肯-汤普森初中的时候,有一堂课讲到了二进制,喜欢逻辑的他立刻被吸引住了,在兴趣的驱使下,他做了很多相关的二进制计算,并借助一台十进制计算器将其扩展到各种进制。
其实,像老K小时候一样,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上初中的时候对物理非常着迷,很早就开始研究,牛顿的头发是在哪烫的?还多次跑到苹果树下,可就是差一点,没有被苹果砸到。
肯-汤普森,边玩边学,轻松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虽然,国外的大学不像国内这么轻松,随便放飞自我。但是,对于肯-汤普森这样的大神来说,课程so easy,哪里不会点哪里。
于是他迷上了一个新玩意:计算机。
每天晚上,趁着没人的时候,他就偷偷溜进机房,自学了编程,编写游戏、玩游戏,嗨到不行。
计算机才华横溢的肯-汤普森,研究生毕业时,被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看中了,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还不屑一顾,果断拒绝了。觉得自己这么年轻,这么有才华,还有头发,没准能改变世界。
在贝尔实验室的再三邀请下,他才答应去参观一下:
这一参观不要紧,他发现汉明码的发明人、信息论发明人、晶体管发明人都出自贝尔实验室。
他觉得,“像我这样的天才,不就应该来这里吗?”于是他接受了贝尔实验室的offer。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