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少儿编程助教的周记(少儿编程老师工作总结)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写作1000字左右的文稿,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一周?一天?还是一小时?

 

我最快的速度,是半小时完成。

 

前两天关于创业人拼体力的日更,1009个字,我就是在半小时之内完成的。

 

换句话说,从年初到现在,坚持日更272天以后,我的写作速度已经大大提升了。

 

一开始,1000字左右的日更,我需要花费3个小时完成,

 

而现在,完成时间整整缩短了6倍!

 

其实这种体验,我在思维导图的绘制练习中也有过体会。

 

最初绘制思维导图,从构思到成型,需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而且效果还不太满意。

 

在绘制到100多幅左右的时候,绘制速度稍稍有点提速。

 

但一天绘制6幅导图的强度,也差点把我累得想吐了。

 

而现在,在绘制了近2000幅思维导图后,我现在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的时间,一般都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

 

而且也没有花费我太多的精力,整个过程驾轻就熟、轻松愉快。

 

自我判断,不管是绘制导图还是写作,我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肌肉记忆的效果。

 

肌肉记忆,是一个体育训练术语,是指一旦肌肉受到专业训练,就很难忘记这种状态。

 

想维护肌肉记忆的最佳状态,就要遵循健身公式:30/48。即做足30分钟强化训练,接下来48小时恢复时间。

 

按照这个公式进行有节奏地训练,肌肉可以牢记一生,不会轻易忘记。

 

这个训练,对于专业运动员有效,对于普通技能训练效果同样明显。

 

所以,你们明白为啥我要坚持写作日更了吧?

 

因为曾经在导图绘制上尝到过甜头,所以希望把这个经验复制到写作上。

 

现在在看来,这个模式的确可以复制粘贴。

 

当然,对于日更的人来说,坚持行动最难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不知道该写啥?

 

二是写出来没人看很失落。

 

老实说,这两点曾经非常困扰我,尤其是第二点。

 

辛辛苦苦码好的字,用心编辑出来却无人喝彩,那我干嘛要费时费力去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虽然中途也看到了不少写作高手的成功心得,但始终觉得那是别人家的感悟,跟我没半点关系。

 

直到在《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里,看到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那句话。

 

“写作的时候,先写出30万字。这30万字可能都是垃圾,但ta们都是为了后面真正要写的20万字作准备。”

 

我才真正解开了困扰自己的心魔:连著名作家都要经历垃圾创作的阶段,作为我们普通人,又何必奢望一步登天呢?

 

而周记导图的优秀助教如风,则是直接把这个事实总结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

 

”失败产生的垃圾搭建出通往成功的阶梯!“

 

是啊,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个成功的关键,是”母亲“拾来的”垃圾“足够高,才能帮助你有底气一路攀登向上,去触碰成功的边缘。

 

而这个垃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你肌肉记忆形成的关键。

 

想通了这个道理,一切困难就都不是问题了。

 

昨天看大叔直播和一位图图老师连麦,这位96年出生的小伙伴对于有些小伙伴不敢尝试直播的现象,说了两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句:如果你尝试,你可能会失败。

 

第二句:如果你不尝试,你肯定会后悔。

 

所以,他对待直播的态度就是”我宁愿失败,不愿后悔。“

 

在前行的道路上,果然还是年轻人更加勇往直前。

 

”宁愿失败,不愿后悔“,只要你也秉持这个理念,在你自己喜欢的技能里,同样也可以形成你的肌肉记忆。

 

要知道,每个事业成功的人,都曾是普通人;每个普通的人,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人。

#和周记一起学导图##我要上微头条#

在前天与秋叶直播营助教梓君连麦直播的过程中,梓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我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在做了常规的自我介绍以后,又很凡尔赛地说了一句:“樊登老师也在微博上发布过我的思维导图”,还顺便秀了这张图。

 

 

没想到,这下却把梓君的兴趣勾起来了,非要我讲讲樊登老师的这条微博是怎么来的。

 

我也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虽然我多次在我的文章中引用过这张图,也在每次做自我介绍时提到樊登老师对我导图作品的转发,但我却从来没有跟大家说过我到底是怎么和樊登老师“搭上关系”的。

 

好吧,借着今天的日更,我也给错过了当天直播的小伙伴说一说这个故事。

 

时间要回溯到2017年10月。

 

当时,我在去往苏州参加“我是好讲师”大赛的路上,习惯性地打开樊登读书收听樊登老师的解读音频。

 

而这次,我打开最新一节,听到的是樊登老师在“作者光临”环节与古典老师的对话。

 

对话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古典老师的新书《跃迁》。

 

 

在这次对话中,我第一次听说到一种学习模式,就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学习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输入模式,而要大力借助身边的资源,尽可能多地把别人的智慧融会贯通,形成具有自己思维特色的知识系统。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整合信息,联机学习。

 

这个观念,古典老师早在4年前就明确提出来了。

 

《跃迁》第三章导图笔记

 

两位大咖的对话听得我热血沸腾,当场就下单了《跃迁》这本书。

 

从苏州回来以后,我迫不急待就打开书阅读了起来。

 

看完以后更加心潮澎湃,于是一鼓作气就把《跃迁》五个章节笔记的导图全都画了出来。

 

《跃迁》第一章导图笔记

 

《跃迁》第二章导图笔记

 

 

《跃迁》第四章导图笔记

 

 

《跃迁》第五章导图笔记

 

对我这种特别喜欢“凡”的人来说,画完了导图笔记当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传播的开始。

 

于是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成了我的关键“秀场”。

 

而我选择发布的微信群,还算半个主场——因为是樊登读书导师会员群,群里的成员大多都是职业培训师。

 

当我把导图笔记发布到群里以后,不出意料地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在夸赞我的导图笔记绘制得特别好。

 

我原本以为这就算一个特别完美的Happy ending了。

 

没想到,这也才是刚刚开始。

 

导师群里的樊登小书童也特别喜欢我绘制的思维导图,就把全部导图都转发到樊登读书的内部工作群里了。

 

结果,这5幅导图被樊登老师看到了,直接发布在了微博上,还特别艾特了我。

 

你们如果留意看,应该注意到了,这条微博不是我发布了作品艾特的樊登老师,而是樊登老师艾特的我。

 

我至今都记得生命中那个特别的惊喜时刻。

 

2017年12月28日晚上,我习惯性地打开微博,看到消息栏上的红色通知,还以为是系统发来的垃圾信息。

 

结果打开一看,居然是樊登老师的艾特!

 

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反复看了好几遍,确定自己没有眼花。

 

于是兴高采烈地把截图发到了朋友圈,收获一大堆点赞。

 

作为一个小透明,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的一次日常绘制,居然会让拥有4000万会员的樊登老师,为我亲自发布一条微博,还艾特并感谢我。

 

这也算是我人生中特别荣耀的高光时刻,所以时时拿来凡尔赛一下。

 

不过,老实说,我的读书笔记导图之所以能得到樊登老师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樊登老师对知识的尊重,为人的谦逊和亲和,才让我的作品能通过樊登老师的微博被更多人知道。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思维导图本身强大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视觉化的特点,也让导图作品具备了更广泛的传播价值。

 

毕竟,看图比看字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这在当今这个流量经济的时代,被人记住是一件非常贵的事情。

 

用秋叶大叔的话来说,就是“命运更青睐有记忆点的人。”

 

所以,对于思维导图的学习,你开始动心了么?

#和周记一起学导图##我要上微头条#

前两天在和秋叶直播营助教梓君直播连麦的时候,有位小伙伴在评论区里提问:思维导图可不可以帮助ta脱单?

 

这话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

 

思维导图运用最明显的效果是什么?

 

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视觉化。

 

 

所以,你对爱人有什么样的感情,你的感情是怎么变化的,每个阶段的变化感受是什么?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形象又直观地展示出来。

 

我自己在这方面就有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年《军师联盟》这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我也特别喜欢看,经常守着追剧。

 

让我很意外的是,虽然这部剧里出彩的人物很多,但最让我入坑的角色,居然不是性格多面的曹操,也不是暗藏心机的司马懿,而是在历史上总以”心狠手辣”面貌出现的曹丕!

 

曹丕的扮演者是李晨,而我也不是李晨的粉丝。

 

这曾经让我一度非常疑惑:看个剧,我怎么就入坑了曹丕这个我以往一向不喜欢的“欺负弟弟”的人呢?

 

于是,就决定画一幅思维导图来梳理一下。

 

这一画,我的思路就清晰了。(图一)

 

在剧集前半部分,剧情大多集中在表现曹操的复杂和司马懿的隐忍上,对曹丕的展示戏份并不太多。

 

相对来说,李晨的表演也没有太多发挥空间。

 

而到了剧集后半部分,曹操逐渐进入暮年,决定把世子(太子)之位传给曹丕,曹丕的戏份才逐渐多了起来。

 

尤其是在曹丕继位以后,他的表现,既有一朝为帝的王者霸气,雄心万丈,也有面对宗亲势力的隐忍克制、运筹帷幄;既有任人唯贤、重用明臣的开明之举,也有猜忌狐疑、玩弄权术的腹黑心态。

李晨通过自己的表演,把曹丕在这段时期的精明和心机展示得活灵活现。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荧屏上看到曹丕的形象如此生动、鲜活。

 

而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李晨这位演员的表演实力。

 

这幅思维导图在微博上一发布,很快便收获了2万多的阅读量。(图二)

 

而评论区也是热闹非凡,晨粉都很开心自己的偶像得到了肯定。 

 

而我以前还用思维导图呈现过,我是怎么从一个足球小白成为一名女球迷的。(图三) 

 

当然,在表达对喜欢的人的情感上,思维导图更是名副其实的助攻神器。

 

往期周记导图实战营的小伙伴,就直接用思维导图展示了自己从初识到牵手的恋爱过程。(图四)  

 

还有相识、相知、相恋、相守的成家过程。(图五) 

 

现在,这两位学员,一个已经升级为宝妈,一个已经步入婚姻殿堂,都拥有了幸福的归宿。

 

这两位学员,平时都是比较内敛害羞的性格。

 

她们告诉我,幸好我教会了她们运用思维导图,才能顺利地在心爱的人面前表白成功。不但清楚地表达了心意,也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对于特别不好意思开口表达内心情感的人,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简直就是表白利器!

 

所以,运用思维导图,不但能助力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能帮你顺利脱单!

 

这么好的表白工具,难道还不值得你入手学习么?

#和周记一起学导图##我要上微头条#

王世龙有望成为浙江男篮主教练

据篮球记者宋翔 报道,目前帅位空缺的浙江男篮,很有可能会选择球队助教王世龙担任新赛季主教练。

宋翔在个人公众号上发文透露:“我的消息显示,此前五个赛季担任刘维伟助理教练的王世龙即将带队训练,备战新赛季。如果此后一切发展良好的话,王世龙很有可能在新赛季担任球队的主教练。”

#厦大陈景润、北大韦东奕,他们是人不是神却是~#

今年5月22日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诞辰89周年。5月14日晚7点半,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将再次上演《哥德巴赫猜想》原创话剧。如果你不能去现场,可以通过厦门大学官方微信视频号、B站号、快手号、抖音号“云上共赏”。

由此,岛主想到厦大北大,一南一北,各有一个数学神人,一个叫陈景润,一个叫韦东奕。

陈景润因哥德巴赫猜想的辉煌成就和徐迟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那篇报告文学而名扬天下。

有人说,韦东奕是陈景润的翻版。两人的确有共同点,他们都是数学天才,但教起书来学生一头雾水,只好当当助教。

陈景润生活的年代没有互联网,可他的事迹和精神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人。难怪邓小平说,“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了。”

韦东奕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可他只喝1.5升矿泉水瓶装的凉白开。网友用“韦神”称呼他,于是“韦神”很早就火了,然后时不时地火一把。

陈景润、韦东奕是人不是神,却是看得见的神人!岛主去年参观位于厦门软件园二期的陈景润陈列馆时,见过陈景润先生的手稿,被那工整的字迹震撼到了。据陈景润外甥、厦门铸梦集团董事长宋力介绍,陈景润先生精通多国语言,生活中是很浪漫的一个人。

韦东奕的事迹也听过很多,比如他小学一年级周记(无从考证):“周末闲来无事,站在家中阳台上,向下望去,看见一只青蛙在那里一蹦一蹦,那青蛙的运动轨迹多么像双曲螺旋线啊!”接着开始引理证明。妈呀,凡人真是羡慕不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09954/
1
上一篇少儿编程行业融资热(少儿编程创业挣钱吗)
下一篇 孩子学编程有什么后果吗(孩子学编程的利与弊)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