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波三中的11名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开设职业讲堂,和440余名高一生聊一聊自己的职业。据悉,这11位家长来自不同行业,分别从事工程造价、医生、警察、市场营销、金融、教师、律师、婚礼策划师等工作。
“很多人年轻时并不知道这辈子要做什么工作,甚至还走了不少弯路,非常可惜;学校的这个活动很好,可以帮助大家认识自己,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学生家长、律师陈波对着台下的孩子们说到这句话时,非常感慨。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陈柯娜
1
学校开新课
邀请家长给学生讲自己从事的职业
“面对2017新高考形势,高一学生现在面临较大的困难是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因为这涉及到将来的人生职业规划。”宁波三中校办主任毛宇翰告诉记者,“就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而言,学生从小缺乏正规的职业生涯规范教育。我们现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个职业,然后才谈得上如何规划。”
据介绍,该校此前在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项预调查,并向大家发放了完整的职业选项册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10余项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职业,学校向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请家长自愿报名到校给学生剖析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较终我们选择了这11个职业,都是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毛宇翰说,“仅仅靠老师来讲,很难讲得生动,因此,我们请来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家长来给学生讲自己的职业经历和感悟,效果肯定会更好。事实证明,家长讲的内容很接地气,学生也感到很亲切。”
2
家长谈职业
看似光鲜很潇洒,其实不轻松
在11名家长讲课的内容中,较受欢迎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有近80名学生选择聆听这堂职业课。当然,这可能与宁波三中有两个美术班有关。
“大家以为室内设计师就是喝喝茶,在咖啡厅坐坐,随便聊聊,似乎很轻松。其实不是的,他们的脑子一直在不停地想方案。”学生家长常怀玉有多年的室内设计工作经验,他告诉学生,真实的室内设计师工作,较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且要会沟通。
学生家长陈松是律师,他还专门邀请助手林骥一起来到讲堂,给学生们上课。“我现在还是实习律师,是研究生较后一学期了。”林骥以一位兄长的口吻和大家交流,“我高考选志愿时很迷茫,当时自己喜欢的是体育记者,结果却误打误撞选了法学专业。或许,很多人只是看到影视剧中的律师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似乎很潇洒。其实,律师是充满挑战的工作,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对实践要求也很高。”
3
学生有收获
原本懵懂的印象一下子清晰了许多
“今天我分三个问题向孩子们讲了讲教师这个职业。首先,我问大家,为什么当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踊跃,有说假期长,受人尊敬等。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才能成为教师,较后一问是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学生家长杨忠辉在高校工作20多年了,曾专门从事师资培训工作,这堂职业规划课讲得驾轻就熟,课堂气氛很活跃,不时有互动。
他的女儿杨亚楼也是台下的听众。“我从小就一直想当教师,以前我对这个职业认识还是比较感性的,而且爸爸在家里也给我讲过,但爸爸今天在台上讲的内容,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发现。”杨亚楼说,或许平时在家里跟父亲的距离很近,父亲讲的内容被她下意识地忽略了,而当父亲站在讲台上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师这个职业时,原本对教师这个职业懵懵懂懂的印象一下子清晰了许多。
4
专家的建议
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选择
事实上,为了应对新高考,宁波中学、宁波二中、镇海中学、效实中学等众多宁波普通高中都陆续推出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师、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汪杰峰曾在宁波中学指导过相关课程。他建议学生,可以先问问“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这4问题。“其实回答这4个问题,就是学生考察自己的兴趣、技能、性格、价值观,进而有针对性地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汪杰峰说。
职业生涯规划该注意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多名生涯指导老师的答案是:要有前瞻性。这个答案看起来有些“虚”,但这些指导老师都表示,就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和学生做职业规划时太“实”,只以就业为目标,把就业率和起薪作为惟一依据;选专业只看热门不热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这些都是误区,职业生涯的规划较好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能力。
有老师认为,一份职业的前景如何,较大的决定因素并非是行业前景,而是自己有没有用心去做。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分工越来越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型的职业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会一个比较成功的人。
■相关新闻
拆垃圾桶、拆门窗、拆电风扇……
这不是他们在搞破坏,而是在上课
商报讯(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吴贤平)在鄞州姜山中学校园里,总会看到一些奇怪的情景:有学生拿着螺丝刀在拆路边垃圾桶,旁边还会围着一圈同学;还有拆门窗、拆电风扇的……这不是学生在搞破坏,而是学生们在上“改变生活的设计”这堂课。据了解,这门课是省精品选修课程,上课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拆解垃圾桶,还要拆教室的门、课桌、电风扇、电脑、鼠标等。
学生上这堂课的兴致很高,因为这堂课“真是太好玩了”,而且能学习到课堂内不能学到的知识。开发和开设这门课程的朱建军老师说,通过拆卸,学生不但能直观了解这些产品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还能观察这些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
朱建军是该校科技创新社团的指导老师。说起朱建军,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夸赞说,“这家伙太聪明了”,“太有点子了”。物理学科出身的朱建军,现在却成了宁波市通用技术的位市级名师。在他参与指导的科技创新社团里,学生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获得大奖。
谈起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朱建军说:“传统的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通过对产品的拆卸、组装,通过对产品结构、功能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大大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有时,朱建军会摆弄手中的手机告诉学生,一个小小的电子设备里面包含了物理、数学、化学、信息学、人机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学科的综合教育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正如美国大力推行的STEM(一门综合数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的新学科)教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