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谷建芬古诗词歌曲】,谷建芬17首经典歌曲,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谷建芬古诗词歌曲:作曲家谷建芬:把古风古韵写进童谣
- 2、谷建芬古诗词歌曲,谷建芬17首经典歌曲
1、谷建芬古诗词歌曲:作曲家谷建芬:把古风古韵写进童谣
我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传唱这些歌曲,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把这些歌曲称为“新学堂歌”。这些歌为孩子们和他们的祖辈架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也让当下和历史得以联结。——谷建芬
13年前,我退休了。从事了一辈子音乐创作的我,当时听到周围不少人讲:“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了。”那些话,像针一样,刺痛了我的心。看看电视上播的、社会上唱的,都是什么歌啊?没有多少是适合孩子唱的,还有一些简直是在污染孩子们的耳朵。出现这种情况,音乐人是有责任的。因此,写了一辈子歌的我,决定将流行歌创作弃置一旁,全身心为孩子们写歌,只为孩子们能听着美好的歌声长大。
为孩子们写些什么样的歌呢?既然是给年幼的孩子唱的,就应该具有启蒙作用,这种启蒙必须源自文化本体,形式简单、内容深刻且适合传唱。于是,我把目光投向那些千百年来久诵不衰、既朗朗上口又意蕴丰富的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刚开始,我试着为大家熟悉的一些古诗词谱上曲子,共谱了6首。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传唱这些歌曲,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把这些歌曲称为“新学堂歌”。
《游子吟》是第一批“新学堂歌”中的一首。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在录音棚里听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唱《游子吟》的情景。我本以为孩子们会嫌节奏太慢,打算把速度提快一点,不料一个小姑娘说,“奶奶,不要改,这像是我姥姥唱过的歌”。听到这句话,我很欣慰。这说明“新学堂歌”为孩子们和他们的祖辈架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也让当下和历史得以联结。
为经典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谱曲,既面临着音乐语言设置、文化解读、传递方式等困难,还要兼顾孩子的声线条件和理解能力。我通常先选出那些大众辨识度高、教育意义强、文化代表性强的诗文经典,再弄懂诗文中的文化意义、哲学理念、思想内涵、民族精神,然后才能决定谱入怎样的情绪与情感,设置何种音乐语言。为了打破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我将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古曲音乐、西洋音乐、现代音乐等一切符号,都化身为最原始的元素,再将这些元素重新提炼成音符、节奏和旋律,进而完成全新的音乐语言设置。
孩子们虽然喜欢这些歌,但要推广起来却不容易,想把它们加入中小学的教学大纲更难。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家人的支持下,一边为孩子们创作,一边进行推广演出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人愿意资助,“新学堂歌”的录制一度中断。幸好有老伴和女儿一直支持我。可2015年,先是老伴去世,8个月后女儿又走了。亲人的离开,让我悲痛欲绝。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我每天都呆呆地坐在钢琴前,却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后来,一些怀孕的准妈妈跟我说,她们每天都要给肚子里的宝宝听“新学堂歌”。这让我很感动。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停下,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我得继续做这件事。
从2005年到2017年,12年时间,我共创作了50首“新学堂歌”。这些年,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办一场专门的“新学堂歌”音乐会。12年中,为这事,我和家人曾去敲过很多门,求过很多人,可一直没人理会。2017年5月,在时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官林的支持下,重新编排的“新学堂歌”音乐会终于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上演。当时,看着60多个小朋友,用他们稚嫩的声音在舞台上将“新学堂歌”唱响时,我落泪了。我对宋官林说:“我真的要跪下给你磕头!”激动、高兴、感慨、释怀……那种心情真是说不清。
我今年83了。想想我都这个岁数了,人老了,总有走的一天。在中国,要走的老人总要在最后一刻把儿女叫到跟前,嘱咐一些事。于我而言,这最后的事要嘱咐给全中国的人听,我多希望大家多想想孩子的事,而别只在“六一”这一天才想到孩子。
(作者:谷建芬,系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和奠基人”,代表作品有《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那就是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烛光里的妈妈》等,退休后,一直从事“新学堂歌”的创作和推广工作。)
2、谷建芬古诗词歌曲,谷建芬17首经典歌曲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归侨作曲家谷建芬:谱就心曲 数代传唱
作者 马秀秀
“要看歌词给我的感觉,走心的词打动我,我可能会有想法(去创作)。”谈及如何选择歌词创作,著名归侨作曲家谷建芬如是回答。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政府侨办主任刘春锋为归侨作曲家谷建芬颁奖。中新社记者 陆春艳 摄
近日,谷建芬获评“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组委会授予的颁奖词为“谱就心曲,数代传唱。”
谷建芬1935年出生于日本,6岁时随家人回到中国,定居大连。从小受到音乐熏陶的谷建芬介绍,每天早晨妈妈不放音乐,她就不起床。“音乐陪伴我长大,也会陪伴我整个人生。”
几十年艺术生涯中,谷建芬创作作品近千首,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思念》《滚滚长江东逝水》等广为传唱;《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是中国人》等寄托着她对祖国的眷念。
“好的音乐创作首先要发自内心。”谷建芬表示,音乐本身并不都是快乐的,把心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寄托在音乐中,可以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我是中国人》创作于1999年。整首作品气势磅礴,展现出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中自强、自立与自尊的品格。自问世以来,这首歌广受国内民众和海外侨胞的喜爱,曾随“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早年间我常出国访问侨胞,他们说在国外常被问起是哪里人,感觉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受此触动,谷建芬回国后创作了《我是中国人》。
谷建芬说,后来当她再出国唱起这首歌,侨胞们禁不住掉下眼泪,“身处海外,他们觉得这首歌给他们带来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是一名归国华侨。”谷建芬说,现在许多侨胞在国外仍受到多方面的压力,“这首歌能带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这让我感觉特别欣慰。”
2005年起,70岁的谷建芬决定专心为孩子们创作歌曲。她从唐诗宋词中遴选出一批适合当代少儿演唱的作品,谱写成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的歌曲,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谷建芬介绍,创作期间,为了补足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了解不够的短板,她拜访文学家、认真研读诗词内容,“每写一首,我得找好多人听,问他们离谱不离谱;每天早上、晚上我也反复弹琴听,不行就改。”
12年时间里,谷建芬一共为50首古诗词谱曲,作品汇集成《新学堂歌》出版。目前,《新学堂歌》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地进行推广。
她介绍,教材中附有解说,能够让孩子们通过唱歌、通过老师的讲解,对祖先的教诲有所体会。
“还要继续写。”谷建芬表示,《新学堂歌》将涉及各民族特色,要让孩子们能够通过音乐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如今,谷建芬主要以整理早年作品资料为主,“但如果遇到特别好的、能打动我的歌词,我是不会放弃创作的。”
“走在路上,听到很多人说是听着我的歌长大的,这是对我最大的奖赏。”谈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谷建芬表示,希望他们热爱音乐事业,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心灵的感叹,“这也是音乐最伟大之处。”(完)
本文关键词: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谷建芬古诗词歌曲50首新学堂歌,谷建芬古诗词歌曲视频,谷建芬古诗词歌曲江南。这就是关于《谷建芬古诗词歌曲,谷建芬17首经典歌曲(把古风古韵写进童谣)》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