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脧读音和解释】,脧怎么读,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脧读音和解释:《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 2、脧读音和解释,脧怎么读
1、脧读音和解释:《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字面理解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道德的修养程度,好比初生的婴儿。
赤子:初生婴儿。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不刺他,猛兽不扑他,猛禽不抓他。
攫:抓取。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
他的筋骨还很柔弱,但抓住东西而紧握不放。他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也会翘起,为什么?因为他天生的精气极为充沛。
脧:男子生殖器。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他整天啼哭,而嗓子不哑,这是他柔弱、平和之极所致。
嗄:嗓音嘶哑。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知道柔顺、平和就是合乎常理。知道常理的人就是明智。
和:协调,关系好,均衡。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善于创造生存条件的人就是安详。贪心不足的人必然心高气傲就是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万物到了最强壮的时候,就要开始衰老。衰老就是有很多地方开始不能适应自然了,不能适应自然就会逐渐走向死亡。
已:止,罢了。
2、通俗理解
修炼道德,就是修炼顺其自然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和广度,就是了解自然的深度越深、广度越广,道德修养越高。
道德修养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高境界呢?老子用婴儿做了一个比方。初生的婴儿,毒虫不刺伤他,猛兽不扑他,猛禽不抓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既没有畏惧别人之心,也没有伤害别人之心,他没有对任何事物构成威胁,当然别人也不会伤害他了;他的筋骨非常的柔弱,但抓东西的时候却非常有力,紧紧握住就不放手。他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也会翘起,为什么?因为他的精气是上天给的,没有丝毫的耗损,当然他的精气就极为充沛;他啼哭的声音洪亮,而嗓子却不哑,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柔弱、平和之极所致。老子用婴儿作比方,告诉了我们修炼道德的境界。也就是说:无论我们修炼顺其自然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任何境界的时候,还不是最高境界,只有像婴儿一样,完全是自然流露出的顺其自然,这才是最高境界。
老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自然面前知道柔顺、平和就是合乎常理;知道常理的人就是明智。
善于创造生存条件的人,就是给自己营造顺其自然环境的人,只有这种人才会安详自在。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换言之就是不顺其自然。
万物到了最强壮的时候,必然会向着其相反的方向发展,换言之就是要开始衰老。衰老就是有很多地方开始不能适应自然了,不能适应自然就会逐渐走向死亡。
3、含德之厚
所谓“德”就是顺应自然而行事。老子用初生的婴儿来形容德行深厚的人,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按照前面阐述的有关道德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好理解了。
所谓顺应自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法则,他涵盖了万事万物之间的一切法则。如果一个人:处人、处家、处事、处社会、处自然环境都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他了解毒虫的生活规律,毒虫还会刺到他吗?他了解猛兽的生活习性,猛兽还会伤害到他吗?他了解猛禽的生活特性,猛禽还会进攻到他吗?如果他深知社会潮流的动向,在社会上还愁立不住脚吗?如果他精通人情世故,在人群中还愁不被接受吗?如果他深知大自然的奥秘,灾害还会加身吗?如果达到这个境界,岂不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了吗?
老子在本段中所阐述的不仅仅针对人,他涵盖了万事万物“顺其自然”的法则。人类的智慧也不是万能的,地震前动物知道,人却一点感觉也没有,即便是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人类也找不出一台可以预报地震的仪器来。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的融入到自然中去,人类才会鹭港,自然也会由于没有人类的干扰而鹭港。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才是道德达到很高境界的人。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能劳动的双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获得了高度发展。因此,人类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慧远远超过生物界的所有类群。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以上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可以认为是人类仿生学的先驱,也是仿生学的萌芽。
仿生学(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言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es而组成的词语。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面对自然,人类要放下“主宰者”的架子,要像婴儿一样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融入到自然中去。我们既要向马、海豚、雄鹰学习,还要沉下心来去向我们最瞧不起的苍蝇、蚊子学习。
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将国政委以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有了晏婴为相,齐景公也就有了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的雄心,但是时间一长,这位好高骛远的国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过豢养一批勇士的办法来建立自己的武功。当时,齐景公豢养了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
一天,晏子听说齐景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齐景公。齐景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子与他对弈。晏子身任齐国相国,这次来见齐景公,是带着任务来的。国君急于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话头不提,在棋盘上猛打猛冲起来,不一会功夫,就吃了齐景公不少棋子。齐景公沉着应战,慢慢地转败为胜,赢了晏子一局。
齐景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艺高超,今天为什么失败得如此之快呢?就问晏子道:“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大事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齐景公吃了一惊,晏子自担任相国以来,协助自己把齐国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个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呢?猛然间,齐景公觉得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脸上微微泛红。
两人又重新下起棋来。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齐景公很快就抵挡不住而节节后退。“同样一个晏子,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齐景公心里思忖着,猛然间,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是晏子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今天在棋盘上的收获真多呀!”
齐景公有心除掉三勇士,又担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婴决定伺机智杀这三勇士。
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
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六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齐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道:“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自然明白晏婴的意图,于是传令下去。
三勇士而赐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则争,因使其计功而食桃,意味着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认为功大无比。
果然,公孙捷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无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其实,晏婴早已为景公物色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这就是春秋时威震诸侯的名将田穰(ráng)苴(jū)(即司马穰苴),他后来为齐国的江山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点评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晏子的智慧,但是,在佩服之余不免觉得晏子有些过分,手段有些阴毒,反而对三勇士产生同情之心了。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勇士,也不在晏子,而在齐景公身上。齐景公想要建立齐桓公的丰功伟绩,没有想到以德服人,而只想到了武力征服,这样怎么能够使诸侯折服?结果反而还扶植了三个目空一切的“武夫”,武夫当道问题就严重了。人们常把这种人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来形容,所谓“头脑简单”就是文化很低没有修养的意思,他们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要和这种人说道理就困难了。换言之,就是这种人不讲道理,不讲道理就是不合常理,不合常理就是不顺其自然,不顺其自然就很难为社会所接受。他们勇猛无比还不被社会接受,他们就会采用极端的方法来强行让社会接受他们,就代表他们会危害社会。像这样勇猛无比的勇士,如果遇到让他们服气的好领导,他们是可以建功立业的。但是,“物壮则老”像齐景公那样惯坏了的猛士就麻烦了,因为没有人能够管住他们,他们已经开始危害社会了。所以,晏子除掉他们,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浪子回头的胡林翼
胡林翼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就跟随父亲胡达源学习四书五经。据说,天资聪颖的胡林翼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气质。在胡林翼八岁的时候,曾经随祖父拜访当时的著名学者陶澎。陶澎看到胡林翼之后,一时之间惊为天人,当时就将自己五岁的女儿陶静娟许配给了胡林翼。
另有一说,胡林翼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被陶澎看中,选为自己两岁女儿陶静娟的乘龙快婿。当时,陶澎到胡家拜访胡林翼的祖父。在陶澎进入胡家的时候,胡林翼正在院子里玩耍。胡林翼看到陶澎从八抬大轿出来,知道这是一位贵客,自己应该回避。但是,陶澎已经进了院子大门,避无可避,如果贸然跑开,更显得无礼。就在这个时候,胡林翼的祖父出来了。胡林翼趁祖父和陶澎寒暄的时候,顺势把身旁大树边的大木盆扣在地上,自己躲了进去。直到听到祖父把客人请进屋之后,胡林翼才悄悄地溜了出去。其实,陶澎早已看到了胡林翼的举动,不禁暗暗惊奇,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就进退有礼,并且知道随机应变。等到胡林翼的祖父向陶澎介绍自己孙儿的时候,看到胡林翼彬彬有礼,陶澎对小胡林翼更是喜爱。想到自己女儿陶静娟已经两岁,和胡林翼年纪差不多,陶澎不失时机地向胡林翼的祖父提亲,而胡林翼的祖父则对这门亲事一口应下。
因为家境优越,少年时代的胡林翼在读书写字之余,渐渐变成一个纨绔子弟,并且在新婚的时候几乎使岳父下不了台。公元1830年,胡林翼十九岁的时候,陶、胡两家给胡林翼举行结婚大典。据说,在结婚当晚,作为新郎的胡林翼失踪了。后来,胡林翼是在妓院被人找到的。由于胡林翼已经烂醉如泥,陶澎不得不找人把他抬回洞房。前来参加婚宴的宾客啧啧称奇,胡林翼的岳母大发雷霆。陶澎却大度地说,就让胡林翼再玩乐几年吧,以后他担当大任的时候就没好日子过了,只是怕他会太过劳累。
陶澎是清末经世派代表人物,官至两江总督,在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廉洁勤政之名远扬。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督署。受这位岳父影响,胡林翼的施政注重经世致用。
结婚之后,胡林翼仍然不改往日的习气。陶澎当时是两江(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总督,胡林翼和妻子后来也一起住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两江总督府。胡林翼到了金陵之后,更是流连于秦淮河一带的声妓场所。胡林翼的新婚妻子陶静娟和父亲一样的大度,不仅不反对胡林翼,并且还替胡林翼解释,说他以后会异常辛苦,现在如果不玩乐,这一生都没机会了。而对于胡林翼的挥金如土,陶澎吩咐下去,银子让胡林翼随便用,不要逆他的意,就让他玩个痛快。
一天,陶澎大摆筵席,但是却空着上座。赴宴的宾客中不乏高官,看到两江总督的筵席上空着首席,纷纷猜测什么人才坐得了这个位置。胡林翼从外面游乐归来,陶澎示意他去坐上座。胡林翼迟疑了一下,还是潇洒地落了座。直到这个时候,宾客们仍然不知道胡林翼凭什么能坐两江总督筵席上的首席,胡林翼倒是泰然自若。在宾客们酒酣耳热的时候,陶澎忽然端起酒杯要敬上座的胡林翼。陶澎朗声告诉胡林翼,现在是他离开南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别人都担心儿子女婿不努力,但是他却希望自己的女婿不要太过努力。胡林翼这才明白,这是岳父给自己过去的生活特意安排的一个告别宴。
青少年时代的胡林翼多才多艺,又出身仕宦,沾染了不少通常富家子弟共有的不良习气。筵席过后,陶澎亲自给胡林翼安排学习计划,并请名师给他上课。胡林翼自此学问大增。公元1836年,胡林翼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升为编修。
胡林翼在翰林院的时候仍然有些不思进取。相传,胡林翼曾经和一名同乡一起去妓院。不巧的是,官府那天到这家妓院例行巡查,胡林翼因为穿着华贵,像是官员的样子,就被抓了去。依照清朝的律例,官员狎妓严重的是要被革职的。胡林翼咬紧牙关,坚决不说自己真名,勉强逃过了处罚。
由于学识过人,胡林翼在翰林院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开始充当乡试考官,成为了一名前途无量的“红翰林”。
真正使胡林翼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是四年后的江南乡试案。那一年,文庆任主考,他任副主考,一同主持江南乡试。不料,他们违规携带别人入闱阅试卷之事被告发。结果,文庆谪戍新疆,胡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此事对胡的父亲打击很大,第二年便因郁病去世。胡氏为此深自悔恨。父亲的去世,也使他顿觉家族的重任将压在他一人的身上。丁忧期间,他痛定思痛,反躬自省,下决心再不像过去那样荒废年月了。至此,胡林翼才算是真正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了。
点评
胡林翼,1836年(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1840年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胡林翼在平定太平天国中所起的作用,不在曾国藩之下。曾国藩当时与太平军角逐于长江中下游时,胡林翼作为湖北巡抚,牢牢控制了后方湖北,并调兵筹饷以为支援。平定太平军之基础,实乃曾胡所奠定。
左宗棠、李鸿章之被重用,多由于胡林翼之重用。而曾国藩当时在乡下守孝,之所以得以重新出山组织操练湘军,也是多亏胡林翼在皇帝面前美言。
胡林翼胆识过人,他早看出缴灭太平军,根本不是问题,而最大的忧虑在于洋人势力之炽,并因此启示了曾国藩之后倡导的自强运动。
2、脧读音和解释,脧怎么读
脧怎么读?脧拼音:zuī,juān,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juān、zuī(朘)该字基本字义是剥削的意思,如:脧削脧刻(搜刮)又削减,缩减的意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脧怎么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脧怎么读
脧拼音:zuī,juān,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juān、zuī。(朘)该字基本字义是剥削的意思,如:脧削。脧刻(搜刮)。又削减,缩减的意思。
出处:民日削月脧。——《汉书·董仲舒传》;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老子》
本文关键词:kebαb的读音及意思,烎字的读音及解释,脧读音和解释是什么,䶮读音及释义,脧读音和解释拼音。这就是关于《脧读音和解释,脧怎么读(《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