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用4天3晚游玩江苏南京,总结这十五个景点别错过,保姆级攻略来了
- 2、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1、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用4天3晚游玩江苏南京,总结这十五个景点别错过,保姆级攻略来了
来南京旅游,是因为我一直向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中国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古迹,比如夫子庙、紫金山、中山陵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景点景区
1: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夫子庙建于南朝宋明时期,原为南京市区水陆交通要道,后逐渐演变成为商业、文化中心。
现在的夫子庙保留了历史建筑和文化风貌,街道两旁是许多小商品市场、特色餐饮店、艺术品店铺、文化休闲场所等。
夫子庙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品尝美食、体验文化和休闲娱乐等。
2: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又称中华民国总统府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华民国时期南京行政中心之一。
总统府建筑群始建于明朝,原为南京明孝陵的辅陵建筑。后经清政府将辅陵改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府邸,之后又为清朝军队与英法联军占领的南京驻地。
1912年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后,将这里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驻地,后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总统府。
总统府建筑风格为近代中国西式建筑,包括大楼、宫殿、花园等。现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南京市重要景点。
3: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区,是中国近代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该陵墓建于1926年,由时任行宫总管的蒋介石发起兴建,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中山陵总面积8万平方米,周围有一道环形长城,连接了六个门楼,中央花坛有孙中山先生的青铜雕像。
进入陵墓主题区,会看到孙中山先生的墓穴。墓前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神道牌坊,牌坊上面镶嵌有孙中山先生的石像和文化图案,神道牌坊下是一片平坦的广场,既可以欣赏景色,又可以进行文化活动。
中山陵也是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感受近代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国庆节、党的诞辰日、孙中山诞辰日等重要节日都会在此隆重举行纪念活动。
4:玄武湖
南京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南京市市政府确定的十大公园之一。建于1933年,是南京市市民休闲、文化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
玄武湖公园占地面积约110公顷,湖面面积约33公顷,位于南京市中心,是南京市内最大的城市主题公园。
公园内有玄武湖、瑞雪亭、云钟山、苏运莹音乐喷泉、牡丹园、荷花池等景点。
玄武湖公园除了环境景观外,还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太湖石、广场舞、钓鱼、流行音乐演出等,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休闲和娱乐。
5: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建筑面积达到80,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展示了广泛的艺术珍品和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玉器、织锦等。
其中最著名的藏品包括明代宣德炉和金代的铜佛像。馆内还设有临时展览和教育活动区域,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如果你喜欢文化艺术和博物馆展览,南京博物院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6: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南京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夫子庙是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而秦淮河则是南京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代表。
游览夫子庙,可以感受到“金陵风韵”的独特魅力。夫子庙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区之一,传承着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
游客可以在夫子庙的古建筑、琳琅满目的商铺和美食一条街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秦淮河风光带是一条以秦淮河为主体的休闲旅游景区,沿岸有汉代文化区、明清民居、中式园林和风情老街等多个景点,代表着南京文化的一部分。
秦淮河上的“扁舟夜游”更是南京的名片之一,沿途可以欣赏到夜幕下的秦淮河美景,以及胡琴、笛子等古老乐器的演奏表演。
来到南京,绝不能错过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和休闲生活美好。
7:老门东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是南京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街区,该街区是南京市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民居街区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街”。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始建于元代,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包括苏式、徽式、楚式、湘式等风格,是研究中国明清建筑的重要实物遗存。
同时,街区内保存完好的石板路、狭窄的胡同、古老的民居和古色古香的店铺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街区内的小吃、手工艺品等仍然保留了江南地区传统的特色,如糯米团子、盐水鸭、麻烦烧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在200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里也是南京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探究南京历史文化的必访之地。
8: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明朝始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墓,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十大名胜之一。
景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明孝陵,北部是中山陵。明孝陵区域内有大明宫城墙、宝成门、建文门、石阶道、大成殿、保和殿、道台殿、神道、大红门、期门等景点。
明孝陵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雄奇巍峨的建筑风格、恢宏壮观的景色风貌和浓郁优雅的人文风情而蜚声中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帝的威仪和尊严,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和优美的文化。
除此之外,明孝陵还有许多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如神道文化节、明孝陵灯会、皇家仪仗队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9: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进行的一次屠杀。这次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约有30万中国士兵和平民被杀害、侵犯和虐待。
纪念馆开放于1985年,是一座为纪念这场残忍事件而建的公共场所。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照片和遗物,介绍了这场惨案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展品是大规模的骨骸和生前遇难者的遗照。
10:美龄宫
南京美龄宫建于1931年,是国共两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的故居。美龄宫共有建筑物20多幢,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始建于1931年,是孙中山先生为他的夫人宋庆龄所建造的豪华别墅。
美龄宫集中了当时国际上最好的建筑技术和时尚设计,楼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环境优美,与其配套的园林更是别具一格。
美龄宫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国共两党的历史进程,也成为了孙夫妇夫妻情感生活的见证。2005年,美龄宫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美龄宫已经对外开放,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1:瞻园
南京瞻园是一座汇集了传统园林、古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园林。瞻园主要由斜塔、水泊梁园和古琴台三部分组成,其中斜塔高达五十米,是园内的标志性建筑。
园内的水泊梁园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园内湖泊、石桥和小楼亭阁构成了美丽的景色,非常适合漫步和拍照。古琴台则是南京瞻园的文化中心,该区域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音乐和艺术形式。
南京瞻园历史悠久,是明朝著名文人吕坤之祖居地,因此园内也展示了吕坤之的生平事迹和文化遗产,如吕坤之纪念碑、吕坤之雕像等等。此外,在园内还经常会有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艺术展览等。
总之,南京瞻园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既有传统园林的美景,又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
12:大报恩寺遗址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座古代佛教寺庙遗址,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该景区包括大报恩寺遗址、报恩塔、藏经楼、锁链桥、倒影池等景点。
大报恩寺建于公元505年,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殿宇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吸引了大批信徒前来朝拜。
但在隋唐时期曾多次毁于战火和天灾,现仅存报恩塔、藏经楼等少数建筑。报恩塔高46米,为南京市区内最高的砖塔,其塔身光洁、头部优美,是南京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此外,景区内的藏经楼是寺院中用来存放僧侣手抄经书的重要建筑,内部有两个楼层,共有400多间藏经房。
而锁链桥则是大报恩寺遗址的另一重要景点,因为它时常出现在历史小说和传说中,备受游客青睐。
来到这里,可以领略到古代佛教艺术的精髓,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庄严。
13: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亚洲最长的公路和铁路双层桥,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之一。
它横跨在中国的长江上,全长约8.15公里,建造于1960年代。此桥有三座瞭望台,游客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长江及南京市区的美景。
特别是晚上,桥上的彩灯将整个大桥装点得十分美丽壮观,是游客观赏夜景的好去处。
14: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的一座古建筑,在明代时期建成。这座建筑是南京著名的观景楼,被誉为“天下第一楼”。
阅江楼的建筑风格以明代建筑为主,整座建筑高15层,共有429个房间,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楼房之一。
阅江楼的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错落有致地错层挑檐,端庄大方,具有严谨的明代建筑风格。
阅江楼曾经历了几次重建和修缮,现在的阅江楼已经恢复了明代建筑的原貌。在阅江楼的顶层,可以俯瞰秦淮河及其两岸的风景。
阅江楼还有拍照、观赏秦淮河夜景、品尝江南特色小吃等活动,是南京旅游景点之一。
15: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南京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当时南京城墙的一部分。
明城墙总长约35.2公里,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墙身高达14米,墙体宽约4-5米,城墙上有一些建筑如箭楼、瓮城、城门等等。
南京明城墙是保护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目前已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在南京旅游时,不妨到明城墙游览一下,可以了解到南京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也可以欣赏到城墙上的美丽风景。
美食小吃
16:易记皮肚面
南京易记皮肚面是一家非常受欢迎的面馆,这家面馆的招牌菜是“皮肚面”,是一款鲜美可口的面条,配上酱料、卤肉、卤豆腐、葱姜等配料,口感相当好,深受顾客喜爱。
此外,这家面馆还有其他美食,例如酸辣汤、红烧肉等。价格也比较亲民,是一家性价比非常高的餐厅。如果你去南京旅游,不妨去南京易记皮肚面一试。
17:第一冰糖蜜汁藕
南京第一冰糖蜜汁藕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美味。这道菜主要用到的原材料是新鲜莲藕和红糖,口感酥嫩、香甜可口,颜色金黄漂亮。
要制作这道菜,莲藕首先要经过去皮、去腥等繁琐的处理工序,然后切成厚片,在水中煮熟。
煮熟的莲藕片要沥干水分,然后涂上一层红糖,放入快速烤制的炉子里烤制,直到表面呈现出金黄色的糖焦。
烤好后的冰糖蜜汁藕香气四溢,甜而不腻,糖味和莲藕的鲜甜完美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它是南京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道传统美食,不仅在当地餐馆中常见,也会作为特产带回家中,是外地游客来南京旅游时必品之一。
18:南京大排档
南京大排档是江苏南京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街食品,南京大排档以豆腐、勾芡汁、淀粉等为基本食材,口感鲜美、清香可口,深受南京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在南京大排档,你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小吃,如烤串、炸鸡翅、豆腐花、糯米糍等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鸭血粉丝汤”,它以洁白的粉丝、粉嫩的鸭血、嫩滑的豆腐为主料,再加上香菜和辣椒油等调料,味道爽口,深受大众喜爱。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南京大排档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如果你来南京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道美味的地方小吃。
19:许阿姨糕团店
南京许阿姨糕团店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糕点店。这家店主要出售各种口味的糕团,如豆沙、桂花、绿豆、红枣等等。
每一种口味的糕团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非常好吃。此外,店内还出售一些传统的小吃,如烙饼、咸蛋黄酥等,都非常好吃。
除了美食,这家店的环境也非常优雅,店内装饰典雅,氛围非常温馨。店员服务态度也非常好,非常热情。
总之,南京许阿姨糕团店是一家非常值得尝试的店铺,你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南京特色糕点,感受南京市井生活的美好和独特。
20:鸡鸣汤包
如果你在南京,不妨去尝尝“鸡鸣汤包”,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美食。
鸡鸣汤包是一种由猪肉,葱花,姜和汤汁包裹成的蒸馍,通常热腾腾的送到您的桌上,口感鲜美,清爽透彻。
在南京,一家被誉为最好的鸡鸣汤包餐厅是“老虎江鸡鸣汤包”,它已经服务于南京居民超过60年了。这里的鸡鸣汤包经过精心制作,香气诱人,汤汁鲜美,不容错过。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鸡鸣汤包餐厅值得尝试,比如“玉白春”、“杨枝甘露”等。无论你前往哪家店铺,一定要点上一份鸡鸣汤包来品尝一下南京的美食。
21:叶新小吃店
南京叶新小吃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小吃店,这家店的特色在于其传统的南京小吃,如鸡蛋灌饼、糯米藕、葱油饼、虎皮凉粉等,味道非常地道。
店铺内装潢简单朴素,但非常干净整洁。价格也非常亲民,非常适合居民和游客前来品尝。总之,如果你想体验地道的南京小吃文化,南京叶新小吃店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2:汪家馄饨
南京汪家馄饨是南京非常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汪家馄饨的特色在于其鲜嫩细腻的皮和丰富味道的馅料。
馄饨皮选用高筋面粉加上蛋黄和水制成,擀成薄薄的皮,吃起来像丝绸一样细腻柔软。
馅料有猪肉、虾仁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每一种馅料都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味道,其中以鲜虾馄饨最为受欢迎。
除了馄饨之外,汪家馄饨还有其它传统小吃,比如炸馒头、拧油糕和油条等,非常适合在美食街上闲逛的游客尝试。
总结
南京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从鼓楼到玄武湖,从夫子庙到中山陵,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些许多古老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南京的历史沧桑。
这次南京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来到这里,感受南京的美丽。
2、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了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40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我局经过系统梳理和概括总结,今天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共同领略名城保护“南京品牌”的魅力。
方飞 摄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是中国位于南方的古都。近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给南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京拥有“襟江带湖、龙蟠虎踞”的环境风貌、“依山就水、环套并置”的城市格局、“沧桑久远、精品荟萃”的文物古迹、“南北交融、承古启今”的建筑风格和“继往开来、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世界都城建设史上巧夺天工的杰作,保存着中国著名都城格局难得的遗存。古都南京体现了两种最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明皇城和宫城中轴对称,布局工整,遵循儒家《周礼》的礼制;明都城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体现了道家《管子》“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的规划思想。在中国著名古都中,南京的都城格局保留得最为完整。明代四重城郭的格局依然可循,城内南唐、明代、民国的历史轴线清晰可见,反映了南京作为都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在规划编制上
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名城规划体系。从1984年制定保护规划方案开始,四十年完成四版名城保护规划。在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迅速开展完成了南京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
在资源调查上
坚持“能保则保、应保尽保”,构建了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从2005年开展全市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库工作开始,我市逐渐构建了五类三级保护框架体系,囊括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物的和非文物的、地上和地下的人文自然资源。
在城市发展战略上
坚持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从2001年开始,通过实施“保老城、建新城”“一疏散、三集中”“一城三区”,老城“双控双提升”等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2008年,在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和多位专家的指导下,南京市提出了新城反哺老城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彰显古都风貌提升老城品质的若干规定》,要求老城更新项目确立全市综合平衡的观念,进一步降低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单一地块为达到“就地平衡”而增加建设容量的行为。该战略从全市“一盘棋”统筹考虑,以新城开发建设盈余反哺老城历史文化保护,从历史文化遗产增值、提升城市整体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现在门东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历史地段的保护复兴。
在行动策略上
坚持思路创新探索形成富有南京特色的行动策略。南京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逐步探索出“找出来-保起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路径。
在法律法规上
坚持依法行政逐渐构建了“主干法 专项法”的保护法规体系。从1989年仅有《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到2010年出台《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之后又陆续颁布实施了玄武湖等风景名胜区的专项法规,为南京名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虽然南京名城保护初见成效,但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在高速城市化和快速发展背景下,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老城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核心的矛盾依然存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展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名城保护实施统筹力度仍需提升,地下文物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居住类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尚未破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都作了非常重要的论述。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力度,彰显古都特色风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进一步严控老城高度彰显古都风貌
为重点展示老城“近墙低、远墙高;中心高、周边低;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进一步塑造古都风貌名城特色,规划部门完成了《基于风貌保护的南京老城城市设计高度研究》,改变过往规划中对老城建筑高度的笼统要求,对南京老城范围内近5000多个规划管理单元地块全部明确了具体高度控制,并出台了《南京市老城建筑高度规划管理规定》。
高度控制三维示意
规定施行以来,规划部门梳理整改在手项目49个,相对原规划方案减少商办建设容量约80多万平方米,减少居住建设容量近10万平方米。尽管建设单位抵触阻力较大,多数项目均存在着种种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但市委市政府仍痛下决心,维护高度控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南京老城此后再没有一例建设项目突破老城控高。
进一步优化新城反哺老城机制探索保护资金新政策
通过调整土地出让金支出结构,对南部新城、河西新城开发建设盈余收益,定额统筹部分资金,筹集150亿元用于老城保护和更新项目,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土地运作更新制度。明确老城以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改变局限于本地块、单个项目就地平衡和当前平衡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老城整体保护,深入贯彻“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保护方针。
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长效工作机制
我市成立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明确要求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事项和项目方案,均须经专家委员会论证后,报请市名城委审议。加强地下文物保护,2019年颁布施行了《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建立“先考古、后用地”的考古前置程序,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储、建设等部门的对接沟通。
在全国首创历史建筑保护告知书制度,通过告知历史建筑的所有人、使用人、管理人对历史建筑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在历史建筑的转让、出租过程前后延续保护责任。
进一步加快突破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历史地段保护更新难题
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
在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复兴过程中,我们由大拆大建到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由保护单体到保护街区格局和街巷肌理,由文物保护走向保护不同时期历史建筑,由保护文化到注重街区功能的转换和导入,实现了街区的复兴和建筑的活化利用,在破解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历史地段保护更新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小西湖传统民居类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用小规模、渐进式、院落式有机更新方式,搭建“五方平台”,充分尊重民意和老百姓权益,实行“一户一策”,切实改善老百姓生活品质,延续小西湖历史风貌。
五方平台
小西湖片区规划总平面图
在颐和路近现代建筑风貌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时,坚持审慎推进,与古为新,保证居住主体功能,有限开放院落,加强空间串联,打造文化线路,推进文化、产业、空间的全面复兴。
图文版权: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转发请注明出处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本文关键词:南京的文化遗址,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发展,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南京文化遗产分布图,南京文化遗产景点。这就是关于《南京文化遗产及文化旅游,用4天3晚游玩江苏南京》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