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认为简单就忽略的一词多义:
turn up 调高音量,出现露面
He turned up the TV>
1981年和邻居闲聊时,桥田寿贺子获得灵感,编写出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阿信》。该剧当年在我国播出时,热心观众看到剧中7岁的小阿信饥寒交迫,冬天雪地光着脚,吃的糙米饭里掺着充数的白萝卜,十分心痛,纷纷写信给电视台,询问能不能给这个可怜的日本小女孩寄一些吃的、穿的。
近日,《阿信》这些经典镜头,出现在日本晚间重要新闻里。因为“阿信之母”著名编剧桥田寿贺子因病去世,享年95岁。
寿贺子是日本电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编剧,她一生参与了无数热门剧集的编纂,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阿信》。
《阿信》拍摄于1983年,讲述贫苦出生的女孩阿信,不愿意向命运低头,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不断艰辛奋斗,最终创造出一个商业帝国的励志故事。
这部剧创造了高达63%的收视率,是日本电视剧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巅峰。
因为《阿信》所表达的是善良、刻苦、勤奋等人类共通的传统美德,该剧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先后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播放,所到之处,观众好评如潮。80年代中期,在我国播出时也受到热烈欢迎。
寿贺子最擅长写女性,她笔下的女性大多数是出身贫苦或是遭遇婚姻挫折的弱势群体,但她们最终都会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改写人生。
其实这种“先苦后甜”的模式也是寿贺子自己的人生写照。40岁之前,她过的穷困潦倒,作为底层编剧她薪水微薄,每天还要面对各类人物对自己作品横挑鼻子竖挑眼。
对于未来的迷茫让她想一度放弃编剧,但相貌平凡且一直忙于工作的她,早已断了结婚的念头,如果再放弃最热爱的写作,她不知道何去何从,苦苦挣扎之际,幸运意外降临。
电视台高层,风华正茂的年轻制片人岩崎嘉一对寿贺子的才华大加赞赏,给予她很多鼓励和帮助。
寿贺子生平第一次对爱情产生了向往,对方条件太好,朋友们都劝她别做白日梦,但天生有一股子倔劲儿的寿贺子不愿意不尝试就放弃,她大胆表白心意,没想到岩崎居然同意了。
比起美貌,倾慕的是才华。岩崎对于结婚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向自己的父母隐瞒实际年龄,于是寿贺子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四岁,变为同岁后,两人结婚。
虽然没有浪漫的爱情基础,但志同道合的婚姻同样幸福。婚后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寿贺子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写作上,一部部荟萃人口的名剧诞生了。
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里,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生下儿女,夫妻俩商定以后把财产捐献社会。
1992年,寿贺子根据丈夫的遗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用全部资产创立了“桥田奖”,每年专门用于表彰有杰出贡献的电视节目、演员和编剧。
几十年过去,该奖项已经成为日本演艺界举足轻重的大奖,培养和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材。
在电视剧《阿信》的拍摄过程中,寿贺子和饰演阿信母亲的女演员泉平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两人后来以母女相称,寿贺子的晚年生活全凭这个干女儿照顾。
泉平子事后难掩悲伤地回忆,4月4日晚间,她见母亲进入弥留之际,赶紧给她化妆并换上生前最喜欢的礼服,一切收拾妥当后她深情叫了一声“妈”,母亲微微睁开双眼回应,之后就溘然长逝。
寿贺子曾经说过:“人生有时候很灰暗,我希望用我的作品温暖人心。”
她说到也做到,她作品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令人难忘。尤其是她的代表作阿信,虽然阿信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但“自立、自尊、自强”的阿信精神仍然会不断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观众。
1961年,南京前线话剧团排了一个话剧,遭遇禁演。周总理获悉后,亲自指点。一时间该话剧火遍全国,还拍成了电影,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经典之作。
1961年,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剧作家沈西蒙受邀编写一个话剧剧本,传颂当时轰动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接受邀请后,沈西蒙剃了个光头,搬进八连,和官兵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他在八连蹲点40多天,又闭门谢客1个月,终于完成剧本,起名为《霓虹灯下的哨兵》。
前线话剧团召集多名骨干演员彩排话剧,可是提交到军区领导审核时,剧本却被枪毙了。理由是剧本里描写的军队干部和士兵都有很多缺陷,不符合人民解放军的正面形象。
那么剧本到底写了什么呢?
该剧讲述了上海解放初期,解放军某部八连奉命驻防南京路,面对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一群普通的士兵遭受到“糖衣炮弹”考验的故事。
要说剧中人物形象,有几位的确是有缺点的。
比如三排长陈喜经不起“香风”熏染,瞧不起自己乡下来的妻子春妮;上海籍新兵童阿男自由散漫,私自外出被连长批评一下,就要脱军装走人;八班长赵大大则看不惯上海滩的乌烟瘴气,坚决要求上前线去等等。
可是大家都认为,解放军的官兵有缺点是正常的,况且这些缺点在指导员及同志们的帮助下都及时改正了。官兵们开始时迷茫不适,到后来都经受住了新的考验,找回了为国为民的初心。
剧目遭到禁演,甚至有领导下令,禁止剧本外传。剧团团长沈西蒙也只能将其放置一边。
直到1961年秋天,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戏剧家协会到全国调研各地文艺创作情况,调研组幸运地发现了这个被枪毙的剧目。他们把相关情况,向周总理做了详细汇报。
周总理听后很意外,特意来到陈毅副总理办公室,讲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的遭遇。面对这位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周总理还开玩笑地说:你管的部队真了不起,一个排长、班长都不能犯错误!
陈毅副总理听明白事情缘由后,当场和周总理讨论,要让前线话剧团来北京演一场,让大家都来评判一下。
1962年12月,《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来到北京。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一起看了试演出,他肯定这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代戏,感谢剧团为首都人民送来了一台好戏。随后他提出了几点意见,让剧组尽量修改。
两周后,在原来的剧场,话剧又重新上演。这次,周总理请来了文艺界很多领导和名家,有周扬、田汉、曹禺、老舍等,当然还有陈毅副总理。
演出很成功,结束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周总理把这些特殊观众都留了下来,请他们给这出新剧提意见,并要求,称赞的话可以少讲,主要是提出批评和建议。
快言快语的田汉首先发言说:“好久没看过这样好的话剧了,演员们演得生动而形象,特别是连长和春妮两个演员特别出色,只是剧中几个反面人物有点公式化。”
有人开了头,大家都活跃起来,对剧目纷纷评论。陈毅副总理也深有感触地说:“有人说部队里不能有缺点、有矛盾,哪有这种道理呢?我们的部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不断克服困难和缺点才壮大起来的呀!”
这次演出后,周总理又专门召集剧组开了几次座谈会,还亲自提出了70多条建议,涉及剧本、导演、表演、服装、道具、化妆、舞台效果、台词等多方面。周总理的建议即专业又中肯,大家都说周总理堪称总导演。
周总理的关怀点燃了剧组人员的热情,大家认真探讨,反复修改、排演。历时3个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终于正式演出。
那一次演出是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观看了演出后,连声称赞:“演得好,话剧是有生命力的。”演出结束,毛主席与演员一一握手,还和演职人员合影留念,鼓励大家创作出更多的好戏。
随后,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北京一炮打响,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观众好评如潮。在首都公演了3个月,场场爆满。
1963年,全国各地有30多家文艺院团争相排演该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像一道道“彩虹”,红遍大江南北。
还是在这一年,周总理指示,要把这台话剧搬上大银幕,并且特别关照:电影要用前线话剧团的原班人马,一句台词不能改,一个演员不能换,导演要用熟悉部队生活又熟悉上海的王苹导演。
就这样,经过另一番辛苦的艺术创作,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诞生了。它把“好八连”的故事生动地展现给了亿万观众,成为是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霓虹灯下的哨兵》从话剧到电影,从审核未过到成为经典,周总理功不可没。然而,这只不过是周总理长期关心和关注文艺、戏剧事业的一个缩影。
周总理对文艺事业的关爱,让很多文艺界人士难以忘怀,他的关注也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文艺戏剧电影事业的发展。#人物#
作者/筱米
编辑/呆呆 幽
工作场所从银行到高校的转变。研究生毕业后在某银行工作两年后,成为高职教师,到现在不知不觉教龄已经10年了。
10年前的银行工作,在我看来是表面的光鲜,谁去谁知道。进去从基层开始,对私对公都做过,前台后台都做过,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种开会、各种培训、各种开卡任务、各种基金销售,每个季度还要考试,工资甚至还跟季度考试等级挂钩,忙起来厕所都没空,心情不好也不能表露出来,没有化妆也要被扣钱。
我还遇到过特别恶心的同事阿姨,教训过我,当然也遇到过特别善良的同事阿姨和同事叔叔,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可能也是自己性格和能力问题,两年后因为怀孕生孩子,产假后我毫不犹豫辞职了。
产假后因为一些契机,我进入到高职院校工作。刚开始工资、奖金什么的的确不如银行,但是我体会到性价比三个字。
当然随着你教龄的增加,自我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有职称方面的压力,让你必须也要不停地学习。高校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论文、技能竞赛以及系部领导安排的工作等等。当然跟本科院校相比,我们科研的机会和任务也是没那么繁重,但是也是跟评职称挂钩的,需要自己主动去做。
另外虽然课后的时间都是自己的,但是也要花在备课或是论文或是课题中。还有就是别人羡慕的寒假暑假以及没课时间都在家,所以我们是家里带娃的主力,工资照常发哈,这点作为女性我想应该是特别满意的哈。
说说目前的工作:
优点
第一,高校教师时间比较灵活,不用坐班,只有上课时间去学校。以及每周政治学习会、教研会两个固定时间是必须到学校的,并且要签字计入年终考核。在二、三线城市,不用坐班的工作凤毛麟角,因此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工作和照顾家庭,以及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挺爽的。尤其作为90后,不希望被束缚太多,特别是自己的时间。
第二,高校平台大,每年可以有很多省级/市级/校级课题可以自愿加入或申报。我入职不到一年的时候,已经加入一个课题团队,并顺利结题。以及加入两支队伍参与教材编写。个人感觉时间自由的基础上,工作也比较充实,目前没有感受到其他老师描述的慵懒、不作为的氛围。
第三,高校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比较多,本人是教育专业,因此指导学生实习时,可以最快速度了解到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现状,认识到幼儿园的很多园长,这是别的工作所没法实现的资源积累。
第四,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薪资待遇。薪资待遇是非常透明化的,每次考核都会有考核标准、考核记录,数据详细和细致到你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干了这么多事。哈哈!比较公开公平。待遇方面是五险二金。缴纳基数与职称有关。
缺点
首先,如果你作为新老师,必须要兼辅导员工作,两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是评职称的条件之一(每个学校要求不一)。但这也是一种快速了解学生、走入学生的方式。
其次,经常需要参加政治学习,如学习强国的分数也会计入考核。虽然潜移默化的学习会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但强制性的要求总会引起不适。
最后,每次评优,基本都是老教师,因为承担的课题和研究比较多。作为新老师,只有看和羡慕的份。
总之,高校工作比较有规律,相对比较轻松自由。在这里,你可以混日子,也可以做出一番成绩。事在人为,哈哈哈!
最后好长时间不接触银行工作了,和在银行工作时的同事还断断续续的联络着,她们都非常羡慕我,或许这就是围城吧,外面羡慕里面的,里面羡慕外面的。现在已经是电子支付时代,银行柜面工作也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也许现在银行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也大不同以前。也欢迎你们留下你们想说的哦,一起努力工作,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