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关于【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你不知道的“另类”文人: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 2、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是千古名作

1、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你不知道的“另类”文人: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阎立本是唐代大画家,擅长画人物画,线条细腻、惟妙惟肖,他的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在当时就已经被称为“神品”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画都带着浓浓的政治景象,我们能从画中看到很多有关盛世唐朝的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信息。

以上,都是我们能从历史课本中知道的“大画家阎立本”的形象。那么,他的其他“人设”大家知道吗?

一、出生名门贵胄,祖上战功卓著,父子三人皆是绘画名家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阎立本祖上三代阎善、阎提、阎进在北魏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将军。

阎立本的爷爷阎庆深受北周三代皇帝——武帝、宣帝、静帝的敬重,被封为上柱国,同时还受隋文帝杨坚厚待,在他死后追赠司空、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以及谥号成。

为什么几代帝王都对阎庆青睐有加呢?难道是因为他祖上三代功勋吗?

当然不是,阎庆自己也是战功卓著的大将军,并且是一位备受百姓赞誉、正直不阿的好官。

阎庆曾在河桥、邙山等战役中屡立功勋,先后获得任前将军、后将军、抚军将军、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等职位,并在河州刺史任上大施仁政,对少数民族宽大招安,是一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同时,阎庆和权臣宇文护是表兄弟,但他从不依附或迎合宇文护,所以北周三位皇帝都对他特别敬重,宇文邕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清都公主许配给了阎庆的儿子阎毗(阎立本的父亲)。

所以,阎立本的外公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母亲就是北周清都公主,属于唐初政治集团重要力量之一的关陇集团,可谓家世显赫。

根据历史记载,阎立本的父亲阎毗“仪貌矜严,颇好经史……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可见,阎毗不仅继承了祖上的治军之道,还通经史,善书画。

而阎立本和哥哥阎立德继承家学,在建筑、工艺、绘画等多方面都颇有成就。他们父子三人在当时都是声名远扬的绘画名家,特别是阎立本的人物画,在当时被推崇为“神品”,并获得“丹青神化”的美誉。

所以,阎立本无论从家世还是才学来说,都是颇有名望的,可谓名门贵胄之后,才华横溢。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步辇图

二、三朝为官,是历史上职位最高的画家,狄仁杰的恩师

阎立本在唐太宗和高宗时代,经常被皇帝叫去画画,记录朝政上发生的大事件,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位宫廷御用画师。

但其实,阎立本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时代一直都是在朝为官的,并在总章元年(668年)被任命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可谓是历史上职位最高的画家。

不过,也正是他的画家身份太过耀眼,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阎立本被描述成一个只会画画的宰相,“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甚至直接嘲讽他“无宰相器”。另外,身为宰相的阎立本,在新旧唐书中却没有单独立传,而是被记录在哥哥阎立德的后面。

当时,很多在朝为官的人也都认为,阎立本是凭着画画这种末技博得皇帝开心,才能一路高升,位居右相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想与他交好。

面对这样的非议,阎立本内心肯定不好受,因此在新旧唐书的记载中,记述了一个阎立本告诫子孙不再学画的故事:

「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时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粉,瞻望座宾,不胜愧赧。退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

大意就是,唐太宗和一些大臣、文人学士等游湖,发现了一只奇怪的鸟,然后就喊阎立本去画画,当时身为主爵郎中的阎立本跑得满头大汗,趴在池边,仰望对面的文人学士,心里感到特别地狼狈、羞愧。所以,回家就跟儿子们说:“我虽然读了不少书,也位列朝臣,但是因为擅长画画,所以经常被呼唤,甚至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趴在地上,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你们以后都不要学习画画这种低劣的末技了。”

这些都是新旧唐书讽刺阎立本的记述,那么真实的阎立本真的“无宰相器”吗?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史书上关于阎立本的政治履历很少,但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看:

1、新旧唐书中关于阎立本的记述,来源可信度存疑

新旧唐书以及后世关于阎立本的记载,来源于唐太祖和唐太宗时候,史官许敬宗所记录的《国史》,而根据《旧唐书》记载:

“初,高祖、太宗实录,静播所撰信而祥,及敬宗身为国史,窜改不平,专出己私。

可见,新旧唐书关于阎立本的记述来源《国史》的可信度让人存疑,曾被史官按照自己的私欲加以篡改。并且,有学者曾研究过阎立本的画,发现阎立本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各个栩栩如生,唯独许敬宗“回首忸怩状,苏世长头秃无发,脑旁七痣如星,且肥短多发,极为丑陋。”

所以,有学者推测,《国史》对阎立本的记载,有可能是许敬宗的报复。

但真实如何,我们也无法揣测,暂且不去计较,但阎立本的识人之明还是有据可循的。

2、狄仁杰的伯乐

大家都看过《通天狄仁杰》吧,虽然玄幻,但是对于狄仁杰恩师阎立本的部分,还是与历史相符的。

《新唐书·狄仁杰传》有记载: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

讲的是身为黜陟使的阎立本,在汴州遇到狄仁杰,不仅帮他洗脱冤屈,还推荐他做了“并州法曹参军”,并且称赞狄仁杰是治世良才、“沧海遗珠”。这个典故,至少说明阎立本具有选贤任能的才干。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3、两朝重臣

在《太平广记》记载:“阎立本,唐太宗朝,官至重位。”

虽未言明官位,但说明李世民是看重阎立本才能的。

到唐高宗时代,阎立本一路升迁,最终拜为右相,如果大家觉得高宗没有太宗精明,那么他身后的武则天呢?武皇后会任由高宗把一个只会画画的人提拔成宰相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阎立本能成为唐初两朝重臣,一定有他的治世才能,而不单单只是“丹青卓著”。

就像他自己说的,“吾少好读书……唯以丹青见知”,只是因为他的绘画才能太过突出,以致于掩盖了他的政治才能。

4、通读二十四史,作《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是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命运环境等史实精心描绘的,所以每个帝王的刻画、气质、周边近臣等都是大不同的,并且阎立本还在每个帝王的旁边写下了“榜书”,作为他对帝王的评价。

他之所以能这样精准的描绘出每个帝王的不同之处,是因为他曾“通读二十四史”,对历代帝王及近臣了如指掌。另外,阎立本的父亲阎毗“颇好经史”,从小耳濡目染,又怎能不通呢?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既然曾经熟读史书,阎立本又怎会对政治一窍不通,只能做一个会画画的宰相这么简单呢?或许他不如唐代名相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功勋卓著,但不至于只靠“末技进身”,还官至重位。

所以,阎立本“无宰相器”的历史评说,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绘画才能盖过了政治才能,而在当时画画并不是高级的职业,所以大家都误以为他不是当宰相的料。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三、唐代建筑学家,大明宫首席设计师

唐代皇宫建筑大明宫虽然已经毁于乾宁三年的战火,但它的规模举世无双,被誉为“千宫之宫”、 “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比今天的故宫还要大4.5倍,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奇迹。

大明宫设计以中国儒家礼制思想为尊,前殿后寝, 中间有丹凤门、含元殿、麟德殿等, 都是超大规模的木制建筑,并且宫殿建造与自然地形地貌相结合,采用减法处理,不仅节约人力,让空间更大,还达到了自然鹭港、错落有致的恢弘效果。

宋朝的宣德楼、明清紫禁城的午门等设计,都借鉴了大明宫含元殿的反“凹”字样式设计,其建筑设计思想可谓影响古今。

这样辉煌的建筑成就,就来自于大明宫的首席设计师、高宗的宰相——阎立本,这位出身工程世家的建筑大师。

另外,阎立本还同哥哥阎立德一起建造了古代陵寝中最大的建筑——昭陵,仿照唐长安城布局建造,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墓,除主墓地宫外,周围还有庞大的建筑群,以及陪葬墓群,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其中,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是阎立本绘画设计的。

所以,阎立本不仅画画厉害,还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学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图片来源网络

结语:

阎立本一生多才多艺,绘画、建筑成就斐然,就连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也显现出非凡的功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转轮圣王经》,是唐代写经的典范。

他位居宰相,却被世人误解为“无宰相器”,只因绘画成就太耀眼了,遮掩了政治上的才能。虽然他曾为此自惭形秽,并告诫子孙不再学画,但他却从没因为身居高位,而对当世腹诽他政治才能的人采取过任何行动,可见其胸襟开阔。

不管怎么说,阎立本仅绘画和建筑成就,就足以名留青史,在当世看来绝对是不世出的大才子。

2、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是千古名作

大唐朝有两位特别厉害的大画家,一个是以“吴带当风”独步盛唐画坛的画圣吴道子,一个是以《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画史流芳的阎立本。阎立本生活在初唐时期,比吴道子早了大约一百年,他不但是一位大艺术家,还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政治家,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女皇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的宰相,并且曾经凭借一双慧眼向朝廷荐举了一代名臣狄仁杰。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正因为阎立本政治地位高,他才有机会创作了颇具肖像画风格的《步辇图》、《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等名作。下面咱们以《步辇图》为例来感受一下阎立本高超的绘画艺术。《步辇图》长139厘米,高38.5厘米,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在这幅历史名画中,一代明君唐太宗面容威严而平和,端坐于四个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五个宫女为太宗皇帝或撑伞,或张扇。唐太宗及九宫女位于画面右边,画面左边有三人恭恭敬敬地拱手而立,前面是红袍虬髯的礼宾官;中间是一身藏服的吐蕃使者禄东赞;后面则是身着白袍的内侍官(就是人们经常说起的太监大总管)。绘画大师阎立本不仅再现了文成公主入藏前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而且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独特气质和仪态。但是,本文要说的是大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一个小失误,这个失误出现在他的另一幅旷世杰作《历代帝王图》中。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历代帝王图》又名《历代帝王像》、《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总共刻画了汉代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的形象,他们分别是:西汉昭帝刘弗陵、东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如果笔者说这十三位帝王中的一个和阎立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您会觉得有点奇怪吗?但是这真的可以有。那么他是谁呢?既不是在位年代离他最近的隋炀帝,也不是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而是在位年代更早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是以灭佛著称的“三武一宗”那四个皇帝中的周武帝宇文邕。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那么阎立本和宇文邕有什么亲密关系呢?原来后者是前者的外祖父。阎立本的父亲名叫阎毗,也是一个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母亲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换句话说,阎立本出身于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皇亲国戚家庭。实际上,阎立本的哥哥阎立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艺术家,他们父子三人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三苏”!在《历代帝王图》中,阎立本用他的生花妙笔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不同帝王的性格和气质,比如光武帝刘秀的沉静大气和高瞻远瞩,蜀昭烈帝刘备的年老疲惫和心忧国事,魏文帝曹丕的恃才自负和咄咄逼人,晋武帝司马炎的深谋远虑和胸襟宽广,陈文帝陈蒨的温文尔雅和多才干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粗野强梁和运筹决策,隋文帝杨坚的表面平和而内心猜忌,隋炀帝杨广的慧中秀外而乐享安逸等。阎立本的小失误出现在他笔下的汉昭帝刘弗陵和陈废帝陈伯宗身上。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生于公元前94年,七岁时在霍光辅佐下继位,十三年后于二十岁时不幸英年早逝。昭帝刘弗陵和随后的宣帝刘病已共同创造了西汉时期的第三个治世——昭宣中兴,当然也留下了功业未成而韶年崩殂的巨大遗憾。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在《历代帝王图》的十三个皇帝中,汉昭帝应该是颜值最高的那个,可谓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但看上去还是像二三十岁的男子,而不是年方弱冠(古代二十岁为弱冠之年)的少年模样。顺便再次为汉昭帝惋惜一下,如果他能够和他老爸汉武帝一样活到七十岁,他将妥妥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比康熙皇帝还要多两年,可惜他刚到二十岁就撒手人寰了,汉武帝若地下有知,不知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

如果说阎立本在为汉昭帝画像时留下的失误还不那么明显,那么,陈废帝陈伯宗形象上的错误不管怎样也是掩饰不住的。陈伯宗是陈文帝陈蒨的长子,生于公元552年或554年,559年被立为太子。公元566年,陈文帝病逝,还未成年的陈伯宗继位,朝政把持在他叔父陈顼手中,569年初,陈顼废掉陈伯宗,自己登基称帝,一年后陈伯宗莫名死亡。不管怎么算,陈伯宗当皇帝时都处于未成年状态,即使到他离世时为止,他也至多是个十八岁的大孩子,但是,在《历代帝王图》中,他和他父亲陈文帝一样都是一副长须飘飘,深谙世事的儒雅模样,这无论如何也是讲不通的,笔者实在想不通绘画大师阎立本笔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也许并不算小的失误……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本文关键词:阎立本是好人还是坏人,阎立本的称谓,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阎立本是谁,阎立本 儿子。这就是关于《阎立本和皇帝的关系,大画家阎立本的多重“人设”》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01979/
1
上一篇 捷安特atx660骑行测评,安阳——洛阳<1>
下一篇 打扮词语意思,打扮的意思(三年级语文下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整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