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关于【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自缘身在最高层:人民日报这样做新闻 | 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 2、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

1、自缘身在最高层:人民日报这样做新闻 | 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本书从字里行间可读出新时代党报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境界,以及对专业精益求精不懈的追求与思考。

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是多么熟悉的旋律,又看似多么熟悉的歌词,几乎轻轻一哼,就能流淌出来。

夜班时,我们就遇到了这句歌词。

读者诸君,我想问你们三个问题:

一、你们能看出这句歌词有问题吗?二、这句歌词有几处错误?三、怎么确定这句歌词的错误?

如果自感困难的话,请往下看。

这句歌词,一共错了三处。

第一处:“五十六个民族”应为“五十六个星座”。

第二处:“五十六只花”应为“五十六枝花”。

第三处:“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应为“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的编辑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检索后不放心,专门找到原唱 MV 查看字幕,最后确定了正确的表述。

还有一类差错,发生在千古传诵、家喻户晓的诗词上,有一定迷惑性。

读者诸君,我再考你们一个问题:

从你们的记忆来看,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还是“自缘身在最高层”?

很多博闻强识的读者可能觉得,这不简单得很?原诗出自王安石《登飞来峰》,应该是“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补充完整,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但实际上,我们经常遇到稿件作者将“自缘”写成“只缘”的情况。这是因为,稿件作者受到了另一首脍炙人口诗句的影响,即苏轼的《题西林壁》,其中这样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句式相近,但用的词语不完全一样,因此具有迷惑性,容易让人产生记忆偏差。

此外,还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偶尔会有用错的时候。那就是李白《行路难》里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有的文章中,会将这句诗写作“乘风破浪会有时”。这样写可以吗?

从引用规范的角度来看,当然不能这样使用。李白原诗即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不能对其进行自以为是的改造,引用的话,应该完整引用。

其实,李白的这句诗是用典而来,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也是成语“乘风破浪”的出处。

那么,还有没有近似的其他诗句呢?后来,孙中山写过一副言志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但是,这仍不能说明“乘风破浪会有时”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对于引用的各类诗词,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细究来源,把住文字关口,杜绝“乘风破浪会有时”这类修改个别字词的说法出现。

曾经有个试验,将一段文字中的词语打乱顺序,让大家来看,却并不影响阅读,就是因为人有阅读惯性,跳过或错过个别字词也不影响阅读。阅读上的这种惯性,很容易让人在熟悉的内容上栽跟头。

在工作中,我们要警惕这种阅读惯性。越熟悉的论述、诗句、歌词,越要放慢阅读的速度,以审视的目光扫描它们。因为说不定,在某一处就“埋着”一颗“地雷”。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出版社

《好新闻的诞生:人民日报夜班编辑这样改稿》

编辑:刘雨萱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

2、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在拜相期间推行新政,富国强兵,史称“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的社会经济产生较深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特点,是中国历史上一名伟大的改革家!

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背景:

那是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期已满,于是决定回老家江西临川,在经过杭州的时候,登高飞来峰,此时的王安石刚刚三十岁,正值壮年,壮志满怀,有感而发,一抒胸臆,写下此千古佳作!

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个人感受:

俗话说山高人为峰,更别说站在山顶的塔尖上,就像诗中所说,都能看到旭日升起,很形象描述了飞来峰的直插云天的宏伟气势。结合上本诗最经典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气魄,可以看到此时的王安石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勇往直前的魄力。后两句之所以千古佳句,除了描述作者的胸襟气魄之外,也在告知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遮住双眼,要目光长远,有大局观,站在高点来看待事物,任何东西都尽收眼底,使诗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

本文关键词:自缘身在最高层中自和只哪个更好,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上一句是什么诗,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第一前一句,自缘身在最高层上一句怎么说,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最高层实际指什么。这就是关于《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心诗词歌曲“埋地雷”)》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01894/
1
上一篇 古筝是什么乐器,古筝的简介(这两件乐器你分得清吗)
下一篇 小米手机如何实现永不锁屏,利用MIUI13自动任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