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联合罗汝才,号称五十万,再围开封,这已经是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如果这次也无功而返,李自成还有何颜面争霸!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李自成攻陷洛阳后,马不停蹄继续东进,想趁明军没有反应过来拿下开封。
李自成派人企图混在难民群里进城,被守军发现,里应外合夺城失败,李自成只好强攻。
和福王完全不同,封地在开封的周王深明大义,拿出府中积累,〔发库金百万两,募死士杀敌〕,在周王的带动下,城内富商纷纷出资捐粮,军民一心坚决抵抗李自成的侵袭。
同时,明朝援军接到开封告急蜂拥而至,李自成本人在视察前线时也被守军射伤,李自成连夜撤退,第一次围攻开封失败。
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李自成第二次包围开封,这次李自成做足了准备,昼夜不停炮击城门,挖地道进攻,甚至都登上城墙却都被守军一一化解,并且,守军趁夜反攻李自成。

这时天寒地冻,城内困难,李自成更难,听闻左良玉的援军将至,围城二十多天的李自成撤军。
来年正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围开封,这回李自成首先夺取了周边城镇,使开封成为一座孤城,城内抵抗仍在继续,但外围援军,杨文岳、陈永福等人先后兵败。
六月城内断水断粮,城内甚至出现易子而食,守军杀马而食,草根、树皮野菜……〔城中白骨积山,断发满地,路绝行人,……〕惨状犹如人间地狱。
七月,黄河北岸的刘泽清部,试图救援被阻击,组织数百人往城内运粮也失败,坚持到九月,开封推官黄澎等人决定挖开河堤,试图水淹李自成,借此突围。
开封城饱受炮火摧残,加上大雨连绵不绝,城墙支撑不住,致使黄河水倒灌进城内,多数军民遇难,〔汴城失陷,死者数十万〕这是两败俱伤,双方各有损伤。
开封成为一座废墟,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还是落得空手而归,也放弃占领开封,年迈的周王在刘泽清的救援下逃至漳德,不久心力交瘁含恨病逝。

………………
开封是周王的封地,首任周王是明太祖第五子,被明太祖评价为“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现任的周王已经是第十一代,天启元年(1621年)继任爵位,在位二十四年。
都说是众多藩王拖垮了大明,甚至藩王在危难当头,仍旧一毛不拔,比如封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传说被李自成一锅炖了。
周王散尽家财抵抗李自成,无疑是明末藩王中的一杆旗帜,表示着藩王并非都是一群只会坐吃山空、只会享受的酒囊饭袋。
1641年,23岁的柳如是,嫁给了59岁的钱谦益,洞房花烛夜,钱谦益低声问道:“你爱我什么?”柳如是柔声回答:“白个头发乌个肉”。
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首, 是诗人,也是画家。
1618年,柳如是出生,虽然称得上是一代名妓,可是柳如是的容貌却算不上倾国倾城,史料上记载她“为人短小,结束俏利”,也就是说她长相小巧玲珑,珠圆玉润。

和其他江南名妓相比,柳如是十分另类,虽然生得一副玲珑女儿身,可是却才华横溢,外柔内刚,孤傲高洁,哪怕身处风尘之下,气节胸怀超拔云外。
柳如是,有着一个凄苦的出身,她是瘦马出身,自幼便被拐卖到了盛泽名妓归家院做婢女中,明代的江南“养瘦马”之风盛行,尤其扬州最盛。
当时的归家院,是盛泽有名的风月场所,收养柳如是的归家院掌门人叫徐佛,为了牟利,徐佛往往先以低价从贫苦人家买入相貌姣好的女子加以调教,教习音律、歌舞、琴棋书画等,长大后卖给富人做妾或者入烟花柳巷,从中赚取巨额的利润。
14岁那年,柳如被卖给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道登为侍妾。
周道登常常教她读诗写文,待她极好,柳如是很快就受到了专房之宠,本以为可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但是柳如是的专房之宠遭到了周道登那些姬妾的嫉妒,不久,柳如是便被众多姬妾诬告和男仆私通,被扫地出门。

被赶出门以后,柳如是头顶无片瓦,无处安身,在困厄之中,柳如是只能重操旧业再次回到了归家院。
厌倦了青楼中庸俗无聊的强颜欢笑,柳如是想找个如意郎君来从良,17岁那年,柳如是和陈子龙热恋,两人寓居友人出借的南园,每日耳鬓厮磨,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日子。
为了嫁给陈子龙,她用多年攒下的积蓄为自己赎身。
此时的柳如是,感觉自己身边到处都是幸福的火花,然而幸福的火花稍纵即逝,刚尝到一丝甜蜜,接下来便是绝望和苦涩。
正当柳如是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时候,陈子龙和柳如是同居的消息传到了陈家,陈子龙的正室夫人找上门来,将房屋里一切象征着幸福的东西,全都砸个稀巴烂。
与此同时,张氏眼中的狐狸精柳如是,差点遭到毒打,幸亏有人提前给报信,提前躲了出来,才逃过一劫。

陈子龙没有勇气和正室妻子抗争,最后只能含恨和柳如是提出分手,柳如是再次流离。
于是,她第三次,重回青楼,被迫重新过上迎来送往的生活。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清新优美的词句打动了她的芳心,这一年,她改名字为柳如是。
23岁那年,柳如是还是孑然一身,有一天,她泛舟西湖,令一名夸赞她美貌的老人对她一见钟情。
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柳如是终于想明白了,自己身堕风尘,想要找一个如意郎君是不现实的,于是她放宽了条件,接受了这位夸赞她美貌的老年人,也就是当时的文坛元老钱谦益。
钱谦益是著名的东林党的魁首,又是一方豪绅,还是当时名满天下的文坛一哥,声名卓著。
此后,钱谦益用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这一年,她23岁,钱谦益59岁。
新婚之夜,柳如是问:“公胡我爱?(相公爱我什么呢?)”钱谦益开玩笑地说道:“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肉!(我爱你头发黑黑皮肤白白)”。

柳如是当即也笑吟吟地回敬道:“我爱你白个头发乌个肉!(我爱你头发白白皮肤黑黑)”。
两人的闺阁密语,夫妻夜话,不知怎的竟然不胫而走,至少仍传为美谈。
两人的婚后生活很幸福,虽然是老夫少妻,但是恩爱无比,他们踏雪赏梅,湖中荡舟,山上看月,诗酒作伴,日子过得很快乐、鹭港。
1644年,清军入关,李自成兵临紫禁城,崇祯皇帝身殉社稷,明朝灭亡。
清兵围攻南京,城破之时,时任礼部尚书的钱谦益投降。柳如是力劝丈夫殉国,却被钱谦益嫌弃河水太凉。
柳如是对丈夫深感失望,转身就跳入水中,幸亏船上有人及时救起,柳如是没有死成,不过夫君做了清兵的降臣,却让她理想彻底幻灭。
之后,钱谦益降清北上做官,柳如是悲愤交加,抱着夫妻反目的决心留在南京。
1647年,因为私下资助江南反清复明的义士,钱谦益被捕入狱。柳如是北上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

1648年,三十岁的柳如是生下一个女儿,钱谦益喜不自胜。在柳如是的劝说下,钱谦益幡然醒悟,隐疾南归,醉心于平淡而快乐的小家庭生活,从此夫妻两人隐居红豆山庄。
1664年,钱谦益去世,享年82岁。
钱谦益去世以后,乡里族人聚众想争夺家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悬梁自尽,恶棍被吓跑,可是她也结束了她的一生,年仅46岁。她在绝望中自缢,伴随香消玉殒的是一曲令人扼腕的泣血悲歌。
格力也想做别的产品,但是失败了。美的成功了。比亚迪多足走路,华为也开始做手机以外的产品了
不要轻看这个病毒,把这个病好了再干吧,好好养病能好起来,加油[赞][赞][赞]
1641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夜,正在指挥松锦之战的皇太极接到了一封家书,瞬间,皇太极的眼泪夺眶而出。此时,他做了一个决定:回家!

家中到底出什么事了?皇太极为何要放下重要的战事,急吼吼地回家?他最爱的那一位病入膏肓。
【都说,皇宫里面无深情,什么人让皇太极如此上心?
那个让皇太极牵挂的人叫海兰珠,是皇太极的一生挚爱。】
皇太极打马飞奔,恨不得一日千里,但终究抵不过死神的收割速度。
十八日凌晨,皇太极收到了“宸妃已薨”的消息(海兰珠是宸妃),这个消息让途中的皇太极有如五雷轰顶。
骏马继续飞奔,尘土大量飞扬,伴随尘土飞扬的还有皇太极的眼泪。
打马入盛京,直扑关雎宫。
然斯人已去,美眸紧闭。美人气绝,英雄心碎。
那一刻,皇太极纵然使劲隐忍,但仍然抵挡不住一波又一波来自内心的悲伤,就此几度昏迷。
在场众人实在担心皇太极,同时,皇太极的深情感动了无数人。
最后一次醒来后,皇太极说道:“我爹死时,都没有如此。我一个七尺男子汉,怎么能如此为一个女人悲痛欲绝?”

那一刻,皇太极不再掉泪,他选择直面现实,亲自给海兰珠举办葬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如果要忘记海兰珠的音容笑貌,那得好一段时间。
其实,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6岁了,而且是个二婚。之前,海兰珠亲姑姑哲哲已经嫁给了皇太极,亲妹妹本布泰(孝庄)也嫁给了皇太极。
不说其他妃子,就是姑姑和妹妹,那都是一等一的美女,也都是端庄大方的小主,后嫁的海兰珠如何俘获了皇太极的心呢?
一是非常智慧。
这个从海兰珠的谥号“敏惠恭和元妃”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敏”字道出了很多。
二是具有成熟女性的魅力。
哲哲嫁给皇太极时15岁,孝庄嫁给皇太极时13岁,这都是没长开的黄毛丫头。
1634年,25岁的海兰珠嫁给42岁的皇太极时,那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像完全成熟的苹果,充满着无尽的魅力,这对中年大叔有着致命的影响力。

因为海兰珠是美貌智慧兼备的大美女,皇太极就此进入了海兰珠的情网,而且享受情网里的一切。
1637年,当海兰珠生下八皇子时,皇太极高兴坏了,直接颁发了“大赦令”,要知道,这是大清建国后的第一次大赦。可惜,这孩子命不好,不到一岁就挂了。
海兰珠无比伤心,因为她已经28岁了。同样伤心的还有皇太极,因为他曾经是皇八子,这个儿子也是皇八子,可惜了......
有一句话叫天妒红颜,说的就是海兰珠这样的人!
海兰珠死后,过了两年,52岁的皇太极也去世了,这要比他爹努尔哈赤的寿命少了15岁。感觉,海兰珠的死去,还是对他打击太大。
其实,帝王也好,普通人也罢,骨子里都有一种“爱情情结”,都希望能和自己理想中的女子在一起生活,只是,这种愿望实现的概率非常低,到处可见的都是世俗又物质的婚姻,至于爱情成了婚姻中的稀缺品。

如果,你也有相爱的人能一起相伴,那就珍惜吧!
顺治帝后妃一览:
1、废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吴克善之女,孝庄太后侄女,清代唯一一位废后;
2、孝惠章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1641年—1718年,77岁),绰尔济之女,孝庄太后侄孙女;
3、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年—1663年,23岁),佟图赖之女,汉军正蓝旗人,后改隶满洲镶黄旗,康熙帝生母;
4、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年—1660年,22岁),鄂硕之女,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帝宠妃;
5、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1689年),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皇考恭靖妃;
6、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1709年),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尊皇考端顺妃;
7、淑惠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1640年代—1713年,约73岁),孝惠章皇后妹;
8、宁悫妃董鄂氏(?—1694年),满洲正红旗人;

9、悼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1658年),废后堂妹,孝庄太后侄女,追封悼妃;
10、贞妃董鄂氏(?—1661年),孝献皇后的族妹,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
11、恪妃石氏(?—1668年),吏部侍郎石申之女,汉族;
12、笔什赫额捏福晋/巴尔福晋/巴福晋即庶妃笔什赫氏/巴尔氏/巴氏;
13、塞母肯额捏福晋/穆克图福晋即庶妃塞母肯氏/穆克图氏;
14、唐璟福晋/唐福晋即庶妃唐氏;
15、钮祜禄福晋/钮福晋/牛福晋即庶妃钮祜禄氏/钮氏/牛氏;
16、陈图塞尔福晋/陈福晋即庶妃陈氏
17、杨喇亥娘福晋/杨福晋即庶妃杨氏
18、乌雅福晋。
19、克里纳喇福晋/纳喇福晋即庶妃克里纳喇氏/纳喇氏;
20、京及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1、捏及呢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2、赛宝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3、迈及呢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4、厄音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5、额伦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6、梅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7、兰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8、明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29、芦耶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0、布三珠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1、阿母巴偏五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2、阿几偏五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3、丹姐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4、秋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5、瑞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36、朱乃格格,生平不详,葬清东陵孝东陵妃园寝;
点评: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共有4位皇后、7位正妃、9位庶妃、17位庶妃乌苏氏格格,共计36个后妃。这些后妃给他生了8子6女共计14个子女。
顺治帝后妃当中有4个出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侄女或侄孙女,也就是顺治帝表姐妹或表侄女,可谓亲上加亲。
还有3个后妃是董鄂氏,基本上属于同族,其中孝献皇后董鄂氏最受宠爱,贞妃董鄂氏殉葬。
顺治在位18年,享年24岁,却有36个后妃,从数量上来讲并不少了。
崇德六年(1641年),宸妃病逝,皇太极哭得稀里哗啦,几次昏迷了过去。醒来之后,皇太极直言:父亲病逝,我都没那么伤心,如今为你而哭。
海兰珠,册封“宸妃”,是皇太极的“五大福晋”之一,宠冠后宫,也是一位让皇太极流泪的妃子。要知道,大名鼎鼎的孝庄都没有资格位列“五大福晋”。

1634年,海兰珠从蒙古科尔沁部来到沈阳,嫁给皇太极。此时,海兰珠已经26岁,在古代算是“大龄剩女”,却不妨碍她受宠。
1625年,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年仅13岁。布木布泰,即是孝庄皇后,海兰珠的亲妹妹。
海兰珠来到沈阳,地位显赫,孝庄(行文方便,下同)则受到冷落。皇太极的后宫,哲哲地位最高,哲哲也就是宸妃、孝庄的姑姑。
迎娶一个姑姑,两个侄女,皇太极也是人生赢家。当然,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的需要才是关键,皇太极的“五大福晋”,都是蒙古人。
海兰珠年纪大,却知书达礼,善解人意,深受皇太极喜欢。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册封海兰珠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姑姑哲哲。
宸,代表北极星,是地位与荣誉的象征。史上第一位宸妃,就是武则天,虽说李治没有册封成功。
武则天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取代;海兰珠在皇太极的心中,也是无人能取代。

1637年,海兰珠生下八阿哥,皇太极非常高兴。老来得子,皇太极宣布大赦天下,以示庆祝,普天同庆,这是皇太极的首次大赦。
八阿哥满月时,蒙古各部首领纷纷前来祝贺,八旗旗主也纷纷献礼,皇太极在沈阳庆祝十天十夜,恩宠至极。
皇太极的一生,儿子众多,只有八阿哥诞生和满月,才能享受如此待遇。即便是后来孝庄生下九阿哥福临(顺治帝),皇太极也没举办典礼。
八阿哥享受殊荣,可知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为了海兰珠,皇太极绞尽脑汁,从《诗经》中引经据典,将海兰珠所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关雎宫”。
《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皇太极眼中,海兰珠就是淑女,自己是君子,天作之合。
八阿哥出生后,海兰珠更加受到宠爱,皇太极每次出去打猎,都要带海兰珠在身边,两人可谓形影不离,难舍难分。

好景不长,八阿哥出生不到半年就夭折,海兰珠伤心欲绝,身体消瘦了很多。皇太极时刻陪伴,却未见好转。
1641年,多尔衮在前方战败,八旗兵纷纷逃回沈阳。皇太极无奈,带着病体御驾亲征,与洪承畴对决。大军出征时,皇太极前往“关雎宫” 探视海兰珠。
皇太极来到锦州前线,与洪承畴大战,胜负未分。此时,沈阳传来消息,海兰珠病重,奄奄一息,皇太极心急如焚。
为了见海兰珠最后一面,皇太极将军务交给郑亲王济尔哈朗处理,便连夜返回沈阳。皇太极走到半路,使者来报,宸妃病逝。
皇太极回到沈阳,直奔“关雎宫”而去,哭得稀里哗啦,几次昏迷了过去。如此情深义重,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感情,可见一斑。
史载:“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靡,太祖崩时,未尝如此,天生朕为抚世安民,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上仍悲悼不已。”

海兰珠死后,皇太极将她葬在沈阳郊外五里处,每次出门打猎,都要去陵墓前祭奠,大哭一场。此外,皇太极下旨,宸妃大葬期间,不许进行娱乐活动。
皇太极的圣旨,许多诸侯、将领并不当回事,认为皇上只是说说而已。将领们征战沙场,九死一生,难道还不如海兰珠吗?
阿达礼,代善的孙子,骁勇善战,册封贝勒。札哈纳,皇亲国戚,也是征战沙场的猛将,册封辅国公。
阿达礼、札哈纳平日喜欢饮酒,并邀请其他将领作伴。皇太极很恼火,阿达礼等人居然在大葬期间娱乐,不给宸妃面子,岂能容忍。
皇太极立刻召开八旗议事会,阿达礼、札哈纳被剥夺爵位,其余将领一并处死。史载:“赐死众人,郡王阿达礼、辅国公札哈纳当妃丧作乐,皆坐夺爵。”
为了海兰珠,皇太极大赦天下,举办典礼,诛杀众将,其恩宠可见一斑。从这角度而言,海兰珠很幸运,比受冷落的孝庄强多了。
如果八阿哥没有早逝,皇太极也许会册立他为储君,继承大统。如此,清朝的历史就是另一番景象。
1641 终于完成安装并打开了开源17.4版本!应该足够我需要与使用了!!!不过还是先上网看一下最近有什么变化吧!——22.1204.1644
小懒虫不创业941 第一优先







